电磁波的海洋+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9】
提出问题:我们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那么,电磁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吗?
播放视频。
【ppt10】
【板书】
二、电磁波的传播
1.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2.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c=3.0×108m/s。
3.波速、波长、频率三者的关系是:波速=波长×频率。
不同频率(或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传播速度都相同,所以频率大的电磁波的波长短。
【ppt11】
电磁波是一个大家族,波长不同就有不同的作用。通常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是频率为数百千赫至数百兆赫的那一部分,叫做无线电波
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天线,有的是发射电磁波,有的是接收电磁波,我们生活中电磁波的海洋中。
教师出示课本图21.2-4,结合图进行介绍、讲解。
【板书】
三、电磁波的分类和应用。
这些电磁波就是靠它们里面复杂的电子线路产生迅速变化的电流而产生的。
【板书】
一、电磁波的产生
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产生)电磁波。
【ppt7】
提出问题:与水波类比那么,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呢?
【ppt8】
结合图像,教师讲解:
在一列水波的传播中,凸起的最高处,叫做波峰;凹下的最低处,叫做波谷。每上下振次就完成一次全振动,就能形成一个波峰和一个波谷,相邻的两个波峰或者波谷的距离是一定的,这个距离称为波长。波在一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水波不停地向远处传播,用波速来描述波传播的快慢。
观看图片,思考并考
1.向水中投入一个小石子,石子让水槽的水面振动,水面上有一圈一圈凸凹相间的波纹从石子被投入的地方向外传播,形成水波。
2.人说话是利用声带发声的。说话时声带的振动在空气中形成了声波。
【ppt5】
教师播放视频: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
了解电磁波的产生。
从水波入手,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波长、频率和波速。
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了解电磁波的分类和应用。
板书设计
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
一、电磁波的产生
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产生)电磁波。
二、电磁波的传播
1.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2.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c=3.0×108m/s。
教学方案
课题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道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
3.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4.了解电磁波的应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
知道电磁波的传播。
教学难点
知道电磁波的波长、频率和波速。
教学方式
讨论式、讲授式
教具学具
【ppt12、13、14】题1-3。
【ppt15】拓展延伸:介绍微波炉。
【ppt16】本课小结。
【ppt17】布置作业。
观看课件、听老师讲解。
观看视频、理解。
记录。
观看课件,听老师讲解。
听课,理解。
观看视频。
记录。
听讲。
记录。
解题。
听讲。
从生活中易于理解的水波和声波入手,为后面理解电磁波的产生做铺垫。
教师总结:电磁波的形成和水波(水面在振动)、声波(声带振动带动空气等介质的振动)的形成相似,导线中迅速变化的电流产生了电磁波(电磁振荡),收音机接收了这一电磁波,并把它放大转换成声音。
虽然电磁波看不见、摸不着,但电磁波确实可以给我们传递各种信息。
【ppt6】
教师讲解:广播电台、电视台及移动电话都能发射电磁波。
3.波速、波长、频率三者的关系是:波速=波长×频率。
不同频率(或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传播速度都相同,所以频率大的电磁波的波长短。
三、电磁波的分类和应用。
多媒体
教学过程
设计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目的
【ppt3】思考与讨论
教师出示收音机、电视机、移动电话的图片,提出问题:收音机、电视机里的节目从哪来的?
固定电话之间有电话线连接着,信息是由电流通过电话线传递的。移动电话之间没有电话线连接,它是靠什么传递信息的?
引出“电磁波”,它们都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提出问题:我们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那么,电磁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吗?
播放视频。
【ppt10】
【板书】
二、电磁波的传播
1.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2.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c=3.0×108m/s。
3.波速、波长、频率三者的关系是:波速=波长×频率。
不同频率(或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传播速度都相同,所以频率大的电磁波的波长短。
【ppt11】
电磁波是一个大家族,波长不同就有不同的作用。通常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是频率为数百千赫至数百兆赫的那一部分,叫做无线电波
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天线,有的是发射电磁波,有的是接收电磁波,我们生活中电磁波的海洋中。
教师出示课本图21.2-4,结合图进行介绍、讲解。
【板书】
三、电磁波的分类和应用。
这些电磁波就是靠它们里面复杂的电子线路产生迅速变化的电流而产生的。
【板书】
一、电磁波的产生
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产生)电磁波。
【ppt7】
提出问题:与水波类比那么,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呢?
【ppt8】
结合图像,教师讲解:
在一列水波的传播中,凸起的最高处,叫做波峰;凹下的最低处,叫做波谷。每上下振次就完成一次全振动,就能形成一个波峰和一个波谷,相邻的两个波峰或者波谷的距离是一定的,这个距离称为波长。波在一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水波不停地向远处传播,用波速来描述波传播的快慢。
观看图片,思考并考
1.向水中投入一个小石子,石子让水槽的水面振动,水面上有一圈一圈凸凹相间的波纹从石子被投入的地方向外传播,形成水波。
2.人说话是利用声带发声的。说话时声带的振动在空气中形成了声波。
【ppt5】
教师播放视频: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
了解电磁波的产生。
从水波入手,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波长、频率和波速。
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了解电磁波的分类和应用。
板书设计
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
一、电磁波的产生
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产生)电磁波。
二、电磁波的传播
1.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2.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c=3.0×108m/s。
教学方案
课题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道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
3.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4.了解电磁波的应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
知道电磁波的传播。
教学难点
知道电磁波的波长、频率和波速。
教学方式
讨论式、讲授式
教具学具
【ppt12、13、14】题1-3。
【ppt15】拓展延伸:介绍微波炉。
【ppt16】本课小结。
【ppt17】布置作业。
观看课件、听老师讲解。
观看视频、理解。
记录。
观看课件,听老师讲解。
听课,理解。
观看视频。
记录。
听讲。
记录。
解题。
听讲。
从生活中易于理解的水波和声波入手,为后面理解电磁波的产生做铺垫。
教师总结:电磁波的形成和水波(水面在振动)、声波(声带振动带动空气等介质的振动)的形成相似,导线中迅速变化的电流产生了电磁波(电磁振荡),收音机接收了这一电磁波,并把它放大转换成声音。
虽然电磁波看不见、摸不着,但电磁波确实可以给我们传递各种信息。
【ppt6】
教师讲解:广播电台、电视台及移动电话都能发射电磁波。
3.波速、波长、频率三者的关系是:波速=波长×频率。
不同频率(或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传播速度都相同,所以频率大的电磁波的波长短。
三、电磁波的分类和应用。
多媒体
教学过程
设计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目的
【ppt3】思考与讨论
教师出示收音机、电视机、移动电话的图片,提出问题:收音机、电视机里的节目从哪来的?
固定电话之间有电话线连接着,信息是由电流通过电话线传递的。移动电话之间没有电话线连接,它是靠什么传递信息的?
引出“电磁波”,它们都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