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4综合练习课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 48~56 页第四单元综合练习。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第四单元的所有知识基础上设计的综合练习课。
数学书练习十二第 5 题~第 11 题,是本单元的综合练习。
通过练习再次对相关知识加以整理和复习,强调比和除法、分数的内在联系,理解它们的内在一致性。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分数乘法和比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例 1,已经初步理解比的意义,能够求比值,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通过例 2 的学习,能应用比的意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课通过练习,进一步丰富对比的认识,进一步掌握应用比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为后续比例的学习作铺垫。
同时,在练习中结合具体情境,鼓励发现生活中的比,运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加深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提高应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熟练运用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
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 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从 A 地行驶到 B 地。
A、B 两地路程是 180 千米,客车行驶了 2 小时,货车行驶了 3 小时。
(1) 客车与货车行驶时间的比是 ( ),比值是 ( )。
(2) 客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 ( ),比值是( )。
这个比值表示的是什么呢?
可以用比表示两个不同类相关联的量的关系,不同类量的比得到的是一种新的量。
路程和时间的比表示速度。
(3) 货车与客车行驶速度的比是( ),比值是( )。
(4) 客车与货车行驶路程的比是( ),比值是( )。
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两个同类量的比表示这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两个不同类相关联的量的比可以表示一个新量,如路程和时间的比表示速度。
1. (1) 2:3 的前项乘 4,要使比值不变,则后项应乘 ( )。
(2) 将 2:3 化成前项是 100 的比。
2:3=100: ( )。
(3) 若 2:3 的前项加上 4,要使比值不变,则后项应加上 ( )。
要使比值不变,我们要依据比的基本性质来解决,只能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0 除外),比值才不变。
2. 8:10= = 40÷ ( ) = ( ) (填小数)。
通过这道题练习,相信同学们对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以及比的基本性质有了更深的认识。
3.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35 : 28 : 1.2:2 : 30 分:0.2 时
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有两种化简方法,既可以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也可以是利用比的意义,把比转化成分数求出比值,把比值约成最简分数。
化简不同单位的同类量的比,要先统一单位,再化简。
4. 判断下面各题。
(正确的画“ √ ”,错误的画“ × ”。
)
(1) 求比值。
12:40=12÷40= ( )
(2) 化简比。
0.36:0.03 =0.36÷0.03=12 ( )
(3) 配制一种盐水,在 200 克水中放了 20 克盐,盐和盐水的质量比是
1:10。
( )
1. 有一个周长是 200 米的长方形花坛,花坛的长与宽长度的比是 3:2,这个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 (数学书第 56 页第 7 题)
3.回顾解决按比分配问题的方法。
用按比分配解决问题,可以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数,先求出每份是多少,再解答。
还可以先根据比求出总份数,再求出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转化为分数乘法解决。
回顾单元学习内容。
1.数学书第 55 页第 6 题。
2.尝试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并认真复习。
1.用120cm 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
长、宽、高的比是3 :2 :1 。
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分析:按三个数的比进行分配,方法和按两个数的比分配类似。
本题既可以先直接按比分配,求出4 条长、4 条宽、4 条高的长度,再求出每条长、宽、高的长度;也可以先用120÷4 求出一组长、宽、高的总长,再按比分配,分别求出长、宽、高的长度。
2.
分析:这道题是第三单元学习过的题目,之前已经会用方程解决这个问题。
现在学习“比”后,尝试用比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根据比的意义,把“裤子价钱是上衣的”这句话转化成“裤子的价钱和上衣价钱的比是2:3”,接着就可以运用这个单元学习的比的知识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