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 》优质课获奖课件(39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谆谆告诫 修身治学
反面论述——惜时勤学,奉献于社会
板书设计
提出论点 诫 子 证明论点 书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正面)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反面) 勤学励志
(正面)
治学: 志、静-学-才 (反面)
修身养性
修身: 俭、静(反面)
珍惜年华
告诫儿子: 珍惜时光,有所作为
教师寄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仔细阅读这句话,思考: 作者认为“静”与“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运用了
哪种论证方法?
要想有才学必须通过学习,而求 学的过程之中又必须有“静”心,如 果一个人“淫慢”“险躁”,无静心, 无恒心,则是求学与修身之所忌。运 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 穷庐,将复何及!
课外拓展 又诫子书
夫酒之设,合理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 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殚,宾有余倦,可以至醉, 无致迷乱。
宴席上的酒的设置,在于合符礼节、表达情 意,适应身体和性格的需要,礼节尽到了就该退 席,这就达到和谐的顶点了。主人的情意还未尽, 客人也还有余量,可以饮到酒醉,但也不能醉到 丧失理智而胡行乱来。
非学无以广才
2、解释重点词语: ⑴夫(fú) :发语词,无实在的意义。
⑵行:操守、品德。
⑶澹泊:也写做“淡泊”,安静而不贪图名利。
⑷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⑸致远:实现远大目标。⑹广才:增长才干。 ⑺淫慢:过度的享乐与怠惰。⑻励精:奋发向上。 ⑼险躁:冒险,暴躁。⑽治性:陶冶性情。 ⑾驰:消失、逝去。⑿日:时间。 ⒀遂:于是。⒁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物;有“用 世”的意思。 ⒂穷庐:破房子。⒃将复何及:怎么还来得及。 ⒄ 才须学业也:才:才干 ⒅意与日去:意:意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这里指安静,集中精 神,不分散精力。
增长才干。
非志无以成学。
放纵懈怠。淫,放 纵。慢,懈怠。
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 相对而言。险,轻薄。
疾行,指迅速逝去。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振奋精神。励,振奋。
修养性情。治,修养。
第16课 诫子书
1.了解作者及有关文学常识,识记并积累文中的文言实 词和虚词。
2.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感情,赏析精彩妙点。 3.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 出师一表真名士,千载谁堪伯仲间?
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笔下的精英忠魂,更 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 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 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 教诲。
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广 ) 非志无以成学(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成 ) 非宁静无以致远( 形容词做名词,远大的目标 )
◆文言句式
倒装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宾语前置,即“以静修身,
以俭养德”)
课文解读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仔细阅读这句话,思考: 1.诸葛亮写这封信以“君子”做榜样,用意是什么? 2.“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放声朗读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 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 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 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字词学习
◆生难字
岁月。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穷困潦倒之人 住的陋室。
又怎么来得及。
◆古今异义
夫君子之行(
古义: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今义:丈夫
)
夫君子之行( 古义:操守、品德 今义:行为,行动 )
非宁静无以致远( 古义: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 ) 散精力 今义:指环境安静
非学无以广才( 古义:增长 今义:广泛;宽广 )
险躁则不能治性(
险,古义:轻薄 治,古义:修养
今义:危险,惊险 今义:治理
)
年与时驰(古义:疾行,指迅速逝去 今义:奔驰,奔跑)
◆一词多义
意与日去( 消失 ) 去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离开 )
静以修身(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 以 歌以咏志( 介词,用 )
可以为师矣( 介词,凭借 )
◆词类活用
1.诸葛亮写这封信以“君子”做榜样,用意是什么?
因为古代的君子是指品德高尚、学有所成的人,是 一般人学习效仿的榜样。诸葛亮希望儿子也能成为一名 君子。
2.“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 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 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 础上的美德。
2.阅读全文,由文中的一些警句你联想到了哪些名人名言? 推荐给大家。
结构梳理
修身
诫子书
治学
惜时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艺术特色
1.观点鲜明,层次清晰。
本文在修身、立志、为人处世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观点,分 析了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等方面的关系,观点鲜明,说服 力强。再如,从“静”的重要性上看,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 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 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 的基础上的美德。文章层次十分清晰。
仔细阅读这句话,思考: 这句话有什么含义,作者是从什么角度阐述的?
这句话的含义是年华易逝,流年似水,如果不珍 惜时光,必将碌碌无为,老大徒伤悲,到那时就悔之 晚矣。作者从反面阐述,劝诫儿子。
深入探究
1.本文中作者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是什 么关系?
志、学、才。作者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 才,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 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造就人才必须从静与俭的修养 开始。
夫( fú )
●
遂( suì )
●
淡泊(dàn bó)
●●
穷庐( lú )
●
பைடு நூலகம்
淫慢( yín)
●
险躁( zào )
●
字词释义
诫子书
助词,用于句首,
表示发端。
操守、品德。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品德高尚的人。
明确志向。明,
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明确,坚定。
诸葛亮几千前对儿子说 的话,今天还有意义吗? 你如何理解?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和大家分享一下好吗?
立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修身 养德要求、途径
阐发: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阐发
诫 “静”的价值
子
先正后反——“静”与学、才、
书
志的关系
论 反面说明——“淫慢”和“险躁”
证 的害处
谈的是饮酒应尽兴而不乱性。
诫外甥书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 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
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
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 于凡庸,不免于下流。
一个人应当有高尚远大的志向,仰慕先贤,戒绝情欲, 抛弃阻碍前进的因素,使先贤的志向,在自己身上显著地得 到存留,在自己内心深深地引起震撼;要能屈能伸,丢弃琐 碎,广泛地向人请教咨询,除去埋怨和悔恨,这样即使因受 到挫折而滞留,也不会损伤自己的美好志趣,又何必担心达 不到目的。倘若志向不刚强坚毅,意气不慷慨激昂,那就会 碌碌无为地沉湎于流俗,默默无闻地被情欲束缚,势必永远 沦入凡夫俗子之列,甚至免不了成为庸俗的低微没有出息 之辈。
2.正反阐述,对比鲜明。
文章从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了治学、修身的条 件,劝诫儿子惜时并有所为。同时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 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 “躁”字,对比鲜明。
拓展迁移
诸葛亮的鹅毛扇
诸葛亮的鹅毛扇代表着智慧和才干,所以在有关诸葛亮的戏曲中,孔 明总是手拿鹅毛扇。
清朝康熙年间,襄阳观察使赵宏恩在《诸葛草庐诗》中写道:“扇摇战 月三分鼎,石黯阴云八阵图”,就足以证明诸葛亮手执鹅毛扇的功用以及他 手不离扇的原因。
课后作业
仔细阅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说一说学习了 这课之后有什么启发。
综合练习
1、解释下列各句中的“以”字:
楚人以晏子短
吾欲辱之,何以也?
静以修身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周易》
关于鹅毛扇,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黄承彦的千金小姐黄月英并非 丑陋,而是一个非常聪明美丽、才华出众的姑娘。黄承彦怕有为的青年有眼 不识荆山玉,故称千金为“阿丑”。阿丑黄月英不仅笔下滔滔,而且武艺超 群,她曾就学于名师。
艺成下山时,师傅赠送她鹅毛扇一把,上书“明”“亮”二字。二字中 还密密麻麻地藏着攻城略地、治国安邦的计策。并嘱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 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后来黄承彦的乘龙快婿,就是吟啸待时、未出隆 中便知天下三分的姓名中有“明”“亮”二字的未来蜀国丞相诸葛亮。结 婚时,黄月英便将鹅毛扇作为礼物赠给诸葛亮。孔明对鹅毛扇爱不释手,形 影不离。他这样做不仅表达了他们夫妻间真挚不渝的爱情,更主要的是熟练 并运用扇上的谋略。所以不管春夏秋冬,总是手不离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