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引领,提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效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角度引领,提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效率
发布时间:2021-09-02T01:19:54.431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15期作者:常会亮[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教育要求学校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能够未来发展成综合性人才
常会亮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纪台镇第二初级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提出,教育要求学校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能够未来发展成综合性人才。

在小学的语文教育中,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若想培养这种能力,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引导学生对中外名著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开阔视野,增加知识,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效率
引言:在当今时代,小学生学习语文如果只单单通过语文教材的知识,是远远达不到教育标准的。

所以这就要求学生应该积极的去阅读一些课外的名著。

阅读是学生初步了解世界的途径,大量阅读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强自身的文学素养,还能为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正向发展。

一、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自主的去参与到课外阅读中,这就需要教师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教师如果为学生绘声绘色的讲述一些小故事,比如名著的精彩部分,名人读书故事,诗词歌赋的背景由来,这些内容都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

比如“凿壁偷光”的故事,比如王羲之练习书法的“墨池”的由来,这些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在班级设立“图书角”,鼓励学生将看过的书拿到班级与其他同学分享交换,让学生们获得更多的知识。

教师还应帮助学生选择合适当前年龄的书籍,确保学生能够理解书中的内容。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了《司马迁发奋写<史记>》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读一些史记中的小故事,比如《荆轲刺秦》,《破釜沉舟》,《赵氏孤儿》等,让学生们认识其中的正面人物,比如“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归楚”的项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抗击匈奴,保家卫国的李广。

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英雄观念”,让学生通过两千年前的《史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那些在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伟大人物。

教师要要求学生们对故事中的四字成语进行积累,阅读后要写梗概,感受书中故事带给心灵的震撼。

教师要引导学生去阅读更多的书,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二、引领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这样不仅能提高阅读的速度,也能提升学生通过阅读获得的知识量。

学生的家长平时需要上班工作比较繁忙,没法督促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没有自主阅读的意识,这就会导致有些学生阅读量少,一些文学知识的积累比较少,所以,家长和教师应该达成共识,共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教师在为学生选择课外阅读的时候,可以有目的性的去选择,比如选择一些课堂知识拓展方面的或者习作练习需要用到的知识来进行阅读,在阅读的时候要做好读书笔记,对文中的名人名言,描写优美的句子进行摘抄,通过复写和修改变成自己的内容并加以应用。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带着问题去读,快速搜集重要信息,培养学生搜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挑选一些对学生的成长有益处的课外读物,为学生们作出导读,让学生们通过教师的讲述产生兴趣,进一步引导学生自主投入到课外阅读中。

三、创造阅读条件,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小学生的注意力非常容易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选择一些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文章,增加学生的积累量,每周开展课外阅读指导课,由教师带领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去阅读,同时在班级里开展阅读比赛,让学生们在竞争中产生兴趣,积极的参与到阅读之中,让学生们通过竞争形成良性循环,增加课外阅读量。

平时教师可以带学生参观学校的图书馆和阅读教室,引导学生自主的到图书馆去阅读,享受读书带来的快乐和收获知识的喜悦。

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是教师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终极教学目标。

四、读写结合,引领学生感悟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学生进行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让学生更加专注,而且还能提升对阅读的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总结,梳理书中的重要内容,提升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所以,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让学生将所读的内容通过文字描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去思考,会有更深的感悟,这样也同时避免了有些学生不求甚解的快速阅读,真正让课外阅读发挥作用。

一些五六年级的学生可以在课外阅读后,写出读后感,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感受阅读的魅力,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收获更多的知识和见识,增强自身的文学底蕴。

通过让学生了解一些优秀作品的魅力,让学生们更加喜爱阅读。

五、针对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多数的孩子存在比较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等特点,电子产品和电视节目非常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不能做到在课后长时间的阅读,因此,可以通过开展读书活动这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在课后,家长可以参加当地一些书店,图书馆举办的”亲子读书会“,“故事会”等活动,带着孩子共同阅读,不仅是对自身的一种提升,也可以有效的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则是以每周开展阅读知识竞赛这种方式来让学生们积极的展示自己,设置奖励机制,成绩优秀者可以获得一些小奖励,通过这种竞赛,让学生喜欢阅读,爱上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结束语:小学生通过不断的课外阅读积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

小学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学生坚持课外阅读,积极参与校内外的读书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的时候,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干净,安静的阅读环境,让学生们感受阅读的魅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刘敏.多角度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J].读天下(综合),2019(23):0100-0100.
[2]徐智水.浸润书香引领成长——如何提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效率[J].科普童话,2017(32).
[3]洪涛.试析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考试周刊,2019,000(059):31.
[4]周咏红.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C]//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2019.
[5]刘成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升之我见[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000(005):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