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上册精品课堂系列(北京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 5.2《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探究7的乘法口诀,熟记7的乘法口诀。

2.找出7的乘法口诀的规律,会用乘法口诀正确求积。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探究7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

【教学难点】
熟记7的乘法口诀,加深对口诀意义的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乘法已经有了比较深的认识,他们不仅经历过2~6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而且还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只要对学生适时引导、点拨,要让学生编制7的乘法口诀并能利用口诀进行计算是能达到的。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迁移已有知识经验去编写、推导出7的乘法口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

由于口诀句数的增多和数目的增大,给学生的记诵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可对学生指导记忆的方法,如采用对口令、拍手歌等形式进行口诀训练。

【核心素养】
《7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在学习,是学生口诀学习第二阶段的首课时。

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口诀的一般方法,掌握了口诀里蕴含的一些规律,为本节课的新知探索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8、9的乘法口诀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掌握口诀学习的一般方法,体会口诀的韵律美和结构美。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步发现一些简单规律,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等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本环节开门见山明确学习目标,通过背诵已学2~6的乘法口诀,引导学生学会调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写乘法算式、编乘法口诀、背诵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通过方法上的迁移,进行新知的学习。

这既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7的乘法口诀的学习中去,又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学习口诀的一般方法。


一、谈话导入
1.直揭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7的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
2.联想旧知:你想起了学过的哪些数的口诀?(相机引导学生背诵2—6的口诀,并回顾口诀里蕴含的规律)
3.激活方法:还记得我们是怎么学习口诀的吗?(相机出示:写乘法算式编乘法口诀)
4.猜想新知:(教师提出关键问题:你觉得今天要学的7的乘法口诀有几句?口诀里一定都有什么数?)。

任务一:选择方法,创编口诀。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填写表格,理清“几个7是多少”是非常有必要的,借此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口诀的来源和意义,体会口诀之间的关系,运用乘法的含义或借助前一个结果的方法计算出得数。


(一)看图提问,引出口诀
看着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7朵、8朵、9朵有多少片,要用到哪句口诀呢?
预设:用7的乘法口诀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

预设:那应该怎么编出7的乘法口诀呢?
思考:同学们,你会编7的乘法口诀吗?你想怎样编呢?
(二)自主尝试,编出口诀
1.回忆旧知,想方法
(1)算一算七色花花瓣的数量,填写在表格中,来编口诀。

(2)借助方格图来编口诀。

2.类比迁移,编口诀
自己试一试,借助编写6的乘法口诀的经验,编出7的乘法口诀。

出示活动建议:
1.请你选择一种方法编出7的乘法口诀。

2.说一说怎么编出口诀的。

(三)汇报交流,对比学
1.算数量,填表格,编出口诀
思考:七七四十九是怎么编出来的?
预设:6个7是42,再加1个7,7个7,是49。

就编出了“七七四十九”这句口诀。

2.圈方格,明意义,编出口诀
预设:一个格子代表一片花瓣。

7个格子代表7片。

1个7是7,口诀是“一七得七”。

7+7=14,2个7是14,就编出了““二七十四”。

14+7=21,3个7是21,就编出了“三七二十一”。

就这样依次+7,就编出了所有7的乘法口诀。

3.找关系,建联系,编出口诀
思考:算式是什么意思?和7的乘法口诀有关系吗?
预设1:2个7是多少呢?一五得五,二五一十,10+4=14,2个7是14,就编出了口诀“二七十四”。

先想到了5,然后编了7的乘法口诀。

预设2:““七七四十九”可以这样想:五七三十五,再加上14。

7个7是49,就是七七四十九。

学习任务二:循序渐进,记忆口诀
【设计意图:乘法口诀一开始得数小,容易记忆,而到学习7的乘法口诀时,得数比较大,学习记忆就有困难。

引导学生发现口诀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先找规律再用利用规律记忆口诀可以降底记忆的难度,联想熟悉的故事和生活中的俗语记忆口诀,都是非常有效的记忆方法。


(1)试背口诀。

让学生自由地读一读、记一记。

(2)方法引导。

①交流好记的口诀。

提问:你觉得在7的乘法口诀中,哪几句口诀比较好记?
学生可能认为:一七得七、二七十四、三七二十一这三句口诀比较好记。

结合学生回答,相机说明:一七得七,是开头的一句口诀,一般都比较好记;二七十四,2个7相加,也就是7加7等于14,我们可以根据口诀的含义来记忆;三七二十一,生活中人们常用““不管三七二十一”这个成语来表示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的意思。

②交流难记的口诀。

谈话:剩下的三句分别是四七二十八、五七三十五、六七四十二,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学生齐读。

提问:这三句口诀,谁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它们?
指出:我们知道相邻的两句口诀得数相差7,所以,还可以联系上下句来记忆。

比如,“四七二十八”这句口诀,可以根据哪句口诀来想?
(3).背诵口诀。

②记忆不好背诵的口诀
②同桌背诵
②师生对口令。

学习任务三:走进生活,学以致用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操作、小组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使学生逐步地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解决问题中,拓展学生思维。


提问:你能找到生活中与七的乘法口诀相关的信息吗?
预设1:一个星期有7天,2个星期共有14天。

预设2:一朵七色花有7片花瓣,4朵七色花就有28片花瓣。

预设3:一只七星瓢虫背上有7个黑点,7只七星瓢虫共有49个黑点。

预设4:一副七巧板有7块,5副七巧板共有35块。

学习任务四:达标练习,巩固成果
【设计意图:设计一些有梯度的练习,从简到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地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解决问题中,拓展学生思维。


(1)看图列式
算式:
算式:
(2)古诗中的口诀
《偶成》
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
阶前梧叶已秋声。

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交流:
①古诗词中诗词部分的字数可以用哪句乘法口诀来表示?
预设1:一行有7个字,有这样的4行,可以用四七二十八这句口诀。

②假如1位同学1天浪费了7分钟,7天会浪费几分钟?8天,9天呢?
预设1:7天浪费49分钟,因为七七四十九。

预设2:8天浪费56分钟,在七七四十九的基础上再加上1个7,49+7=56
预设3:8天浪费56分钟。

因为7×8可以拆成7×7+7=56
预设4:9天浪费63分钟,在7×8的基础上再加上1个7,56+7=63
预设5:9天浪费63分钟。

因为7×9可以拆成7×7+7×2=63
师:一起来看看这组数据,想想以后我们要怎么做?
小结:1个人1天浪费7分钟,7分钟听起来微不足道,但是8天,9天,一个月……长此以往会怎么样呢?所以我们要做一个珍惜时间的孩子,一点点时间都不要轻视。

【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培养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初步学会用类推学习新知识的方法。

并让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为我们生活带来的简洁,便利,生活中充满数学,让孩子热爱数学,热爱生活。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那你们能不能根据“7的乘法口诀来编一些数学故事呢?请同学们课后试一试。

【知识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同时为下一单元的学习埋下伏笔。

全班齐背1~7的乘法口诀,感受乘法口诀朗朗上口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生:我们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学会了编制“7的乘法口诀,还能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生:我知道了口诀的意义,还学会了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努力,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

【作业设计】
1.“用喜欢的方法和爸爸妈妈一起背口诀
2.“完成《分层作业》。

【板书设计】
7的乘法口诀
一七得七
二七十四
三七二十一
四七二十八
五七三十五
六七四十二
七七四十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