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胸腔穿刺术健康知识宣教[大全5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6、胸腔穿刺术健康知识宣教[大全5篇]
第一篇:46、胸腔穿刺术健康知识宣教
胸腔穿刺术健康知识宣教
1.告知目的
胸腔穿刺术常用于检查胸膜腔积液的性质,抽液、抽气减轻压迫症状,或胸腔内给药等。

2.术前指导:
(1)胸腔穿刺术是一种常用的诊疗技术,应消除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2)穿刺在局麻下进行,术前先做普鲁卡因皮试。

(3)带X片及超声波检查结果,以便穿刺时参考。

(4)穿刺时病人一般取坐位(不能起床者也可取半坐位或卧位)。

(5)嘱病人穿刺操作过程中身体不可乱动,应避免咳嗽,以防针头移动而刺破肺泡。

若出现剧烈咳嗽、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或剧痛等胸膜过敏反应的现象,应立即告知医生停止操作,一般经休息及对症处理即可缓解。

3.术后指导(1)注意休息。

(2)若有胸部不适马上告知医生。

第二篇:胸腔穿刺术
中心静脉导管包
一次性使用无菌引流导管及辅助器械
消毒、铺巾、麻醉、Y型管、导丝及助推器、退出助推器及Y型管、扩张器、退出扩张器、导管、退出导丝、回抽胸水、固定夹、缝线固定、塞棉花团、敷贴。

病人坐姿:病人坐位,面向椅背,两前臂置于椅背上,前额伏于手臂上。

穿刺点:肩胛下角线或腋后线7-9肋间作为穿刺点。

腋中线6-7肋间,腋前线第5肋间。

进针点:下一肋骨的上缘为穿刺点。

因为上一肋骨的下缘走形的有肋间血管和神经。

诊断性穿刺:50-100ml。

送培养(需氧+厌氧)、常规、生化、药敏。

抽液减压:第一次少于600,以后每次小于1000,因为多的话,可以引起纵膈摆动。

反复发热不退,体温38-39℃,应该考虑脓胸。

应该置管,持续冲洗脓腔。

脓腔形成,置2个管,小管也就是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在上面,大管也就是无菌引流导管在下面。

小管大药,冲盐水。

大管排水、排气、排脓。

肺脓肿和脓胸的区别:
肺脓肿是肺的化脓性病变,胸膜腔没问题。

而脓胸是胸腔里边的积脓,不是肺的脓肿。

第三篇:胸腔穿刺术
[适应证]
胸腔积液性质不明者,作诊断性穿刺;大量胸水压迫,导致呼吸循环障碍者;结核性胸膜炎化学疗法后中毒症状减轻仍有较多积液者;脓胸、脓气胸患者;肺炎并发胸膜炎胸腔积液较多者;外伤性血气胸;脓胸或恶性胸水需胸腔内注入药物者。

[禁忌证]
病情危重,有严重出血倾向,大咯血,穿刺部位有炎症病灶,对麻醉药过敏。

[用品]
胸腔穿刺包l件,内有12或16号带有乳胶管的胸腔穿刺针、小镊子、止血钳、5ml注射器及针头、50m1注射器、纱布、孔巾和换药碗,无菌试管数只(留送常规、生化、细菌、病理标本等,必要时加抗凝剂)。

[方法]
1、患者反向坐于靠背椅上,双手臂平置于椅背上缘,头伏于前臂。

重症患者可在病床上取斜坡卧位,病侧手上举,枕于头下,或伸过头顶,以张大肋间。

2、穿刺部位宜取胸部叩诊实音处,一般在肩胛下角线第7~9肋间,或腋中线第5~6肋间穿刺。

包裹性积液,宜根据X线或超声检查所见决定穿刺部位。

3、术者戴口罩和无菌手套,助手协助打开胸穿包,穿刺部位依
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应逐层浸润达壁层胸膜。

4、检查穿刺针是否通畅,如无阻塞将针尾乳胶管用止血钳夹紧。

左手示指与中指固定穿刺处皮肤,右手将穿刺针沿下位肋骨之上缘垂直缓慢刺入,当穿过壁层胸膜时,针尖抵抗感突然消失,然后接注射器,放开钳子即可抽液。

助手用止血钳协助固定穿刺针,并随时夹闭乳胶管,以防空气进入胸腔。

5、抽液完毕,拔出穿刺针,盖以无菌纱布,胶布固定,嘱患者卧床休息。

[注意点]
1、术前应向患者阐明穿刺的目的和大致过程,以消除其顾虑,取得配合。

2、穿刺针应沿肋骨上缘垂直进针,不可斜向上方,以免损伤肋骨下缘处的神经和血管。

3、抽液量。

抽液不可过多过快,严防负压性肺水肿发生。

以诊断为目的者抽液50~200ml,以减压为目的者,第一次不超过8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1200mL。

4、穿刺中患者应避免咳嗽及转动,必要时可事先服用可待因。

术中如发生连续咳嗽或出现头晕、胸闷、面色苍白、出汗,甚至昏厥等胸膜反应,应即停止抽液,拔出穿刺针,让患者平卧,必要时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3~0、5ml。

5、需要向胸腔内注入药物时,抽液后接上备好盛有药液的注射器,将药液注入。

6、严重肺气肿、广泛肺大泡者,或病变邻近心脏、大血管者以及胸腔积液量甚少者,胸腔穿刺宜慎重
[问答]
1、胸腔穿刺的目的是什么?
答:①诊断性穿刺,确定胸腔内有无液体(或气体),并将穿刺液送化验室及病理检查,以确定积液的性质和病因;②治疗性穿刺通过抽液或抽气,减轻胸腔压迫症状,促进液体(或气体)吸收,或胸腔内注入药物(抗生素或链激酶等)治疗。

脓胸患者,可进行反复穿刺抽脓引流,配合灌洗(如用2%碳酸氢钠溶液)及胸腔内注药治疗。

2、为什么胸腔穿刺须从肋骨上缘进针?
答:主要是避开肋间神经及血管,因为肋间神经及动、静脉沿肋骨下缘走行,经肋骨下缘穿刺容易损伤血管及神经。

3、为什么胸腔穿刺抽液量,每次不应超过600~1000毫升?
答:胸腔穿刺抽液量过多、过快,胸腔内压突然下降,肺血管扩张,液体渗出增多可造成急性肺水肿。

4、胸腔穿刺时出现胸膜反应有哪些表现?如何处理?
答:胸膜反应的表现为胸腔穿刺过程中,病人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或剧痛、血压下降、脉细、肢体发凉、昏厥等。

发现胸膜反应,应立即停止抽液,让患者平卧,必要时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3~0.5毫升或静脉注射葡萄糖液,观察血压、脉搏。

5、为什么胸腔穿刺抽液、抽气,选择穿刺部位不同?
答:由于重力关系。

坐位或半卧位时,气体集中在胸膜腔上方,液体则集中在胸腔下部,故穿刺抽气穿刺点应选择在胸腔上部,即患侧锁骨中线2肋间或腋中线4~5肋间,而抽液则选择在胸腔下部实音明显部位。

6、胸腔穿刺有哪些并发症?如何处理?
答:除胸膜反应外,尚可并发血胸、气胸、穿刺口出血、胸壁蜂窝组织炎、脓胸、空气栓塞等。

血胸多由于针头与胸壁不垂直或进针部位不恰当(靠近肋骨下缘进针),刺破肋间动、静脉所致。

发现抽出血液,应停止抽液,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变化。

气胸量少者多由于胶管未夹紧,漏入空气所致,量少不必处理量较多可以抽出,明显气胸多由于刺破脏层胸膜所致,需严密观察,并按气胸处理。

穿刺口出血,可用消毒棉球按压止血。

胸壁蜂窝组织炎及脓胸均为穿刺时消毒不严格引起细菌感染,需用抗生素治疗,大量脓胸可行闭式引流。

空气栓塞少见,多见于人工气胸治疗时,病情危重,可引起死亡。

7、气胸治疗时,如何选择胸腔穿刺抽气减压或闭式引流?
答:穿刺抽气减压适合于治疗闭合性气胸,对开放性气胸及张力性气胸,胸腔穿刺抽气只起暂时性减压作用,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开放性气胸及张力性气胸,一般需采取胸腔插管闭式水封瓶引流;对破口不愈合、肺脏持久不复张者,必要时尚需采用持续负压抽吸治疗。

8、脓胸时如何选择穿刺抽脓或插管闭式引流?
答:穿刺抽脓适合于脓液较稀,容易抽出患者,于抽脓时可注入2%碳酸氢钠溶液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胸腔,然后注入抗生素及链激酶,使脓液变稀,易于抽出,但并支气管胸膜瘘者不宜冲洗胸腔,以免感染播散及窒息。

脓液粘稠不易抽出或大量脓液者,应采用插管闭式水封瓶引流,尽早排出脓液,避免造成慢性脓胸进行胸膜剥离手术治疗。

第四篇:胸腔穿刺术
胸腔穿刺术
【适应证】
1.诊断原因未明的胸腔积液,可作诊断性穿刺,作胸水涂片、培养、细胞学和生化学检查以明确病因。

2.治疗胸腔大量积液、气胸产生压迫症状,可抽液或抽气以减压;急性脓胸或恶性肿瘤侵及胸膜引起积液,可抽液或注入药物。

【术前准备】
1.了解、熟悉病人病情。

2.与病人及家属谈话,交代检查目的、大致过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并签字。

3.器械准备胸腔穿刺包、无菌胸腔引流管及引流瓶、皮肤消毒剂、麻醉剂、无菌棉签、手套、洞巾、注射器、纱布以及胶布。

4.操作者熟悉操作步骤,戴帽子、口罩。

【操作步骤】
1.病人取坐位面向椅背,两前臂置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自然呼吸。

卧床者可取半坐位,患侧前臂上举抱于枕部。

2.穿刺点可行超声波定位,或选在胸部叩实音最明显部位进行,
一般取肩胛下角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也可选腋中线6~7肋间或腋前线第5肋间、为穿刺点。

包裹性积液最好结合X线或超声定位,以确保穿刺成功。

气胸病人选择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或腋中线第4~5肋间。

3.戴无菌手套,常规消毒皮肤,覆盖无菌洞巾。

4.选下一肋骨的上缘为穿刺点,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先注射皮下出现皮肤橘皮样皮丘改变,然后自皮至胸膜层进行逐次麻醉。

5.术者以左手指与中指固定穿刺部位的皮肤,右手将穿刺针在局麻部位缓缓刺人,当针锋抵抗感突然消失时,表明已穿人胸膜腔。

助手用止血钳协助固定穿刺针,以防刺人过深损伤肺组织。

穿刺针可应用三通穿刺针或较粗的长针后接胶皮管,穿刺前应关闭三通针,先将胶皮管用止血钳夹住,然后进行穿刺。

穿人胸膜腔后再转动三通活栓使其与外界相通,或松开胶皮管止血钳,抽取胸腔积液。

6.抽液结束后拔出穿刺针,覆盖无菌纱布,胶布固定。

【术后处理】
1.术后嘱病人卧位或半卧位休息半小时,测血压并观察病情有无变化。

2.根据临床需要填写检验单,分送标本。

3.清洁器械及操作场所。

4.做好穿刺记录。

【注意事项】
1.胸穿前应向病人说明胸穿的目的,消除顾虑。

2.操作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闷、昏厥等胸膜变态反应等,或者出现连续咳嗽、气短、咳泡沫痰等,应立即停止操作,并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3~0.5m1,并给予其他对症治疗。

3.抽液不宜过快、过多。

诊断性抽液,50~100ml;减压抽液,首先不超过600ml,以后抽液不超过1000ml。

但脓胸则应尽量抽净。

检查瘤细胞时,至少抽取100ml,并立即送检。

4.严格无菌操作,胸穿过程中防止空气进入胸腔,始终保持胸腔
负压。

5.避免在第9肋以下穿刺,以免穿破膈肌。

进针部位沿肋骨上缘以免损伤肋间血管。

6.恶性胸腔积液,可在胸穿积液后注入化疗药物或硬化药诱发化学性胸膜,促进脏层与壁层胸膜粘连,闭合胸腔。

第五篇:胸腔穿刺术
胸膜腔穿刺术
一、适应症
1.大量的胸腔积液或积气,穿刺抽出液体或气体以减轻其对肺或大血管的压迫,改善呼吸或循环障碍。

2.胸腔积脓时抽出脓液,减轻中毒,防止脓胸的进一步发展,并可对脓液进行检查如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治疗。

3.抽出胸腔积液进行化验明确其性质以协助诊断及鉴别诊断。

4.通过胸膜腔穿刺向胸膜腔内注入药物(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粘连剂等)以行局部治疗。

二、禁忌症
1.有严重出、凝血倾向,血小板明显减少或用肝素、双香豆等进行抗凝治疗者; 2.大咯血、严重肺结核及肺气肿等;
3.不能合作的病人也相对禁忌,必要时可给予镇静剂或行基础麻醉后进行胸膜腔穿刺。

三、术前准备
1、术者应认真体检和备齐穿刺物品。

将皮肤消毒用品、无菌手套、局麻药物、治疗用药和胸穿包携至操作地点。

胸穿包一般要求含有带橡皮管的胸膜腔穿刺针(16号或18号)、血管钳、纱布、弯盘、孔巾、7号针头、10ml及50ml(或更大)的注射器、标本试管。

另须准备较大容量的容器盛放积液。

2、向患者说明穿刺目的,消除顾虑;交代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签署穿刺同意书。

对于精神紧张者,可于术前半小时给地西泮10mg或苯巴比妥30mg或可待因0.03g等以镇静止痛。

剧烈咳嗽者可给予止咳剂如氨酚待因。

四、操作方法
1、体位与穿刺部位的选择:
①胸膜腔穿刺抽气取仰卧高坡位或半坐位,穿刺点应选择叩诊为鼓音或听诊呼吸音降低最明显的部位,多取锁骨中线第2肋间,也可选第三肋间。

(此处自肋间隙中点进针)。

②胸膜腔穿刺抽液体可取反向骑跨坐于靠背椅上,上肢屈肘交叉置于椅背,前额伏于前臂上。

病情不允许久坐者,可取仰卧高坡位,病侧稍向前,患侧前臂上举抱于枕部,显露胸部后外侧。

穿刺点应选择叩诊为实音或听诊呼吸音降低最明显的部位,一般常取肩胛下角线第7~9肋间,腋后线第7~8肋间,腋中线第6~7肋间,腋前线第5肋间。

③对于包裹性积液和局限性积气,须结合X线或B超定位穿刺点。

2、按上述方法摆好体位,确定穿刺点(如之前已有影像学定位,穿刺前最好通过查体等方法再次确认下穿刺部位)。

3、操作者先戴口罩、帽子,穿刺点周围常规皮肤消毒(范围至少15cm),戴无菌手套,覆盖消毒洞巾。

4、用2%利多卡因在穿刺点肋间下一肋上缘进针自皮肤至胸膜壁层进行局部浸润麻醉,以免损伤肋间血管和神经;麻醉过程中边进针边回抽,拔针前可试探性刺入胸腔抽吸少许积液或积气,作为胸腔穿刺深度的参考。

5、用16或18号胸穿针,针座接乳胶管,用血管钳将乳胶管夹闭。

术者用一手示、中指固定穿刺处皮肤,另一手持胸穿针先刺入穿刺点皮下,再沿肋骨上缘按局部浸润麻醉的路径缓慢刺入,当穿透壁层胸膜时可有突然落空感。

助手将乳胶管末端接排空的50ml(或更大)的注射器,松开夹闭乳胶管的血管钳即可抽液。

注射器吸满后,必须先用血管钳夹闭乳胶管,才能卸下注射器将液体注入试管或其它容器(气体则排入大气中),排空后再接上乳胶管,再松开血管钳。

如此循环操作反复抽液,以防止外界空气进入胸腔。

抽液(气)用三通接管则较简便,但术者必须认清开关控制方向,最好先作预试,并应准确操作。

6、抽出液体应详细记录数量、色泽、浑浊度等,并留取标本送检。

7、胸腔穿刺抽气操作同前,用注射器反复抽气,以使病人呼吸困难缓解,或用气胸箱测压抽气。

8、穿刺抽吸完毕,夹闭乳胶管,拔除穿刺针,压迫穿刺点片刻(1~2min),局部消毒后覆盖无菌纱布,以胶布固定,嘱病人静卧休息。

五、注意事项
1.操作前应向患者说明穿刺目的,消除顾虑;对精神紧张者,可于术前半小时给安定10mg,或可待因0.03g以镇静止痛。

2.操作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或剧痛、昏厥等胸膜过敏反应;或出现连续性咳嗽、气短、咯泡沫痰等现象晨,立即停止抽液,并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3-0.5ml,或进行其他对症处理。

3.一次抽液不可过多、过快,诊断性抽液50-100ml即可;减压抽液,首次不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1000ml;如为脓胸,每次尽量抽净。

疑为化脓性感染时,助手用无菌试管留取标本,行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检查瘤细胞,至少需100ml,并应立即送检,以免细胞自溶。

4.严格无菌操作,操作中要防止空气进入胸腔,始终保持胸腔负压。

5.应避免在第9肋间以下穿刺,以免穿透膈损伤腹腔脏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