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赏析李白《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
渡荆门送别赏析题及答案
渡荆门送别赏析题及答案(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A.首联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写诗人乘船来到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B.颔联以移动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由蜀地到荆州,两岸的地势由平原过渡到山地。
C.尾联采用拟人手法,不说自己思念家乡,而说家乡之水情深义重,恋恋不舍。
D.这首诗明丽流畅,写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外出游历的喜悦,又表达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2)简要分析颈联如何体现“诗中有画”的特点。
参考答案:(1)B。
(2)颈联描绘了两幅图画: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分析】本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律。
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
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句意理解、赏析,解答时明确全诗的每一句话的意思,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ACD.正确;B.有误,这一句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江水向原野奔腾而去的壮阔景色,而不是由平原过渡到山地。
故选:B。
(2)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
要找出诗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再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结合所用修辞的特点,结合写作背景,整首诗的意思,加以赏析。
颈联将明月比作天镜,将云霞比作海市蜃楼,描绘出眼前看到的绮丽景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意思是: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
这一句写的是远景,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
渡荆门送别(李白)阅读答案
渡xx送别xx·xx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此诗想象奇特,颈联描绘出了两幅美丽的画面,第一幅是,第二幅是。
(2分)(2)此诗的尾联艺术地抒发了诗人丰富的情感。
请指出这种情感并简析其抒情的方法。
(3分)答:(3 )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1分)答:(4)“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
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2分)答:17.(1)水中映月圆(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
(1分)天边云霞图(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
(1分)(2)思乡惜别之情。
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故乡的水不忍分别,将我送出万里之外的情景,诗句不直接写自己的惜别之情,用故乡之水送我远行,依依不舍之状,衬托我浓厚的思乡惜别之情。
(共3分,指出情感1分,简析方法2分)(3)(1分)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xx。
(4)(2分)答题示例:①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
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
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②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③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4篇
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4篇在各领域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知识点。
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1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 )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1分)(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
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2分)【答案】 (1 )(1分)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2分) 答题示例:①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
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
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②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④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12.诗的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分)13.展开想象,写出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所展示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参考答案:12、对故乡山水的眷恋之情13、示例:俯视江面,月亮照在江水里,就像天上飞下来一面镜子,明亮耀眼;仰望天空、云气簇拥而来,就像海上结成了一座座楼阁,新奇美妙①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100字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②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完整版)《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
《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下题.(8分)
渡荆门送别①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②。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杜甫晚年过江峡作《旅夜书怀》诗云:“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后人常将此二诗颔联加以比较,或称“李虽壮而杜骨力过之”,或称“未容优劣,二者皆有兴会”。
【注】①渡荆门送别:开元十四年,李白由三峡初次出蜀,作此诗。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自此以东,地势平坦。
送别,意指江水速自己离别蜀中。
②海楼:海市蜃楼。
14.李白与杜甫,世称,代表了唐代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
(1分)
15.请从情景关系角度赏析李诗画线句。
(3分)
16. 后人对李、杜诗颔联有两种评价,你的看法如何?请说说理由。
(4分)
参考答案
14.李杜(1分)
15.要点:运用比喻手法,描绘了满月映入江水、云霞绚烂多姿的奇丽景象,表达了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平原时的新鲜感和喜悦感。
(3分)
16.要点:(1)两诗颔联都写大江和原野,景象雄浑,境界阔大。
(2)李句简练明快,于苍茫中见少年豪迈之气;杜句精严沉郁,于宏阔中见志士垂暮之态。
两人风格各擅胜场。
(4分)。
《渡荆门送别》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一、理解性默写:
1、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
2、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
3、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达了奇特大胆的想象这一特点的诗句是:
4、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是:
三、赏析简答题:
1、这首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2、诗的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对故乡山水的眷恋之情
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随”“入”二字炼得好,请作一点赏析。
答: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长江滚滚远去,用一“入”字,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流入大海之外,气势磅礴。(答出大意即可)(3分)
至楚地的荆门。
B.领联以游动的视觉描绘了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江水向原野奔腾而
去的壮阔景色。
C.颈联描写近景,用两幅美丽的画面写江上美景,第一幅是天边云霞图,第二幅
是水中映月图。
D.尾联“送”字用得妙,突出故乡水送我到楚地还不忍分别的情义,含蓄地抒发
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解析】C项,“近景”不全面,“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为近景与远景,且两幅图顺序有误,应为“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
二、选择题:
1、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代了诗人刺绣的目的:初次离开家乡,从蜀地乘船远至楚地的荆门。
B.颔联以游动的视觉描绘了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江水向原野奔腾而去的壮阔景色。
C.颈联描写近景,用两幅美丽的画面写江上美景,第一幅是天边云霞图,第二幅是水中映月图。
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
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下题.8分
渡荆门送别①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②..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杜甫晚年过江峡作旅夜书怀诗云:“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后人常将此二诗颔联加以比较;或称“李虽壮而杜骨力过之”;或称“未容优劣;二者皆有兴会”..
注①渡荆门送别:开元十四年;李白由三峡初次出蜀;作此诗..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自此以东;地势平坦..送别;意指江水速自己离别蜀中..②海楼:海市蜃楼..
14.李白与杜甫;世称 ;代表了唐代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1分15.请从情景关系角度赏析李诗画线句..3分
16. 后人对李、杜诗颔联有两种评价;你的看法如何请说说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4.李杜1分
15.要点:运用比喻手法;描绘了满月映入江水、云霞绚烂多姿的奇丽景象;表达了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平原时的新鲜感和喜悦感..3分
16.要点:1两诗颔联都写大江和原野;景象雄浑;境界阔大..2李句简练明快;于苍茫中见少年豪迈之气;杜句精严沉郁;于宏阔中见志士垂暮之态..两人风格各擅胜场..4分。
《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三)(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
《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从修辞角度,赏析“月下飞天镜”一句的妙处。
(3分)
(2)诗句中“怜”的意思是什么?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
13、(共6分)(1)(3分)示例:本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1分)将明月映入江水的状态比作飞下的明镜(1分),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江水的平静、美丽(1分)。
(意对即可)(2)(3分)怜:喜爱(1分)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喜爱、思念之情。
(2分)。
《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二)(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
《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9.关于这首诗,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是唐代的李白。
B.是一首五言绝句。
C.韵脚有游、流、楼、舟。
D.划分节奏: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10.下面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待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此行的目的。
B.颔联写景,其中一“随”一“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
C.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答案:
9.B 10.A。
《渡荆门送别》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渡荆门送别》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班级:姓名:《渡荆门送别》李白【原诗】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
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飞来的明镜,云层缔构城外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
【习题】1、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代了诗人刺绣的目的:初次离开家乡,从蜀地乘船远至楚地的荆门。
B.颔联以游动的视觉描绘了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江水向原野奔腾而去的壮阔景色。
C.颈联描写近景,用两幅美丽的画面写江上美景,第一幅是天边云霞图,第二幅是水中映月图。
D.尾联“送”字用得妙,突出故乡水送我到楚地还不忍分别的情义,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
B.首联写诗人从蜀地来到荆门山,游览楚地风光。
C.颔联描写了山峦渐渐消失,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景象。
D.尾联照应诗题,将朋友比作故乡水,表达了对友人万里相送的感念。
3、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李白乘船出蜀至荆州时所作,随着眼前景物的变换,诗人自然地描绘出画卷般的景色,乡思旅情,尽在诗中。
B.颔联炼字精妙。
“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了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汇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C.颈联描写了一幅空阔辽远的月夜飞天图,想象大胆奇特,有灵动之感,情韵悠长,表达出诗人豪迈的心情和新鲜的感受。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用拟人手法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之情,收束全诗,余音袅袅。
4、诗的颈联在写景上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分)5、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100字内)。
《渡荆门送别》赏析习题及答案
《渡荆门送别》赏析习题及答案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
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飞来的明镜,云层缔构城外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
【作者】李白(701—762),唐代伟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
人称“诗仙”。
他是我国继屈原之后又一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常以奔放的激情抒发自己的抱负和理想,以强烈的叛逆精神和傲岸不驯的态度抨击社会,鞭挞权贵。
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
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主旨】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的开阔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
【赏析】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就是点明这一壮游。
颔联这两句不仅由于写进“平野”、“大荒”这些辽阔原野的意象,而气势开阔;而且还由于动态的描写而十分生动。
大江固然是流动的,而山脉却本来是凝固的,“随、尽”的动态感觉,完全是得自舟行的实际体验。
它用高度凝炼的语言。
极其概括地写出了诗人整个行程的地理变化。
颈联两句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
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象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尾联写诗人顺着长江远渡荆门,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
古代诗歌赏析李白《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李白《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
他由水路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次游历。
B.颔联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
C.颔颈两联,把触目所及的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
颈联两句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D.诗题中的“送别”点明送别朋友,但整首诗形象奇伟,境界高远,风格雄健,一扫送别诗常见的离情别绪。
16.请赏析尾联的妙处。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石钟山记》中,苏轼反对不经过亲身实践而凭主观臆断去猜测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主应该选拔有才能的人,听取好的意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写出物是人非、人生无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15.D项,“一扫送别诗常见的离情别绪”错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思是:但我还是更爱恋故乡滔滔江水,它奔流不息陪伴着我万里行舟。
本诗更多是诗人送别故乡,表达了李白的思乡之情16.使用拟人手法,写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
从对面写来,想象奇特,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
17.(1)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2)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3)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诗词阅读《渡荆门送别》及答案
诗词阅读《渡荆门送别》及答案第一篇:诗词阅读《渡荆门送别》及答案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1分)(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
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2分)【答案】(1)(1分)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2分)答题示例:①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
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
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②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④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12.诗的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13.展开想象,写出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所展示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参考答案:12、对故乡山水的眷恋之情13、示例:俯视江面,月亮照在江水里,就像天上飞下来一面镜子,明亮耀眼;仰望天空、云气簇拥而来,就像海上结成了一座座楼阁,新奇美妙①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100字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②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0.(4分)①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他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
李白《渡荆门送别》阅读训练六则附答案
李白《渡荆门送别》阅读训练六则附答案第一篇:李白《渡荆门送别》阅读训练六则附答案李白《渡荆门送别》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1、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形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2、楚国:古楚国之地,泛指今湖北、湖南一带。
3、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4、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5、怜:爱。
6、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
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阅读训练】:一:(1)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
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3)对于本诗,清人沈德潜曾评价说:“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
”从全诗来看,你同意他这种说法吗?为什么?(4)这首诗的结尾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5)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100字内)。
(6)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二: 1.从表达方式看,诗的首联属于________,它交代了远渡的___________和此行的___________。
2.诗的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是从哪一角度来写的?试用散文语言改写这两句诗。
3.颈联的描写视角与颔联是否相同?这两句的描写角度又有何不同?诗中的“天镜”和“海楼”分别指什么?试用散文语言改写这两句诗。
4.诗的尾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为什么称面对的长江水为“故乡水”?“万里”一词与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相照应?三:1.对该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中间两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
B、颔联两句,写出了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景中也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峨眉山月歌》《渡荆门送别》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峨眉山月歌》《渡荆门送别》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38.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线句所写之景。
39.两诗都是李白出蜀时的作品,抒发的情感有什么共同点?【答案】38.江面平静,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天空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
39.既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外出游历的喜悦,又抒发了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分析】38.本题考查画面描绘。
根据诗意,抓住意象,发挥想象,描绘出画面即可。
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意思是: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彩云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
示例:烟波浩渺的江面上,一轮明月渐渐升起,明月映照在江水之中,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
傍晚时分,空中层层的彩云飘飞形成绮丽的海市蜃楼。
39.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渡荆门送别》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
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
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思是: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
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
《峨眉山月歌》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写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
诗人是乘船从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间吐出的半轮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中,月影总是随江流。
夜里船从清溪驿出发,要向三峡驶去,船转入渝州以后,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见了。
全诗用了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精巧,意境清朗秀美。
诗中咏月的地方,都在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诗人感到很陶醉。
李白《渡荆门送别》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李白《渡荆门送别》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李白《渡荆门送别》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连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方面举例简要谈谈你的见解。
(1)思想内容:胸怀大志,想做一番事业;思念家乡;(2)艺术特色:浪漫的手法,写壮阔的景色,工整的对仗作品鉴赏《渡荆门送别》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颔联中的“随”和“入”字用得好,一个“随”字化静为动(或“以动写静”),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一个“入”字形象生动,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
不仅由于写进“平野”、“大荒”这些辽阔原野的意象,而气势开扩;而且还由于动态的描写而十分生动。
大江固然是流动的,而山脉却本来是凝固的,“随、尽”的动态感觉,完全是得自舟行的实际体验。
在陡峭奇险,山峦叠嶂的三峡地带穿行多日后,突见壮阔之景,豁然开朗的心情可想而知。
它用高度凝炼的语言。
极其概括地写出了诗人整个行程的地理变化。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
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形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
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前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
它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
古诗词赏析李白《度荆门望楚》《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
七、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度荆门望楚①[唐]陈子昂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②。
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
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①荆门: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以上这两首诗,分别是诗人青年时期为应试、为漫游,初次出巴蜀入荆楚途中所作。
②章台:章华台,春秋时楚国离宫。
③送别:指诗人告别故乡亲友。
19.这两首诗,构思相似:首联都___________,突出远游,紧扣标题;颔联、颈联都写景,_______;尾联都寄寓了诗人的思想情感。
层层推进,浑然一体。
20.简析两诗尾联在手法和思想情感上的不同之处。
19.叙事(或交代行程或地点)。
描绘沿途雄奇风光。
(或从大处着笔描摹眼前胜境,或暗寓作者对壮丽山河的赞叹之情,或融情于景,或景中寓情。
)20.(1)陈诗:①运用典故和对比,②“狂歌客”指春秋时期楚国佯狂避世不仕的接舆,借以自比,又反其意而用之。
③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志趣。
(或答:向往新世界、开拓新生活的思想,乐观自信、豪爽奔放、激昂慷慨的气质,入荆楚时惊奇、激动、兴奋、愉快、热烈的心情。
)(2)李诗:①运用侧面衬托(从对面落笔)和拟人,②不直写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万里送行舟”,移情于物,并照应诗题。
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惜别眷恋、依依不舍的深情。
[或答:诗人在抒写昂扬进取精神(或博大开朗胸怀、青春蓬勃意气、豪放自由个性、高远宏大抱负、浪漫主义色彩)之外,也流露出面对未来的些许迷茫。
]1。
古诗词鉴赏王维《山中送别》李白《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山中送别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①《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蒌蒌。
”②此诗为李白辞乡出蜀时作。
15.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维诗开篇以“山中相送”点题:次句用“日暮”“掩柴扉”二语渲染凄清孤寂的氛围,离情别绪尽寓于其中。
B.李白诗以哀怜故乡江水不离不弃,奔流万里为己送行作结,既表达了送别之意,又抒发了思乡之情,寄慨深沉。
C. 王维诗化用《楚辞·招隐士》之典,不粘不滞,不落痕迹,自然真切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真挚之情。
D. 李白诗的颈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阔天远,奇幻瑰丽,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16. 两首诗均为“送别”诗,但在构思上别具匠心,极具特色。
请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大学之道》提纲挈领地论说了“三纲”“八目”的体系,其中强调“八目”之本(2)曹植《名都赋》有“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李白的《将进酒》中化用(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使用的“扁舟”这一意象,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或寄羁15. B(B项结合全诗理解,作者对万里相送的江水是爱恋、爱怜之情,而非哀怜。
)16. 示例:①王诗不写送别的场景,将本为临别叮咛的“王孙归不归”一语后置,以别后掩扉独语的形式出现,所表达的情感更加细腻丰富。
②王诗从相送到送罢,在时间上完成了三次跳跃,形成多层留白,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③李诗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构思奇巧,别具匠心。
《渡荆门送别》赏析精品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渡荆门送别》精品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
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飞来的明镜,云层缔构城外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2、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3、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达了奇特大胆的想象这一特点的诗句是:4、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是:二、选择题:1、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代了诗人刺绣的目的:初次离开家乡,从蜀地乘船远至楚地的荆门。
B.颔联以游动的视觉描绘了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江水向原野奔腾而去的壮阔景色。
C.颈联描写近景,用两幅美丽的画面写江上美景,第一幅是天边云霞图,第二幅是水中映月图。
D.尾联“送”字用得妙,突出故乡水送我到楚地还不忍分别的情义,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
B.首联写诗人从蜀地来到荆门山,游览楚地风光。
C.颔联描写了山峦渐渐消失,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景象。
D.尾联照应诗题,将朋友比作故乡水,表达了对友人万里相送的感念。
3、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李白乘船出蜀至荆州时所作,随着眼前景物的变换,诗人自然地描绘出画卷般的景色,乡思旅情,尽在诗中。
B.颔联炼字精妙。
“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了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汇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高中古诗词阅读】李白《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李白《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阅读
用下列古诗完成下列问题。
(4分)穿越荆门为李白送行,穿越元荆门从楚国出发。
群山随平原而去,河流流入荒野。
在月亮下面,有飞行的镜子、云朵和海塔。
依然怜惜家乡的水,千里寄舟。
13.阅读下列古诗,完成下列主题(
4
(分钟)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从荆门城外远行,从楚国出发。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在月亮下面,有飞行的镜子、云朵和海塔。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十三
、《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
最后的对联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
2
(分钟)
14
、
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颔联中的
“
”“
入
”
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选择其中一个字作简要分析。
(二
分)
参考答案:
13
、(
2
(分钟)
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想家
(每空
一
分,共
二
分)
十四
、
(
2
(分钟)
“
”
这个词逐渐地改变和移动着山和田野的位置,并真实地表达了它。
它很生动,给人一种空间感和流动感。
长江滚滚远去着一
“
入
”
字,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辽阔的原野,流入大海之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
他由水路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次游历。
B.颔联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
C.颔颈两联,把触目所及的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
颈联两句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D.诗题中的“送别”点明送别朋友,但整首诗形象奇伟,境界高远,风格雄健,一扫送别诗常见的离情别绪。
16.请赏析尾联的妙处。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石钟山记》中,苏轼反对不经过亲身实践而凭主观臆断去猜测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主应该选拔有才能的人,听取好的意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写出物是人非、人生无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15.D项,“一扫送别诗常见的离情别绪”错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思是:但我还是更爱恋故乡滔滔江水,它奔流不息陪伴着我万里行舟。
本诗更多是诗人送别故乡,表达了李白的思乡之情
16.使用拟人手法,写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
从对面写来,想象奇特,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
17.(1)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2)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3)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