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过程中农田防护林的生态景观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整治过程中农田防护林的生态景观设计
发布时间:2023-01-04T06:40:48.932Z 来源:《建筑创作》2022年第17期作者:刘峥
[导读] 为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隐患,县委、县政府以习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
刘峥
610124198511223***
摘要:为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隐患,县委、县政府以习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为目标,结合县域资源特点和农业生产实际,积极探索深坑栽树法建设农田防护林示范区,既基本解决了林带胁地的问题,又达到林网护农田、农田生产与自然生态和谐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农田防护林;深坑栽树法;农田生产;自然生态
引言
近年,随着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实施和推进,南阳市宛城区作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工程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主产区,粮食生产保障地位愈加重要。

而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是保障粮食稳产、高产的重要一环,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促进产业兴旺的有力抓手。

一、农田防护林的概念和作用
(一)农田防护林的概念
农田防护林是指将一定宽度、结构、走向、长度、间距的林带栽植在农田及周围的沟、路、渠附近,通过对气流流动速度、温度、水分、土壤等环境因子的调控,改善调节田间小气候,减轻和防御各种农业自然灾害,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以保证农业生产稳产、高产,并能对人们的生活提供多种效益的一种人工林。

为改善农田小气候和保证农作物丰产、稳产而营造的农田防护林,由于防护林呈带状,所以又称农田防护林带。

林带相互衔接组成网状,也称农田林网。

在林带的影响下,其周围一定范围内形成特殊的小气候环境,能降低风速、调节温度、增加大气湿度和土壤湿度、拦截地表径流、调节地下水位等,对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防御自然灾害起到一定作用,同时也能改善人类生活环境。

(二)农田防护林的作用
1、防风减灾。

防风效应或风速减弱效应是农田防护林最显着的生态效应之一,也是建设农田防护林的主要目的。

建设农田防护林的最初目的是通过林网和林带来降低风速和风害。

降低的风速可以有效减少农作物的倒伏和折断,增强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速度,为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

农田防护林的建设对减少设施农业的风害特别有效。

2.调整农田小气候。

农田林网能有效降低近地表气温和土壤温度的变化,调节林网内部的风速、温度、湿度等气象因子,对水分蒸发、空气湿度、水平降水、等,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尤其是在干热旱季,能有效降低风速,降低土壤水分蒸发速度,降低地表及地表以上温度,减轻“干热风”的危害,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农作物。

3.增加粮食生产和收入。

农田防护林可有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优化作物生长条件,增强抵御干旱、沙尘暴、干热风、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据我国北方平原农区多年田间观察,农田防护林区粮食增产幅度平均可达15%~20%。

例如,玉米平均单产提高6%~8%,大豆平均单产提高25%。

蔬菜和果树的增产效果更加明显。

4.木材生产加工增值。

农田防护林种植在耕地边缘、路边、水边。

水、肥、通风、透光条件优越,树木生长迅速。

此外,充足的劳动力和便利的交通为林带林木的快速生长和高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农田林网已成为平原农区木材的主要来源。

平原地区农田林网种植的用材林10-15年可达到胸径20-35cm,而在相同条件下种植的速生杨林只能达到15-25cm胸径。

二、农田防护林网建设的主要思路
常规防护林带树木与附近耕地内农作物争水争肥,导致“有林附近农作物严重减产,无林农作物受风沙侵蚀严重”,农林矛盾突出。

针对这一问题,定边县积极探索出深坑栽树法,利用打坑机挖出深1m,直径0.8m的圆形树坑,将树木栽植于地面1m以下,并用圆形PE桶四周封闭,在树木处预留直径0.6m~0.7m的圆孔,最后在林带范围内利用刺铁网围栏封禁。

深坑栽树法的优势是将树木根系发育控制在地面1m 以下,而农作物根系一般在土层40cm~50cm以内,实现树木和农作物分层吸收水分和养分,可以大幅度减轻树木对农作物争水争肥的影响,有效解决了林带胁地问题。

覆盖的复合涂层布可以收集雨水至树坑,有利于树木成活和生长,同时可以避免杂草生长,起到林带防火效果,刺铁网围栏可以有效保护林带免受外力破坏。

依据当地土壤性质、气候特点等因素,定边县遵循“适地适树”原则,树种多选择以适合当地生长的乡土树种为主,同时考虑选择一些在当地经过长期考验、生长良好的外来树种。

其中,乔木树种主要有:杨树、垂柳、旱柳、榆树、沙枣、酸枣、国槐、刺槐等;灌木树种主要有红柳树、沙柳、沙棘、柠条等;经济林主要有山桃、红梅杏、大扁杏、山杏、苹果树、梨树等。

三、土地整治过程中农田防护林的生态景观设计
(一)“以案说法”增强群众爱林护林意识及法制意识
政府部门应大力宣传农田防护林的重要性及毁林要负的法律责任,增强群众爱林护林及法制意识,树立“护林光荣、毁林可耻”的社会舆论氛围。

对肆意毁林案事件,林业公安机关应及时打击处理,绝不迁就姑息。

通过“以案说法”增强群众护林的自觉性和毁林的负罪感,从而达到毁林案件“零发生”、栽植林木“零伤亡”的目的。

(二)生态效益
通过美丽农田防护林网建设,构筑起立体绿色植物生态网,改善了局地农田小气候,能有效削弱风速,防风固沙,阻止农田二次沙化、面源污染扩散,有效保护了农田耕作层和农作物春苗。

同时,农田防护林网可以有效调节温度,据统计,建成后春秋季平均增温0.5℃~2.0℃,夏季平均降温3℃~6℃。

农田防护林网能有效增加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涵养水源,可提高相对湿度5%~10%,通过调节地下水位,保障农作物稳产丰产。

通过树种的合理搭配,建设成“有绿色有花香有果实”的美丽农田,实现生态可持续循环发展。

(三)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创新管护机制
政府部门应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农田林网管护要和农村公路管护、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管护相结合,适当增加报酬,在管护公路、
渠、井的同时管理地边林木,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回报和效益。

通过加强管护,实现“农村美”“产业兴”“路畅通”的效果(四)提供林副产品和饲料
农田防护林建设可广泛利用当地特色优势树种,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林果业、特色种植业和林间养殖业,提供新鲜水果、干果、药材、特种用材、纸浆用材、编织用材、工业用植物油等多种林副产品。

同时,通过农田林网多树种的种植,不仅可有效减轻树木病虫害的发生蔓延,还可以为近城郊乡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采摘农业,增强后劲和活力。

结束语
利用区位优势,合理规划设计农田防护林,乔灌搭配,常绿与落叶树木相搭配,建造宜居和谐的田园风光。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采摘、托管式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振兴,为乡村振兴输入后劲和活力。

农田防护林的建设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以科技兴林为依托,以资金项目投入为基础,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导向,充分发挥农田防护林的作用,促进农业产业兴旺,达到“农村美”“产业兴”,为乡村振兴输入后劲和活力。

参考文献
[1]雷刚,邓立争.土地整治过程中农田防护林的生态景观设计分析[J].智能城市,2019,5(16):48-49.
[2]赵英铭,雷渊才,杨文斌,郝玉光,黄雅茹,董雪,马迎宾,刘禹廷.农田防护林带主根生物量空间分布[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8,20(09):86-94.
[3]毛亚飞.土地整治过程中农田防护林的生态景观设计研究[J].城市地理,2016(24):266.
[4]高小涵.土地整治过程中农田防护林的生态景观设计[J].价值工程,2015,34(21):194-195.
[5]刘文平,宇振荣,郧文聚,肖禾,张茜.土地整治过程中农田防护林的生态景观设计[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8):233-2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