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危害分析法(JHA)实施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危害分析法(JHA)实施过程
第一步:确定(或选择)待分析的作业活动。
第二步:分解作业步骤。
把正常的作业分解为几个主要步骤,即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等;
用几个文字说明一个步骤,只说做什么,不说如何做;
可以进行班组集体讨论。
第三步:识别每一步骤潜在的主要危害和后果。
识别时思路:即辨识危害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可能发生的故障或错误是什么?其后果如何?事故是怎样发生的?其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发生的可能性?
a)谁会受到伤害?(人、财产、环境)
b)伤害的后果是什么?
c)找出造成伤害的原因。
第四步: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a)管理措施:即组织措施、技术措施
b)人员胜任:有否岗前培训?特种作业持证上岗
c)安全设施:机械防护设施,监视、测量设备,个体防护用品
第五步:进行风险评价。
一般穿插定量分析法中的矩阵法予以补充:
同时结合LEC评价法进行半定量评价:
D=LEC
式中:D-风险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L、E、C分值分别按照下述表格确定:
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说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是指存在某种情况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有多大,而不是指这种情况在我单位出现的可能性有多大。
如:车辆带病运行时,出现事故的可能性有多大(L值应为6或10),而不是指我单位车辆带病运行的可能性有多大(此时L值为3或1)。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2
3)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4)危险源风险评价结果分为极其危险、高度危险、显著危险、一般危险、稍有危险五个等级。
具体划分见下表:
注:D>70的危险源列为重大安全风险。
第六步:提出安全措施建议。
a)设施设备的本质安全
b)安全防护设施
c)安全监控、报警系统
d)工艺技术及流程
e)操作技术、防护用品
f)监督检查、人员培训第七步:定期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