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教案1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鲸》教案15篇
《鲸》教案1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以下词语: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
2、朗读课文,初步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7个生字,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海洋里有一种动物,单是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是什么动物?——对,就是鲸。
〔板书课题〕
二、下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的有关鲸的资料?
〔学生通过预习时查找的资料进行简单的介绍〕
三、检查生字的预习
1、出示本课的生词读一读: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
〔指名读、齐读〕
2、学生互相提示易书写错的字:滤肺〔最后一笔是竖〕
3、学生互相解词:
上腭:口腔的上顶部,也称上颌。
退化: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局部器官变小,构造简化,机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
寿命:生存的年限。
四、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的?
1、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2、从鲸的形体、捕食、呼吸、睡觉等方面来认识鲸的特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答复板书:
四方面:〔1〕大〔2〕不是鱼〔3〕种类〔4—7〕习性
3、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有关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地介绍这些特点。
附:板书设计
22鲸
四方面:
〔1〕大
〔2〕不是鱼
〔3〕种类
〔4—7〕习性
《鲸》教案2
活动目标
1、激发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2、培养正确的绘画姿势、用品摆放常规和大胆动手绘画的能力。
3、认识三原色中的红色,并初步学会按一定方向涂色。
活动准备
1、涂色—苹果
2、图片—苹果
3、每个幼儿一盒油画棒,涂色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变魔术,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看,变变变,老师拿出实物苹果,这是什么?〔苹果〕告诉幼儿,今天我们来给苹果穿衣服好吗?
二、展开
1、感知苹果的颜色出示图片-苹果,引导幼儿观察:这些苹果都是什么颜色的?〔红色的〕
2、学习涂色苹果教师讲解示范涂色的方法出示红色的油画棒问:这只油画棒是什么颜色的?今天老师教小朋友用红色的油画棒帮苹果穿上漂亮的衣服。
重点讲解起笔和止笔的位置、按一定方向涂色,
3、布置涂色任务,提出要求:涂色时身体坐正,用品摆放整齐,右手拇指食指拿画笔,左手按住作业纸,眼睛离纸面不能太近,按一定方向仔细涂色,比比谁是涂色小能手。
4、幼儿开始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及时纠正幼儿的绘画姿势,鼓励幼儿仔细大胆涂色,不把颜色涂到线外去,帮助幼儿完成作品。
5、展示幼儿作品,进行讲评,对涂色均匀完整的作品画上小五星表示鼓励。
三、结束展出幼儿全部作品,请幼儿欣赏,带着幼儿夸奖自己树立信心,激起下次绘画的欲望。
《鲸》教案3
学习目标:
1、了解鲸的特点,丰富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2、领会作者是如何条理化、形象化地介绍鲸的
教学重点、难点:
领会作者是如何条理化、形象化地介绍鲸的
教具准备:
电脑、投影、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一课《鲸》(板书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鲸是海洋中最大的动物,谁起来说一说课文以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有关鲸的知识?(学生答、老师板书)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作者是如何条理化、形象化地介绍鲸的。
二、学习课文
(一) 学习第一段
1、报名读,其余思考:鲸的体形有什么特点,从哪可以看出?
2、在书上画出来,报名答。
3、看投影:书本84页(2)小题。
4、为了写出鲸的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作比拟)
5、看大屏幕:结合图总结。
6、读出鲸很大这个特点。
7、总结学习方法:读—思—画—读
(二) 学习第二段
1、课文紧接着告诉我们鲸的演变和种类:鲸是怎样演变的呢?它分为几类呢?请你用刚刚的方法来自学。
比一比,看谁学得又快又好?
①指名答②完成书84页第2题,体会用词的准确性③教师小结④朗读
2、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为什么?
①学生答复②投影出示资料③教师简介哺乳动物
(三) 学习第三段
1、下面我们来解决最后一个问题:鲸的生活习性。
请看自学提示,请大家根据自学提示分8人小组交流学习(一组学“吃食〞,二组自学“呼吸〞,三组自学“睡觉〞,四组学“生长〞)
自学提示:
1)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鲸的生活习性的?
2) 须鲸、齿鲸在吃食上有何不同?圈出动词。
该怎样读?
3) 鲸怎样呼吸?课文用什么方法说明的?把什么比作什
么?须鲸和齿鲸喷出的水柱有什么不同?这是什么说明方法?
4) 鲸睡觉和生长各有什么特点?用笔画出来。
作者描写时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教学时,分小组指名答,教师利用投影重点讲解“喷潮〞、“呼吸〞、“哺乳动物〞三者的关系。
三、总结
1、谁能结合板书,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一说这节课你了解了鲸的哪些知识?
2、(教师总结)作者抓住了鲸的这特点,采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拟、打
比方等方法具体、生动、形象地来说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交流互动
剩下一点时间,谁愿意把你从课外找到的关于鲸的知识或趣事和大家一起交流。
板书设计:
体形:大 4万多公斤 17米列数字读
演变:很长很长渐渐举例子思鲸种类:须鲸齿鲸作比拟画
习性:吃呼吸睡生长
《鲸》教案4
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拟、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根底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明白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教学准备:1、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像。
2、媒体资源〔课文朗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教师出示(鲸鱼的录像)〔在宽阔的海面;深海中各种海底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嬉戏,一只庞大的巨鲸浮出海面。
〕在这美丽的蓝色海洋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
其中有一种号称“海中之王〞的动物,他的形体特别庞大,比大象还要大很多呢。
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教师
板书:鲸〕
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不少关于鲸的图文资料,下面请大家借助资料在小组内交流对鲸的认识,然后将资料进行汇总,推选一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看来同学们已经了解鲸的很多知识,对鲸非常感兴趣。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鲸〞这篇文章,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抓住要点
1、同学们翻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并思考:课文中每个自然段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刚刚你们在读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这两个词,谁来读读?
结合刚刚的学习我们来听一下课文范读,思考刚刚的问题。
教师播放媒体资源
2、交流: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试着用最简洁的词语来概括。
教师适时书写:大小演变种类吃食呼吸睡觉胎生
引导学生把“吃食、呼吸、睡觉〞这三局部概括为鲸的生活习性。
3、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词语理解难点:胎生哺乳动物
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反复读。
教师相机指导点拨读通,读出特点。
三、合作学习,发现特点
1、下面我们要召开一个关于鲸的“科学新闻发布会〞。
在座的各位都是小小科学家,在发布会上向大家介绍有关鲸的研究成果。
为了搞好本次新闻发布会,咱们首先得读懂课文。
2、分组合作学习研究,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朗诵家、小画家、演说家、表演家、小作家中的角色,采用演一演,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等方法,选择其中一项来研究。
3、各组可以补充课外搜集到的资料,做好充分准备,下节课我们接着开“科学新闻发布会〞。
四、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1、学生自主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2、继续搜集关于鲸的资料,根据自己的选择,拟好自己的研究报告。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走进“鲸〞的世界
上节课,我们分组研究了鲸的特点,这节课,我们就来召开“科学新闻发布会〞。
老师来当主持人,每个学习就是一个“鲸研究专家组〞,围绕一个方面有重点地汇报鲸的研究成果。
二、召开“新闻发布会〞,研究“鲸〞的特点
师:在美丽的蓝色海洋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
其中有一种号称“海中之王〞的动物,它的形体特别庞大,比大象还要大很多呢。
我们都知道这种动物叫做“鲸〞。
今天,我们就要召开“科学新闻发布会〞,请“研究专家组〞来汇报研究成果。
在座的既是现场的记者,又是评委,可以随时向“研究专家组〞提问题,并评价其汇报成绩。
1、“鲸〞的大小。
〔1〕师:都说鲸很大很大,到底怎样大?下面有请“专家〞介绍一下鲸的大小。
〔2〕引导学生读课文中的相关句子,发现写作特点。
〔3〕师:你们觉得“专家〞汇报得怎么样?请评委发表评论。
引导学生发现正因为“专家〞在介绍鲸的大小时,用上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拟的方法,生动而富有条理地介绍出了鲸的大。
〔4〕指名读。
朗读点拨预设:听出来了,你强调了数字,读出了鲸的大!
全班齐读体会鲸的大。
2、鲸为什么不是鱼。
〔1〕联系上下文从哪可以看出鲸是哺乳动物?
从鲸的演变过程,用腮呼吸,胎生,用母乳喂养。
〔2〕为什么形体像鱼?
进化过程:“陆地〞——“浅海〞——“海洋〞
〔3〕鲸是怎样由陆地生活逐渐适应了在海洋生活的?
〔4〕从鲸的进化过程可以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鲸的进化过程与人类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一样需要很长时间,找出描写时间的词。
3、鲸的生活习性:吃食、呼吸、睡觉
〔1〕鲸的生活习性有什么特点?请采用你喜欢的方式来介绍。
呼吸出的水珠形状可以描述,可以画图。
〔2〕作者用哪些方法来说明鲸的生活习性?
列数字、举例子、比拟法、打比方
通过语气、语速的变化,朗读体会,突出和强调鲸的这些特点。
三、研究文本,领悟说明方法
1、刚刚我们美美地当了一回研究员,我们知道鲸是哺乳动物,而且还了解了鲸的生活习性。
作者为了给我们介绍鲸,用了很多说明方法。
引导学生回忆说明方法:作比拟、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
2、结合文中一处内容,让学生谈谈作者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或者告诉我们什么?
列数字:
目前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鲸很大很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朗读体会说明文用词讲究准确、科学。
像这样用词准确的地方,还有很多,请大家读读课后第3题练习。
作比拟:
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
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和象作比拟有什么好处?〕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举例子、列数字:
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的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宽敞。
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
多吨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
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十多米长,七千公斤重,一天能长三十公斤到五十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
打比方:
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同学们读书真仔细,我们自己发现了这么多的说明方法,我们在写作时,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文章会写得更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3、链接课后“资料袋〞。
交流:读了这段资料,你有什么感受?作者是采用哪些说明方法写的?
引导学生明白这段话是采用“列数字、举例子〞等方法来写出鲸濒临灭绝的可怕情景。
四、拓展延伸,灵活运用表达方法
1、学完课文,相信同学们对鲸又有了更为具体的了解。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知道鲸有很多种。
请大家一起欣赏鲸家族中的局部成员。
播放课件,出示白鲸、虎鲸、蓝鲸、座头鲸等不同种类的鲸的图片,
2、看来同学们已经整整领悟了列数字、作比拟等说明方法。
下面请大家也来扮演某一种类鲸〔如白鲸、虎鲸〕的口吻做一个自我介绍,要注意运用一些说明方法。
3、全班交流
五、课后练笔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
其实,我们对鲸还有很多地方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
请同学们继续搜集课外资料,为海洋馆写一段关于鲸的解说词。
提示在解说词的书写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表达方法。
教学反思:《鲸》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知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体会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
鲸的进化过程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经过精心的准备,我
信心十足地上了《鲸》这篇课文。
可是上完课之后,还是漏洞百出。
下面是上完课之后我的一些反思。
因为说明文比拟枯燥无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以有趣的故事引入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还蛮不错个个都很踊跃,只是讲的不够生动。
在上课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让学生用各种方法来读课文如:分角色读,只名读,齐读等。
在学习鲸的进化过程时让学生以鲸的身份讲述自己的进化过程。
这个方法很好,但在教学鲸的生活习性时,我尊重了学生的选择,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局部读。
通过小组学习来理解课文只是在这个环节花了太多的时间,学生汇报时,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倾听情况。
在这个环节应该要在指名汇报的根底上,让其他同学来评价,这样才能到达全班同学共同进步的目的。
这篇课文写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如今,随着人们对海洋的不断探索,对鲸的认识已经愈来愈全面。
因而,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鲸的文字、图片资料,使学生走近鲸的世界,对鲸有所了解。
教师也应准备一些有关鲸的图片、声像资料或制作出相关课件,在课前及课中穿插运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课程资源。
李桂英老师: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如《鲸》、《蟋蟀的住宅》、《只有一个地球》、《太阳》等常识性的课文,较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更强。
教学这类课文,不仅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要让学生学习作者介绍这些知识所运用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索世界、探索自然的兴趣,以实现语言、知识和精神在学生心理上的同构。
在此根底上,还可以变换形式,让学生把了解到的知识,学到的语言及表达方法进行重构,转化为新的语言,让语言、知识和精神在转换过程中再一次得到同构。
教学研讨:
校长:这是一篇说明文,就要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的特点,应把此项内容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在这节课中,我认为还要重视读写结合,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和吸收,又在写中加以运用,以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表达方法的领悟。
以后学生再写说明文时会更轻松一些。
主任:要重视读写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吸收,又在写中练习运用,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表达方法的领悟。
在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之后,可以让学生再补充介绍一些课前搜集的有关鲸的资料,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展示白鲸、虎鲸、蓝鲸、座头鲸等不同种类的鲸的图片。
主任:授课完出示一些随文练笔,请学生任选其一完成。
①以某一种类的鲸〔如白鲸、虎鲸〕的口吻做一个自我介绍;②以“我不是鱼〞为题写一篇短文。
③利用课后资料袋中提供的材料写一篇保护鲸的建议书。
学生练笔时,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运用学到的表达方法。
完成练笔后,可以先让学生在组内读一读、议一议,然后推选优秀习作在全班进行交流评议。
《鲸》教案5
活动目标 1、在创作的过程中使幼儿感受泥塑的快乐,享受成功的愉悦。
2、通过泥塑开展幼儿的想象力好塑造力。
3、指导幼儿运用搓、团、捏、压等技法塑造面--具。
活动准备 1、Ppt课件:动物面--具
2、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面--具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多好看的面--具呀!你们喜不喜欢呀?
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好不好?
二、展开1、ppt课件:动物面--具
〔1〕欣赏不同造型的面--具,引发幼儿做面--具的愿望。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面--具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你喜欢哪个面--具?
小结:面--具可爱,各有特色。
〔2〕你们想不想用面泥制作面--具呢
2、幼儿讨论、交流如何制作面--具提问:
你知道这些面--具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吗?
3、对范例面--具进行分解、演示,让幼儿了解面--具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引导幼儿学习塑造不同造型的面--具。
4、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1)鼓励幼儿展开想象,用搓、团、捏、压等技法塑造动物,也可将其夸张、变形。
(2)鼓励幼儿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三、结束作品欣赏展示:引导幼儿介绍、评价自己好同伴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
《鲸》教案6
1.朗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二。
自学提示:①查字典,读准字音,掌握方法,理解字义;②通过查带点字的意思,理解词语:鲸。
捕获、上腭、前肢、后肢、鳍。
通过查词典,理解两个词语:垂直、倾斜。
③完成课后习题一、二。
2.学生自学,教师行间辅导。
《鲸》教案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3.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拟、打比方等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介绍鲸的知识
体会在介绍鲸的形体特点时所运
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及好处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文章既展现了一幅幅关于鲸的生动画面,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有关鲸的科学知识;二是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三是培养学
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
学情分析:
鼓励学生质疑,找出本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培养学生喜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方法:
1.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相关信息以扩展知识面。
2.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运用到作文中去。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引入:上节课学习了《鲸》的第一局部,知道鲸是一种很大的动物。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鲸的特点。
二、围绕重点,继续学习
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作鲸,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
预设学生汇报: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
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
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
五、延伸扩展
1.总结: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
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
2.出示“资料袋〞的内容,自由朗读,谈谈感受。
六、作业布置
《鲸》教案8
活动目标:
1.通过解读绘本,理解故事的根本内容〔语文经验〕和了解鲸鱼的生态环境〔语用经验〕。
2.通过故事,幼儿感知鲸鱼妈妈和小抹香鲸之间的情感互动,并能学会在
遇到困难时,能更坚强、更勇敢地面对〔语用经验〕。
活动准备:
1、故事《小鲸游大海》ppt。
2、有关鲸鱼的动态影像资料、ppt鲸鱼的轮廓图、五匹马、两头象的图片。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了解抹香鲸的生活习性,理解故事内容。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感知鲸鱼妈妈对小抹香鲸的爱,培养幼儿坚强勇敢的品质。
活动过程:
一、开始局部,与幼儿共同讨论引出故事。
1.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幼儿猜测……〕
2.他比两头大象大,比五匹马大〔出示小抹香鲸的身体轮廓ppt,让幼儿感受鲸鱼体积的巨大〕。
3.它到底是谁呢?〔请幼儿进行猜测后,出示“鲸鱼〞的动态资料〕,你们猜对了吗?
二、集体局部,共同阅读教学大书《小鲸游大海》ppt2——ppt29
〔一〕出示故事书封面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个关于抹香鲸的故事,在我们图书的封面,你看到了什么?〔幼儿仔细观察,自由表达〕
——教师介绍故事名称。
〔二〕第一遍了解故事情节,幼儿通过观察图书p2——p29
1.ppt2——ppt9请幼儿观察图书画面,将自己看到的讲述给大家听。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还有哪些?有没有不一样的看法?
2.ppt10——ppt11 为什么鱼弟弟、鱼妹妹看到小抹香鲸都要逃跑呢?〔帮助幼儿了解鲸和鱼的区别,体会鲸鱼的体积大〕。
3.ppt12——ppt29 请幼儿观察图书画面,将自己观察到的讲述给大家听,在幼儿讲述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感受妈妈与小抹香鲸之间的情感互
动。
〔三〕第二遍了解故事内容,通过集体聆听故事p2——p29
提问:小抹香鲸能够从乌贼那逃出来吗?它是怎么样逃出来的呢?鲸鱼妈妈帮助它了吗?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并将自己的想法在集体面前表述出来!
〔四〕第三遍了解故事内容,通过观看ppt〔图书画面p30——p35〕,让幼儿论证自己的猜测。
〔五〕第四遍了解故事内容,和幼儿一起聆听故事最后一段,重点引导幼儿说说小抹香鲸在遇到乌贼的时候是怎么办的?有没有害怕,它是怎么做的?在生活中我们遇到了困难,我们会怎么做呢?
三、结束局部
现在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谁了吗?它是生活在什么地方的呢?遇到了困难,它是怎么做的呢?〔幼儿自由答复〕真是勇敢的小抹香,实在了不起!我们也要像小抹香鲸学习哦,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勇敢地面对。
今天小抹香和妈妈在大海里游得太久了,需要休息了,我们下次再和小抹香一起游大海吧!
《鲸》教案9
一、情境导入
1、出示鱼的图片:
同学们,请看这几幅图片,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鱼,分别是鲫鱼、鲤鱼、鲈鱼、鲩鱼。
2、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几个字,它们的部首都是鱼,表示什么?那同学们能告诉我鱼有哪些根本的特征吗?
〔板书:生活在水里、靠鳍运动、用腮呼吸、外表有鳞、卵生〕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观察、课外积累的、上网查找等。
〕
3、出示鲸的图片,问:这是什么动物?
⑴ 板书鲸,并写上拼音,指名读。
⑵ 观察鲸字和鲩、鲈、鲤、鲫、鲮,它们有什么共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