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致因理论在某机械企业安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故致因理论在某机械企业安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我国机械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具有众多员工,因此,对于这样的大型企
业而言,安全生产管理愈发重要。

所谓的安全生产管理就是要熟悉各个生产环节
的各项安全责任人,使得安全事故责任,能够落实到位。

同时采取合理的措施对
安全事故进行控制和处理,降低安全风险。

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安
全事故致因理论。

也就是说在发生安全问题时,通过使用事故致因理论,对相关
工作人员提供帮助,快速的寻找问题根源,合理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降低安
全风险和损失。

通过大量实践不难看出,把事故致因理论引入到机械生产安全评
价体系当中具有明显的成效,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其他相关领域的安全评价中推
广使用。

关键词:机械企业;安全评价;事故致因
在对机械企业进行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对于安全生产要素的管控可谓是重中
之重。

就管理层面进行分析,进行安全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岗位责任制,
把安全生产责任切实落实到每一位员工身上,针对潜在风险,制定行之有效的解
决策略。

因此,在机械企业进行安全系统评价环节,大多选择运用事故致因理论
进行安全判定,事故致因理论是一项具有高度科学性的理论依据,可以反应出特
定时期人们整体对于安全理念的认知。

改理论涵盖面非常广,可以全面分析出存
在的安全隐患,并做出科学有效的防治策略,不仅如此,对已经发生的事故做出
责任判定等。

通过对众多案例进行分析研究,证明在机械企业安全评价应用事故
致因理论是最为正确的选择,值得在整个行业进行运用和推广。

1事故致因理论概述
之所以会发生安全事故,主要是因为内部隐患积累过多,实现量变到质变的
演化过程,我们称之为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

想要最大程度的避免安全事故出现,就应该在理清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不断建立健全相关的安全评价机制,运用此机
制实现对机械生产安全等级的正确评估,依照等级的严峻程度,提前做好风险预
警管理体系,避免突发事故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为了科学合理的分析事故安全
等级,我们需要全方位、多角度的考虑问题,需要相关安全管理工作人员不断总
结以往出现安全事故的案例和经验教训,完善事故致因理论。

通过对事故致因理
论的有效分析,负责安全管理的人员可以对事故出现的原因、过程和造成的后果
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便于及早采取防护措施。

一般会通过人、机、物和环境四个
因素对事故展开全面分析,如果同时具备两个因素,说明施工即将发生,如果同
时具备三个以上因素,说明已经成为事故高发区,需要进行重点防护。

也就是说
事故致因理论根据事物发展的本质,定性定量的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为事故预
防提供了理论基础。

2机械企业安全评价中事故致因理论的实际应用
2.1安全评价模式建立原则
在机械生产各个环节中都离不开安全评价,涉及生产过程中的人、机、物等
诸多方面。

本文笔者通过对相关事故的研究以及大量的实践为基础,科学运用事
故致因理论。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

这是此
项理论的基本原则。

在对事物进行分析时,必须严格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

同时
在安全评价的过程中,科学实用分析方法对相关概念进行明确和深入了解。

(2)
系统性原则。

简单来说事故的发生就是存在的隐患发生渐变和积累,在这个过程
中涉及很多因素,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引发事故。

所以在对机械企业进行安全评价时,需要对系统状态进行充分综合考虑,结合内部结构以及在外环境,从整体出发,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之后细化并逐步解决。

(3)相关性原则。

在机械企
业生产过程中,任何一个事故的出现都不是独立的,这就需要寻找问题的相关性,进而为建立安全评价机制提供重要参考,才能为企业更好的服务。

(4)可操作
性原则。

建立的安全评价机制需要针对事故的情况来进行,而且解决方案必须具
有可操作性。

这样一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就不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负担,可靠
性较好。

2.2在事故致因理论影响下的机械企业安全评价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因为运用事故致因理论可以有效实现对事故的预测和防范,在理论层面具有
很高的科学性。

但是,就现阶段的实际发展情况而言,在运用此项理论的过程中
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很多机械生产单位对于安全评价环节都没有进行重视,觉得只要操作符合流程规定就能保证万无一失,这也是容易发生安全问题的
原因之一。

3强化机械企业安全评价时效的策略
3.1明确企业中安全评价人员的责任
对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评价人员来说,需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使用
事故致因理论时也要明确自身责任。

机械企业多涉及机械原材料和机械用品。


些物品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以及毒性,同时部分物品还具有可燃性,这对生产人员
来说具有严重的危害性。

所以企业安全评价人员应该对机械原材料进行严格控制,全面评估原材料安全等级,制定合理、科学、有效的安全事故预防方案,降低由
于事故发生对企业产生的严重损失以及不利影响。

3.2降低机械企业生产风险,强化企业安全评价管理
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应该不断总结之前的经验和教训,将之前发生的事故纳入
安全管理评价体系中,不断完善事故致因理论,有效降低机械企业中事故发生的
概率。

该理论认为“事件”是构成事故的因素,任何事故当它处于萌芽状态时就
有某种非正常的“扰动”,此扰动为起源事件。

事故形成过程是一组自觉或不自觉的,指向某种预期的或不可预测结果的相继出现的时间链。

这种事故进程包括外
界条件及其变化的影响。

事件的发生必然是某人或某物引起的,若将引起事件的人或物称为“行为者”,而其动作或运动称为“行为”,则可以用行为者及其行为来描述一个事件。

在生产
过程中,如果行为者的行为得当,则可以维持事件过程的稳定的进行,从而达到
安全生产。

如果行为者的行为不得当,则上述平衡产生扰动,就会破坏和结束自
动动态平衡而开始事故进程,最终导致事故伤害。

扰动起源论把事故看成相继事
件中的扰动开始,最终以伤害结束,即行为者不能适应超出其承受能力的扰动时,动态平衡被破坏,开始事故过程。

3.3综合原因论
综合论认为事故的发生不是由单一因素造成的,是由于多重原因综合造成的,其发生是有极其深刻的原因的,包括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基础原因。

事故的直
接原因是指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这些物质的、环境的以及人的原因构成了
生产中的危险因素。

间接原因是指管理缺陷、管理因素和管理责任。

造成间接原
因的因素称为基础原因,包括经济、文化、学校教育、民族习惯、社会历史和法
律等。

事故是社会因素、管理因素和生产中的危险因素被偶然事件触发所造成的结果,所谓偶然事件触发是指由于起因物和肇事人的作用,造成一定类型的事故和伤害的过程。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机械企业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合理运用安全评价模式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相关理论知识的运用,可以帮助企业在实际运作中解决切实存在的问题,最大程度的保证企业生产安全,值得尽心普遍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许红,郭建科,孙丽辉.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的后方仓库安全评价[J]中国储运,2010(03)
[2]苗杨.我国机械企业安全评价浅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4(12)[3]朱新浩.论安全评价法在机械企业中的具体运用[J].科技传播,2010(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