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型砷中毒患者肝损伤的临床病理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煤型砷中毒患者肝损伤的临床病理研究
杨大平;张爱华;李军;王松;黄晓欣;陈宁;何云
【期刊名称】《贵州医药》
【年(卷),期】2007(31)11
【摘要】目的了解燃煤型砷中毒人体肝脏损害后的病理改变情况,为进一步阐明中毒机制提供客观的形态学依据.方法经常规病史询问、生化检查等排除长期酗酒、血吸虫及传染性肝炎等疾病后的自愿者中随机抽选出的39名患者进行常规肝脏穿刺,组织标本用1%中性甲醛固定,切片做HE及Nasson三色染色.对照组为病区12km外非燃用高砷煤20~45岁健康人10例.结果Ⅰ级砷中毒病人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多呈轻至中度肿胀变性,肝窦和汇管区炎细胞浸润,汇管区的纤维组织增生表现轻微,无一例发生肝硬化.Ⅱ级砷中毒病人肝细胞肿胀变性明显加重,汇管区炎细胞及纤维组织较Ⅰ级加重,中度以上纤维组织增生有6例.所有Ⅲ级砷中毒病例均发现有不同程度的纤维组织增生.Ⅲ级砷中毒病人中肝细胞肿胀变性、汇管区的纤维组织增生更为明显,淋巴细胞浸润增加,肝硬化发生数增多.结论燃煤性砷中毒人群的肝组织肝细胞因中毒情况的加重而组织学改变不断加深,砷中毒级别越高纤维组织增生程度越明显(P<0.001).同时,燃煤型砷中毒对人体的损害是多方面的,这与其它地区由砷引起的中毒反应有相似之处.
【总页数】2页(P982-983)
【作者】杨大平;张爱华;李军;王松;黄晓欣;陈宁;何云
【作者单位】贵州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贵阳,550002;贵阳医学院,550004;贵阳医学院,550004;解放军第44医院,550009;解放军第44医院,550009;解放军第44医院,550009;解放军第44医院,550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5.4;R188
【相关文献】
1.燃煤型砷中毒患者血清中9种物质放免测定及临床意义 [J], 刘桂成;董学新;罗永忠;黄晓欣;张爱华;杨大平;黄建平
2.燃煤型砷中毒患者血清中细胞外基质成分测定的临床意义 [J], 张碧霞;黄晓欣;张爱华;罗鹏;张彤;任渝江
3.燃煤型砷中毒患者临床特征、多系统损害及其意义 [J], 黄晓欣;张爱华;杨大平;洪峰;张碧霞;罗鹏;董学新;郭渝成
4.SBA、γ-GT、ET、ALT在燃煤型砷中毒患者肝损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杨大平;王松;谢政军
5.燃煤型砷中毒人体肝损伤临床研究 [J], 杨大平;张爱华;黄晓欣;郭渝成;王松;郭乔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