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主要措施分析与建议_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主要措施分析与建议
发布时间:2021-11-11T10:57:24.256Z 来源:《建筑工人》2021年第9期作者:葛涛吕涛窦怀明
[导读] 为了更进一步地保证城镇用水安全,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需要进一步做好城镇污水处理工作。
济南市排水服务中心山东省济南市 250101
摘要:为了更进一步地保证城镇用水安全,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需要进一步做好城镇污水处理工作。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城镇污水处理仍然存在着污水搜集效率低,处理效果差等问题。
基于此背景,本文首先探讨了城镇污水处理工艺,分析了现有污水系统的主要问题,进而结合现实性因素提出了提质增效的思路以及解决措施,供业内人士参考。
关键词:系统治水;梳理现状;抓源头;补短板;管道修复;清污分流;污涝同治;长效机制
1.城镇污水处理工艺
1.1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应用较为普遍,可以有效地将污水中的有机物以及含氮,含磷的污染物有效去除。
这是一种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好氧生物处理办法。
当前城镇污水的处理中,经常常用的是活性污泥处理法以及其延伸方法。
例如序批式活性污泥工艺、MBR工艺、吸附—生物降解工艺等。
1.2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同样是一种污水好氧生物处理工艺。
该工艺普遍应用于小型的污水处理厂中,主要是通过在滤料载体上进行固着的微生物,实现有效降解。
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等都是生物膜法的一种[1]。
2.现有污水系统的主要问题
(1)排水管网的密度分布是不均匀的,尤其是部分地块的密度很低,有空白区域管网。
(2)污水收集率很低,每个地区的雨水和污水的转移分流率不高:很多地方是截留式系统相结合,污水收集率不高。
有的地区只建干线,不建支管,污水没有接户收集。
(3)村污水处理效果差:经调查水质检测,城中村污水收集率不高,工程整体实施效果较差,仍有雨水和污水分流不完全的地区。
(4)河流水质反复出现问题:水体黑臭处理后,河流水质较以往有所改善,基本不黑不臭。
但由于溢流现象及局部沿河直接排放建筑污水的问题,水质较差,雨季后水质短期出现黑臭。
(6)外水流入管网系统现象严重:山泉水、河湖水、雨水、灌溉水、鱼塘水、自来水管爆炸和地下渗漏直接导致污水浓度低。
(7)总污水管常年在高水位运行:前期建的截污管道截污限流控制效果差,存在河道水倒流接续问题,泵站长时间满负荷运行,(8)现有管道涵洞严重损坏、淤积:管道及检查井的输送管道缺失或被忽视,淤积结垢严重,管道结构破损、变形、脱节,地下水渗入严重,管道长时间充满水,排水困难。
3.提质增效思路及措施建议
3.1开展市政污水管网查漏补缺工作
根据雨污分流的原则,整个地区的市政管网应检查和整理,对现有管网应进行效率评估,发现区域管网未覆盖区域应补充和改进,消除污水收集设施的空白区域。
公共排水管网建设的排污单位应当落实好各级政策,确保排水单元的内部转换完成后,该地区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将雨水排入附近河流(或其他自然水体)。
继续组织对污水处理厂收集范围内的排水管网系统进行全面调查,查明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的功能状况、排放出口、混错接、缺陷点和用户接入信息,市政雨水系统和小区排水系统应当加快加入市政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
3.2着力强化排水户源头管控
详细排查雨水、山川、水库、湖泊、河流、溪流、地下水等外部水,针对山塘湖库水、雨水入库问题,开展汇流渠箱清理引污、管网混接等整治工作。
针对河水回流,进行截流井与管网混连改造,沿涌管网和检查井修复,以及防回流设施改造。
针对地下水的渗入,开展管网缺陷的排查与修复工作。
对排水单元进行细分,逐个突破,逐步达标。
根据排水系统的情况,对住宅小区、政府机关、工业企业、工业集聚区等各类排水户的性质进行细分,划分投资单位和监管部门,分类成册,制定改造合规方案,一个一个突破,最终实现各项达标。
要求在晴天时雨水管无水流,下雨时不溢冒,以解决水浸黑点的问题和洪涝灾害,污水排水装置的出口浓度达到评价指标,最终实现分期达标。
3.3通过管网改造提高污水收集效能
城市污水集中收集率是“提质增效”的重要目标。
通过污水管网的改造、维修和改善等工程措施,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污水的收集水平和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浓度,可显著提高居民生活污染物的减排效率。
实践证明,其综合效益远远高于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
目前我国部分污水处理厂的BOD进水浓度未能适应当下的发展需要,不足以为污水厂的脱氮提供碳源。
在此背景下,提高污水厂的出水标准将对水厂的运行将进一步提高相应的成本。
3.3.1通过完善排水管网系统改善污水收集效能
雨污分流是将外界水排除在排水网之外的有效方法之一。
过去,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和发展理念的滞后,对管网建设的投资有限,大部分城市存在雨污混流的问题。
根据相关规划要求,因地制宜推进旧城改造和道路建设尤为重要。
结合实际的发展情况,很难实现雨污水分流的变换,但是可以通过设置系统溢流污染快速净化设施相结合,以提高雨季时期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合理设置污水截留调节和贮存设施建设。
国内外的成功经验也表明,在降雨量相对较小的地区,结合溢流控制设施的组合系统也可以达到分流的效果。
3.3.2建立污水管网排查制度
首先,对污水管网的空白区域进行检查,即对市政污水管网接入服务尚未完成的区域进行检查。
这些区域主要包括旧城区生活污水管网的覆盖和污水的接入情况,城市中村和城乡结合地区的生活污水管网情况。
规划拆除旧城区居民的污水排放,住宅建筑的污水管道,沿江未与城市水体排污管网连接的餐饮业和商铺情况等。
通过调查,可以了解空白区类型和面积,人口数量和结构,污水排放的污染物类型和浓度等。
二是外来水进入污水管网的调查。
系统整理分析本地区污水管网水位及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渗入周边污水管网的可能性。
为旱季防止净水渗入污水管网的调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是检查分流系统的错接和混接。
四是,检查城市排水管道的质量和运行情况。
特别对进水浓度相对较低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在晴天运行范围内的管网渗漏和净水入渗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一定情况下,应当委托专业管网检测评价机构对管道断裂、坍塌、错口等缺陷进行评价[2]。
3.4实施清污分流改造工程
以合流渠道箱为重点,跟踪各排水口,实施净水和污水分流改造,减少山泉水、河湖水、雨水等外来水流入污水系统,实现“污水入厂,净水入河”,有效提高现有污水处理能力,解决雨季溢流、排水不畅的问题。
对于建筑物基坑水、游泳池水、温泉水、绿化水、景观水等浓度明显较低的污水,研究经简单处理后直接排入河流的可行性,并尽量将处理后的废水达标排放到河流中,以减少污水厂的负荷。
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加强蓄水、增容、调蓄能力建设,尽量采用局部排水和屋面雨水断流等方式吸收雨水。
3.5应用信息化技术
综合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包括GIS、物联网、云计算、工业自动化控制、网络通信等。
基于排水管网模拟建立基本的平台,可以管理大量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有效、动态地整合排水管管网数字化管理信息,收集系统运行过程中所需的各种信息,加强业务处理能力,促进专业分析。
形成一个集数据收集和分析的集中化处理的“智能排水综合管理平台”。
4.结束语
为了能够更进一步地促进城镇污水处理的效果,真正实现“提质增效”。
进一步补齐城镇污水处理的短板,为人民谋取福祉,尽快实现污水处理系统的全覆盖,更好的落实好雨污分流工作。
在今后要加强本地调研的基础上,做好污水处理工作,为人民的生活和未来社会的发展“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樊玲凤,胡家忠,欧亮.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偏低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6(3):132-135.
[2]张良文.小城镇污水处理站建设、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工程技术研究,2020(13):27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