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徐珮琼
【摘要】目的:研究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挑选
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需要内收上前牙的安氏I类错颌畸形患者64例,将64例口
腔正畸患者随机分成微螺钉组和普通组,每组32例,微螺钉组患者接受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微螺钉组患者接受普通的支抗技术治疗,比较微螺钉组患者及普通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微螺钉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88%(31/32),明显高于普通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78.13%(2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采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对口腔正畸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临
床疗效,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推荐临床应用。
【期刊名称】《当代医学》
【年(卷),期】2016(022)027
【总页数】2页(P59-59,60)
【关键词】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普通支抗技术;口腔正畸
【作者】徐珮琼
【作者单位】江西 330006 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安氏II类错颌畸形在人群中发病率比较高[1],在口腔正畸治疗的过程当中,对于
安氏II类需要内收上前牙的患者来说,在控制前牙内收的过程当中往往需要应用
上颌强支抗[2]。
正畸临床传统采用的支抗技术往往因为操作复杂和患者配合度差
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本研究就采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对错颌畸形患者进行治疗,探究其疗效,内容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2015年2月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进行口腔正畸的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为安氏II类错颌畸形且均需内收上前牙。
将64例进行口腔正畸患者通过电脑随机分成微螺钉组和普通组,每组32例。
微螺钉组男女比为18∶14,年龄18~29岁,平均年龄(23.67±1.38)岁,临床症状:18例患者有牙龈红肿,14例患者有龋洞;普通组男女比为17∶15,年龄18~30岁,平均年龄(23.45±1.43)岁,临床症状:19例患者有牙龈红肿,13例患者有龋洞。
微螺钉组患者和普通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微螺钉组微螺钉组患者接受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
在治疗前,需要对患者的口腔基础疾病进行治疗,如将患者的牙周进行清洗及治疗,并对患者进行X线检查,对患者植入处的情况进行评估,确定微螺钉的准确植入位置。
对患者进行漱口,然后采用局麻药进行麻醉,在植入部位作1个2mm左右的切口,采用长为9mm,直径1.6mm的微螺钉种植体,将其攻入,不需要进行缝合,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并定期安排患者复查。
1.2.2 普通组普通组患者接受普通的头帽口外弓支抗技术治疗。
同样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口腔基础疾病的治疗,对口腔进行清洗,然后进行常规的治疗。
要求患者在正畸治疗的过程中每天佩戴口外弓12~14h。
1.3 评价指标评价微螺钉组患者及普通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患者的牙齿整齐排列,前牙能够正常的覆合覆盖,具有正常的磨牙关系,面型有显著的改善)、有效(患者的牙齿排列相对整齐,前牙能正常的覆合覆盖,面型有明显的改善)、无效(经治疗,改善情况不明显)[3],临床总
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运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6.0分析处理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微螺钉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88%(31/32),明显高于普通组患者的临床
总有效率78.13%(2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安氏II类错颌畸形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其形成机制及因素比较复杂,其发生过程
可能由单一或者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是儿童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先天或者后天的环境因素导致的牙齿、颌骨或者颅面畸形,总的来说,安氏II类错颌
畸形的发病原因主要有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
安氏II类错颌畸形的危害较多,能
影响颅颌面的发育,影响口腔的健康及功能,还对患者的容貌外观具有一定的影响,导致患者出现自卑心理,进而引起患者的心理、精神障碍。
安氏II类错颌畸形往往前牙覆盖较大,面型前突,需要内收上前牙以改善凸面型[4]。
而正畸临床上在内收上前牙的过程当中往往需要应用支抗[5]。
传统的普通支
抗技术一般应用口外装置,使得需要矫正的牙齿根据设计的距离和方向移动,但由于普通支抗操作复杂和患者配合度差,容易丧失,导致临床疗效差,对于配合度不高的患者,普通的支抗技术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6]。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技术是在普通的支抗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7]。
支抗体采用稳
定性高、生物相容性好的种植体,具有材料轻便、尺寸小、成本低、创伤小的优点,可以有效控制口腔内的牙齿,可做到不需要动的牙齿不动,该动的牙齿动[8]。
微
螺钉种植体支抗技术可直接将种植体攻入患者的皮质骨内,不需要进行骨钻,在植入后也不需要缝合,可促进患者尽快恢复。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技术正逐渐替代传统的普通支抗技术治疗安氏II类错颌畸形应用于临床。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微螺钉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普通组患者,说明采用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错颌畸形具有显著的疗效,且安全性高,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推荐临床应用。
【相关文献】
[1] 李三军.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河北医学,2014,19(9):1441-1443.
[2] 李嵘,沈国荣,王国荣,等.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的口腔正畸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14,21(2):221-222.
[3] 赵嘉颖.分析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5(6):109-110.
[4] 徐晓静.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7(17):43-44.
[5] 周冰.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观察[J].医药前沿,2013,2(30):188-189.
[6] 张妍,侯艳妮.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求医问药(学术
版),2012,10(6):604.
[7] 张琼.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4):36,38.
[8] 肖源宏.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9(32):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