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切除术在直径≤ 3.0cm 的十二肠乳头腺瘤治疗的临床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12月下临床研究
内镜下切除术在直径≤3.0cm的十二肠乳头腺瘤治疗的临床研究
张继东,李阳,于航,付忠泽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目的:探究内镜下切除术在直径≤3.0cm的十二肠乳头腺瘤治疗。
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4月到2019年12月在我院治疗十二肠乳头腺瘤的20例患者运用内镜下切除术治疗,对其治疗效果、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手术后随访进行分析。
结果:在20例患者中,有19例(95%)患者成功进行内镜下切除术的治疗,而手术后根据病理的显示有16例患者为腺瘤伴低级别上皮类瘤变,有3例患者为腺瘤伴上皮类瘤变。
在手术中有2例(9.5%)患者出现出血、无穿孔情况;在手术后未出现任何的出血以及穿孔的情况,但有出现高淀粉酶血症的患者有9例(47.37%)、出现轻度胰腺炎的患者有2例(10.53%),在进行治疗后均已痊愈。
在手术后半年进行随访,发现有1例(5.26%)患者出现上皮类瘤变;而18例患者在进行随访后未出现复发的情况。
结论:对十二肠乳头腺瘤患者运用内镜下切除术,其手术安全性较高,手术后复发率明显较低,应用该手术方法有助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其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内镜下切除术;十二肠乳头腺瘤;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24-0080-02
十二肠乳头,主要为胆管与胰管的相互合流的共同管道,由周围的胆道口括约肌、十二指肠黏膜的乳头状隆起所构成。
该部位主要的功能为调节胆汁与胰液的排泄。
而十二肠乳头腺瘤主要指十二指肠主乳头部位和十二指肠壁内出现的肿瘤[1-2]。
该病症在临床上的症状通常为黄疸、消瘦、腹痛、出血以及腹部包块等[3],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此特运用内镜下切除术对其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治疗十二肠乳头腺瘤的20例患者运用内镜下切除术治疗。
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42~65岁,平均年龄(53.69±5.97)岁。
在20例患者中,因腹部疼痛运用胃镜的检测为17例,未出现腹部疼痛运用胃镜的检测为3例。
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已经确诊为十二指肠主乳头部腺瘤伴低级别上皮类瘤变,其病灶的大小主要直径为0.7~3.0cm,手术前运用超声内镜检查术其显示的病变范围为十二指肠黏膜及黏膜下层,而在进行腔内超声与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检查时,其均显示病变部位尚未入侵到胰胆。
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1.2方法 医护人员需要对所有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对于疑是十二指肠乳头病变的患者实施十二指肠镜检查、腔内超声与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以及病理的活检,以此来明确其病情的严重情况。
若诊断为十二肠乳头腺瘤,需要进行腔内超声的检查,详细了解其肿瘤的入侵程度,周围是否出现淋巴结的转移等。
根据其临床情况对其实施内镜下切除术,具体操作方式为:运用侧视内镜,观察其周围情况,使用普通的圈套器对病变的部位实施切除、电凝等方式,因十二指肠乳头其结构较为特殊,可直接运用圈套器即可将病变的乳头进行圈套住,通常对病灶部位黏膜进行生理盐水的注射,在病变部位隆起时,对其进行切除,在切除后需要快速回收切除的样本并将其进行病理检验,以防样本因肠道的蠕动情况滑入到小肠部位,从而造成病理检验的失败。
在切除后,需要对创面的出血部位进行处理,可运用氩离子凝固术进行止血处理,若其胆管或者胰管处出现不畅时,可使用内镜的支架对其实施引流,以防其出现疤痕狭窄,从而造成手术后的胰腺炎。
患者治疗后需要进行随访,了解其恢复 情况。
1.3观察指标 护理人员在所有患者治疗后的半年进行随访,及时了解其手术后情况,是否出现肿瘤复发的情况等,将随访情况进行记录。
2 结果
2.1手术治疗情况 在20例患者中,有19例(95%)患者成功进行十二肠乳头腺瘤内镜下切除术的治疗,在这之中有15例患者(直径≤1.6cm)运用圈套器一次性进行切除,有4例患者(直径≥1.7cm)运用黏膜下注射方式进行切除。
2.2手术治疗后并发症 在手术中有2例(9.5%)患者出现出血(进行内镜下的止血方式,手术后其病理显示为腺瘤伴上皮类瘤变)、无穿孔情况;在手术后未出现任何的出血以及穿孔的情况,但有出现高淀粉酶血症的患者有9例(47.37%)、出现轻度胰腺炎的患者有2例(10.53%),在进行治疗后均已痊愈。
2.3手术治疗后随访情况 手术后根据病理的显示有16例患者为腺瘤伴低级别上皮类瘤变,有3例患者为腺瘤伴上皮类瘤变。
其中有1例患者因进行大块组织切除,未对其进行内镜手术的随访。
而19例患者均在手术后半年进行随访,发现有1例(5.26%)患者出现上皮类瘤变;而18例患者在进行随访后未出现复发的情况。
3 讨论
如今因内镜下切除技术不断的完善,该方法对于治疗十二肠乳头腺瘤具有重要的作用,该方法较为适用肿瘤未入侵到十二指肠黏膜固有肌层、胰管以及胆管等,因此在手术前对该病症进行准确的检测是提升治疗效果的关键所在。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对于十二指肠乳头部腺瘤不仅可以成功进行切除,还可在手术前检测出胰管、胆管受到肿瘤入侵的情况[4]。
而超声内镜检查术可以对十二指肠乳头部腺瘤的T分期进行精准的判断,并且运用腔内超声对胰管、胆管检测,判断其是否遭受到肿瘤的入侵。
有研究显示,对T分期判断运用超声内镜检查术与腔内超声,其精准度显示为64%与79%,因此可以表明以上两种检查方式均可对T分期的入侵情况进行判断。
对十二肠乳头腺瘤运用内镜下切除术之前,可对患者进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腔内超声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80医学食疗与健康
81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12月下
临床研究
以及超声内镜检查术的检查,从而更加准确的对病灶情况进行评估[5-6]。
在本次的研究中,对于病灶的大小进行评估其结果为0.7~3.0cm,在手术前通过超声内镜检查术显示其病变的范围为十二指肠黏膜及黏膜下层,而在进行腔内超声与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检查时,其均显示病变部位尚未入侵到胰胆,为内镜下切除十二肠乳头腺瘤术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 依据。
上述所论,证明了对十二肠乳头腺瘤患者运用内镜下切除术,其手术成功率较高,手术后患者恢复状况良好,该手术方法可在临床治疗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岳大成, 胡仕祥.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
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对照研究[J]. 中华实验外科杂
志, 2016, 33(5): 1327-1329.
[2] 彭益秋, 姜维, 王拥军. 十二指肠乳头绒毛管状腺瘤内镜下切除
术后发生慢性胰腺炎一例[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8, 35(2): 142-143.
[3] 郭东梅, 邵长利, 王世杰, 等.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部分联
合金属钛夹治疗结直肠腺瘤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18, 34(23): 73-74+76.
[4] 黄留业, 崔俊, 郭娟, 等. 内镜切除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
的临床分析(含视频)[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6, 33(11): 798-800.
[5] 方超英, 何利平, 王丽珍, 等. 内镜下乳头切除术治疗十二指肠
乳头部腺瘤的价值体会[J]. 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28): 11-12. [6] 沈永华, 曹俊, 邹晓平, 等. 胆管支架置入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
头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J]. 国际消化病杂志, 2016, 36(6): 375-377.
基金项目:齐齐哈尔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SFZD -2019077)
剖宫产手术顺利进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属于安全可靠的麻醉方式。
综上所述,腰-硬联合麻醉中选择L 3-4间隙穿刺可确保剖宫产术中获得优良的麻醉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晶. 腰-硬联合麻醉不同穿刺间隙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
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15): 167-167.
[2] 田庆荣, 张进香. 不同穿刺间隙腰硬联合麻醉的剖宫产麻醉效果比较[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 30(1): 93-94.
[3] 高瑞华, 郑胜兰, 张林. 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中采用不同穿刺间隙效果比较[J]. 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7, 23(6): 125-127. [4] 徐国强. 不同间隙腰硬联合麻醉的剖宫产麻醉效果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 5(23): 55-55.
[5]
宋楠. 不同剂量布比卡因腰2,3椎间隙行腰麻在剖宫产中作用的比较[J]. 医药卫生:文摘版, 2017, 4(4): 237-238.
(上接第78页)
以减小患者的治疗造成的创伤,有利于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提高[3]。
在本文的研究结果中,实验组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有统计学意义,采用保乳手术的治疗有效率更高,这与张文涛等的研究结果一致[4]。
实验组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后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 ﹤0.05有统计学意义。
这与盖云峰的研究结果一致[5]。
实验组乳腺癌患者住院时长比对照组要短,P <0.05有统计学意义,这与董红叶的研究结果一致[6]。
综上所述,在临床采用保乳手术治疗可以提高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长。
保乳手术治疗在临床对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宋成鑫. 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
对比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9, 14(21): 22-23.
[2] 施海文, 张磊. 保乳与改良根治手术治疗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
比较[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76): 14908-14909. [3] 杨毓政. 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对照分析
[J]. 健康必读, 2019, 14(33): 263.
[4] 张文涛, 吴迪, 张兰, 等. 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
癌的近远期疗效分析[J]. 实用癌症杂志, 2019, 34(6): 898-900. [5] 柴凡, 赵庆丽, 张锋军, 等. 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联合术中放射
治疗60例近期疗效观察[J].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17, 11(1): 13-18.
[6] 黄峰麟. 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效果对比分
析[J]. 世界复合医学, 2019, 5(03): 67-69.
(上接第79页)
组患者体质量(60.02±5.37)kg,血钠(136.14±2.68)mmol/L, 收缩压(152.31±8.46)mmHg,舒张压(82.36±6.43)mg,对照组患者体质量(63.72±6.13)kg,血钠(138.53±3.29)mmol/L,(172.36±9.54)mmHg,舒张压(105.57±7.14)mmHg,两组数据有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
综上所述,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采取低钠透析治疗,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使患者血压水平有效降低,确保安全治疗,提升患者生存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邹懿, 王茜茜, 程宗华, 等. 维持性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伴
有顽固性高血压的尿毒症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作用[J]. 实用医学杂志, 2016, 32(20): 3321-3324.
[2] 马晓燕, 杜梅仙, 郭黎莉, 等. 低钠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对终
末期肾脏病合并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钙磷代谢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8, 18(2): 42-44.
[3] 赵艺欣, 刘静, 李明旭. 低钠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对尿毒症合
并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 心功能及毒性代谢产物的影响[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 16(4): 375-378.
(上接第77页)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