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尿失禁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尿失禁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尿失禁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从20XX年1月至20XX年1月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8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尿失禁在早期实施护理干预。
结果:本组80例患者中,显效42例,有效26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5%。
结论:护士需对患者的排尿情况做好监督,及时发现其心理问题并给予安慰和解决;给予尿失禁患者正确的知识指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从身心及社会各方面给予支持,以提高其临床治愈率,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关键词:老年脑卒中;尿失禁;观察;护理干预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类寿命的延长,我国逐渐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脑卒中的发病率也在近年来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该病具有高致残率和病死率的特点,尿失禁便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对患者的生活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
护理干预是治疗脑卒中并发尿失禁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本次研究选择我院从20XX年1月至20XX
年1月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8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并发尿失禁的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80例,其中,男性为48例,女性为32例,年龄在60~88岁之间。
本组患者均符合下列标准:经头颅MRI或CT 检查证实,并符合全国脑血管病第四届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年龄在60岁及以上;病发后3d内入院治疗,为首次发病。
排除既往有尿失禁史、脑卒中史、泌尿系手术史等。
1.2 方法对8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尿失禁护理干预,具体操作措施如下。
1.2.1 设计进水量表和排尿观察表对患者尿失禁的间隔时间、次数、尿失禁时身体各项体征变化、尿量的多少进行记录,同时对饮水和尿失禁间的关系做好分析观察,连续记录3d;
1.2.2 液体摄入量制定在进水量表和排尿观察表的基础上制订1d的液体摄入量,若患者无静脉输液,液体量以1000~1200ml每d为宜。
护士需对饮水的间隔时间、次数和量做出指导,要求每次饮水120ml,2h一次,为降低夜间排尿量,一般在晚8点后不给予饮水,冬天可依据情况将饮水量降低。
1.2.3 帮助患者建立排尿行为依据患者的排尿时间表,建立规律的排尿行为。
患者意识无障碍时,排尿间隔时间可依据患者的自然排尿习惯来确定,通常早于观察时间15~30min,后依据患者自我控制情况对时间进行适当的延迟。
不管膀胱是否有充盈感觉,指导患者避免在很急的时候才行排尿,需2~4h一次,排尿时将膀胱放松,尽量注意力集中,对尿意进行抑制,再缓慢进行排尿。
在患者有语言障碍但能感觉尿意或患者认识受损时隔2h需询问其是否排尿,并在确定后对排尿过程进行协助,鼓励患者与护士及家属间建立有效的交流排尿的方式。
对排尿的提醒工作应在晚上10点前安排妥当,个别患者可依据自身情况在夜间安排排尿,宜在2次以内。
患者为卧床时宜在翻身前进行排尿。
女患者使用一次性尿垫或男患者使用引流尿袋时应训练从白天开始,对便器行正确的使用方式,将一次性尿布垫的时间和引流尿袋的时间逐渐减少,促使排尿习惯和意识的建立。
因病情需要卒中的患者有尿管留置时,可在病情稳定一周内将尿管拔除,对尿失禁患者要尽早开始护理干预。
1.2.4 出院指导及盆底肌张力训练患者具有合作能力时,可指导其进行盆底肌张力的训练,以促使其泌尿系统功能的恢复。
指导家属在患者出院回家休养前对家居中影响患者入厕的因素进行改善,如在厕所内添加扶手等,以帮助患者提高自理能力,进行有效的排尿活动。
1.3 效果评定显效:偶尔有尿失禁发生,基本可控制小便;有效:小便时即有尿
意,对小便偶尔可控制,但巩固性不高;无效:护理干预前后无明显变化。
2 结果
本组80例患者中,显效42例,有效26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5%。
3 讨论
脑卒中后并发尿失禁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且引起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为排尿中枢受病灶的直接破坏,皮层排尿中枢未对排尿反射弧起到抑制作用,进而导致排尿障碍。
另外,患者卒中后肢体活动障碍、失语、意识障碍、认知障碍等,都可能引起尿失禁。
护理人员可通过对患者尿失禁的情况进行密切观察,为其制定饮水和排尿计划,并对其膀胱的自行排尿功能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主动与患得沟通,消除其不愿麻烦家人,悲观、消极的心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进而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应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建立起自然的排尿习惯,依据男女性患者的自身特点,教会其正确使用便器的方法;护士需对患者的排尿情况做好监督,及时发现其心理问题并给予安慰和解决,给予患者正确
的尿失禁知识指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事实证明,给予脑卒中患者从身心到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对提高其临床治愈率,改善其生命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张玉海,王金铭,张磊,等.编著.膀胱腓尿功能障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XX:237-297.
杜敢琴,刘素琴,尚学兰,等.脑卒中尿失禁患者的预后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XX,8(22):4428-4430.
论文在线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