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 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 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準备的饭团、鸡
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
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 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
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
春节习俗
1、扫岁 2、守岁 3、拜年 4、贴春联
5、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6、挂贴年画 7、放烟花爆竹 8、看春晚 9、逗利是 (压岁钱)
年糕 春节吃年糕,“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稔。”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年糕的种类有:北方有白糕饦、黄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 台湾有红龟糕。汉代杨雄的《方言》一书中就已有“糕”的称谓,魏晋南 北朝时已流行。 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了制做方法。明、清时,是糕已发展成市面 上一种常年供应的小食,并有南北风味之别。北方年糕有蒸、炸二种,南 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汤煮诸法。 腊八粥 据史料记载,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 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富人还是穷人,家家都要喝腊八粥。最早的腊八粥 是用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腊八 粥”又叫“七宝粥”“五味粥”,不仅清香甜美,而且能畅胃气,生津液, 因而颇受人们喜食。随着时代的发展,花样越来越多的腊八粥已发展成具 有地方风味的小吃。腊八,本身是个传统节日,又是年节的前奏,可以说 腊八节拉开了春节的序幕。“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儿就是年”“吃 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腊八节后,春节将至,人们便开始购置年货, 打扫卫生,布置居室,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年”的到来。
闹 元
宵
豆沙包、手套 、镜子、雪
舞狮子
“舞狮子”始于魏晋,盛于 唐,又称“狮子舞”、“太平 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装 扮成狮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 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当引狮 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 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 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 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
简介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 的就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的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 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 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 延续。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 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 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 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端
午
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 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 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 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 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源于纪念屈原:
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 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
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
人屈原。
龙舟,与普通船只不太相同,大小不一,桡手人数不一。如广州黄埔、郊区一带 龙船,长33米,路上有100人,桡手约80人。南宁龙舟长20多米,每船约五六十 人。湖南汨罗市龙舟则长16—22米,挠手24—48人。福建福州龙舟长18米,挠手 32人。龙船一般是狭长、细窄,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龙头的颜色有红、黑、 灰等色,均与龙灯之头相似,姿态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绘(也有用纸扎、 纱扎的)。龙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鳞甲。
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
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 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 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
谢谢观看!
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 国时期。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 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 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 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 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 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中国传统文化 之 传统节日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 烂的传统文化。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凭着 自己的聪明智慧,发现了隐藏在大自然中的奥秘,这其 中包括农业生产和星象的关系;以及从气象变化、四季 更迭制定出二十四节气等等,从而形成了中国文化中各 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重阳、除夕等。 接下来,让我们去了解一下这些传统节日的食俗、 风俗、活动、意义、风情……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 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 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 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 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 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 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端 午 节 食 俗
吃粽子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 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 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
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
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如今的粽子更 是多种多样,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
舞狮视频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 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 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 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中国 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 符》篇:“宋有兰子者,以 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 技。
简介
时间:公历四月四-六日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 明”那一天)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 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 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 媚草木吐绿的时节,清明一 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 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 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 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 传统活动为扫墓。
清
明 节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 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 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 殊气氛 。
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 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 活动。相传 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 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清明节, 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 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 因此,这 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 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 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 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 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 《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 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 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 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 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过元宵节,人们都会吃元宵。元 宵,最早叫“ 浮元子”后才称“元 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 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 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 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 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 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 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同时, 还要吃些应节食物,在南北朝时浇上 肉加汤汁的米粥或豆粥。
。 壳包糯米,但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
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 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端 午 节 食 俗
饮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 语曾说 “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 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 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