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6课《北宋的政治》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 宋 的 政 治
军事:“杯酒释兵权”,统调分离,更戍法。
强化集权 行政 (统一同时)
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地方:文官任知州,知州三年一换,设通判。
财政:将地方财税收归中央,设置转运使。
重文轻武:文臣统兵,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板书设计
北宋的建立与 统一
960年 赵匡胤(宋太祖) 定都开封 采用“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
感知历史: 陈桥兵变
感知历史:
宋太祖赵匡胤
陈桥兵变遗址
感知历史:
赵普
赵光义
黄袍加身石碑
感知历史:
感知历史:
感知历史: 宋朝《科举考试图》
宋朝科举制度发展的 意义? 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 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 远影响,在全国范围 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 气,也促进整个社会 文化素养的提高,造 就了宋朝科技发达、 文化昌盛、人才辈出 的文治局面。
打下基础。
人物介绍: 赵匡胤
赵匡胤是后周禁军的统帅, 负责防守京师。960年初, 朝廷派他北上抵抗辽军, 大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 弟匡义和归德军掌书记赵 普授意将士把黄袍加在赵 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 改国号为宋,建立了赵宋 王朝。这就是“陈桥兵变”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
了解新课,把握目标
• (一)重点: 重文轻武政策 。
温故而知新,我可以!
1、开元末年, 节度使 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的局
面。755年,安禄山 和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逐渐形成 藩镇割据
的局面。 2、黄巢起义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907年 朱温 建
立 后梁 政权,唐朝灭亡。 3、唐朝灭亡后,黄河流域先后出现的后梁、后唐、 后晋、 后汉、后周 合称五代;同时,在南方出现九个 政权,加上北方的 北汉 。史称 五代十国 。 4、五代十国 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这时, 虽政权分立,但 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后周 周世宗 在位期间,后周强大起来,为北宋的统一
比一比:看谁记得快!
1、960年, 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 北宋, 都城在 开封 。
2、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在中央削弱 相权 ;在地方派 文臣 担任知州, 设 通判 以分其权;设 转运使 把财权收归中央。
3、为防止唐末以来 武将 专横跋扈的弊端,_ _宋_太_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 继 续采取抑制 武将 、提升文官 地位的政策,使 _ 文_ 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这就是宋朝的__ _重_文_轻_武_政策。
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
矣。”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
读书高。——《神童诗》宋· Nhomakorabea洙(4)材料二反映出什么历史现象?产生了什么 影响?
反映了宋朝的重文轻武的政策。它在客观上 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趁热打铁,练一练
单项选择题: 1、下图中是宋朝的一位皇帝用这种办 法解除了一些大将和节度使的权力,
合作学习:联想认识,探究归纳
议一议,你如何看待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
(1)积极作用: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 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 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社 会的安定。 (2)不足:①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 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减弱。 ②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导致办事效率下 降,又增加了财政支出。
趁热打铁,练一练
D 4、北宋初年禁军布防的原则是( )
A、先北后南 B、内外相制
C、强干弱枝 D、兵将分离
5、北宋军队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现象的
A 产生,其根本原因是北宋统治者为了( )
A、防止武将专权 B、强干弱枝
C、加强禁军
D、使其互相牵制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北宋建立: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 定都开封
(2)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什么?
指行政权、财权、兵权。
(3)宋太祖对此是怎样解决的?①行政权:在中央削弱
相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知州,实施三年一换制度,并
设通判以分其权。②兵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
对军队的调动。③财权:设转运使把财权收归中央。
知识提升:材料解析
材料二:北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十万,恢
调动;②在中央削弱相权;③在地方派文臣担任知州, 实施三年一换制度,并设通判以分其权;④设转运使 ,把财权收归中央。
(2)作用: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 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自主学习:看看 找找 说说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为了压制武将,防止武将跋扈。 2、措施:(1)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科举 制度。 3、作用: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 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 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巩固 和社会的安定。
知识提升:材料解析
材料一:(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
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
何也?”普曰:“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五代十国
(1)“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北
军事上:收回兵权
宋 的
宋太祖加强中 央集权
在中央:分化相权 在地方:设知州,通判,转运使;
政
控制行政权、财权、
治
重文轻武
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抬文抑武,文臣统兵 发展科举文教事业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 虽安,忘战必危.
——《司马法》
• (二)难点: 对重文轻武政 策的理解。
自主学习:看看 找找 说说
一、北宋的建立:
1、时间: 960年
2、建立者: 赵匡胤(宋太祖)
3、定都:开封(东京) 4、重要事件:陈桥兵变
自主学习:看看 找找 说说
二、巩固政权的措施:
1、统一南北作用:陆续消灭割据政权,结束了 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2、加强中央集权: (1)措施: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
A 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他是( )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高宗
趁热打铁,练一练
C 2、北宋政权建立的方式是( )
A、外戚夺权 B、权臣代政
C、武将兵变 D、君主禅位
3、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
吸取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
(D)
A、陈桥驿兵变 B、五代的频繁更替
C、唐末农民起义
D、唐末以来武将专权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史学家汤因比
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余秋雨
这2位文人为何向往宋朝?
贤相辈出, 却无力改变官场的腐败昏庸; 名将咸聚, 却无法抵挡小国的进攻; 才子云集, 却热衷无休无止的内耗; 经济富裕, 却用于购买和平; 文化昌盛, 却不能扭转颓败的国运。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知识目标: 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 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能力目标: 理解重文轻武与中央集权强化的关系。 分析北宋政治上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利与弊,客观认识历史问 题,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