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理论-歧义分析剖析

合集下载

《2024年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范文

《2024年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范文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篇一一、引言在语言学领域中,偏正结构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尤其在句子构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偏正结构都扮演着连接主次信息、构建句子框架的重要角色。

然而,由于语言间的差异和复杂性,英汉两种语言在偏正结构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歧义现象。

本文将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对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种重要的语言学理论,它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和社会属性。

在分析偏正结构时,这一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有用的框架。

偏正结构是句子中主要信息(主语和谓语)与次要信息(定语、状语等)之间的组织关系,它不仅反映了语言的语法结构,还体现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和意义。

三、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1. 英语偏正结构歧义在英语中,偏正结构的歧义往往源于复杂的句子结构和多义的词汇。

例如,“The man with a knife in the kitchen”这个句子中,“with a knife”的修饰对象可能是“man”也可能是“in the kitchen”,从而产生歧义。

2. 汉语偏正结构歧义汉语的偏正结构歧义则更多地源于词序和语境的复杂性。

例如,“他吃了一碗面”这句话中,“一碗”是修饰“面”还是“吃”的动作,往往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因此容易产生歧义。

四、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1. 产生原因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偏正结构的歧义产生都与语言的复杂性、句法结构的灵活性以及词汇的多义性有关。

此外,语境和上下文的不同也会导致歧义的产生。

2. 对比分析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对比分析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句法结构的对比,二是语境和语义的对比。

从句法结构上看,英语偏正结构更注重形式上的完整和逻辑上的严密,而汉语则更注重意合和语境的依赖。

从语境和语义上看,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同一意思时,可能会因为文化背景、语言表达习惯等因素而产生不同的理解。

现代汉语通论.语法10.歧义分析

现代汉语通论.语法10.歧义分析
——花摆在台上 (静态) 台上正在摆着花 (动态)
8. 歧义化解
利用语境消除歧义,例句: 算一个半知识分子 (组合歧义)
——我们俩算一个半知识分子。 我算一个半知识分子
鸡不吃了。(语义歧义:施事/受事) ——鸡不吃米了。
鸡不吃了,先放冰箱里。
他们一个也不要。(语义歧义:施事/受事) ——(我问他们谁要,)他们一个也不要。
我 | 讲不好。(停顿) 我讲 | 不好。(停顿)
8. 歧义化解
换用词语消除歧义,例句: 三个学校的老师(有其一) 三所学校的老师 三位学校的老师
改变句法成分的次序消除歧义,例句: 安徽和江苏的部分地区→江苏的部分地区和安徽 这个人谁都不认识→谁都不认识这个人
变换句式消除歧义,例句: 台上摆着花 (歧义:静态/动态)
1. 书写形式相同而词类不同的词会引起歧义。 例:
饭不热了 (形容词/动词) 你跟他去 (连词/介词) 在汉语中,由于虚词多源于实词的语法化,因而虚词中 此类形式的歧义较多,如:给、过、跟。
2. 书写形式相同而分属词和短语的组合会引起歧义。 例:
她要炒饭。 (名词/述宾短语) 煎饼 库存
4. 语法歧义
最早提出汉语歧义结构的是赵元任,他在《国语入门》 举例“她是去年生的小孩”,后来又提出著名的例子“ 鸡不吃了”。朱德熙研究歧义比较有成效,他提出的著 名实例是“咬死了猎人的狗”。朱德熙还第一次尝试用 变换分析法分化词形、语序、结构层次方面的歧义。
1. 歧义概述
产生歧义的原因有二: 其一,是由于语言符号的形式(语音、文字)有限,而 说话人希冀表达的意义非常丰富,导致同形多义。 其二,是语言符号组合的表层的线形方式掩盖了底层的 句法结构。 歧义的类型: 语音歧义、词汇歧义、语法歧义、语义歧义、语用歧义

从语义学角度分析英语中的词汇歧义现象-2019年教育文档

从语义学角度分析英语中的词汇歧义现象-2019年教育文档

从语义学角度分析英语中的词汇歧义现象-2019年教育文档从语义学角度分析英语中的词汇歧义现象摘要:歧义是存在于古今中外所有语言中的一种常见的语言学现象,是语言结构形式与其意义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

语言学家认为一个词或一个句子的含义模糊现象,或者存在两种或多种意义解释的现象称之为语言歧义。

由于英语的词汇量很大,语法又比较灵活,语言歧义现象在英语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因此本文从语义学角度对英语中的词汇歧义现象进行分类讨论,分析引起歧义的各种因素,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引言语义学,也可以称为“语意学”,是涉及计算机科学、自然语言处理、语言学、心理学、逻辑学以及认知科学等诸多领域的学科专用术语,以自然语言涵义为对象,以对语言的结构、性质以及相互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为主要内容。

歧义的“歧”是指“不一致”,“义”指的是意义。

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歧义现象是指在语言交流过程中对一个词或一个句子的意思有不同的理解,可以作两种或多种解释”①。

歧义在语言运用中是不可避免的,正如美国语言学家Kaplan曾说:“歧义是语言中反常的通病”②。

因此,研究语言中的歧义现象,不仅能促进语言学理论的发展,还能有效避免语言歧义在交流中造成的误解和障碍,从而提高语言交际的准确性、严密性。

因此,从语义学角度深入探讨歧义现象具有极大研究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二、词汇歧义现象分析2.1 多义词歧义多义词指具有二个或二个以上意义的词。

在句子中,多义词的出现往往使句子产生歧义。

美国语言学家G.L.Brook曾说:“一词多义是歧义的语言基础”③。

把一个多义词用在特定的语境中,通常情况下它不会产生歧义。

但是,如果一个多义词的几种意义在同一个句子中都能成立,那么,此句就有了歧义。

例如“Are you engaged?”一句既可以理解成“你忙吗?”又可以理解成“你定婚了吗?”。

2.2 同形异义词歧义同形异义词是指那些拼写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

同形异义词并不是同一个词,它不同于多义词,而是有着不同词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形式相同,但是意义不同的一种语言现象。

语言学理论-歧义分析

语言学理论-歧义分析

2.语义结构歧义


(1)动词的施受、工具、结果等关系不同 关心的是他的妈妈 包饺子 盖被子 (2)领属与非领属关系 他的笑话讲都讲不完 鲁迅的书
三、哪些理论可以分析





1.层次理论 2.变换理论 3.特征理论 4.配价理论 5.空语类理论 6.移位理论 7.指向理论 8.认知理论


每个人都给钱 头发剪短了一点儿 学习文件 学习雷锋的故事 对售货员的意见 演好戏 鸡不吃了 他谁都不认识 反对的是张主任 (1)他连我也不认识。 (2)我讲不好。 (3)我们学院需要进口教学软件。 (4)还是去一次好。

4.兼类词(词汇、语法) 大门没有锁(名/动)
大门是处所——大门上没有锁(存现句) 大门是受事——没有锁大门(受事作主语的谓 语句)
(二)组合造成的歧义


1.语法结构歧义 (1)层次相同,语法关系不同 出租汽车 早上吃的面包 你们领导 (2)层次结构不同 准备了一年的粮食(V+N1+的+N2) 你们三个一组

小李走了一个多小时了,小王也走了一个多小 时了。 (只能作相同理解或为“行走”,或者“离开”, 而不能一个理解为“行走”而另一个理解为 “离开”)

(四)歧义难度


明显的,则歧义难度低;不明显的,则歧义难 度高。或多义解释的频率高低相关。 50% 50% __________ 语义 ___________ 咬死了猎人的狗 饺子包好了
(三)歧义与语义概括性



1.语义概括性:从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可以 使一类事物区别于他类事物的特征,同时舍弃 同类事物之间的各种差别。 言语交际中,概括语义的具有所指对象可以不 同,但这些不同对象都必然能归纳到这个概括 的语义中。 “鞋”是概括性,“走”除了概括突出有多个 意义。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范文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范文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篇一一、引言在语言交际中,语言结构的歧义是一个常见的现象。

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着重研究语言的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交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其中,偏正结构是句子中常见的结构之一,其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出现,但由于两种语言的语法、文化、历史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存在较大差异。

本文将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对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进行对比分析。

二、英汉偏正结构的概述偏正结构是指句子中修饰语与被修饰语之间的关系结构。

在英语中,偏正结构通常由定语从句或分词短语等修饰语构成,而在汉语中,偏正结构则主要由定语或状语等修饰成分构成。

由于两种语言的语法规则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偏正结构的表达方式和歧义现象存在较大差异。

三、英汉偏正结构歧义的对比分析1. 英语偏正结构的歧义在英语中,定语从句或分词短语等修饰语的复杂性和多义性容易导致偏正结构的歧义。

例如,The man with a long face.(那个有着长脸的男子。

)这句话中,“a long face”既可以是用来描述“人”的外貌特征,也可以是用来形容“面孔”本身。

因此,这个偏正结构的歧义可能使得读者对句子的理解产生不同的解释。

2. 汉语偏正结构的歧义与英语相比,汉语的偏正结构更容易出现歧义现象。

在汉语中,定语和状语等修饰成分往往较为复杂,其与被修饰成分之间的关系往往需要依赖上下文和语境才能确定。

例如,“大红苹果”这个短语中,“大”和“红”的修饰关系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苹果很大,颜色为红色;二是苹果是红色的,并且大小可变。

这种歧义现象在汉语中非常常见。

四、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解释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可以归因于语言的三大元功能的相互作用。

在语言交际中,人们需要根据不同的语境和目的选择不同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

因此,同一种偏正结构在不同的语境和目的下可能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语言学理论-歧义分析

语言学理论-歧义分析



口头表达同一形式:音位及其组合形式完全相 同 书面表达同一形式:书写符号及排列完全相同 比较 口头歧义:检查zhen灾情况(赈、震) 书面歧义:重庆人多 口头书面均歧义:出租汽车
(二)歧义与语义模糊性


1.语义模糊性:语言形式反映的对象只有大致 范围,没有明确边界。 2.歧义可以消除,模糊不能消除。 例:新汽车牌照 新的汽车牌照 新汽车的牌照
一、歧义性质
(一)界定:同一形式的语言符号序列可能表 达不同意义的现象(符号序列的多义)。 1.符号序列:不是孤立符号,组合产生符号序 列。 比较: A.符号多义:多义词、同音词(深、白话、 jing3guan1警官、景观) B.符号序列多义:句法结构中表现的多义(重庆 人多)

2.同一形式
2.对某人/某事 +的+(动、形、名) 二价(持有者/针对者) 对学生的(关心、热情、感情)


(五)空语类理论



1. NP1+V2+NP2 ( 空主语-施事 )V2( 空宾语-受事 ) 关心的 2.NP1+V3+NP2+NP3 ( 空主语 )V3(空与事宾)(空受事宾) 给的
(六)移位理论
二、歧义类型或原因



1.词汇造成 (1)口头 (2)书面 2.组合造成 (1)语法结构歧义 (2)语义结构歧义 (两者都涉及的也有)
(一)词汇造成的歧义



1.同音词(口头) 到汶川了解zhen(震/赈)灾情况。 2.多音词(书面) 刘阿姨好(调3/4)说话。 3.多义词 (书面、口头) 我现在正在上课(授/听)。
(一)层次理论

语音歧义和语义歧义的语言学分析

语音歧义和语义歧义的语言学分析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道连·格雷的画像》中意识与潜意识的对抗与结合2 从校园暴力看美国枪支文化3 《诗经》与《圣经•雅歌》中爱情诗的比较研究4 中英称谓语的差异5 英语经济新闻标题翻译在模因传播中的分析6 从《丧钟为谁而鸣》看海明威死亡情节成因7 关于照料母婴的市场分析8 会话含义理论在法庭话语中的运用9 从目的论角度浅析《阿甘正传》字幕翻译10 《小妇人》中的家庭教育及它对现代家庭教育的意义11 论《女巫》中的成人形象12 从操纵理论看儿童文学的复译13 论《看不见的人》黑白文化矛盾体14 英文电影中俚语的翻译策略15 Growing Pains—An Analysis of J. D. Salinger‟s The Catcher in the Rye as a Bildungsroman16 从拉尔夫·艾里森《隐形人》看美国妇女解放与黑人自由斗争的关系17 论中美日常交际的文化差异18 外贸企业的汇率风险规避19 论学生角色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转换20 李宁的品牌推广21 简析《蝇王》的象征主义22 英汉诗歌中“月”意象的认知解读23 A Research on University Students‟ L Learning Motivation24 五官习语的翻译25 弗兰肯斯坦中怪人命运研究26 中美肥胖问题比较研究27 英汉数字习语的翻译28 商务英语交流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研究29 浅议商标品牌的翻译30 《觉醒》女主人公-艾德娜追求自我的过程31 礼貌原则在商贸信函中的应用32 《他们眼望上苍》中的女性主义33 论《莫瑞斯》中E. M. 福斯特的自由人文主义思想34 论《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性格的双重性35 解读苔丝悲剧的成因36 Cultural Input and Syllabus in English Teaching37 中国后与美国迷惘一代的比较38 英语高尔夫新闻中隐喻的认知分析39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文本的翻译40 A Tentative Study of the Origin of American Place Naming41 跨文化商务活动中的交际与礼仪42 双关的不可译性探索43 目的论指导下的报刊新词英译44 An Interpretation of A Rose for Emily from the Prospective of Socialization45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意识流技巧研究46 “三美论”观照下的《再别康桥》英译本比较研究47 论谭恩美《喜福会》中文化身份迷失与探寻48 《夜莺与玫瑰》中的唯美主义49 论“迷惘的一代”--以海明威为个案50 大学校训翻译:问题与基本对策51 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52 从问候语看中西文化差异53 浅谈商务活动中的语言54 双语环境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55 中国老字号商标的翻译研究56 On Michael Moore's Fahrenheit / From the Rhetoric Perspective57 现代汉语量词英译研究58 An Analysis of the Leading Character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59 英语专业听力课程教学效率的调查与分析60 跨文化交际中身势语的研究61 二元对立模型在伍尔夫《达洛卫夫人》中的应用62 An analysis of American Racism and Black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Bluest Eye63 从情景喜剧《老友记》浅析美国俚语的幽默效果64 颜色词的中英对比翻译65 非语言交际中体语的文化分析66 从餐桌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67 探析《愤怒的葡萄》中人性的力量68 从目的论角度看汉语广告的英译69 中美谈判商务礼仪之比较70 从原型批评理论观点看《红字》的圣经原型71 On Symbolism in Hemingway's Cat in the Rain72 浅析《飘》中斯嘉丽的三次婚姻73 论《丽塔海华丝和肖申克救赎》中的反讽74 礼貌中的中西方“面子文化”差异75 On the Sufferings of the Protagonists in Wilde‟s Fairy Tales from the Aesthetic Perspective76 难以实现的梦——解读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美国梦的虚幻性77 高中英语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7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79 从关联翻译理论看《圣经》汉译过程中的关联缺失80 精神危机下的自我救赎--对索尔贝娄《赫索格》中社会异化与身份认同的解读81 跨文化背景下广告汉英翻译策略研究82 差异、对立与和谐——浅析伍尔夫的双性同体观83 《金色笔记》与多丽丝•莱辛的女性主义思想84 突破桎梏——《紫色》的生态女权主义视角解读85 从约翰邓恩的“奇思妙喻”中透视他矛盾的情感观86 A Freudian Psychoanalytical Interpretation of Catherine and Heathcliff in Wuthering Heights87 中美婚姻时间选择的对比研究88 A Study of Hawthorne‟s Notion of Science as Shown in “Rappaccini's Daughter”89 《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90 浅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写作风格91 《紫色》所体现的“黑人性”92 李清照词英译研究93 论《简•爱》中伯莎•梅森的疯癫94 《愤怒的葡萄》的生态主义分析95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Chinese-specific Idioms96 汉语中英源外来词翻译研究97 On the Female Influences on Pip‟s Character in Great Expectations98 A Brief Study of Anti-female Bias in English99 激励小学生积极说英语的教学法100 增译法在《水晶宫》英译汉翻译中的应用101 浅析亨利詹姆斯小说《螺丝在拧紧》中的哥特成分102103 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的初步研究104 迪斯尼动画《木兰》中的中美文化融合分析105 Doomed Tragedy out of Desire-Driven Morbid Personalities in Nabokov‟s Lolita106 Study on Dietetic Cultures in Different Regions in China107 浅谈跨文化视角下的英汉习语互译108 An Analysis of Ecological Ideas in Walden109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主动语态在商务信函中的语用功能110 《巴比特》主人公形象解析111 影响英语听力理解效率的非语言因素112 非语言交际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运用113 汉英数字文化比较及其翻译114 A Comparative Study of Women in Fortress Besieged and Pride and Prejudice115 一个典型的拜伦式英雄——论《呼啸山庄》中的希斯克利夫116 科学家的困惑——从生态伦理角度浅析《弗兰肯斯坦》117 浅谈简奥斯丁《劝导》的反讽艺术118 浅析《洛丽塔》中亨伯特的分裂人格119 从归化与异化角度浅析《毛泽东选集》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120 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的精神力量分析121 童话世界里的诗意与纯美—赏析奥斯卡王尔德的《夜莺与玫瑰》122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between Wang Anyi‟s Everlasting Regret and Virgina Woolf‟s Mrs. Dalloway123 《爱玛》中的女权思想解读124 中美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分析125 英汉“悲”、“喜”情感隐喻的认知比较研究126 《傲慢与偏见》中的三种不同婚姻的分析127 论初中生英语学习资源策略培养128 对英文广告中模糊语言美学功能的理论探究129 礼貌原则框架下化妆品广告语篇研究130 外贸英文函电中委婉语的特点及应用研究131 论英语典故的起源和翻译132 爱伦坡短片小说“美女之死”主题研究133 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差异134 回译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135 论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在美国》136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热与好莱坞电影137 生态哲人约翰斯坦贝克138 解读《紫色》中的妇女主义139 《洛丽塔》悲剧结局因素探析14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41 Translation of Chinese Dish Names142 从《葡萄牙人的十四行诗集》探究布朗宁夫妇的爱情143 《蝴蝶梦》中的女权主义144145 浅谈英语在未来的国际地位146 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女主人公性格浅析147 论《红字》中的道德观148 从文化视角看汉英翻译中的语篇连贯性149 英语流行语的文化内涵150 从电影《弱点》看美国的家庭教育151 从广交会现场洽谈角度论英语委婉语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功能与应用152 从电影《功夫熊猫》看中国英语的发展153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154 浅析科技英语的文体特点155 The Analysis of the Representative Images in The Waste Land156 英法词汇的比较研究157 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分析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158 礼貌原则在国际商务信函中的运用159 英语修辞的翻译方法160 中外英语教师的优劣势比较:从中学生视角161 Which Woman is More Popular in Modern Society:A Comparative Study of Tess and Jane 162 Risk Comparing of Documentary Collection and Letters of Credit163 听说法与交际法的区别164 中西校园流行语的文化对比165 从功能理论看汉英广告翻译166 从广告分析看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167 英汉语中恐惧隐喻的认知分析168 《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分析169 广告英语中双关语的翻译170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伊万杰琳形象分析171 在归隐中相遇—论梭罗与陶渊明的诗意人生172 分析《简爱》和《名利场》中的女性主义173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Writing Class174 汉语句型习惯对英文写作的负迁移作用175 初中生英语听力理解的障碍因素及对策176 A Research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Chinese Dish Names177 “黑人会飞”——托妮•莫里森小说《所罗门之歌》中的黑人神话研究178 从翻译角度浅析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问题179 中英道歉语的比较分析180 Analysis of the Subtitle of White Collar under Skopostheorie181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中英语课堂提问策略182 从《嘉莉妹妹》看现代女性的自我实现183 通过《蝇王》看人性184 O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Problems and Suggested Solutions 185 浅析委婉语的构造方式及功能186 《月下独酌》两种英文译本之对比研究187 从亚历克斯•哈利《根》看非裔美国人寻根史188 “有”的用法及其英译研究189 中国高校名的英译190 Analysis of the Distorted Love between Mother and Son in Sons and Lovers191 《园会》中男性人物性格作用分析192 英语委婉语的构成与应用193 语音歧义和语义歧义的语言学分析194 《红字》中海斯特性格分析19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96 浅析中文商标英文翻译的使用策略197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电影台词翻译—电影“小屁孩日记”的个案研究198 小说《飘》中斯嘉丽的人物性格分析199 《红楼梦》中的颜色词及其翻译200 《女勇士》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用语言学理论分析歧义句1234

用语言学理论分析歧义句1234

用语言学理论分析歧义句我们普遍认为当今英语歧义句主要有三种类型。

他们分别是词汇歧义(lexical ambiguity)、结构歧义(syntactic ambiguity)和语音歧义(phonetic ambiguity)。

一个词在句子中即可以被理解成这样的意思又可以被理解成为那样意思,而且都能使句子通顺,我们将其称为词汇歧义。

一个句法成分在句子中既可以被理解成为这样的语法功能,又可以被理解成为那种句法功能,我们将其称作结构歧义。

语音歧义则往往是由于同音异形、同音同形或由于说话人连读产生其它类似读音而使听者产生歧义。

一、词汇歧义词汇的歧义原因有很多,在这里我们主要总结了五点。

它们分别是词义歧义、词类歧义、情态动词歧义和文化歧义。

(一)词义歧义英语中有很多同形异义词,我们暂且举一个大家常见的词汇例子。

(1) A:I cannot bear your rascal(流氓).B:But your mother can.“bear”即有“容忍”又有“生(孩子)”的意思。

A原本有谴责B的意思,说:“我不能容忍你这个流氓”,但是B却用用这个同形异义词回敬了他,“你的妈妈却能(生)(你这个流氓)”。

(2)He is a suspicious man.Suspicious是一个多义词,它有两个意思,“可疑的”和“多疑的”。

此句可以被翻译成“他是一个可疑的人”和“他是一个多疑的人”。

(3)She took in the strange.Took in 是一个多义词,句子可以被翻译成“他把这个陌生人带进来了”、“他欺骗了这个陌生人”和“他留这个陌生人过夜”。

(二)词类歧义在英语中,一些词的词形相同,但词性不同,而这些词性却都能解释通,所以我们认为,这是引起歧义的原因之一。

(1)We noticed her back.“back”这个词既可以是动词又可以是名词。

作名词时,可以翻译为“我们看见了他的背”,作动词时可以翻译为“我们看见他后退了”(2)Can you take the big box upstairs?“upstair”这个词既可以是形容词又可以是副词。

《2024年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范文

《2024年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范文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篇一一、引言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学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分析自然语言的新视角。

在语言对比分析中,偏正结构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英语和汉语中均有所体现。

然而,由于两种语言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的差异,偏正结构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往往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复杂性。

本文旨在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对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进行对比分析。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基础系统功能语言学以韩礼德为代表,注重语言在社会功能、意义和文化语境中的运用。

在这一理论框架下,语言被视为一种资源,人们通过选择和使用这些资源来实现特定的交际目的。

这一理论为本文提供了分析偏正结构歧义的理论基础。

三、英汉偏正结构的差异1. 英语偏正结构的特点英语偏正结构以名词短语为主,通常由限定词、形容词、名词等组成。

在英语中,偏正结构的语序相对固定,通常为定语在前,名词在后。

然而,由于英语中存在大量的同义词、近义词以及复杂的句法结构,使得英语偏正结构在表达上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也容易导致歧义的产生。

2. 汉语偏正结构的特点汉语偏正结构以短语和句子为主,其语序与主谓结构密切相关。

在汉语中,定语通常位于名词之后,这种语序与英语截然不同。

此外,汉语偏正结构的表达更加注重语义的连贯性和语境的依赖性,这使得汉语偏正结构在表达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但同时也增加了产生歧义的可能性。

四、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对比分析1. 语义歧义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和表达习惯上的差异,同一偏正结构在两种语言中可能产生不同的语义理解。

例如,“red car”在英语中可能被理解为“红色的车”,但在汉语中则可能产生“红车”或“一辆红色的汽车”等不同的理解。

这种语义歧义在翻译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

2. 句法歧义句法歧义是指由于句法结构的不明确或复杂导致的理解困难。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偏正结构的句法歧义都可能存在。

例如,在英语中,“the girl with a red hat”可能被理解为“戴着红帽子的女孩”或“那个女孩有一顶红帽子”,而在汉语中,“穿红衣服的人”也可能因为语境不清而产生歧义。

语义学视角下英语歧义成因分析

语义学视角下英语歧义成因分析

语义学视角下英语歧义成因分析【摘要】歧义现象是指一个句子的含义模棱两可,可以作两种或多种解释。

歧义是自然语言中的常见现象,也是语言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语言使用中的歧义现象常会影响人们对话语意思的正确理解。

本文将从语义学视角下归类各种英语中的歧义现象,对引起歧义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解析。

【关键词】语义学;英语歧义;歧义成因歧义是指语言文字的意义不明确,模棱两可,可以作两种或多种解释。

歧义有时是故意造成的,有时是无意造成的。

歧义是所有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会给一些特殊的语言文体(诗歌、文学作品、广告、演说、幽默等) 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出现在一些合同、说明文、法律条文中就会造成误解、诉讼、损失。

因此,英语歧义现象对于我们学习和运用英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分析英语歧义形成的原因。

从语言学的角度上来说,英语歧义可分为四种:语音歧义、词汇歧义、句法歧义和语境歧义。

一、语音歧义语音歧义是指在交际中由于读音使听话人可以有多种理解,可分为同音异义词和重音位置引起的歧义同音异义词是指发音一致但拼写和意思不同的词,在句子中可引起语音歧义。

如:son与sun, pear与pair, piece与peace, see与sea。

像这样的句子the sun’s rays meet.与the sons raise meat.它们发音一样,但意思完全不同。

有时在口语中,句子重音位置不同也可引起语音歧义。

如: i cannot praise her work too highly. i’ve never seen you looking better.上面的这些句子可以从字面意思来理解,但是如果把重音落在too highly和better上,那么听起来的意思正好与字面含义相反,达到讽刺的效果。

二、词汇歧义词汇歧义指对句子中某一个词的意义有不同的理解,具体地说有几个方面:1.一词多义she can’t bear children so she never talks about them. 这是一个较常见的例子,句中的”bear”有两个意思,“生育(to conceive a baby)”与“忍受(to suffer)”,所以有人会理解为:(1)她不能生小孩,所以也从不谈论孩子;(2)她不能忍受孩子,所以也从不谈论这个话题。

歧义现象分析

歧义现象分析
歧义现象分析
一、歧义类型 (1)
歧义、多义与同形 口语歧义与书面语歧义 书面歧义首先分为词汇歧义和组合歧义。词汇
歧义指由词的多义性而引起的。如: (1)别动! (2)祥林嫂老了。 (3)他累死了。 组合歧义是指句法组合中产生的歧义。分为语
法组合歧义和语义组合歧义。
一、歧义类型(2)
(一)语法组合歧义
1.词类不同 (1)饭热不热? (2)他原来是个学生。 (3)他跟我到北京去过。(结构关系也不同) 2.词和短语同形 (1)他要烙饼。 (2)他有什么来头?
一、歧义类型(3)
3.结构维科学 4.结构层次不同 (1)两个学校的学生 (2)新建的工厂的大门 结构层次不同的歧义短语往往结构关系
二、歧义格式(1)
(一)动+名 (二)名1+名2 (三)动+名1+的+名2 (四)数量+名1+名2 (五)动+了+数量+的+名 (六)动+形+名 (七)名1+和+名2+的+名3
二、歧义格式(2)
(八)名1/形+名2+名3 (九 )关于/对+名1+的+名2 (十)名1+在 名2 上+动+名3 (十一)名+不/没/没有+动 (十二)连+名+也/都+不/没有+动 (十三)动+的+是+名
也不同
一、歧义类型(4)
重要的书籍和手稿 读好书 咬死猎人的狗 打死老虎的人 深深爱着他的女朋
友 对厂长的意见
关于广告写作的书 看了一个月的报 做不好的事情 赠日本图书 我们三个一组 拿手表不准作为迟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范文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范文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篇一一、引言系统功能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语言的功能和用途为研究对象,对语言的结构和意义进行深入探讨。

在语言交流中,偏正结构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尤其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所体现。

然而,由于两种语言的语法、词汇、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偏正结构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歧义现象。

本文将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对英汉偏正结构歧义进行对比分析。

二、偏正结构的定义及作用偏正结构是指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语法关系,即修饰语对中心词进行描述、限定或补充。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偏正结构都起着重要作用,能够帮助表达者更准确地传达信息,增强语言的表达力。

然而,由于两种语言的语法规则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偏正结构的运用存在一定差异。

三、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1. 英语偏正结构歧义在英语中,偏正结构常常由于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语义关系不明确而产生歧义。

例如,“a tall building”中的“tall”可以修饰“building”的整体高度,也可以修饰其某一部分(如楼层高度),从而产生不同的理解。

此外,英语中的定语从句、形容词短语等也可能导致偏正结构的歧义。

2. 汉语偏正结构歧义汉语中的偏正结构歧义主要表现在修饰语与中心词的搭配上。

由于汉语词汇的丰富性和多义性,同一个修饰语与不同的中心词搭配可能产生不同的意思。

例如,“红色跑车”中的“红色”可以指车漆颜色,也可以指车内座椅或其他部分的颜色,这取决于具体的语境和表达者的意图。

四、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对比分析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来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的产生与两种语言的语法规则、词汇意义、文化背景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英语中,偏正结构的歧义往往与句法结构、词汇意义以及语境因素有关;而在汉语中,则更多地与词汇搭配、语境和语用因素有关。

因此,在对比分析英汉偏正结构歧义时,需要充分考虑两种语言的特性和差异。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对英汉偏正结构歧义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由于语法规则、词汇意义、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英汉偏正结构在表达上存在不同程度的歧义现象。

语言学歧义现象

语言学歧义现象

一.歧义的含义及歧义研究的目的(一)歧义的含义所谓歧义,指的是以下的语言现象:①公园里有三个幼儿园的孩子。

(有三个孩子,他们是幼儿园的/孩子属于三个幼儿园)②我借他一本书。

(我借给他一本书/我从他那里借来一本书)歧义,指的是一个语言形式包含多种不同的意义的现象。

有人称之为多义现象。

在一般情况下,歧义现象研究短语以上的语言单位。

如歧义短语、歧义句等等。

单独的多义词通常放在词汇中研究而不放入歧义现象中讨论:[报销]①领款人向财务主管报账,请求注②人或物毁坏。

[看医生]①请医生看病。

②看望医生。

这种词汇上的多义是造成上述歧义的根本原因。

(二)歧义研究的目的1.探究影响语言形式和意义结合的因素。

2.为语言教学和学习提供依据。

二.歧义的种类(一)同音造成的歧义大概由于汉字的缘故,汉语尤其是在口语当中的同音词比较多。

同音现象往往造成听者理解上的歧义。

如:①吃这种药可以zhì癌。

(治/致)②马上就要进行期zhōng考试了。

(终/中)其他需要注意的还有“他、它、她|的、地、得”等。

由同音造成的歧义现象,只要写出来,就可以消除歧义,因为同音往往不同形。

(二)同形造成的歧义这里的同形,指的是一些语言单位只是形体相同,而读音、意义都不同。

在书面语当中,这种同形但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语言单位也可以造成歧义。

如:①这树枝怎么会这样长?(zhǎng/cháng 声母差异)②我说不好。

(bu/bù轻声与否)(三)一词多义造成的歧义汉语的实词和虚词在特定的句法环境之下都可以造成歧义。

1.由实词多义造成的歧义。

如:①我叫他敲了三下。

(允许/被)②小王走了三个小时了。

(离开/行走)2.由虚词多义造成的歧义。

如:①我准备从上海去北京。

(经过上海/从上海出发)②你给我写封信。

(对、向/代替)③她梳着辫子呢。

(动作进行:正在梳/状态持续:留着)③他不能说。

(应该/能力/环境限制:病)(四)一词兼类造成的歧义一个词兼属于不同的词类情况下在语义个性上也往往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往往也可以造成歧义:①大门没有锁。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范文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范文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篇一一、引言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一门研究语言结构和功能的学科,对于语言中的各种现象有着深入的解读。

在语言实践中,偏正结构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尤其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所体现。

然而,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其偏正结构在表达时常常会产生歧义。

本文旨在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对比分析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基础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种强调语言使用及其功能的语言学理论,它将语言看作是一种系统,通过与其他社会活动紧密相关的功能性作用来表现其价值。

在这种理论下,语言的任何一个结构都与整体语言系统的运行有着紧密的联系。

三、英汉偏正结构的概述偏正结构是语言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它通常由修饰语(偏)和中心语(正)组成。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偏正结构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两者在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异。

英语偏正结构多以定语或状语的形式出现,而汉语则多以中心词和修饰词的组合形式出现。

四、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虽然英汉两种语言的偏正结构有其共性,但在具体表达时却经常出现歧义。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不明确: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有时并不明确,容易造成歧义。

例如,在英语中,“a virtual reality game”(一个虚拟现实游戏)的修饰语“virtual”可以理解为“虚拟的”,也可以理解为“真实的”,这取决于语境的不同。

在汉语中,“红色汽车”的“红色”可以指代颜色,也可以指代某种象征意义。

2. 语法结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存在差异,这也导致了偏正结构在表达时产生歧义。

例如,汉语中的“红玫瑰”和“红颜色玫瑰”在英语中可能翻译为“red rose”或“rose of red color”,而不同的翻译方式可能产生不同的语义理解。

3. 文化背景差异:英汉两种语言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这也会影响偏正结构的理解。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范文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范文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篇一一、引言系统功能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关注语言在社会语境中的运用及其所具有的功能。

本文将通过这一理论视角,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

偏正结构作为句法结构中的一种常见类型,常用于表达事物的属性或关系,其不同的排列组合往往会导致歧义现象的出现。

本文旨在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偏正结构歧义的对比分析,进一步理解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语言歧义分析中的应用。

二、偏正结构的定义及特点偏正结构是句法结构的一种,指由修饰语(偏)和中心语(正)组成的结构。

在句子中,修饰语通常用来描述或限定中心语,二者的关系密切且具有特定的语义指向。

然而,由于语言的多义性、语境的复杂性以及人们的认知差异,偏正结构往往会产生歧义。

三、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1. 英语偏正结构的歧义英语中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主要表现在名词短语、介词短语以及形容词短语等方面。

例如,在“a tall building”中,“tall”作为修饰语,可以理解为“高大的建筑物”,也可以理解为“高层的建筑”(如高层住宅楼),这就产生了歧义。

此外,介词短语如“on the top of the mountain”(山上的顶部)也可能因为语境的不同而产生歧义。

2. 汉语偏正结构的歧义汉语中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主要体现在词序、语序以及多义词的组合上。

例如,“红太阳”中的“红”既可以理解为“红色”,也可以理解为“新出现”,这种不同的理解就会导致句子的歧义。

此外,在“吃了一碗饭”中,“一碗”作为修饰语,既可以理解为“一整碗”,也可以理解为“部分一碗”,这也产生了歧义。

四、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分析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是语言运用中的一种复杂现象,其产生与语言系统的复杂性、语境的多样性以及人们的认知差异密切相关。

在分析英汉偏正结构歧义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语境因素:语境是影响偏正结构歧义的重要因素。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范文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范文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篇一一、引言系统功能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强调语言在交际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特别是语言如何实现其交际和表达功能。

偏正结构是自然语言中常见的句法结构,指在句子中某一成分通过偏正关系修饰或限定另一成分的句法现象。

这种结构在英语和汉语中均有体现,但两者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尤其是其产生歧义的情况。

本文旨在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对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进行对比分析。

二、英汉偏正结构的概述1. 英语偏正结构英语中,偏正结构主要通过定语从句、形容词短语、介词短语等形式实现。

例如,“the book that I bought yesterday”(我昨天买的书)就是一个典型的偏正结构。

2. 汉语偏正结构汉语中,偏正结构主要通过修饰语和中心词的关系实现,如“红色的花”(红色的为修饰语,“花”为中心词)。

三、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1. 英语偏正结构的歧义由于英语句法结构的复杂性,有时定语从句或其他修饰成分的添加可能导致句子产生歧义。

例如,“The man who sold the car is hones t.”(卖车的那个人是诚实的。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卖车的人是诚实的,也可以理解为车的卖主为人诚实。

2. 汉语偏正结构的歧义汉语中,由于词序和语境的不同,偏正结构也常常产生歧义。

如“他红色的衣服”(他的红色衣服)和“红色衣服的男子”(穿红色衣服的男子)虽然句法结构相似,但意义却大相径庭。

四、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对比分析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语言系统的复杂性,二是语境和文化的差异。

1. 语言系统的复杂性英语和汉语的句法结构各有特点,导致偏正结构的表达方式存在差异。

例如,英语中定语从句的复杂性可能导致歧义的产生,而汉语中词序的微妙变化也可能导致意义的大相径庭。

2. 语境和文化的差异语境和文化背景对语言的理解有着重要的影响。

《2024年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范文

《2024年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范文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篇一一、引言系统功能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使用过程中社会和交际功能的重要理论,其理论框架下对语言的结构和功能有着深入的解读。

在语言使用中,偏正结构作为一种常见的语法结构,常用于描述事物之间的修饰关系。

然而,英汉两种语言在偏正结构上存在诸多差异,尤其是在表达歧义时。

本文旨在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对比分析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揭示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和影响。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系统功能语言学强调语言的社会性和交际性,认为语言的功能是服务于社会交际的。

在这一理论框架下,语言的结构和功能是相互关联的,结构决定着信息的组织和表达方式,而功能则影响着语言的使用和交际效果。

偏正结构作为语言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和意义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三、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1. 英语偏正结构歧义在英语中,偏正结构常由定语或状语修饰名词或动词构成。

例如,“a tall man”中的“tall”作为定语修饰“man”,这种结构的表达相对明确。

然而,在复杂的情况下,如“a glass of water with ice”(一个有冰的玻璃杯),当多个定语修饰同一名词时,可能产生歧义。

有时,“with”连接的成分可以理解为玻璃杯里包含的是有冰的水,而有时则可理解为只是水的边缘或表层有冰。

2. 汉语偏正结构歧义汉语的偏正结构以名词为中心词,辅以形容词、副词等修饰词形成修饰关系。

如“绿色草地”中的“绿色”作为修饰词描述“草地”,使得该表达相对直接和明确。

但在复杂句子中,如“红红的苹果熟了”,其中的修饰词可以理解为主观上的“颜色鲜艳”还是客观上的“果实成熟”,这种歧义可能导致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四、英汉偏正结构歧义的对比分析1. 结构差异英语偏正结构多以定语或状语的形式出现,而汉语则以中心词和修饰词的组合为主。

这种结构上的差异导致了两者在表达复杂概念时的不同方式,从而可能产生不同的歧义。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范文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范文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篇一一、引言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种研究语言功能的理论框架,其关注语言在交际中的实际作用和功能。

在语言中,偏正结构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结构,它由修饰语和中心词组成,但在不同的语境和语言中,偏正结构可能会产生歧义。

本文将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对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两种语言在偏正结构上的异同及其产生歧义的原因。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系统功能语言学强调语言的社会性、功能性和系统性。

语言不仅是表达意义的工具,更是交际活动的参与者。

在这一理论框架下,语言的各个组成部分如词汇、语法、语音等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

本文将基于这一理论框架,对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进行深入分析。

三、英汉偏正结构的概述偏正结构是语言中常见的语法结构,由修饰语和中心词组成。

在英语中,偏正结构通常表现为定语从句或形容词短语等形式;而在汉语中,偏正结构则表现为状中结构或定中结构等形式。

由于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表达习惯存在差异,导致在偏正结构上产生歧义的情况时有发生。

四、英汉偏正结构歧义的现象与原因1. 现象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偏正结构常常因语境不明确、词汇多义等因素产生歧义。

例如,在英语中,“a tall building”可能指一个高大的建筑物,也可能指一个建筑物的某个部分很高;在汉语中,“高楼大厦”可能指一座高大的建筑群,也可能指某一类建筑物。

2. 原因产生歧义的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语言自身的特点,包括词汇的多义性、语法结构的复杂性等;二是语境的不明确性,即缺乏足够的上下文信息来消除歧义。

此外,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也会对偏正结构的理解产生影响。

五、英汉偏正结构歧义的对比分析1. 英语偏正结构歧义分析英语中的偏正结构歧义主要表现在定语从句和形容词短语中。

由于定语从句的复杂性,常常导致句子意义不明确。

例如,“The man who bought a new car”可能指买了新车的那个男人,也可能指被新车所吸引的那个男人。

第九节歧义现象分析

第九节歧义现象分析
又能支配“名”。
第九节歧义现象分析
28
(十三) 动+ 的+是+名
反对的是他 开刀的是他父亲(有歧义)
甲:发明的是一位年轻人 晕倒的是他父亲(“名”是施事)
乙:关心的是房子
购买的是笔记本(“名”是受事)
产生歧义的条件:
同(十一)。即: 1. “名”表示人或事物。 2. “动”是及物动词,表示的动作既能由“名”发 出,又能支配“名”。
第九节 歧义现象分析
@ 学习要点 1.了解汉语歧义格式的基本类型。 2.重点是由于句法结构层次、关系不同以及语义指向、 语义关系不同而引起的歧义。 3.能够运用语音、词汇、句法等方法对歧义结构进行分 化。
第九节歧义现象分析
1
一、什么是歧义现象
例1:男人离开了女人就不能活。 男人离开了,女人就不能活。 男人离开了女人,就不能活。
发现敌人的哨兵。 (有歧义)
他就是那位发现敌人的哨兵。
(无歧义)
我们在前方不远处发现敌人的哨兵。 (无歧义)
第九节歧义现象分析
34
(三)利用语境
② 利用上下文的语义制约消除歧义。 鸡不吃了。 (有歧义) 鸡不吃了,钻到鸡窝里去了。 (无歧义) 鸡不吃了,我已经吃饱了。 (无歧义)
32
(二)改换词语或改变句式 2. 变换句法成分的次序。
安徽和江苏的部分地区遭受了水灾。(有歧义) 江苏的部分地区和安徽遭受了水灾 (无歧义)
3. 变换句式。 台上摆着酒席 。(有歧义)
酒席摆在台上。 台上摆着酒席。
台上正在摆酒席。
第九节歧义现象分析
33
(三)利用语境
① 利用句子内部词语的语义制约消除歧义。
2. “数量”能限制“名”(表时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特征理论


1.(听、看、学、研究)了三天了 ——在三天前就看完(过)了[+完成] ——已经看了三天,还未看完 [+持续] 2.桌子上摆着鲜花呢 ——桌子上正在摆鲜花[+动态,-附着] ——鲜花摆在桌子上 [-动态,+附着]
(四)配价理论


1.歧义指数:P=N-M 已经给过笔记本的是他 关心的是他
(一)层次理论
1.发现敌人的哨兵(V+N1+的+N2) A_______ ___ ___ ___ B___ ________ ____ ___ 2.我们三个一组 A___ ______ B______ ___

(二)变换理论


1.咬死了猎人的狗 ——把猎人的狗咬死了 ——是狗咬死了猎人 2.关心的是她的母亲 ——她的母亲关心 ——关心她的母亲
二、歧义类型或原因



1.词汇造成 (1)口头 (2)书面 2.组合造成 (1)语法结构歧义 (2)语义结构歧义 (两者都涉及的也有)
(一)词汇造成的歧义



1.同音词(口头) 到汶川了解zhen(震/赈)灾情况。 2.多音词(书面) 刘阿姨好(调3/4)说话。 3.多义词 (书面、口头) 我现在正在上课(授/听)。
(三)歧义与语义概括性



1.语义概括性:从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可以 使一类事物区别于他类事物的特征,同时舍弃 同类事物之间的各种差别。 言语交际中,概括语义的具有所指对象可以不 同,但这些不同对象都必然能归纳到这个概括 的语义中。 “鞋”是概括性,“走”除了概括突出有多个 意义。
比较:小王穿着一双鞋,小李也穿着一双鞋。 (可以理解为“男~,女~,皮~,布~,球~”, 不会造成语义冲突,都可以归纳到“鞋”这个 概括义中)

小李走了一个多小时了,小王也走了一个多小 时了。 (只能作相同理解或为“行走”,或者“离开”, 而不能一个理解为“行走”而另一个理解为 “离开”)

(四)歧义难度


明显的,则歧义难度低;不明显的,则歧义难 度高。或多义解释的频率高低相关。 50% 50% __________ 语义 ___________ 咬死了猎人的狗 饺子包好了
2.语义结构歧义


(1)动词的施受、工具、结果等关系不同 关心的是他的妈妈 包饺子 盖被子 (2)领属与非领属关系 他的笑话讲都讲不完 鲁迅的书
三、哪些理论可以分析





1.层次理论 2.变换理论 3.特征理论 4.配价理论 5.空语类理论 6.移位理论 7.指向理论 8.认知理论
一、歧义性质
(一)界定:同一形式的语言符号序列可能表 达不同意义的现象(符号序列的多义)。 1.符号序列:不是孤立符号,组合产生符号序 列。 比较: A.符号多义:多义词、同音词(深、白话、 jing3guan1警官、景观) B.符号序列多义:句法结构中表现的多义(重庆 人多)

2.同一形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他唱红了这首歌 他唱这首歌,这首歌红了。 他唱这首歌,他红了。 他把这首歌唱红了 这首歌把他唱红了。 2追得我直喘气。 3讲得我都不耐烦了。
(七)指向理论



在黑板上写字 一天就写了两千字(就一天,就两千字) 老王昨天没开车上班 这些水果他们几个都吃了(这些水果,他们) 洞挖深了一点儿、照片放大了一点儿(动名语 义特征指向)
(八)认知理论

那球差一点儿没射进去(企望与不企望)
差一点儿没打死了他

歧义分析的意义

朱德熙:“一种语言语法系统里的错综复杂和 精细微妙之处往往在歧义现象中得到反映,因 此分析歧义现象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使 我们对于语法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更加深入。”
练习:用语言理论分析歧义




每个人都给钱 头发剪短了一点儿 学习文件 学习雷锋的故事 对售货员的意见 演好戏 鸡不吃了 他谁都不认识 反对的是张主任 (1)他连我也不认识。 (2)我讲不好。 (3)我们学院需要进口教学软件。 (4)还是去一次好。



口头表达同一形式:音位及其组合形式完全相 同 书面表达同一形式:书写符号及排列完全相同 比较 口头歧义:检查zhen灾情况(赈、震) 书面歧义:重庆人多 口头书面均歧义:出租汽车
(二)歧义与语义模糊性


1.语义模糊性:语言形式反映的对象只有大致 范围,没有明确边界。 2.歧义可以消除,模糊不能消除。 例:新汽车牌照 新的汽车牌照 新汽车的牌照
语言学理论
四川外语学院中文系 2010.11
句法歧义及理论分析


内容: 一性质:什么是歧义、与语义的模糊性概括性 有什么不同。 二、歧义类型或原因 三、用什么理论分析能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 语言理论分析、歧义来源
一、歧义性质


1、界定 2、与语义模糊性区别 3、与语义概括性区别 4、歧义难度(是否有歧义)
2.对某人/某事 +的+(动、形、名) 二价(持有者/针对者) 对学生的(关心、热情、感情)


(五)空语类理论



1. NP1+V2+NP2 ( 空主语-施事 )V2( 空宾语-受事 ) 关心的 2.NP1+V3+NP2+NP3 ( 空主语 )V3(空与事宾)(空受事宾) 给的
(六)移位理论

4.兼类词(词汇、语法) 大门没有锁(名/动)
大门是处所——大门上没有锁(存现句) 大门是受事——没有锁大门(受事作主语的谓 语句)
(二)组合造成的歧义


1.语法结构歧义 (1)层次相同,语法关系不同 出租汽车 早上吃的面包 你们领导 (2)层次结构不同 准备了一年的粮食(V+N1+的+N2) 你们三个一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