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平衡难点突破--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带解析)
高中化学平衡常数计算题目的答题技巧及实例分析
![高中化学平衡常数计算题目的答题技巧及实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1cb2951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0f.png)
高中化学平衡常数计算题目的答题技巧及实例分析化学平衡常数是描述化学反应平衡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平衡常数的计算题目是常见的考点之一。
正确理解和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对于解答这类题目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答题技巧,并通过实例分析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平衡常数(K)是指在特定温度下,反应物浓度与生成物浓度的比例的乘积。
对于一般的化学反应:aA + bB ⇌ cC + dD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 = [C]^c [D]^d / [A]^a [B]^b其中,[A]、[B]、[C]、[D]分别表示反应物A、B和生成物C、D的浓度。
二、答题技巧1. 确定平衡常数表达式在解答平衡常数计算题目时,首先要根据所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确定平衡常数表达式。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关系,将其转化为浓度比例关系,并写出平衡常数表达式。
例如,对于以下反应:2NO2(g) ⇌ N2O4(g)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N2O4]^1 / [NO2]^22. 计算平衡常数的值在已知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代入浓度值计算平衡常数的值。
注意,在计算过程中要使用正确的单位,并注意浓度的表达方式。
例如,已知在某一反应体系中,[N2O4] = 0.1 mol/L,[NO2] = 0.2 mol/L,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K = (0.1)^1 / (0.2)^2 = 0.25因此,该反应体系的平衡常数为0.25。
3. 利用平衡常数计算浓度有时,题目给出了平衡常数和部分浓度信息,要求计算其他组分的浓度。
可以利用平衡常数表达式进行计算。
例如,已知在某一反应体系中,平衡常数K = 0.5,[N2O4] = 0.1 mol/L,要求计算[NO2]的浓度。
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K = [N2O4]^1 / [NO2]^2代入已知值可得:0.5 = (0.1)^1 / [NO2]^2解方程可得:[NO2]^2 = (0.1)^1 / 0.5 = 0.2[NO2] = √0.2 ≈ 0.45 mol/L因此,[NO2]的浓度约为0.45 mol/L。
高中化学平衡难点突破--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带解析)
![高中化学平衡难点突破--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带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1d89c4b011ca300a7c3900b.png)
【知识精讲】1.化学平衡常数(1)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反应速率无关,但与转化率有关。
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固体或纯液体时,由于其浓度可看作“1”而不代入平衡常数公式。
(2)化学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一具体的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
若反应方向改变,则平衡常数也改变;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等倍扩大或缩小,尽管是同一反应,平衡常数也改变。
(3)平衡常数越大,反应向右进行的程度越大。
化学平衡常数与转化率紧密相联。
定性来讲,K值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定量来讲,转化率的计算离不开化学平衡常数,可以通过平衡常数表达式求得平衡时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从而求得转化率。
(4)浓度商Q与平衡常数K的关系:①Q>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②Q=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③Q<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2.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及平衡的计算,如果不能一步得出答案,一般可用“三部曲”(始态、反应、终态)进行求解,但应该注意:(1)参加反应消耗或生成的各物质的浓度比一定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由于始态时,是人为控制的,故不同物质的始态、终态各物质的量的比值不一定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若反应物始态时各反应物的浓度成计量数比,则各反应物的转化率相等,且终态时,反应物的浓度也成计量数比。
(2)始态、反应、终态中的物理量要统一,要么都用物质的量,要么都用物质的量浓度,要么都用气体的体积。
(3)计算化学平衡常数时,一定要运用各物质的“平衡浓度”来计算,且勿利用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非平衡时的浓度”进行计算。
(4)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与方程式的书写形式有关,对于同一个反应,当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发生变化时,平衡常数的数值及单位均发生变化,当方程式逆写时,平衡常数是原平衡常数的倒数。
【经典例析】例1. (1) 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 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T/℃ 700 800 830 1000 1200K 0.6 0.9 1.0 1.7 2.6①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计算方法和公式例题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计算方法和公式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3d56766c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9d.png)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计算方法和公式例题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是指在恒定温度下,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浓度之比的乘积。
平衡常数的大小决定了反应的方向和反应的强弱,因此对于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和公式掌握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并给出一些例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1. 平衡常数的定义平衡常数(K)是指在给定温度下,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反应物浓度与生成物浓度之比的乘积。
对于一般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aA + bB ⇌ cC + dD则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C]^c[D]^d / [A]^a[B]^b其中,[X]表示物质X的浓度。
2. 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1)根据已知量的浓度计算平衡常数:如果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已知,就可以直接根据反应式中的系数来计算平衡常数。
例如,对于以下反应:2NO2 ⇌ N2O4若已知反应物NO2和生成物N2O4的浓度分别为0.2mol/L和0.1mol/L,则平衡常数为:K = [N2O4] / [NO2]^2 = 0.1 / (0.2)^2 = 2.5(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反应度计算平衡常数:反应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产生的物质的量。
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反应度已知,则可以通过反应度来计算平衡常数。
例如,对于以下反应:N2 + 3H2 ⇌ 2NH3若已知速度常数k1、k2和速度v1、v2,其中k1、k2分别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在正向和反向反应的速度常数,v1、v2分别表示正向和反向反应的速度,则平衡常数为:K = (v2 / (v1)^2) * (1 / (k1 * k2))3. 平衡常数的单位平衡常数的单位取决于反应式中物质的浓度单位。
一般来说,如果浓度用摩尔浓度表示(mol/L),则平衡常数不带单位;如果浓度用摩尔分数表示,则平衡常数带有浓度单位。
4. 平衡常数的意义和应用平衡常数的大小决定了反应的方向和反应的强弱。
(完整版)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
![(完整版)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ff1c035750e2524de5187e95.png)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K)的含义。
2.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考点一化学平衡常数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用符号K表示。
2.表达式对于反应m A(g)+n B(g)p C(g)+q D(g),K=c p?C?·c q?D?c m?A?·c n?B?(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通常不计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
3.意义及影响因素(1)K值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2)K只受温度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
(3)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
4.应用(1)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2)利用化学平衡常数,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或向何方向进行。
对于化学反应a A(g)+b B(g)c C(g)+d D(g)的任意状态,浓度商:Q c=c c?C?·c d?D?c a?A?·c b?B?。
Q<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Q=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Q>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3)利用K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深度思考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可以是物质的任一浓度()(2)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也能改变平衡常数()(3)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化学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4)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不一定发生变化()(5)平衡常数和转化率都能体现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6)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常数的变化取决于该反应的反应热()2.书写下列化学平衡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1)Cl2+H2O HCl+HClO(2)C(s)+H2O(g)CO(g)+H2(g)(3)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4)CO2-3+H2O HCO-3+OH-(5)CaCO3(s)CaO(s)+CO2(g)3.一定温度下,分析下列三个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关系①N2(g)+3H2(g)2NH3(g)K1②12N2(g)+32H2(g)NH3(g)K2③2NH3(g)N2(g)+3H2(g)K3(1)K1和K2,K1=K22。
高中化学平衡常数计算题解析与技巧分享
![高中化学平衡常数计算题解析与技巧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866d5cb1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f3.png)
高中化学平衡常数计算题解析与技巧分享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平衡常数计算题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通过解析和分享一些解题技巧,希望能够帮助高中学生或他们的父母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类题目。
一、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平衡常数是指在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之比的乘积,其数值表示了反应的平衡倾向性。
在计算平衡常数时,我们需要知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方程式以及各自的浓度。
例如,对于以下反应:2A + 3B ⇌ C + 2D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 = [C] * [D]^2 / ([A]^2 * [B]^3)其中,[A]、[B]、[C]、[D]分别表示反应物A、B和生成物C、D的浓度。
二、平衡常数计算题的解析与技巧1. 确定平衡常数表达式在解答平衡常数计算题时,首先要根据给定的化学方程式,确定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这个表达式是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关系推导出来的。
2. 确定各物质的浓度在计算平衡常数时,需要知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
这些浓度可以通过题目中给出的信息直接得到,也可以通过已知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和体积计算得到。
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浓度时,要将给定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和体积转化为摩尔和升。
3. 填入数值计算平衡常数将已知的浓度代入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中,计算得到平衡常数的数值。
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转换和计算的准确性。
4. 判断平衡常数的大小和平衡倾向性通过计算得到的平衡常数的数值,可以判断反应的平衡倾向性。
当平衡常数大于1时,表示生成物浓度较大,反应向右偏;当平衡常数小于1时,表示反应物浓度较大,反应向左偏。
平衡常数越大,反应越倾向于生成物;平衡常数越小,反应越倾向于反应物。
三、举一反三通过以上的解析和技巧分享,我们可以举一反三,应用到更多的平衡常数计算题中。
例如,对于以下反应:N2 + 3H2 ⇌ 2NH3已知反应物氮气(N2)的浓度为0.2 mol/L,氢气(H2)的浓度为0.5 mol/L,氨气(NH3)的浓度为0.1 mol/L。
专题突破08化学平衡常数和压强平衡常数-高二化学重难点专题突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专题突破08化学平衡常数和压强平衡常数-高二化学重难点专题突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8617326a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eb.png)
对于可逆反应 mA(g)+nB(g)
和反应物的浓度之间的关系用
pC(g)+qD(g)在任意状态下,生成物的浓度
(C)· (D)
Q= (A)· (B)表示,则:
①当Q=K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②当Q<K时,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③当Q>K时,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例4】 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反应
[例题2]硫酸生产中,SO2催化氧化生成SO3:
2SO2(g)+O2(g)
2SO3(g)
ΔH<0。某温度下,SO2的平衡转化
率(α)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c2SO3
[答案] (1) 2
减小 (2)①800 ②=
c SO2·cO2
(1)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
平衡时的化学反应速率等。
[例题1] 对于如下反应,其反应过程的能量
变化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3=K1+K2
(
)
B
编号
平衡常数 反应热
反应①
K1
ΔH1
反应②
K2
ΔH2
反应③
K3
ΔH3
H3=ΔH1 +ΔH2
C.加催化剂,反应①的反应热降低,反应速率加快
D.增大压强,K1减小,K2增大,K3不变
= =K。
b
c (A)·c (B) k逆
k正
(2)结论:K=
k逆
[例 5](1)NO2 可发生二聚反应生成 N2O4,化学方程式为 2NO2(g)
k正
k逆
难点3 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解析版)
![难点3 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d6a4c1f9bceb19e8b8f6baf7.png)
难点3 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命题规律】化学平衡常数及与化学平衡有关的计算属高频考点。
本考点往往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等综合考察,解题通常需运用“三段式”。
题型以填空题为主,选择题较少,难度中等偏上。
考查的核心素养以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为主。
【备考建议】2020年高考备考应重点关注分压平衡常数(K p)的计算。
【限时检测】(建议用时:30分钟)1.(2018·河北省衡水中学高考模拟)T℃,分别向10ml浓度均为1mol/L的两种弱酸HA、HB中不断加水稀释,并用pH传感器测定溶液pH。
所得溶液pH的两倍(2pH) 与溶液浓度的对数(1gc) 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己知:(1)HA的电离平衡常数K a=[c(H+)·c(A-)]/[c(HA)-c(A-)]≈c2(H+)/c(HA);(2) pK a=-lgK aA. 弱酸的K a随溶液浓度的降低而增大B. a 点对应的溶液中c(HA)=0.1mol/L,pH=4C. 酸性:HA<HBD. 弱酸HB的 pK a=5【答案】B【解析】K a为温度的函数,温度不变,K a就不变,A错误;a 点对应的溶液中1gc=-1,则c(HA)=0.1mol/L,对应的pH=4,B正确;通过图像看出,如果两种酸的浓度相等时,HA溶液的pH小于HB溶液的pH,所以酸性HA>HB,C错误;根据图像看出,当1gc=0时,c(HB)=1mol/L, c(H+)=1×10-5mol/L,HB的电离平衡常数K a=c2(H+)/c(HB)=(1×10-5)2/1=1×10-10, pK a=-lgK a=-lg×10-10=10,D错误。
2.(2019·北京市朝阳区高考联考模拟)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制备乙醇:C 2H4(g)+H2O(g) C2H5OH(g)。
乙烯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关系如下(起始时,n(H2O)=n(C2H4)=1 mol,容器体积为1 L)。
化学平衡与平衡常数的计算与解析
![化学平衡与平衡常数的计算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27b3d2b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d2.png)
化学平衡与平衡常数的计算与解析化学平衡是指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其中反应速率的前后趋于相等。
平衡常数是用来描述平衡体系中物质浓度的数值指标。
本文将探讨如何计算和解析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
一、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表达式平衡常数通常用K表示,对于一般的反应aA + bB ⇌ cC + dD,其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如下:K = [C]^c[D]^d / [A]^a[B]^b其中,[A]、[B]、[C]、[D]分别表示反应物A、B以及生成物C、D 的浓度。
二、化学平衡的计算方法1. 浓度法浓度法是最常用的计算化学平衡的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实验数据来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
然后,根据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将对应物质的浓度代入计算,得到平衡常数K的数值。
2. 压力法当反应物和生成物是气体时,可以使用压力法来计算化学平衡。
根据理想气体定律,可以将气体摩尔数与分压之间建立关系。
通过测量反应体系的压力,将对应的分压代入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中,求得平衡常数K的值。
三、平衡常数的解析平衡常数的数值不仅可以用于计算平衡时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或分压,还可以通过解析得到一些重要信息。
1. 平衡常数与反应方向平衡常数的数值可以表明反应的偏向性。
当K > 1时,表示反应偏向生成物;当K < 1时,则偏向反应物;当K = 1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相等。
2. 平衡常数与反应的强弱平衡常数的数值越大,表示反应越偏向生成物;反之,越小则偏向反应物。
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反映出反应的强弱。
3. 影响平衡常数的因素平衡常数受到温度、压力和物质浓度的影响。
根据化学平衡的Le Chatelier原理,当改变这些因素时,系统会通过平衡常数的改变来调整平衡状态。
四、平衡常数的应用平衡常数的计算和解析在化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反应条件的选择通过计算和解析平衡常数,可以预测不同条件下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变化,从而优化反应条件,提高反应效率。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计算方法和公式推导例题分析解析讲解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计算方法和公式推导例题分析解析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21a63f61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7b.png)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计算方法和公式推导例题分析解析讲解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计算方法和公式推导例题分析解析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系统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达到一定比例后,反应速率前后保持恒定的状态。
平衡常数则是用来量化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例关系。
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主要基于推导和实验测定两种途径。
本文将分析这两种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具体解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
一、推导计算方法在化学反应的推导中,我们可以利用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摩尔数及反应方程式来推导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其中最常见的推导方法是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定律)。
例如,对于一般的反应物A与生成物B的反应A ⇌ B,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和熵增定律,可以推导出以下平衡常数表达式:K= [B]/[A]其中,[B]表示生成物B的浓度, [A]表示反应物A的浓度,K为平衡常数。
这种推导方法常用于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压力等变量关系的研究。
通过推导得到的平衡常数表达式可以定量描述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
二、实验测定方法在实验测定中,我们通常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来推导平衡常数。
实验测定方法包括:测定浓度法、光谱法、电动势法等。
以测定浓度法为例,我们可以通过在已知初始浓度条件下,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确定平衡常数。
利用化学分析方法,如滴定法或色谱法,我们可以测定特定时间点上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然后利用这些浓度值计算平衡常数。
三、例题分析解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我们来看一个例题:考虑以下化学反应:2A + 3B ⇌ 4C已知在特定条件下,反应物A、B、C的初始浓度分别为0.2 mol/L、0.3 mol/L、0.1 mol/L。
在反应达到平衡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0.05 mol/L、0.2 mol/L。
根据以上已知条件和反应方程式,我们可以通过测定浓度法来计算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常数在高考试题中的考查视角及解题策略
![化学平衡常数在高考试题中的考查视角及解题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aa82c613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42.png)
水蒸气呢? 因 为 乙 烯 和 水 蒸 气 的 化 学 计 量 数 之 比 为
1∶4,两者物质 的 量 的 比 值 始 终 为1∶4,如 果 是 乙 烯 的
物质 的 量 分 数 为 0
39,则 水 蒸 气 的 物 质 的 量 分 数 为
所 以,该 条 件 下,水 蒸
0
39 的 4 倍,显 然 是 不 合 理 的 .
极其独特的 作 用 .
因 此,化 学 平 衡 常 数 作 为 考 查 学 生
知识和能力的载体,成为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新宠儿 .
1 2020 年高考化学平衡常数题统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 推 进,全 国 高 考 呈 现 了 多
元化的命题方式,在 2020 年 全 国 高 考 中,化 学 学 科 共
有 10 套 试 卷,其 中 教 育 部 考 试 中 心 命 制 5 套,分 别
×
4 0
0393
该题把图象和 计 算 有 机 地 结 合 起 来,考 查 了
图1
根据图中点 A (
440K,
0
39),计算该温度时反应
学生从化学平衡移动的视角分析曲线变化
的平衡常数 Kp =
和利用“三段式”计 算 A 点 平 衡 时 各 反 应 物 和 生 成 物
方法 1 假设 n(
CO2 )和 n(H2 )的物质的 量
n(
N2O4),则2-
2
α=3
α,求出 NO2 转化率α=0
4,平衡时 n(
NO2 )=
93
方法与技巧
需 要 特 别 注 意 的 是,由
1
2 mo
l,n(
N2O4)=0
4 mo
l.
于 恒 温 恒 容 条 件,平 衡 时 的 压 强 发 生 了 变 化 不 再 是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计算方法和例题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计算方法和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994fd502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10.png)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计算方法和例题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是描述反应物与生成物在平衡状态时的相对浓度关系的物理量。
它对于理解和预测化学反应的平衡性质以及设计化学合成和分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一些例题加深对该概念的理解。
一、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定义在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反应达到平衡。
平衡常数(K)可以用来衡量反应物与生成物在平衡状态下的相对浓度。
对于一般的反应方程式:aA + bB ⇌ cC + dD平衡常数K的定义为:K = [C]^c[D]^d / [A]^a[B]^b其中,[X]表示物质X的浓度,a、b、c、d分别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计量系数。
二、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1. 已知物质浓度或压强的计算方法: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或压强已知时,可以直接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计算K值。
首先,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或压强。
然后,代入平衡常数的定义式中,计算得到K值。
例如,对于以下反应:2H2(g) + O2(g) ⇌ 2H2O(g)假设在一定条件下,H2和O2的浓度都为1 mol/L,H2O的浓度为2 mol/L。
代入平衡常数的定义式,可得:K = [H2O]^2 / [H2]^2[O2] = (2/1)^2 / (1/1)^2 = 4因此,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4。
2. 已知反应前后浓度差或摩尔比的计算方法:当已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初始浓度以及反应过程中的浓度变化,可以通过浓度差或摩尔比的计算方法求得平衡常数K。
假设初始时反应物A的浓度为[A]1,反应后A的浓度为[A]2,反应物B的浓度变化为∆[B],反应物C的浓度变化为∆[C],则平衡常数K 的计算方法为:K = [A]2 / [A]1 * ([B]2 / [B]1)^∆[B] * ([C]2 / [C]1)^∆[C]这种方法适用于反应中某些物质的浓度变化非常小的情况。
三、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例题为了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计算方法,以下是一些例题。
《高考化学复习专题》化学平衡常数及简单计算
![《高考化学复习专题》化学平衡常数及简单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10f408b784254b35effd3465.png)
2NO(g)+Cl2(g) 2ClNO(g) K2 ΔH2<0 (Ⅱ)
(1)4NO2(g)+2NaCl(s) 2NaNO3(s)+2NO(g)+Cl2(g)的平衡常数 K= (用 K1、K2 表示)。
(2)为研究不同条件对反应(Ⅱ)的影响,在恒温条件下,向 2 L 恒容密闭
容器中加入 0.2 mol NO 和 0.1 mol Cl2,10 min 时反应(Ⅱ)达到平衡。测得 10
min 内 v(ClNO)=7.5×10-3 mol·L-1·min-1,则平衡后 n(Cl2)=
mol,NO
的转化率 α1=
。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反应(Ⅱ)在恒压条件下进行,平
衡时 NO 的转化率 α2
α1(填“>”“<”或“=”),平衡常数 K2
(填
“增大”“减小”或“不变”)。若要使 K2 减小,可采取的措施
COCl2(g) Cl2(g)+CO(g) ΔH=+108 kJ·mol-1
④比较产物CO在2~3 min、5~6 min和12~13 min时平均反应速率 (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以v(2~3)、v(5~6)、v(12~13)表示)的大小 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比较反应物COCl2在5~6 min和15~16 min时平均反应速率的大 小;v(5~6)________v(15~16)(填“<”、“>”或“=”),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起始浓度
甲乙丙
c(H2)(mol/L) 0.010 0.020 0.020 c(CO2)(mol/L) 0.010 0.010 0.020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C )
A.平衡时,乙中 CO2 的转化率大于 60% B.平衡时,甲中和丙中 H2 的转化率均是 60% C.平衡时,丙中 c(CO2)是甲中的 2 倍,是 0.012 mol/L D.反应开始时,丙中的反应速率最快,甲中的反应速率最慢
化学平衡中的平衡常数计算:平衡常数的计算与应用
![化学平衡中的平衡常数计算:平衡常数的计算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f0d5e3c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30.png)
化学平衡中的平衡常数计算:平衡常数的计算与应用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明显变化,这种状态被称为化学平衡。
平衡常数是描述化学平衡程度的物理量,它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介绍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其在化学平衡中的应用。
一、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平衡常数(K)是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的比值,可以用公式K=[C]c[D]d/[A]a[B]b表示。
其中,[A]、[B]、[C]和[D]分别表示反应物A、B以及生成物C和D的浓度。
a、b、c和d为平衡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摩尔系数。
在实际计算中,平衡常数的计算通常分为两种情况:已知反应物浓度求平衡常数和已知平衡常数求反应物浓度。
1. 已知反应物浓度求平衡常数:首先,根据反应物的浓度和平衡反应方程式确定各物质的摩尔系数。
然后,将反应物的浓度代入平衡常数公式中,计算出平衡常数的数值。
例如,对于反应式A + B ⇌ C,已知[A] = 0.1 mol/L,[B] = 0.2mol/L,[C] = 0.3 mol/L,根据平衡反应方程式可知a = 1,b = 1,c = 1。
代入平衡常数公式,有K = [C]/([A]×[B]) = 0.3/(0.1×0.2) = 15 mol/L。
2. 已知平衡常数求反应物浓度:对于已知平衡常数和反应物的浓度,可以通过代入公式求解平衡反应方程式中的未知浓度。
以化学反应A + B ⇌ C为例,已知K = 10 mol/L,[A] = [B] = 0.1mol/L,代入平衡常数公式可得0.1×0.1/[C] = 10,解得[C] = 0.01 mol/L。
二、平衡常数的应用:平衡常数在化学反应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下面将介绍平衡常数在四个方面的应用。
1. 定性判断:平衡常数可以用来判断反应是否能够达到平衡。
当K>1时,平衡常数较大,表示反应向生成物的转化程度较高,反应基本上可以达到完全转化;当K<1时,平衡常数较小,表示反应向反应物的转化程度较高,反应基本上无法达到完全转化。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计算方法和公式推导例题解析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计算方法和公式推导例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3272232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40.png)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计算方法和公式推导例题解析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其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稳定。
平衡常数是用于描述反应在平衡时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浓度关系的定量指标。
本文将详细介绍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和公式推导,并通过例题解析加深理解。
I. 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平衡常数(K)是反应物和生成物间浓度的比值,表征了反应在平衡状态下各组分的相对浓度。
根据化学方程式,平衡常数的计算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1. 浓度法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平衡常数可以表示为各组分浓度的乘积,公式为:K = [C]^c[D]^d / [A]^a[B]^b其中,K表示平衡常数,[C]、[D]、[A]和[B]分别表示反应物C、D、A和B的浓度,a、b、c和d表示对应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
2. 分压法对于气体反应,可以利用分压来计算平衡常数。
根据热力学表达式,平衡常数可以表示为各气体分压的乘积,公式为:Kp = (Pc)^c(Pd)^d / (Pa)^a(Pb)^b其中,Kp表示气体反应的平衡常数,Pc、Pd、Pa和Pb分别表示反应物C、D、A和B的分压,a、b、c和d同样表示对应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
II. 公式推导例题解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下面将通过一个具体的例题进行公式推导。
例题:考虑反应A + B ⇌ C,已知初始时反应物A和B的浓度分别为[A]0和[B]0,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为[A]eq、[B]eq和[C]eq,请推导出平衡常数K与各浓度之间的关系。
解析:根据反应物A和B与生成物C在平衡时的浓度关系,有以下反应速率表达式:v1 = k1[A]^a[B]^bv2 = k2[C]^c其中,v1和v2表示反应速率,k1和k2表示反应速率常数,a、b 和c为对应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
在平衡状态下,反应速率相等,即v1 = v2。
代入上述表达式,并将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分别代入,可以得到:k1[A]0^a[B]0^b = k2[C]eq^c … 式(1)由于浓度与反应速率常数k无关,可将之代入化简,得到:[A]0^a[B]0^b = [C]eq^c … 式(2)式(2)即为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说明了平衡常数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间的关系。
高中化学平衡常数计算题型解析及应用
![高中化学平衡常数计算题型解析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60aeda8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65.png)
高中化学平衡常数计算题型解析及应用一、引言化学平衡常数计算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考试中常见的题型。
掌握平衡常数计算方法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本文将对平衡常数计算题型进行解析,并给出一些应用示例,帮助高中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二、平衡常数计算题型解析1. 平衡常数的定义平衡常数(K)是指在特定温度下,反应物浓度的乘积与生成物浓度的乘积之比。
对于一般的化学反应aA + bB ↔ cC + dD,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 =[C]^c[D]^d / [A]^a[B]^b,其中方括号表示物质的浓度。
2. 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常数的计算需要根据题目给出的反应方程式和浓度信息进行推导。
以下通过两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例1:已知反应方程式2A + B ↔ 3C,平衡时A的浓度为0.2 mol/L,B的浓度为0.3 mol/L,C的浓度为0.5 mol/L,求平衡常数K。
解析: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K = [C]^3 / [A]^2[B]。
代入已知数据,得K = (0.5)^3 / (0.2)^2(0.3) = 31.25。
例2:已知反应方程式N2 + 3H2 ↔ 2NH3,平衡时N2的浓度为0.4 mol/L,H2的浓度为0.6 mol/L,NH3的浓度为0.8 mol/L,求平衡常数K。
解析: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K = [NH3]^2 / [N2][H2]^3。
代入已知数据,得K = (0.8)^2 / (0.4)(0.6)^3 = 1.481。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是根据反应方程式和给定浓度,将浓度代入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中进行计算。
三、平衡常数计算的应用平衡常数计算不仅仅是为了解答题目,更重要的是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以下通过两个应用示例来说明。
应用示例1:利用平衡常数计算反应方向已知反应方程式N2 + 3H2 ↔ 2NH3,平衡时N2的浓度为0.4 mol/L,H2的浓度为0.6 mol/L,NH3的浓度为0.8 mol/L。
高中化学(4)最拿分考点系列考点2 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 含解析
![高中化学(4)最拿分考点系列考点2 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 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52fe1bcf01dc281e43af0e1.png)
考点二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提升对化学平衡概念的理解,明确影响平衡常数的因素,及利用平衡常数判断平衡的移动,重点是化学平衡的常见计算方式.【精确解读】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与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的比值是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符号K示.对于一般可逆反应:mA(g)+nB(g)⇌pC(g)+qD(g),K=;2.书写化学平衡常数应注意的问题:①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水的“浓度”作为常数,在平衡常数中不用书写.②当反应中有固体物质参加时,固体的“浓度”作为常数,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不用书写.③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式有关.同一个化学反应,由于书写的方式不同,各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不同,平衡常数就不同.但是这些平衡常数可以相互换算.如:N2+3H2⇌2NH3 ;K1=2NH3⇌N2+3H2;K2=1/2N2+3/2H2⇌NH3;K3=K1=1/K2= K32④不同的化学平衡体系,其平衡常数不一样.平衡常数大,说明生成物的平衡浓度较大,反应物的平衡浓度相对较小,即表明反应进行得较完全.因此,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⑤一般认为K>105反应较完全(即不可逆反应),K<10-5反应很难进行(即不反应).3.平衡表达式K的意义:定量的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①表示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K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也越大.②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的方向:对于可逆反应,在一定的温度的任意时刻,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与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比值叫做反应的浓度商,用Q c表示.Q c<K时,向正反应方向进行;Q c=K时,反应平衡;Q c>K时,向逆反应方向进行.③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2016年高考化学热点《化学平衡常数及平衡转化率的计算》 含解析
![2016年高考化学热点《化学平衡常数及平衡转化率的计算》 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7043f31312b3169a551a445.png)
【热点思维】1、化学平衡计算2、化学平衡常数【热点释疑】1、如何运用“三段式”模式进行化学平衡计算?根据反应进行(或平衡移动)的方向,设某反应物消耗的量,然后列式求解。
例:m A + n B p C+ q D起始量:a b0 0变化量:mx nx px qx平衡量:a-mx b-nx px qx注意:①变化量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成比例。
②这里a、b可指:物质的量、浓度、体积等。
③弄清起始量、平衡量、平衡转化率三者之间的互换关系。
④在使用平衡常数时,要注意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状态。
2、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是什么?使用化学平衡常数应注意哪些问题?(1)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①化学平衡常数可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
K越大,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K>105时,可以认为该反应已经进行完全。
虽然转化率也能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但转化率不仅与温度有关,而且与起始条件有关。
②K的大小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起始浓度无关。
(2)在使用化学平衡常数时应注意:①不要把反应体系中纯固体、纯液体以及稀溶液中水的浓度写进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但非水溶液中,若有水参加或生成,则此时水的浓度不可视为常数,应写进平衡常数表达式中。
②同一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写法不同,其平衡常数表达式及数值亦不同。
因此书写平衡常数表达式及数值时,要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相对应,否则就没有意义。
【热点考题】【典例】【2014年高考四川卷第7题】在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X(g)和Y(g),发生反应X(g)+Y(g)M(g)+N(g),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①中,若5min时测得n(M)=0.050mol,则0至5min时间内,用N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υ(N)=1.0×10-2mol/(L·min)B.实验②中,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0C.实验③中,达到平衡是,X的转化率为60%D.实验④中,达到平衡时,b>0.060【答案】C起始浓度(mol/L ) 0.020 0.030 0 0 转化浓度(mol/L ) 0.012 0.012 0.012 0.012则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 =0.009×0.0090.031×0.001=2.9>1,这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即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因此正方应是放热反应。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常数](https://img.taocdn.com/s3/m/95ed6e68172ded630b1cb6ab.png)
化学平衡常数六个难点的突破化学平衡常数是高中新课标新加入的内容,且与化学平衡移动、化学平衡的计算等联系较大,在近几年高考和平时训练时时热点也是难点,现归纳如下。
难点一:写出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及相关计算突破:化学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注意,对于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固体或纯液体,把其浓度看作1而代入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公式 【例1】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 2(g )+H 2(g ) CO(g )+H 2O (g )t ℃ 700 800 830 1000 1200 K0.60.91.01.72.6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
(2)该反应为 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答案】(1)]][[]][[222O H CO O H CO (2)吸热变式(2009上海,25)铁和铝是两种重要的金属,它们的单质及化合物有着各自的性质。
在一定温度下,氧化铁可以与一氧化碳发生下列反应:232Fe O (s)+3CO(g) 2Fe(s)+3CO (g)垐?噲?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答案】323[CO ][CO]难点二:根据化学平衡常数判断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突破: 若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常数增大,即生成物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同理,若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常数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例2】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 2(g)+H 2(g)CO(g)+H 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 与温度t 的关系如下: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0.60.91.01.72.6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 = 。
【答案】(1)K =变式 在2L 密闭容器内,800℃时反应:2NO(g)+O 2(g)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高考化学 微测试系列 专题29 化学平衡常数及化学平衡相关计算(含解析)1
![高考化学 微测试系列 专题29 化学平衡常数及化学平衡相关计算(含解析)1](https://img.taocdn.com/s3/m/94a7cd35b84ae45c3a358c0f.png)
专题29 化学平衡常数及化学平衡相关计算(满分60分 时间25分钟)姓名:班级: 得分:1.已知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222()())••(c CO c H c CO c H O ,在不同的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如表所示:t/℃ 700 800 830 1 000 1 200 K1.671.111.000.600.38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 (g )+H 2O (g )CO 2(g )+H 2(g )B .上述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C .若在1L 的密闭容器中通入CO 2和H 2各1mol ,5min 后温度升高到830℃,此时测得CO 2为0.4mol 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 .若平衡浓度符合下列关系式:)(5)()(3)(222H c O H c CO c CO c =,则此时的温度为1000℃ 【答案】C变化量(mol ) 0.4 0.4 0.4 0.4平衡量(mol)0.4 0.4 0.6 0.6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可以用其他物质的量代替平衡浓度计算,Q=0.60.60.40.4⨯⨯=2.25≠1,此时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D、依据平衡常数表达式和平衡常数数值计算分析,温度为1000℃平衡常数K=()222()())••(c CO c Hc CO c H O=0.6=35,若平衡浓度符合下列关系式:()2()3c COc CO=225()()c H Oc H,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故选C。
考点:考查了平衡常数计算和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
2. .700℃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H2O,发生反应:CO(g)+H2O(g)CO2+H2(g),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2>t1):反应时间/min n(CO)/mol H2O/mol0 1.200.60t10.80t20.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在t1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H2)=0.40/t1mol•L-1•mim-1B.温度升至8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64,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molH2O,0.4molH2,则v(正)>v(逆)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0mol CO和1.20mol H2O,到达平衡时n(CO2)=0.40mol【答案】Dk=0.20.20.40.1⨯⨯=1,温度升至8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64,说明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平衡是向左移动的,那么正反应应为放热反应,故B错误;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molH2O,0.4molH2,c(H2O)=0.42molL=0.2mol/L,c(H2)=0.82molL=0.4mol/L,Qc=0.20.40.40.2⨯⨯=1=K,平衡不移动,则v(正)=v(逆),故C错误;D.CO与H2O按物质的量比1:1反应,充入0.60 mol CO和1.20 mol H2O与充入1.20 mol CO和0.6mol H2O,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对应相同,t1min时n(CO)=0.8mol,n(H2O)=0.6mol-0.4mol=0.2mol,t2min时n(H2O)=0.2mol,说明t1min 时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则生成的n(CO2)=0.4mol,故D正确;故选D。
高考化学(热点+题型全突破)专题6 模块4 热点题型三 化学平衡常数及平衡转化率的计算(含解析)
![高考化学(热点+题型全突破)专题6 模块4 热点题型三 化学平衡常数及平衡转化率的计算(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d4a1fa3360cba1aa811dab7.png)
专题6 模块4 热点题型三 化学平衡常数及平衡转化率的计算(一)【知识梳理】 1.化学平衡常数的全面突破(1)数学表达式: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a A+b B=c C+d D 达到化学平衡时,ba dc B A D C K ][][][][⋅⋅=注意 ①不要把反应体系中纯固体、纯液体以及稀水溶液中水的浓度写进平衡常数表达式。
如: CaCO 3(s)CaO(s)+CO 2(g)K =c (CO 2)Cr 2O 2-7(aq)+H 2O(l)2CrO 2-4(aq)+2H +(aq)但在非水溶液中,若有水参加或生成,则此时水的浓度不可视为常数,应写进平衡常数表达式中。
如: C 2H 5OH +CH 3COOHCH 3COOC 2H 5+H 2O][][][][3522523COOH CH OH H C O H H COOC CH K ⋅⋅=C(s)+H 2O(g)CO(g)+H 2(g)K=c(H 2).c(CO)/c(H 2O)②同一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写法不同,其平衡常数表达式及数值亦不同。
如: N 2O 4(g)2NO 2(g)K =c 2(NO 2)/ c(N 2O 4)12N 2O 4(g) NO 2(g)K ′=c(NO 2)/ c 12 (N 2O 4)=K2NO 2(g)N 2O 4(g)K ″=c(N 2O 4)/ c 2(NO 2)=1K因此书写平衡常数表达式及数值时,要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相对应,否则意义就不明确。
(2)平衡常数的意义①平衡常数可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
K 越大,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K >105时,可以认为该反应已经进行完全。
转化率也能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转化率不仅与温度有关,而且与起始条件有关。
②K 的大小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起始浓度的大小无关。
(3)浓度商:可逆反应进行到某时刻(包括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之积的比值称为浓度商(Q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平衡难点突破--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带解析)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知识精讲】 1.化学平衡常数 (1)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反应速率无关,但与转化率有关。
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固体或纯液体时,由于其浓度可看作“1”而不代入平衡常数公式。
(2)化学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一具体的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
若反应方向改变,则平衡常数也改变;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等倍扩大或缩小,尽管是同一反应,平衡常数也改变。
(3)平衡常数越大,反应向右进行的程度越大。
化学平衡常数与转化率紧密相联。
定性来讲,K值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定量来讲,转化率的计算离不开化学平衡常数,可以通过平衡常数表达式求得平衡时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从而求得转化率。
(4)浓度商Q与平衡常数K的关系:①Q>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②Q=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③Q<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2.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及平衡的计算,如果不能一步得出答案,一般可用“三部曲”(始态、反应、终态)进行求解,但应该注意:(1)参加反应消耗或生成的各物质的浓度比一定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由于始态时,是人为控制的,故不同物质的始态、终态各物质的量的比值不一定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若反应物始态时各反应物的浓度成计量数比,则各反应物的转化率相等,且终态时,反应物的浓度也成计量数比。
(2)始态、反应、终态中的物理量要统一,要么都用物质的量,要么都用物质的量浓度,要么都用气体的体积。
(3)计算化学平衡常数时,一定要运用各物质的“平衡浓度”来计算,且勿利用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非平衡时的浓度”进行计算。
(4)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与方程式的书写形式有关,对于同一个反应,当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发生变化时,平衡常数的数值及单位均发生变化,当方程式逆写时,平衡常数是原平衡常数的倒数。
【经典例析】例1. (1) 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 CO(g)+H2O(g) 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①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②该反应为(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 左图是1molNO2和1molCO反应生成CO2和NO 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右图是反应中的CO和NO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温度降低,K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 T℃时,在2L密闭容器中使X(g)与Y(g)发生反应生成Z(g)。
反应过程中X、Y、Z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左图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Y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在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1,在T2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2,则K1 (填“>”、“<”或“=”)K2。
解析:(1)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温度升高,K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2) CO + NO2 CO2 + NO 起始/mol•L-1: 2 2 0 0 转化/mol•L-1: 1.5 1.5 1.5 1.5 平衡/mol•L-1: 0.5 0.5 1.5 1.5 K= =9,由左图可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K增大。
(3) 由左图可以确定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Y2 2Z,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写出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根据右图可以确定T2>T1,温度升高,Y的体积分数减小,平衡正向移动,K增大,所以K1<K2。
答案: (1) 吸热(2) 9 变大(3) < 例2. (1) CO2和H2充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在两种温度下发生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测得CH3OH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左图。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②曲线Ⅰ、Ⅱ对应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为KⅠ(填“>”、“=”或“<”)KⅡ。
③在某压强下,合成甲醇的反应在不同温度、不同投料比时,CO2的转化率如右图所示。
T1温度下,将6 mol CO2和12 mol H2充入2 L的密闭容器中,5 min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KA、KB、KC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为。
(2)一氧化碳可将金属氧化物还原为金属单质和二氧化碳。
四种金属氧化物(Cr2O3、SnO2、PbO2、Cu2O)被一氧化碳还原时,lg 与温度(T)的关系如左图。
①700 ℃时,其中最难被还原的金属氧化物是(填化学式)。
②700 ℃时,一氧化碳还原该金属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为最简整数比,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数值等于。
(3)煤炭中的硫主要以黄铁矿形式存在,用氢气脱除黄铁矿中硫的相关反应见下表,其相关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对数值与温度的关系如右图。
相关反应反应热平衡常数K FeS2(s)+H2(g) FeS(s)+H2S(g) ΔH1 K1 FeS2(s)+H2(g) Fe(s)+H2S(g) ΔH2 K2 FeS(s)+H2(g) Fe(s)+H2S(g) ΔH3 K3 ①上述反应中,ΔH1 (填“>”或“<”)0。
②1 000 K时,平衡常数的对数lg K1、lg K2和lg K3之间的关系为。
(4)综合利用CO2、CO对构建低碳社会有重要意义。
CO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如下反应:CO(g)+2H2(g) CH3OH(g)。
对此反应进行如下研究:某温度下在一恒压容器中分别充入1.2 mol CO和1 mol H2,达到平衡时容器体积为2 L,且含有0.4 mol CH3OH(g),则该反应平衡常数为,此时向容器中再通入0.35 mol CO气体,则此平衡将(填“向正反应方向”、“不”或“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解析:(1) ②从曲线可知Ⅱ的温度高,升高温度,CH3OH的物质的量减小,平衡逆向移动,K减小,故KⅠ>KⅡ。
③K只受温度影响,T2时二氧化碳的转化率降低,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故KA、KB、KC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为KA=KC>KB。
(2) ①MO+CO M+CO2,故lg 值越大,K值越小,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小,则该种金属越难被还原,故最难被还原的是Cr2O3。
②用CO还原Cr2O3的化学方程式为Cr2O3+3CO 2Cr+3CO2,故反应的平衡常数K=(10-4)3=10-12。
(3) ①由图示可知,lg K1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即K1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升高温度时,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ΔH1>0。
②根据给定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将第一个和第三个化学方程式相加后再将化学计量数同除以2可得第二个化学方程式,故=K1•K3,即2lg K2=lg K1+lg K3。
(4) CO(g)+2H2(g) CH3OH(g) 起始/mol:1.2 1 0 转化/mol: 0.4 0.8 0.4 平衡/mol:0.8 0.2 0.4 平衡时,体积为2 L,所以K= =50。
原平衡n 总=0.8+0.2+0.4=1.4 mol,体积为2 L,再充入0.35 mol CO,n'总=1.4+0.35=1.75 mol,此时体积为×2 L=2.5 L,此时各组分的浓度为c(CO)= =0.46 mol•L-1,c(H2)= =0.08 mol•L-1,c(CH3OH)= =0.16 mol•L-1,Qc= =54>K,平衡逆向移动。
答案:(1) ①K= ②>③KA=KC>KB (2) ①Cr2O3②10-12 (3) ①>②2lg K2=lg K1+lg K3(4) 50 向逆反应方向【巩固训练】 1. (1)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其中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用活性炭还原法处理氮氧化物是消除氮的氧化物的常用方法之一。
某研究小组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NO,发生反应:C(s)+2NO(g) N2(g)+CO2(g) ΔH=Q kJ•mol-1。
在T1℃时,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下表,则Tl℃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时间/min 浓度/mol•L-1 0 10 20 30 40 50 NO 1.00 0.58 0.40 0.40 0.48 0.48 N2 0 0.21 0.30 0.30 0.36 0.36 CO2 0 0.21 0.30 0.30 0.36 0.36 (2)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探究氨基甲酸铵(NH2COONH4)分解反应平衡常数的测定。
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2NH3(g)+CO2(g)。
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数据列于下表:温度/℃ 15 20 25 30 35 平衡总压强/kPa 5.7 8.3 12.0 17.1 24.0 平衡气体总浓度/10-3mol•L-1 2.4 3.4 4.8 6.8 9.4 根据表中数据,写出15 ℃时的分解平衡常数计算表达式及结果(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已知T ℃时,反应FeO(s)+CO(g) Fe(s)+CO2(g)的平衡常数K=0.25。
①T ℃时,反应达到平衡时n(CO)∶n(CO2)=。
②若在1 L密闭容器中加入0.02 mol FeO(s),并通入x mol CO,T ℃时反应达到平衡。
此时FeO(s)的转化率为50%,则x= 。
答案: (1) (2) K=c2(NH3)•c(CO2)= ×0.8×10-3=2.05×10-9(3)①4∶1②0.05 解析:(1) 由表中数据可知,40 min后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该反应达到平衡,K= = = 。
(2) 15 ℃时的分解平衡常数计算表达式是K=c2(NH3)•c(CO2),由于平衡时总浓度是2.4×10-3 mol•L-1,则c(NH3)=1.6×10-3 mol•L-1,c(CO2)=0.8×10-3 mol•L-1,将数值代入上式可得:K=c2(NH3)•c(CO2)=×0.8×10-3=2.05×10-9。
(3) ①在T ℃时,K= = =0.25,则 =4。
② FeO(s)+CO(g) Fe(s)+CO2(g) n起始/mol: 0.02 x0 0 n转化/mol: 0.01 0.01 0.01 0.01 n平衡/mol:0.01 x-0.01 0.01 0.01 K= = = =0.25,求得x=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