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说课稿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说课稿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说课稿第【1】篇〗
任务1: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

活动一:生生互动,通过班班通资料交流传统戏剧的艺术魅力和丰富文化内涵。

了解中国各地戏剧特点。

资料交流。

活动二:总结归纳藏戏的特点,看班班通后练习题。

(检测目标三)
能完整说出藏戏的来历和三个特点且意思清楚,语句通顺。

学生独立思考,发言交流。

活动三:讨论:为什么作者要如此描述藏戏形成的神奇?
能说出作者的表达方法和语言特点。

课中生生交流。

拓展阅读
升华感悟
任务2:作者怎样使藏戏这一传统戏剧形式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

活动一:提供写藏戏的另一篇阅读材料,说说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本课的三个特点阅读材料突出藏戏地域文化的特点。

小组总结,汇报。

活动二:补充完善自己的阅读感受,学习到的写作方法,假如让你写你家乡的戏曲,你打算怎样写?(检测目标三)
习作中能做到抓住重点,有详有略,学习本课生动形象的表达方法。

引导学生借鉴本课的表达方法和语言特点,学习文中生动形象的表达。

板书设计
藏戏
怎样形成:唐东杰布
独特魅力:面具(人物不同面具不同运用象征、夸张)
背景剧情固定程式
唱腔、动作丰富多彩,不一而足一出戏演三五天
三、作业设计:1、词语的复习。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藏戏的形成及特色。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说课稿第【2】篇〗
我是普育学校的语文教师方洪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社课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藏戏》。

本单元是以感受“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

结合本次说
课主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说。

一、教材分析
《藏戏》一文系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随着作者脉络清楚、有点有面、有详有略的描述,绚丽多彩的藏戏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展现在读者面前,它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颇具文学色彩。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在语言积累、阅读能力上已有一定水平,但受限于经济文化条件,孩子们眼界尚不开阔,文化风俗、地理人情了解博度不够,而阅读习惯(方法)、独立阅读、个性阅读这些方面尚不成熟,仍待加强,因此教学本文,须借助一些媒体资源,丰富学生对藏戏的文化内涵的感受和把握,以期达到对文本的深层理解。

三、本课的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旷野、赞叹不已、随心所欲”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藏族的文化。

教学难点: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生动形
象的表达。

在教学中我根据这篇略读课文的特点,设计了如下五个环节:
1、课前引导学生利用站搜集资料;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4、自主研读、感悟体会;
5、拓展阅读、延伸主题。

怎样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巧妙整合呢?我根据本课教学思路的需要选择有效支撑手段,我诊断出以下五个整合点。

(一)、利用站、丰富学习资源
通过学生在网站上自主查找、搜集资料,讨论交流、整理资料。

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

尊重学生多样性的选择,提高了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环节安排在课前预习部分。

课前我让学生利用站搜集有关藏戏的、藏戏的知识介绍等,并将学生搜集到的等资料融入到多媒体课件中,拓展和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信息来源,也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了知识铺垫。

(二)、播放视频、激发学文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因缺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感性材料而难以展开抽象思维活动。

视频在吸引学生注意力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方面,具有其它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

这一整合点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视频资料的呈现,让学生在欣赏中产生更真切、更
丰富的体验,情感得到熏陶
课堂伊始,学生先汇报了搜集到的藏戏的资料,但对藏戏这一古老的戏曲形式,还没有感性的认识。

我及时播放了一段藏戏视频资料片。

以直观的方式进一步感知藏戏的独特魅力,这些影音画面,大大增强了语文课堂的新鲜感和吸引力。

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图文并茂、增强感性认识
多媒体和文本的有效结合,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使原本苍白、乏味的文字变成了多元的冲击波。

让学生更直观更真切的感受到文字描写的内容,达到其它教学手段不易取得的效果。

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文本的认识。

在学生自主研读藏戏特色之一:戴着面具演出时,通过文字的自读自悟,学生了解到藏戏表演者所带面具,具有多样、夸张、形象鲜明的特点。

此时我利用多媒体出示学生和我共同搜集的精美的藏戏面具,让学生更直观更真切的感受到藏戏面具的特点,这有效的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学生看着这一幅幅藏戏面具,更深入的体会到藏戏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的特点。

这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藏戏的认识。

(四)突显重点文字、提升认识’
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改变了学生学习文本的方式,多样地呈现出课文的内容,利用色彩对比可以醒目的突出重点语段。

使学生在朗读、理解与表达中,认知得到发展,情感得到陶冶,语言得到训练。

在回顾开头、体会写法这一环节,我利用多媒体醒目的出示如下文字: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师生配合朗读,体会文章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和运用排比式的反问句式,字里行间表现出的对拥有藏戏的自豪感。

这样的呈现方式更新颖,既避免了久读课本上文字的乏味感,又突出了训练的重点,在读、品、悟中,提升了对藏戏的认识。

(五)、视频链接、拓宽视野、升华认识
发挥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优势,使教学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跨越时空界限,使语文学习更具开放性,认知得到发展,情感得到升华。

在拓展环节,我播放其他地方戏曲的视频,让学生猜一猜。

使学生更感受到祖国戏曲艺术的丰富,文化内涵的深远。

回归到本单元的专题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民风民俗都独具魅力,从而使学生对中华民风民俗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升华。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充分关注学生学情特点,改变固定、封闭、单调的传统教学模式,借助网站、视频、等媒体资源,丰富学生对藏戏的感性认识,在理脉络、读文本,品词句中强化感受,升华认识,引导学生深刻体悟藏戏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激发情感,提高了教
学效率,也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快乐。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说课稿第【3】篇〗
一、作者简介
马晨明,1977年生,女,山东菏泽人,硕士生。

支援西藏,人民日报记者。

现任教师。

马晨明(1977-),女,山东菏泽人,硕士生。

早年援藏,《藏戏》入人教版课本,人民日报记者。

现任教师。

二、多音字
藏:zàng (宝藏)cáng (隐藏)
传:chuán(传说)zhuàn(自传)
三、近义词
雄浑——雄壮柔顺——温顺敦厚——忠厚
吞噬——吞没鼻祖——始祖稀奇——新奇
赞叹不已——赞不绝口
四、反义词
柔顺——暴躁朴实——浮夸敦厚——奸诈
压抑——放松两面三刀——表里如一
鲜明——暗淡随心所欲——顾虑重重
五、理解词语
剧种:戏剧艺术的种类。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可形容人的暴怒喊叫。

吞噬:噬:咬。

吞食。

雄浑:本课指歌声雄壮浑厚。

活佛:本课指喇嘛教中用转世制度继位的上层喇嘛。

女巫: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女人。

压抑:对感情、力量等加以限制,使不能充分流露和发挥。

敦厚:忠厚。

演绎:一种推理方法,由一般原理推出关于特殊情况下的结论。

本课可作表演、表现来理解。

招徕:招揽。

本课指藏戏开场用陈述藏戏历史的方式招揽观众。

优哉:优:美好,舒服;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开山鼻祖:开山:佛教用语,指最先在某座名山创立寺院。

鼻祖:比喻创始人。

原指某一事业的创始人。

本课指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创始人。

两面三刀:比喻阴险狡猾,当面一套,背地一套。

随心所欲:随:听任;欲,想要,希望。

心里想要怎么做就怎么做。

六、句子解析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课文开篇的表达方法新颖独特,用反问句的形式先声夺人,强调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等方面的突出特点。

同时,也为本文将着力描述面具的颜色、形状及作用埋下伏笔。

2.还是从西藏高僧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

这句话在全文谋篇布局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前面总括藏戏三大特点,用“还是”转折,介绍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及藏戏的形成。

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创始人、开山鼻祖,没有唐东杰布就没有藏戏。

高僧:德高望重的僧人(和尚)。

传奇故事: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越寻常的故事。

3.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什么桥梁,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

作者用精练准确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写,再现了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间接歌颂了唐东杰布的高尚品质,说明他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的思想根源,也说明民间艺术源于生活,根据时代的需要而产生。

4.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

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为什么得以保留?这个句子作了精
当的回答。

句子的前后部分是因果关系:“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是原因,“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是结果。

象征的手法: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思想感情。

比如,藏戏中用白色面具代表纯洁,戴白色面具的是善者、好人。

夸张的手法:为了启发观众的想象力,用夸大的事物来表现。

比如,藏戏中用半黑半白的面具形容两面三刀的性格,用青面獠牙的面具形容妖魔。

5.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唐东杰布组成藏戏班子的目的是“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所以对演出舞台、道具等没有过多的要求,只要有观众,能起到宣传效果就行。

6.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最初的藏戏没有剧本,全靠师父言传身教,全靠在戏班排练和演出过程中逐步加工提高,使具有600多年历史的藏戏得以保留和发展,成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七、问题归纳
1.课文开篇以三个连续的反问句构成排比有什么作用?
可以突出强调藏戏的特点,颇具特色,先声夺人,引起共鸣,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2.还是从西藏那个僧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

过渡段的作用是什么?
承上启下。

前三段总括藏戏三大特点,此处用这段话引出下文,介绍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及藏戏的形成过程。

3.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

总起段有什么作用?
引出下文,为下面具体描述藏戏里的面具的不同颜色和形状做好铺垫。

4.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

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不要……不要……不要……只要……”句式的运用有什么好处能够在对比中突出说明藏戏是一种简朴的、大众化的艺术。

唐东杰布组成藏戏班子的目的是“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

所以对演出舞台、道具等没有过多的要求,只要有观众,能起到宣传效果就行。

八、课文分段
第一段:(1—3)概括介绍藏戏的主要特点。

第二段:(4—7)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

第三段:(8—17)具体介绍藏戏的主要特色。

第四段:(18)总结全文,点明藏戏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

九、课文主题
本文作者以生动传神的语言,具体描述了有着悠久历史的藏戏的形成过程及其鲜明的民族特色,表现了藏戏浓郁的雪域传奇色彩和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赞美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