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体育学院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体育学院简介
广州体育学院始建于1956年,是华南地区唯一具有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独立建制体育高等学府,是一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深厚文化底蕴的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构建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继续教育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体系。

1979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2000年获得港澳台研究生招生权,2004年与上海体育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08年纳入广东省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具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含体育学全部二级学科硕士点)、医学门类的运动医学硕士点、体育硕士和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

学校拥有教育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等6个学科门类;设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人体科学、休闲体育、特殊教育、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舞蹈学、舞蹈表演、运动康复、经济学、公共事业管理、学前教育、表演、广播电视编导、康复治疗学18个本科专业。

体育学一级学科为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社会体育等3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体育新闻、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训练6个专业为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点;休闲体育专业是广东省重点专业建设点。

学校拥有国家精品课程2门(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广东省精品课程7门(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游泳、武术、足球、田径、体育媒体通论)。

学校现有各类学生8000余人,其中研究生 911人,留学生20人。

近5年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

学校拥有坚实的师资力量。

中国著名武术家黄啸侠和张登魁、中国乒乓球队第一任教练梁焯辉、优秀游泳教练“蛙王”黄焯荣、优秀田径教练孙紫萍、优秀乒乓球教练冯国浩等一大批知名学者曾在学校执教。

学校现有教职工630人,专任教师42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04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0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得者1人,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银杏奖”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珠江学者1人。

国际级裁判员 15 人,国家级裁判员41人。

学校具有为学生成人成才服务的良好条件。

占地面积30.02万平方米,拥有设施先进、配套齐全的教学大楼、图书馆、科研楼、实验中心、田径训练馆、体
育馆、网球馆、恒温游泳池等教学训练场馆。

其中,承办2010年广州亚运会篮球赛事的亚运篮球馆是按洲级标准建设的现代化运动场馆;图书馆是一座面积达20552平方米、馆藏纸质文献50万余册、华南地区最大的体育文献信息中心;档案室成为“国家二级科技事业档案管理单位”。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拥有1个国家体育总局实验室(运动技战术诊断与技能评定重点实验室)、3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科研型运动与健康促进实验室、广东高校运动生化教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体育教师教育综合技术训练中心)。

拥有广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东省体育产业研究基地、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国家健美操训练基地、中国羽毛球协会(广州)培训中心和科研基地、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棒球分会训练基地等11个科研培训基地(中心)。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校外实践基地40多个,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4个。

另外学校拥有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的一级裁判员、一级运动员审批权。

学校是中国武术协会一级会员单位。

学校坚持科研促教学。

近年来,多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奥运攻关课题、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以及中芬政府合作、中澳合作等国际合作项目。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优秀成果奖43项,出版学术著作125部。

学校主办的学术期刊《广州体育学院学报》为全国中文体育类核心刊物。

学校积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分别与美国、澳大利亚、芬兰、马来西亚、英国、葡萄牙、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1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先后派出大批骨干教师到国(境)外进修攻读学位或学习交流。

2010年承办了第16届亚运会科学大会,开辟了亚洲高校一校承办国际体育科学盛会的先河。

建校50多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专家学者、教师、教练员、管理干部等优秀人才,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像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中国第一个打破游泳世界纪录者戚烈云、中国第一个跳水世界冠军陈肖霞以及冼东妹、杨维、张洁雯、谢杏芳、付海峰等一批在奥运会和世界重大比赛中为国争光的优秀运动员,王巍堡武术“二指禅”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学校健美操队和体育舞蹈队多次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比赛取得优异成绩,为中国体育事业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发展中的广州体育学院,受到了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贺龙、陈毅、李富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

2005年春节,江泽民同志亲切接见我校体育艺术系师生。

2007年6月,胡锦涛同志在出席香港回归十周年庆典活动时,亲切接见我校乒乓球运动员高礼泽。

学校一直受到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广东省委省政府、广州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建校初期,原广州市副市长孙乐宜、广州市市长朱光、广东省副省长曾生先后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在未来发展中,广州体育学院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德厚学博、文精武杰”的校训,发扬“行胜于言、止于至善,自强不息、拼搏奉献”的广体精神,瞄准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体育大学的奋斗目标,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广州体育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简介
体育人文社会学:该专业中的社会体育是省名牌专业。

体育人文社会学是研究体育与人、体育与社会相互关系及其基本规律的学科群。

运用人文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对体育这一社会现象进行研究,旨在从理论上提出有关体育决策的建议,并在建立和完善我国体育方针、政策、法规和制度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运动人体科学:该专业是省名牌专业。

运动人体科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与人体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群,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保健康复等学科。

体育教育训练学:该学科在全国高校的同类学科中排名领先,该学科中的体育教育专业是广东省名牌专业,主要探讨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等领域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该学科的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团队为广东省学校体育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库支持。

民族传统体育学:民族传统体育学是研究中华民族体育的理论与方法体系的学科群,它是现今我国体育学三大运动技术类专业之一。

其下设三个专业方向,即:武术、民族传统体育和传统体育养生。

它以武术(套路和散打)、体育养生以及民俗传统体育(南狮、舞龙)为主要研究对象,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挖掘、整理和创新,并使之发扬光大。

休闲体育学:休闲体育学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全民健身以及大众休闲生活的需要。

主要探讨1.休闲体育理论与政策2.休闲体育项目策划与指导3.体育旅游开发研究4.休闲体育市场开发与服务等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

体育新闻传播学:体育新闻传播学隶属于体育学一级学科,是我校在全国率先设置的硕士二级学科之一,主要研究体育领域中新闻传播活动的现象及其内在规律,研究重点在体育新闻传播理论与业务、广播电视体育新闻以及体育新媒体传播等领域。

运动医学:本专业研究运动和缺乏运动给人体带来的生理、病理问题及与体育
运动有关的医学问题。

从医学角度阐明体力活动及静态生活方式影响健康和在各种慢性疾病病因学中的作用,并且为一些常见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研究提供医学手段以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目的。

同时运用医学技术和知识对运动进行监督和指导,防治运动伤病、保障运动员健康、提高运动成绩。

本专业授医学硕士学位。

运动康复学:该专业是全国体育学院中较早设立的理学专业。

该专业以培养具有康复治疗和运动医学知识、技能和科研能力,从事康复治疗、运动伤害防护、健康指导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为全面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综合素质、操作技能、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学院高度重视实践性环节。

在此基础上,开展实验科研教学中心建设工作,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运动康复专业已拥有多个实验室(国家级2个和省级2个)和充裕的仪器设备。

已形成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特殊儿童运动康复;慢性病与老年病的运动康复;运动康复评定技术与运动处方等多专业研究方向。

专业学位(体育硕士,含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习年限一般3年,实行学分制。

学位论文可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文学艺术作品等形式。

学位论文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专业学位(新闻与传播硕士):注重实践创新能力和新闻业务技能培养,培养全媒体时代拥有系统的传播知识、卓越的传播技能、全面的传播素养的高层次专业型传媒人才,培养造就掌握新闻传播专业理念、恪守新闻传播职业道德、胜任新闻传播行业变革,具有现代竞技体育理念,能在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体从事体育新闻传播或其他新闻传播工作的编导、记者、节目主持人以及体育解说评论员等实践型高级传媒人才。

主要有新闻传播理论与实务、体育新闻传播理论、体育新闻业务、体育广播电视新闻、体育新媒体传播、体育解说评论等研究领域。

广州体育学院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学习形式
自2017年起,原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单证)招生纳入国家硕士研究
生招生计划统筹管理,学习形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

全日制与非全日制报
考条件、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等要求基本一致。

全日制为全脱产学习,非全日制实
行寒暑假集中授课学习,学制均为3年,毕业后均可获得双证。

二、招生名额
2018年我校拟计划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53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90名,
招生目录上公布的招生计划数将根据国家下达计划与各专业初试上线情况做相应
调整。

三、报名要求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然后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同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四、报考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
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
下同)或2年以上,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以上考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
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五)2018年我校拟接收推免生若干名,详见推免生招生简章。

五、报名方式、时间及地点
(一)网上报名时间
2017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

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
再修改报名信息。

(二)网上预报名时间
2017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三)报名流程
考生在规定时间内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
//,教育网址:,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

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为避免多占考位,影响其他考生报考,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

考生报名时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

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计划余额信息,并按相关规定自主多次平行填报多个调剂志愿。

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并在考生提交报名信息三天内反馈校验结果。

考生可随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

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
)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在现场确认时将认证报告交报考点核验。

考生应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

凡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网上报名有关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详见《2018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已在教育部官网 公开)及“研招网”报考须知。

建议广大考生合理安排报名时间,避开报名初期、末期高峰,避免网络拥堵。

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四)现场确认
(一)现场确认时间
具体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本地区报考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请
见《广东省报考点及现场确认相关事项说明》。

请考生及时关注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发布的公告,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地
点现场核对并确认个人网上报名信息。

逾期不再补办。

(二)现场确认程序
1.考生到报考点指定的地方进行现场确认。

2.考生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

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原件或复印件。

在录取当年 9 月 1 日前可取得国家承认本科毕业证书的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颁发毕业证书的省级自学考试机构或网络教育高校出具的相关证明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

考生应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

现场确认时要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

3.考生应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4.考生应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六、打印准考证
2017 年 12 月 14 日至 12 月 25 日,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

《准考证》使用 A4 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

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居民身份证参加考试。

请考生务必妥善保管个人网报用户名、密码及《准考证》、居民身份证等证件,避免泄露丢失造成损失。

七、初试与复试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为:2017年12月23日至12月24
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5
日进行(起始时间8:30,截止时间由招生单位确定,不超过14:30)。

考试时间以
北京时间为准。

我校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休
闲体育学、体育新闻传播学、运动康复学和体育硕士等专业2018年入学考试初试
科目为3门,其中专业基础综合和体育综合为我校自命题;新闻与传播初试科目为
4门:政治、英语为全国统考,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为
我校自行命题;运动医学专业入学考试初试科目为3门:政治、英语、西医综合或
中医综合,政治、英语为全国统考,西医综合或中医综合为我校自命题。

复试时进
行专业笔试和面试、英语笔试(含听力),“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
专业,以及体育硕士专业学位须进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

同等学历考生复试时须加
试(笔试)两门本科主干课程,具体详阅专业目录。

八、资格审查
2018年硕士研究生报考资格审查统一安排在复试时进行,考生须在复试时提供
身份证、政审表、学历证书(原件)、学生证(原件)、本科成绩单等有关证件。

九、导师选派
我校实行师生互选制,导师的确定是在研究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师生相互了解和
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师生互选。

目录中所列的研究方向是让考生了解各专业的研究动
态。

十、学费及奖助
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学费为8000元/年,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学费为10000元
/年;国家计划内研究生一般可获得国家助学金6000元/学年,学业奖学金(分为
三等,从1500元/学年至7500元/学年不等),成绩优异者还有机会获得20000元/
生的国家奖学金。

非全日制:12000元/年。

有关资助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十一、其它
1、考生请在网上准确、详细填报本人的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

以方便调档函、录取通知书及时递达。

否则,后果自负。

2、联系方式及地址:
单位代码:10585 地址:广州市广州大道中1268号邮政编码:510500 联系部门:研究生院电话:(020)87553731 联系人:张老师广州体育学院网址:
E-mall:yanzhaobanzhang@
2018年广州体育学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单位代码:10585 地址:广州大道中1268号联系部门:研究生招生办邮政编码:510500 电话:87553731(传真)联系人:张老师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代码、名称招生
人数
初试科目复试笔试科目
040301体育人文社会学
01.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
02.体育管理
03.体育产业
04.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1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01-03方向:
611—专业基础综合
(体育概论、体育社会学)
04方向:
612—专业基础综合
(体育概论、教育学)
笔试科目:
01方向:社会体育学
02方向:体育管理学
03方向:体育产业经济学
04方向:学校体育学
同等学历考生加试科目:
学校体育学、体育管理学
040302运动人体科学
01.体育保健与康复
02.运动与健康促进
03.特殊教育与运动康复
04.运动生理生化与营养
05.运动环境与健康
06.运动技战术诊断与生物力学分析12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3—专业基础综合
(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
笔试科目:
01—03方向:运动医学
04—05方向:运动生物化

06方向:运动生物力学
同等学历考生加试科目:
体育保健学、运动营养学
040303体育教育训练学
01.体育教学的一般理论与方法
02.运动训练的一般理论与方法
03.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
04.足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5.篮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6.排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7.乒乓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8.羽毛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9.网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10.棒垒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11.田径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12.游泳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13.体操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14.健美操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15.艺术体操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16.体育舞蹈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17.啦啦操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18.特殊体育教育
19.高尔夫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20.跆拳道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62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4—专业基础综合
(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
学)
笔试科目:学校体育学
同等学历考生加试科目:
教育学、运动心理学
040304民族传统体育学
01.武术(套路和散打)教学训
练理论与实践
02.民俗民间体育研究
03.传统体育养生理论与实践
04.对抗项目教学训练理论与实

05.岭南武术的历史与文化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4—专业基础综合
(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
学)
笔试科目:武术理论
同等学历考生加试科目:
教育学、运动心理学
★0403Z1休闲体育学
01.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
02.户外休闲运动策划与管理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1—专业基础综合
(体育概论、体育社会学)
笔试科目:休闲体育概论
同等学历考生加试科目:
学校体育学、体育管理学
★0403Z2体育新闻传播学
01.体育新闻传播理论
02.体育新闻业务
03.体育广播电视新闻
04.体育新媒体传播
05.中外体育新闻史
06.体育编辑出版12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5—专业基础综合
(体育概论、新闻传播学理
论)
笔试科目:体育新闻传播
理论与实务
同等学历考生加试科目:
学校体育学、体育管理学
★0403Z3运动康复
01.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
02.特殊儿童运动康复
03.慢性病与老年病的运动康复
04.运动康复评定技术与运动处方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6-运动康复基础综合
笔试科目:
运动康复学
同等学历考生加试科目:
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理学
专业学位0452 体育硕士
045201体育教学
045202运动训练
045204社会体育指导
11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6—体育综合
(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
笔试科目:
045201:学校体育学
045202:学校体育学
045204:社会体育学
同等学历考生加试科目:
体育概论、运动心理学0552 新闻与传播
01.新闻传播理论
02.新闻报道业务
03.广播电视新闻
04.新媒体传播
05.中外新闻史
06.编辑出版
1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
合能力
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

笔试科目:新闻传播学实务
综合
同等学历加试科目:新闻学
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
100216运动医学
(该专业授医学硕士学位,主要面向医学专业的在职人员和
应届本科毕业生招生)01.运动创伤防治与康复4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7—西医综合

618—中医综合
笔试科目:运动医学
同等学历考生加试科目:
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理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