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景抒情诗四首ppt (3)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念
不见
念 天地之悠悠 独 怆然、泣下
统摄全诗
知识点总结:直抒胸臆
讨论学习:《登幽州台歌》 千百年来为人所传颂的原因是 什么?你对此有何感想? 教师提示:全诗突如其来,如山洪暴发,又戛
然而止。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极富感染 力,反复吟咏,一位独立苍茫、思索人生课题的抒 情主人公形象便跃然纸上,而浩浩无涯的时空背景 也随之展现。全诗直吐胸臆,气势磅礴,意境阔大, 格调雄深,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千百年后犹 能引起读者思考,产生共鸣。
技法探究
一、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 全诗紧紧围绕“望月”而展 开,从望月写到怀人,从灭烛 写到披衣,由室内写到室外, 又由室外回到室内,从月升写 到月沉,同相思写到入梦。由 景入情,情景相生。
二、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 感真挚。 三、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 味,余甘无尽。
四、通过描绘人物的动作和 细节传达情思,层层深入, 构思巧妙。
19、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越纯洁。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1、理想是反映美的心灵的眼睛。 22、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 便有了文明。 24、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25、有理想的、充满社会利益的、具有明确目的生活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和最有意义的生活。 26、人需要理想,但是需要人的符合自然的理想,而不是超自然的理想。 27、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 28、在理想的最美好的世界中,一切都是为美好的目的而设的。 29、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 30、生活不能没有理想。应当有健康的理想,发自内心的理想,来自本国人民的理想。 31、理想是美好的,但没有意志,理想不过是瞬间即逝的彩虹。 3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 33、伟大的理想只有经过忘我的斗争和牺牲才能胜利实现。 34、为了将来的美好而牺牲了的人都是尊石质的雕像。 35、理想对我来说,具有一种非凡的魅力。 36、扼杀了理想的人才是最恶的凶手。 37、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人生的旅途,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 鲁 迅 2 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寻出路,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当在这过程中,学习稳定、冷静,学习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 —— 席慕蓉 3 做人也要像蜡烛一样,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 萧楚女 4 所谓天才,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鲁 迅 5 人类的希望像是一颗永恒的星,乌云掩不住它的光芒。特别是在今天,和平不是一个理想,一个梦,它是万人的愿望。—— 巴 金 6 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 雷 锋 7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周恩来 8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吴玉章 9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毛泽东 10 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我们的情就办得好一些。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要求犯得少一点。 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 毛泽东 38、理想犹如太阳,吸引地上所有的泥水。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觉得面试时没话说,于是找了一些名言,可以在答题的时候将其穿插其中,按照当场的需要或简要或详细解释一番,也算是一种应对的方法吧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陈廷焯 译: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72、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 ——《省世格言》 译: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7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增广贤文》 译: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7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增广贤文》 译: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 7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7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明•顾炎武 译:国家的兴旺、衰败,每一个人都负有很大的责任。 7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译: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炼,使人更坚强。相反,时常满足于享受,会使人不求上进而逐渐落后。 78.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7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译: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 8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为国家分忧时,比别人先,比别人急;享受幸福,快乐时,却让别人先,自己居后。知缘斋主人 81.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唐•岑参《关人赴安西》 译:从小就想着报效祖国,而不是想着要封侯当官。) 82.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明•吕坤《呻吟语•卷上》 译: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险也不躲避 译:风声、雨声、琅琅读书声,都进入我们的耳朵,所以,作为一个读书人,家事、国事,天下的事情,各种事情都应该关心,不能只是死读书。 8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译:活着的时候要做英雄,死后也要当英雄。 88.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晏子春秋》 译:对于国家有利的事就要热心地去做,对国家有害的事就要憎恶它,远离它。 89.读书本意在元元。 ——宋•陆游 译:读书的目的应该是掌握了知识后为社会和大众服务,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 90.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 ——宋•文天祥 译:历史上许多忠臣义士,在国家有难时,他们的节操就显现出来,一个个名垂史册。 91.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 译: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么为他们感到心痛啊!他们生我育我,花费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 92.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苏轼 译:报效祖国的志向到死都不会变。 93.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三国•曹植《求自诚表》 译:忧虑国家大事忘记小家庭,为拯救国家危难而捐躯献身,这都是忠臣的志向。 94.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汉•陈蕃语 译:有志气的人活在世上,应当敢于跟各种不利于国家的行为作斗争,哪能只满足于处理好自己小家的小事呢? 95.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9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译: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爱护别人的儿女,也 97.见侮而不斗,辱也。 ——《公孙龙子》 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98.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后汉书》 译: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9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汉•司马迁《史记》 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知缘斋主人 100.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 译: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
望月怀远
诵读品情:张ຫໍສະໝຸດ 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
鉴赏品 情
整体感知:
这是抒写怀念远方之 人的诗作。月夜独处, 最易牵动对远方之人的 思念。诗歌从“天涯共 此时”的明月到“不堪 盈手赠”的明月,以明 月作媒介,寄托了对远 人的思念。
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 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 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 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身 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 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 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如 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 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 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 期得欢娱的约会。
谢谢观赏
有一句诗,千百年来为人传颂, 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望月怀远 张九龄
知人论事:
张九龄:唐玄宗开元时 宰相。韶州曲江(今广东曲 江北)人。一名博物,字子 寿。弱冠登进士。曾上书唐 玄宗李隆基,主张重视地方 官人选,选官应重贤能,不 循资历。其文才为宰相张说 器重。开元十一年(723) 被任为中书舍人。张说罢相, 受累外迁。十九年,玄宗召 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 再迁中书侍郎。二十一年, 以中书侍郎为相。时玄宗的 宠妃武惠妃,谋废太子李瑛 而立己子,命宫中官奴游说 九龄,九龄叱之。
夜已深,露已降,衣服已被润湿了。 一个“滋”字不仅有润湿之意,还有愁 思滋生不已的意思。
赏析“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洒遍天涯的月光啊,有我满腔的 情意,却又无法传送,睡吧,睡吧, 让我在梦中与你相见。诗至高潮戛然 而止,只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全 诗委婉曲折,情致盎然,表现了张九 龄诗歌浑成自然的风格。
鉴赏品读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 怎样的人生感慨? 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 主,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 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 不逢时,政治抱负不能实现,这使他心情非 常苦闷。作者俯仰古今,表现了诗人失意的 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鉴赏“念天地之悠悠”
诵 读
前不见古人, 后 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泣下。
学生自由朗读。 学生齐朗读,品味诗情。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前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 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 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 停顿,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 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 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 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 遇等感伤。表达客居他乡, 意境:作者主观情 怀友思亲的感情,或其他或 感与自然客观物象 喜或悲或忧的感情。
融合的整体。
3、描写自然景物,表现对 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登幽州台歌
作者:陈子昂
知人论世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 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 武后朝的不少弊政,不为武则天采 纳,政治抱负不能实现。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 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 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武为人 轻率,少谋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 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 子昂又向武进言,反被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报国宏愿成为 泡影。
作者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寥廓绵长,天长地久, 写出了空间的广阔。
“独怆然而泣下”体现 了什么?
作者面对悠悠天地,不禁感到孤 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抒发了 怀才不遇孤寂。这种悲哀常常为 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 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教师点拔:
前——后 时间之长 无奈之苦 感慨之深 宇宙之广 孤独之切 悲苦无限
张久龄
玄宗欲以范阳(今北京) 节度使张守为相,以朔方(今 宁夏灵武南)节度使牛仙客为 尚书,九龄都反对,玄宗不悦, 李林甫更进谗言,迁九龄为尚 书右丞相,罢知政事。不久又 因他荐举的监察御史周子谅弹 劾牛仙客,触怒玄宗,贬为荆 州长史。二十八年卒。初,安 禄山讨奚、契丹,战败,被执 送京师。九龄主张按军法处以 极刑,玄宗不从。及安禄山反, 玄宗奔蜀,思及此事,为之流 涕,遣使至曲江祭九龄。九龄 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 逸。有《曲江集》20卷传世。
赏析“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点拔:此句为千古传诵之句,背景
阔大,感情深挚,意境幽远含蓄。全 句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 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 出,却自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令 人回味无穷。一对远隔天涯的情人, 对月相思,久不成寐,只觉长夜漫漫。
赏析“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三四两句,以“怨”字为中心, 以“竟夕”呼应“遥夜”,上承开头 两句。终夜相思不能入睡,于是灭烛 披衣,步出门庭,这皎洁的明月是这 样撩人心绪,使人更难以入睡。 赏析“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