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术后合并肺栓塞20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科术后合并肺栓塞20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骨科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DVT)与肺栓塞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加强防范,以便有效控制骨科手术之后肺栓塞的概率,提高治疗质量。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接收并治疗的骨科术后合并肺栓塞患者2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对其采取抗凝治疗或者是抗凝+溶栓治疗,并进行一定的医学护理。

结果通过治疗和护理之后,其中有19例患者得以痊愈,有1例出现死亡。

结论加强骨科手术之后患者对肺栓塞的诊断与预防意识,有效控制手术后肺栓塞并发症发生的概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优质的护理也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復。

标签:骨科;肺栓塞;并发症
近些年来,在进行骨科手术之后出现肺动脉栓塞并发症的情况越来越多,并且引起了临床医务工作人员的密切关注,肺动脉栓塞并发症的病情发生凶猛,并且极易导致死亡。

笔者将对我院我院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在骨科手术后出现肺栓塞的20例患者进行治疗,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接收并治疗的骨科术后合并肺栓塞患者2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在27~63岁之间,平均年龄47.5岁,全部患者都符合《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患者在骨科手术治疗之后的10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发热、胸痛、下肢静脉炎、呼吸困难、CTPA异常以及胸片异常等临床症状。

1.2方法
通过CTPA检查发现其中有4例为次巨大或者是巨大肺栓塞。

针对这种情况,采取尿激酶溶栓予以治疗,然后在经过4小时之后对其APTT加以监测,且根据INR与APTT的检查结果,给予连续72小时的肝素静点,然后再使用5000U的法安明,2次/d,使用6~7d,之后再华法令口服[1]。

另外16例患者没有采取溶栓,仅仅采取抗凝的治疗方式,操作相同。

1.3医学护理
1.3.1情绪引导
骨科术后合并肺栓塞的患者在情绪上的波动会比较大,出现焦虑不安、紧张、害怕、失望的情绪,容易发怒,而且会对生活失去信心,这些负面情绪会对患者的病情产生负面影响,也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这时需要护理人员及时地对患
者情绪加以引导。

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给患者讲解病情的发展、治疗过程以及一些治疗的注意事项,治疗的目的和效果,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和焦虑的情绪,并且耐心倾听患者的心事,对患者进行鼓励,增强患者对生活的信心。

1.3.2心理辅导
护理人员可以对患者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每周安排时间进行2~3次的心理辅导,帮助患者消除抑郁的情绪。

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可以和患者进行积极地互动,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并提供一些专业的心理调节方法。

2.结果
通过治疗和护理之后,其中有19例患者得以痊愈或者是病情好转,有1例出现死亡。

讨论
肺栓塞是由血栓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进而导致的一种疾病,其主要的临床、病理生理特征为肺循环与呼吸功能障碍。

下肢深静脉是其最为多见的血栓,患者在完成骨科手术治疗之后,极易引发深静脉血栓,这同时还是引发肺栓塞的一个常见因素。

而引发深静脉血栓(DVT)的有血液高凝状态、血流缓慢以及静脉壁损伤等三大原因[2]。

下肢骨折患者因为长期的卧床休息、损伤以及肢体制动等,假使没有及时有效的采取措施,那么就容易出现深静脉血栓。

患者卧床休息的时间越长,那么引发深静脉血栓的概率就更高,尤其是一些有休克、贫血、肥胖以及脱水等症状的患者,更易引发深静脉血栓。

膝关节镜手术与脊柱手术出现深静脉血栓的概率只有3%,下肢创伤引发深静脉血栓的概率为20~50%,全膝置换引发深静脉血栓的概率高达40~60%[3]。

由此可见,加强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诊断,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肺栓塞引发的病理生理学变化主要涵盖两个方面,即呼吸功能与血流动力,肺动脉堵塞的速度、范围、原心肺功能状态与肺血管内皮的纤维活性等,受心肺功能变化程度的影响。

症状较轻的没有显著的变化,严重的将造成肺循环阻力的增大以及猝死等情况。

肺栓塞临床表现呈现多样化,但是没有任何的特异性,可以讲其就是一个极为广泛的临床谱。

肺栓塞较为典型的临床表现不是很多见,较为常见的症状有单纯性呼吸困难、栓塞面积不大等。

对骨科手术后的患者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临床研究,发现为了有效避免肺栓塞并发症的出现,降低发生率,应该提升对深静脉血栓的防范意识与诊断意识[4]。

首先,针对高危患者,在骨科手术之前的12小时,实行5000U的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在完成手术之后再注射低分子肝素,持续时间为3~5天,这样就能有效避免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的出现。

其次,患者在手术之后出现患肢肿胀严重,并且皮肤高温、青紫,应该及时进行检查,采取下肢多普勒超声,以便及时诊断出深静脉血栓,并给予有效的治疗。

最后,假使患者在骨科手术之后出现晕厥、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告知临床医生,以便及时给出准确的诊断,且给予有效
的抗凝治疗或者是溶栓加抗凝治疗[5]。

综上所述,对骨科手术患者应该进行密切观察,提升肺血栓的诊断意识与诊断能力,并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以便有效降低肺栓塞的死亡率,提高骨科手术治疗的质量。

对骨科术后合并肺栓塞的患者进行抗凝+溶栓治疗后需要进行优质的医学护理以便患者能够更好地康复。

护理可以从情绪引导和心理辅导等方面来进行。

患者在遭遇病痛的时候情绪总是会很低落,患者又无法进行较好的自我控制,这样会对患者术后的恢复产生一定的阻碍,这是需要护理人员帮助进行一定的医学护理,这样患者能够更快更好地保证术后的康复。

参考文献:
[1]郇科,庞仲辉,张亚斌等.骨科术后肺栓塞的早期诊治和预防[J].吉林医学,2012,33(5):1015-1016.
[2]牛雅君.骨折并发肺栓塞的早期预防及护理措施[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5):450-451.
[3]范崇英.骨伤患者并发肺栓塞的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9(10):748-749.
[4]马泽涛,陈华.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05(7):1767-1768.
[5]王东,孙彤,马雄君等.骨折术后肺栓塞溶栓对切口的影响[J].中华创伤杂志,2009,22(4):284-2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