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试点工作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试
点工作总结
文化体制改革总结(一):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试点工作总结
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试点工作总
结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
巩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进一步深化全县文
化体制改革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
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县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县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在州文产办的指导下,我县于2015年
9月份开始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试点
工作,如期完成了调研、方案制定等各项工作,改革和
发展工作健康发展。
现将试点工作总结如下:
一、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试点工作,为抓好文化体制
改革工作打下了基础县委、县人民政府认识到,深化文
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文化产业是新时期思想文化工作的客
观要求。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
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
求的重要途径。
进一步明确了先进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了文化建设和文化
体制改革的方针原则和目标任务,要求我们牢牢把握先
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实加
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用心发展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这项工作,就是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探索,深化文化
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县委、县人民政府从贯
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高度,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高度,从巩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领导地位的高度,深刻认
识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好处,充分把握工作的重要性、
特殊性和复杂性,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好处,
认清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职责,为全面推进全县文化体制
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为试点工作开展营造
了良好的氛围2015年9月,全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动员大会结束后,县委、政府相关领导听
取了汇报,召开县委常委会结合我县实际进行安排部署。
今年6月,全省文化产业高研班结束后,结合全县领导
干部理论学习培训,深入学习贯彻省文化产业高级研修
班精神,一是县委理论中心学习组于6月中旬召开学习
会议,传达学习了全省文化产业高研班精神;二是在我
县开展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培训上作了传达学习;三是向
宣传意识形态口的副科以上领导作了传达学习。
充分发
挥县内媒体的作用,采用多种形式宣传文化体制改革和
发展文化产业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宣传党和国家有
关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文化产业的方针政策和具体做法,用心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
的舆论氛围。
根据省州文产办的有关精神,经县委研究,及时成立了##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副组长由
县委副书记、宣传部长、副县长担任,组员由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等25个单位、部门领导组成。
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县委宣传部。
领导组对整个工作作了系统的
安排部署,保证了整个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三、前期工作方法形式多样,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实
施方案带给了保障##拥有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中国核桃之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风情浓郁的民族文化资源,独特的旅游资源。
##被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调研组从了解##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入手开展工作。
[由整理]
(一)抓调研,摸家底。
为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这项工作抓得有的放矢,县文产办根据
领导组的安排,从宣传、文体、教育、旅游等相关部门
抽调精兵强将组成调研组,深入到乡镇、部门进行调研,构成了真实、详细、有份量的《##县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随后又构成了《核桃产业与旅游文化开发》、
《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两篇调研报告。
这三篇调研报告为起草《实施方案》打下了基础。
(二)方案结合县情,有可操作性。
在三个调研报告的基础上,结合县情,构成了《实施方案》,经县委常委会讨论后,报州文产办得到批复。
整个方案的实质核心资料是:围绕两大优势,即:一是围绕我县是"中国核桃之乡"的核桃文化优势。
用好"中国核桃之乡"金字招牌,注入新的文化内涵,赋予时代特征,充分挖掘和提升核桃文化,大力弘扬核桃文化,以文化力推动经济力。
二是以石门关为重点的自然风光和生态旅游文化,一方面发展以特色旅游为平台的文化,另一方面依托我县独具特色的名胜古迹、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增强吸引力,带动全县文化产业的发展。
坚持五个原则。
即:一是坚持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相统一的原则;二是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的原则;三是坚持发展文化产业与发展旅游产业相结合的原则;四是坚持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五是坚持继承和创新并重的原则。
抓好三大主导产业和一项改革,即:抓好核桃文化产业、是抓好旅游文化产业、抓好广播电视产业和抓好教育改革。
四、制定相应政策措施,把工作落到实处县文产办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县文产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在州文产办的指导及县级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省第七次党代会、州第五次
党代会精神和县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州动员
大会上的部署和要求,切实开展工作,围绕以上工作重点,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明确了具
体的目标任务,相关单位的改革取得了圆满成功。
(一)完成了相关文化单位的改革。
县电影公司有各类人员23人,其中,在职职工15人,离退休职工5人,供养人员3人。
公司于2002年5月开始进行改革,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改革没有实质性进展。
到2015年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启动后,加大了
工作力度,重新启动了改革。
以透过一次性出售现有资
产(改革前),妥善安置企业各类人员的改革方案,共妥善安置退休职工5名,一次性支付3名供养人员生活费,分流安置15名各类职工,基本做到了尽可能合理地安置各类人员,尽可能清偿有关债务,实现了政府、企业、
职工个人都满意的目标。
另外,县广播电视事业局的改
革也以政府差额拨款30%的形式完成了改革。
(二)出台了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
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内函发展"和"外延扩张"并重,公办民办共同发展,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协调发展,深化改革,理顺体制,
创新机制,增加投入,强化管理,实现校园产权多元化,经营方式市场化,教育管理现代化,教育手段信息化,
努力扩大普通高中规模,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高考上线率,以及按照县委政府确定的"以高中为龙头,初中为重点,小学为基础,上下协调,整体联动"的教育发展思路,切实把高中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加快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具体措施:一是深化改革,
加快发展。
要按外延与内涵发展并举的原则,加快##一
中的建设,实现##一中高中部和初中部分离,实现加快
普通高中扩招,增加高中容量。
二是整体联动,协调发展。
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做到高中、初中、小学一齐抓,齐头并进,联动发展,构成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的小学、初中、高中教育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整体提高
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是创新机制,
推动发展。
要创新校园内部管理机制,##一中实行校长
聘任制、年薪制和目标奖惩制;创新办学投入机制,用
心引导、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构成办学投资
多元化格局,努力扩大和提升高中办学规模和水平;创
新激励
机制,透过多种形式的考核,对校园、校长、任课
教师及学生都给予相应的奖励。
透过改革,到2015年,全县高中教育毛入学率到达25%以上,普通高中与中等
职业教育互相促进,共同发展,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明显
提高。
(三)实施了相关文化产业项目。
投资107万元,建设了建筑面积为768平方米的县文化馆;投资52万元,建设了建筑面积为588平方米顺濞乡文化站;投资34万元,建设了建筑面积为308平方米的平坡镇文化站;以上项目建设均已完成并投入使用。
总投资2500万元,占地28。
35亩的中国核桃城建设进展顺利,已完成了征地工作,基础设施建设正在进行中,目前完成项目总投资232。
776万元。
(四)20周年县庆和文化产业发展有机结合。
把县庆献礼工程中的有关项目与文化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提出了编写一套系列丛书、拍摄一部电视专题片、创作一首唱响"中国核桃之乡"的歌曲、举办一场大型文艺表演系列活动、创作一批精美的##形象宣传品、举办一次书画摄影展和弘扬核桃文化的笔会等"六个一"工程(有的已经出了成果)。
五、试点工作中的几点体会和推荐透过试点阶段的工作,我们充分体会到:首先,领导重视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我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这项工作开展以来,县委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召集相关会议研究安排部署,在具体工作中经常给予指导,使工作人员心中有底,充满信心。
其次,有专门的工作机构和人员,并保障必须的工作经费,是做好工作的基础。
开展
工作以来,根据工作需要和个体状况,在调研期间抽调
了6个人组成调研组进行调研,给试点工作有了一个良
好的开端,但我们也深刻体会到没有必须的经费保障,
给开展工作带来了必须的难度。
第三,上级指导、各部
门协作是做好工作的保障。
开展试点工作期间,州文产
办有关领导以电话、书面形式或亲自到县市给予指导,
工作中,县级各部门在相关人员的抽调,有关材料的带
给上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为做好工作带给了保障。
透
过试点工作,我们推荐:一是州里应明确县文产办的机
构编制;二是所需经费应列入财政预算。
文化体制改革总结(二):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党中央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出
的科学决策,是增强文化发展活力,不断解放和发展文
化生产力的重要举措。
因此,我们三河市站在讲政治、
顾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顺应改革发展的需要,推进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
发展增添活力。
此刻,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任务基本
完成,成立了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广播电视台、文化
市场行政执法队,评剧团、电影公司实现转企改革,公
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实行内部机制改革,广播电视台逐步
进行制播分离改革。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成立专门组织机构
廊坊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后,我们三河市
立即将会议精神构成专题报告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
作了汇报。
三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此项工作高度
重视,分别听取了相关部门的状况汇报,对落实省、廊
坊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并用心组织实施。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
为保证改革工作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经研究决定,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管领
导任组长、副组长,各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三河
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市文化体制
改革工作,并成立办公室具体做好协调督导工作,构成
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专门领导机构直接领导,相关单位尽职尽责真抓实干的工作格局,从而保证
了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扎实开展和改
革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是搞好调查摸底。
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
调整归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
转企改革、对新闻媒体进行宣传与经营业务两分开改革,对公益性事业单位进行聘任制改革。
为有效搞好各项改
革工作,我们对原三河市文化体育局、原三河市广播电
视局、原三河市新闻出版局等单位的职能设置、编制人
数和现有干部职工人数,以及原文化体育局下属各单位
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并召开了文化体育局、广
播电视局、新闻出版局关于全市宣传文化工作、文化市
场执法职能、工作人员状况协调工作会,认真听取了各
单位的宣传文化工作、文化市场执法方面的专题汇报,
构成了三河市宣传文化系统单位状况专题报告,从而确
保了文化体制改革各项工作有的放矢、科学推进。
三是研究制定方案。
领导机构成立后,我市在调查
摸底的基础上,根据上级改革精神,结合我市具体实际,研究制定出了《三河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意见》讨论稿,组织召开了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会议,认真听取各有关单位主要领导对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工作的意见,对《三河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意见》讨论稿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使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得以
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用心、稳妥进行。
二、宣传发动,做到改革和工作两促进
为使文化体制改革顺利开展,我市各文化体制改革
单位领导干部深入做好干部职工思想工作,加强改革政
策宣传,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支持并用心投入到改
革中来,做到了在改革中人心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
一是教育职工正确对待改革。
在改革中,我们组织
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市广播电视台全体干部职工集
中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行群众学习上的讲话和李长春同志考察河北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讲话,深刻领会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精神,认清扎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重要性和现实好处,统一了早改早主动,不改就被动的认识。
教育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广播电视台全体干部职工正确对待个人身份变化。
各单位党员干部做到了带头推动改革,正确看待自己,正确对待组织,讲党性,讲原则,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服从上级决定,严格按照《三河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意见》的要求搞好改革任务的落实。
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自始至终坚持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政策,做到保证每名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在深化改革中阳光操作,让每一个干部职工都了解,保证了文化队伍的稳定。
二是精心组织各项改革工作。
我们按照文化体制改革确定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一步一步完成改革的既定任务。
5月上旬完成了文化体制改革涉及单位的调查摸底工作;5月中旬成立了三河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出了《三河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意见》;6月28日,三河市举行了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广播电视台、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的揭牌仪式,正式组建了三河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广播电视台、文
化市场行政执法队;7月13日,三河市委常委会对三河
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三河市广播电视台领导班子组
成人员进行了任命;7月15日,组织召开了全市宣传文
化系统中层以上干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事项
做出重点部署。
三是促进当前工作创出佳绩。
在改革中,我们坚持
文化繁荣、事业发展、产业升级、队伍稳定的改革目标,促进改革中部门工作创佳绩、出成果。
市评剧团彩色周
末和送戏下乡文艺演出活动到达百场,市电影公司电影
下乡放映已达2000多场。
全市网吧、音像零售出租单位、电子游戏厅、歌舞娱乐场所和印刷装订企业,按照行业
管理条例和相关法律实行了规范化管理,未发生违法违
规案件。
域内刘白塔遗址、灵山塔等省级文保单位,东
城子、西城子遗址等市级文保单位,以及黄叔院、白果
树等一批历史悠久的文化古迹得到了有效保护。
我市有
线电视入网村街到达了24个(不包括西市区),有线电视布网总量已达41000余户。
由三河市文联创作,总投
资1000万元的20集连续剧《三河行》已经开始筹建摄制组;投资2000万元的60集动漫剧《孙小空历险记》已被中国教育电视台《动漫资讯》栏目列为重点项目。
三、全面冲刺,确保改革任务如期完成
三河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广播电视台、文化市
场行政执法队的成立,标志着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也标志着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进入全面冲刺的关键阶段。
为此,进入8月份以来,我们加快深入改革步伐,紧密结合工作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确保按照时间表、路线图完成改革。
一是做好再发动。
8月6日,廊坊市召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调度会后,我市立即行动起来,专门召开了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会议,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进行再动员,传达了廊坊市文化体制改革攻坚阶段的工作要求,对我市进一步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最后攻坚阶段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并且细化了职责部门的分工,明确了各自职责。
同时,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通知》,参照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验收标准,明确了各相关单位的目标任务。
围绕我市评剧团、电影公司所要进行的转企改制,广播电视台制播分离组建公司,以及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等工作,个性要求我市财政局、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编办、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等单位要采取特事特办,全面配合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
各相关单位任务目标明确,纷纷表示不折不扣地把改革任务完成好。
二是做好转企改制、制播分离、公益性文化事业单
位内部改革等方案制定。
为使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稳步健
康推进,我市在改革方案制定上按照上级精神并结合三
河实际,从有利于全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高度,制定出了《三河市广播电视台制播分离改革实施方案》、《三河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转企改制实施方案》、《三河市评剧团转企改制实施方案》、《三河市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等改革方案,体现了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则,保证了用
心稳妥推进改革工作。
在评剧团和电影公司转企方案制
定上,我们探索和改善财政对文化企业改革发展的支持
方式,在企业实行自负盈亏的状况下,采取公益文化演
出补一点的政策,鼓励企业完成好彩色周末和电影文化
下乡放映工程,服务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实现财政资金
由养人、养单位逐步向做事业、求发展转变。
同时,对
于转企的评剧团和电影公司,原有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减,而且还会根据社会发展和具体工作需要有所增加,而且
明确要求国有文化企业要对资产实现保值增值;院团转企后,职工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政策的原则妥善安排,确保演职人员的合法权益;转企后的评剧团和电影公司,演职人员职称评定与事业单位一视同仁。
凡是
中央和上级所制定的文化扶持政策,我们在方案中
充分体现,坚持做到贯彻好、落实好,充分发挥政策的
保障和激励作用。
三是做到急事急办。
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任务项
共有19项,在廊坊市范围内是数量最多的,应对时间紧迫、任务繁重,需要协调部门多等各种困难,我们不等
不靠,按照廊坊市文改办的要求,在市委、市政府主要
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透过文化体制改革相关单位的齐心
协力,在规定时间内把新成立的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
广播电视台、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的三定方案制定出,
转企单位领导班子人员进行了任命,为最终完成此次文
化体制改革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市评剧团、电影公司
在领取工商执照和税务登记过程中,正常状况下所准备
材料和报批手续时间较长,为此我市召集工商、地税等
部门领导进行沟通协调,采取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措施,对转企改制单位营业执照、税务登记现场办公,一路绿
灯进行相关手续的办理。
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的各项规
章制度、评剧团和电影公司转企改制后公司的各项规章
制度透过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并结合本地实际及时制定推出。
此刻,我市文化体制改革所涉及的19项工作基本全部完成,一些需要巩固和完善的工作也在加紧实施中,
必将取得满意的改革成效。
四、改出活力,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透过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新组建了文广电局、广播
电视台、文化行政执法队,评剧团、电影公司实现了转
企改革,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实现了内部机制改革。
这
些改革,焕发了文化队伍的活力,激发了内在发展的动力,促进了全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一是文化体育事业逐步壮大。
全市网吧、音像门店、歌舞厅发展到100多家,美术、书法、音乐、器乐、舞
蹈等艺术培训班发展到60余个,乒乓球、台球、武术健身等体育俱乐部发展到40多个,星级酒店发展到12家,已经成功公布三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1个,域内刘白塔遗址、灵山塔、东城子遗址、皇叔院、白果树等一
批历史悠久的省级、廊坊市级文保单位得到有效保护。
投资80万元完成了城区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改造工程。
行仁庄的十美图、半壁店的大鼓会、新集的吹歌、大枣
林的五虎棍、武术协会的通背拳已申列为廊坊市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燕山大板作为三河独有的曲艺形式已申列
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拥有华堂、京华两个高尔夫俱
乐部和燕龙马术培训基地,有百世獒园(AA级)、旺星
休闲垂钓园(AA级)、灵山寺(AA级)、红嘉业休闲垂钓园、燕郊大石各庄梨园、荣家庄葡萄观光采摘园、明
慧观光采摘园等各类中型休闲项目20余个。
这些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城乡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