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区2017-2018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 诗词五首(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本探究】
1.诗歌描写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
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
触景生情,意境深沉。
《春望》一诗前四句重在绘景(山河、草木、花鸟),但景中有情(破、深、溅泪、惊心),而且景中有意(感时、恨别)。后四句重在抒情,是借事抒情(断“家书”,搔“白头”),情中自有景。时代之悲愤、骨肉之深情,郁积胸中,诗人不肯直抒,而是寄寓于花鸟等景物与搔头的细节中,创造了含蓄深沉的诗歌意境,令人回味无穷。
【整体感知】
通读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春望》的意思。
国都破碎不堪,只有山河依旧存在;春天又来到长安城,只有荒草长得特别茂盛。感世伤时,花也在流泪;怨恨别离,鸟也在啼叫,惊动人心。战乱持续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家信可以抵得上万两黄金那么宝贵。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诗词五首
课题
诗词五首
总课时
53课时
主备人
备课人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名言佳句的含义,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3.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名言佳句的含义,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当堂
训练
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总结
巩固
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
环节
师生活动
反馈调整
导入
新课
背诵上一首诗,引入新课
新课
学习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登高》《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及“三吏”“三别”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写作背景
《春望》:选自《杜诗详注》卷四(中华书局1979年版)。这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的。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八月,杜甫从鄜州(今陕西富县)前往灵武(今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困居长安。该诗作于次年三月。
1.诗歌描写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
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
触景生情,意境深沉。
《春望》一诗前四句重在绘景(山河、草木、花鸟),但景中有情(破、深、溅泪、惊心),而且景中有意(感时、恨别)。后四句重在抒情,是借事抒情(断“家书”,搔“白头”),情中自有景。时代之悲愤、骨肉之深情,郁积胸中,诗人不肯直抒,而是寄寓于花鸟等景物与搔头的细节中,创造了含蓄深沉的诗歌意境,令人回味无穷。
【整体感知】
通读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春望》的意思。
国都破碎不堪,只有山河依旧存在;春天又来到长安城,只有荒草长得特别茂盛。感世伤时,花也在流泪;怨恨别离,鸟也在啼叫,惊动人心。战乱持续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家信可以抵得上万两黄金那么宝贵。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诗词五首
课题
诗词五首
总课时
53课时
主备人
备课人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名言佳句的含义,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3.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名言佳句的含义,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当堂
训练
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总结
巩固
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
环节
师生活动
反馈调整
导入
新课
背诵上一首诗,引入新课
新课
学习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登高》《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及“三吏”“三别”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写作背景
《春望》:选自《杜诗详注》卷四(中华书局1979年版)。这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的。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八月,杜甫从鄜州(今陕西富县)前往灵武(今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困居长安。该诗作于次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