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导学案(精推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导学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导学案第【1】篇〗
“角的度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在这个单元中,主要有四部分内容:(1)直线、射线和角(2)角的度量(3)角的分类(4)画角。

它是在学生认识角的基础之上,接着学习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这节课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

学生学习这个知识常见的问题有二个: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针对学生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教师常常抱着习以为常的心态,要求在熟记量角“点重合、边重合、读刻度”的三大步骤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技能训练。

在教学角的度量中,觉得学生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中下的学生,掌握的较难,在课前,我也预设到了这节课学生的难度,但是课上了以后还是不尽人意,如量角器的度数分内圈和外圈,学生看量角器时,不论角的一边对的是哪一圈的“0刻度”线,他们习惯看的是外圈的度数;有的即使外圈内圈看对了,但是在读刻度的时候,有时把四十几读成五十几,从哪边读过来在他们的头脑中比较模糊。

我认为主要在于:
首先是教具量角器与学生的量角器有所不同,教具是木头做的,中心点与零刻度线找起来在黑板上看不清,不能给学生以很好的示范;其次是学生对角的大小概念也不是很清楚,往哪个方向读数容易受错
觉指引,再加上有两排数据,有时分不清到底看哪一排,除了零刻度线没找准外,视觉上产生的错觉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另外,四年级的学生看到的只是一个静态的、完整的角,还没有认识到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而成,量角为什么要“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另边看刻度”,对于角的旋转过程、方向没有建立表象,加以认识,自然读度数也就茫茫然,弄不明白什么情况下看外刻度线或内刻度线,尽管总结出量角方法,学生仍是不知所措。

实践证明,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与把握远远逊于对形象的记忆。

尽管也有教师的示范,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仍然太抽象。

如何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学会量角,掌握量角器的用法呢?我改变了策略,除了指名上来量角,集体指正方法以外,安排四人小组互相学习量角方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动手量,看看别人是怎么量的,会的同学教教不会的同学。

还有,让学生全面认识量角器的构造和如何指导学生量角的方法的前提是,要让学生参与到对量角器的产生过程(知识的源头)中去,不能只让学生对量角器的认识停留在中心点、内外圈、零刻度线、刻度等一些标识性的静止状态,而无法用思维的连续性去指导量角行为的连贯性,“量角器为何能量角”这一问题解决了也就突破了量角这个难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导学案第【2】篇〗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今天有两位数学王国的成员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是∠1和∠2,它们两个都认为自己比对方大,现在请同学们当小法官,用以前我们学过的知识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很明显谁大一些,但是∠2还是不服气,它想知道∠1到底比自己大多少,你有办法吗?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本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量角的需要。

二、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并能在量角器上找到大小不同的角
1、角的度量单位
师:你们以前测量过什么?
生:测量(物体长度、面积、质量)时用到了哪些(长度、面积、质量)单位?
师:同样的,测量角的大小也有统一的单位——“度”,度还有另一种写法等会我们来学。

2、了解量角器的构造
师:刚才你们说测量角的工具是量角器,观察量角器上有什么?
生:线(这些线在数学里有个专门的名字叫刻度线)、数、角
师:认真观察量角器上的刻度线和数,你发现了什么?先独立观察再小组讨论。

师引导孩子知道内圈刻度、外圈刻度、0度刻度
3、在量角器上找角
师:我们能在这个量角器上找到角吗?谁来指一指?这个角的顶点在哪?孩子们角的顶点所在的位置也是量角器的中心点。

师:这个角有多大?为什么?
①认识1°角
师:费老师也找到了一个角,这是多少度呢?
师:1°我们也可以这样写。

师:在量角器上还能找到其他的1°角吗?
师:想想在这个量角器里有多少个这样的1°的角?
师:跟着课件我们一起数数。

师:原来并不是刻度指向90,它才是90°的,而是因为它里边包含了90个1°,它才是90°的。

②找角
师:你们能画画90°的角吗?
师:在量角器上画出50°角。

师:这个角的度数要从哪边数起?
师:0度刻度线是表示起点的,我们一起读读。

师:费老师班上有一个孩子是这样画的,他说这是50°角,可是角的一条边明明指着130°呀,怎么说是50°呢?
预设130°、50°
(180°-130°=50°,有50个1°,这个角比直角小,所以它一定小于90°)
师:现在角的一条边是与外圈零度刻度线重合的,从这边开始数,0度,10度……到这是50度。

师:还有没有别的方法来判断这个角50°?直角我们知道是90°,这个角与直角比呢?
师:所以读刻度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师:看看这几个量角器上的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量角器上画角,这样顺势就可以引出了“中心点”、“0度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通过让学生先在量角器上画角再量角的策略引导学生认识量角的本质--重合。

从找到量角器上的角到画出量角器上的角,为学生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做了充分的准备。

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方法
师:你能尝试着用量角器量一量∠1
师:你能和我们分享下你的量角方法吗?有没有谁不仅会量还能说说量角的方法的?
师:也就是说不仅一条边和零度刻度线重合,顶点还必须和中心点重合。

(板书)
师:请你们用量角器量一量∠2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1比∠2究竟小多少度?
师:你觉得在量角时要注意些什么?
师:同学们发现没有,其实,量角其实就是把量角器上的角重叠在要量的角上。

要量的准就要重合得准。

怎样才能重合得准呢?
师:这是一把残缺的量角器,你们还能在这个量角器上量出角的
度数吗?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操作与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究量角器的测量方法,突出教学的重点。

四、总结全课
师:你们想知道量角器是怎么来的吗?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如何用量角器度量角,解决了刚才两个角的争吵问题。

但是费老师相信关于量角器以及用量角器度量角,孩子们肯定还有很多一些疑问,比如费老师所带的班级就有孩子问,老师为什么量角器是半圆型的?量角器为什么有两圈数字?带着这些问题在课后继续思考,有机会我们在一起交流,好吗?
布置作业:
请为你的量角器写一份使用说明书。

板书设计:角的度量
量角器———→角
中心点————顶点
0度刻度线————一条边
多少度←———另一条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导学案第【3】篇〗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p26~28角的度量及练一练
二,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3,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并进行安全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1,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
2,正确认识量角器的内外刻度线,掌握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方法.
四,教学预案: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两组角(如图).通过看一看,猜一猜要求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比的并说出比较的方法.
2,想一想:测量线段的长短要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的大小要用面积单位,那么测量角的大小呢
(二)合作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一认
(1)拿出量角器,指导学生观察.通过观察你发现量角器上都有些什么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向大家介绍.
(2)小结:量角器是半圆形的,半圆的圆心就是量角器的中心点,半圆边上的刻度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每10小格标上一个数,右为起点的是内刻度,左为起点的是外刻度.
(3)介绍周角,平角及1°.
2,试一试
(1)量一量p27∠a∠b各是几度,说一说是怎么量的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
第一步: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
第二步:量角器的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分清是内圈的零刻度线还是外圈的零刻度线)
第三步:从(内或外)零刻度线开始,看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2)质疑:量角器上内外刻度一样吗什么情况下看内刻度什么情况下看外刻度
(3)怎样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呢与同桌交流量角的方法.
(三)练一练:
1,用量角器量出直角的度数
2,p28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判断谁说得正确为什么有什么好方法来判断对还是错呢 (教会学生先估计是锐角还是钝角) 3,用量角器量出一副三角尺每个角的度数.
(四)小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怎么来量出一个角的度数
(五)作业:练一练 2,3
(1)第2题
在量角时,先让学生估一估所量的角是什么角大约是多少度这是培养学生估计能力的一个载体,也是学生直觉思维的基础.
(2)数学游戏:先让学生读懂游戏规则,然后同桌两人比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