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现状调查及教学策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现状调查及教学策
略研究
【摘要】初中数学作为数学思维养成的一个重要阶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笔者针对
初中数学习题课这一方面进行了走访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了习题课诸如课程
枯燥无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落不到实处,教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不足等问题。
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了对应的解决办法与改进意见,旨在对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的发展有
一定启发。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策略;习题课
数学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核心,这是美国著名数学专家哈尔莫斯的重要理论。
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运用数学知识将其解决,是学生们习得数学技能的一个
重要手段。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数学习题课就有其必要性了。
习题课不仅是对过
往所学数学知识的复习,有助于将其灵活应用于实际数学问题中,同时也是发散
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拓展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随着新教改大力推行,部分教师
的习题课教学质量有待提升,因此,笔者就目前习题课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在调
查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对应问题的改进意见。
1初中数学习题课现状
第一,教师的整体观念意识不强,无法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连点成线,连线
成面,形成数学学科的整体架构,没有起到习题课的真正作用。
第二,习题课并
没有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尖子生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学困生没有得到恰
当的辅导。
第三,大多数学生是喜欢用自己的方式来巩固知识和方法的,他们希
望能够和同学、老师交流讨论,但实际上,老师给学生留的独立思考的时间较少,有的甚至没有,老师们普遍一讲到底。
2习题课教学策略研究
2.1回归课本,变式拓展
课本例题和习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反映了相关数学理论的本质属性,而且还蕴含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因此教师应站在一定的高度去认识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并进行广泛迁移,形成解决数学问题的通性和通法,使学生能在联想探索中进行思维发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原题:(浙教版八上《特殊三角形》目标与评定)如图1钢架中,∠A=20°,焊上等长的钢条P1P2,P2P3,P3P4,P4P5,…来加固钢架。
P1A=P1P2,问这样的钢条至多需要多少根?
变式1:如图1,将∠A=20°改成∠A=α(0°<α<90°).其他条件不变,若只能摆放4根小棒,求α的范围.
变式2:如图2钢架中,焊上等长的13根钢条来加固钢架,若
AP1=P1P2=P2P3=…=P13P14=P14A,则∠A的度数等于.
图
1 图2
变式3:如图3,过D、A、C三点的圆的圆心为E,过B、E、F三点的圆的圆心为D,若∠A=63°,那么∠B=______度.
图3
在平时习题教学中,不能舍弃课本,大搞题海战,而应找准课本的例题、习题与中考试题的契合点,结合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回到课本,用心收集
具有开发功能的学习课程资源,挖掘典型数学问题的“营养价值”,完成教材的“二次开发”。
2.2 溯源演变,多题归一
溯源,就是刨根究底,找到“出身”(即原型),研究演变过程,再看能
否运用原型的解题方法或思考方法去解决其他问题。
多题归一,不同背景下蕴含
相同的解决方法、相同的数学本质,从知识整体中确定核心内容,建立核心内容
与其它知识的联系,将知识与方法进一步深化,从而达到以少胜多、触类旁通的
功效.
原型:如图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分别交x轴,y轴于点A,
B.若直线l与直线AB平行,且与直线AB的距离等于.求直线l的解析式.
演变1:如图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条抛物线经过点A(-2,0),B (0,-1),C(1,0).
在此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D,使得以A、B、C、D为顶点、BC为腰的四边形
是梯形?
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演变2:在此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E,使得△ABE的面积等于0.5 ?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演变3:在此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以F为圆心、为半径的圆和直线AB相切?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点F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此例以坐标系中的平行线为“原型”,以数学思想方法为魂,三个演变的本
质都是转化成平行直线来解决,三题归一,达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合作讨论,深度学习
基于新课改倡导的的新理念,数学习题课适合加入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各
个小组成员都有其各自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讨论时学生间思维碰撞更利于知
识的巩固,这也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小组讨论的学习模式也是将学
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不但培养了学生合作共赢的精神,也显著提高
了其数学综合素养。
有两根长度分别为3cm和4 cm的细木棒,讨论第三根木棒为多长的情况下,三根木棒组成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
给出例题后,很多同学凭感觉迅速地给出了答案:设第三根木棒为xcm。
(1)当l
(2)当5
大多数小组指出:要构成一个三角形,x满足l
这时,有位学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学生1:不对,因为当x=时,三角形也为直角三角形.
这时,课堂立马热闹起来,经过学生们间的讨论,有一位学生提出:
学生2:当l时,在这一范围内,随着x取不同的值,三角形的形状也会有
所不同,当l时,此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当
此时,一位学生有了疑问:
学生3:老师,当5
学生4:不可能的。
因为当5
在对这道题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都有其各自的思路与解法,基于此学
生们对比各自解法的优劣,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解题方法更加高效,思维
模式也更为进步,从而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益秋.对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学数学:初中版, 2020(12):2.
[2]马桂珍.初中数学例题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J].魅力中国,2018.
[3]朱欢欢.初中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现状调查及其对策研究.温州大学.
[4]黄亚俊.初中数学生本课堂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
[5]宋子红.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9.
[6]安钢.提高初中数学复习课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神州,201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