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__黄土湿陷性试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黄土湿陷性试验
22.1 一般规定
22.1.1 黄土湿陷性是黄土在一定的压力、浸水作用下,产生压缩、湿陷变形的过程。
22.1.2 黄土湿陷性试验应根据不同工程要求,分别测定黄土的湿陷系数、自重湿陷系数和湿陷起始压力。
22.1.3 本试验在同一土样中制备的试样密度差值不得大于0.03 g/cm3。
22.2 湿陷系数的测定
22.2.1 本试验采用的仪器设备应符合本规程第15.2.1条规定。
环刀面积不得小于50cm2。
22.2.2 试验操作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切土时,应使试样的加荷方向与土层受压方向一致。
如遇有大孔隙贯通试样时,应用切余的碎土填入堵塞。
2 试样安装及施加预压应按本规程第15.2.2条第2~3款步骤进行。
浸水水质应采用纯水,当有特殊要求时,可按要求的水质浸水,但应在报告中加以注明水质条件。
3 记录初读数后,立即卸除预压力,开始施加第一级压力50 kPa,加压后,每隔1h测记百分表读数一次,直至试样变形稳定为止。
4 加压等级一般为50、100、150、200 kPa,最后一级压力应按取土深度而定:从基底算起至10m深度以内,压力为200 kPa;10 m以下至非湿陷性土层顶面,使用其上覆土层的饱和自重压力,当大于300 kPa时,仍应用300 kPa;当基底压力大于300 kPa时,宜按实际压力确定。
5 当试样在最后一级压力下变形稳定后,向容器内注入纯水,水面应高出试样顶面,并保持该水面直至试验结
束。
每隔1h 测读百分表一次,直至试样变形稳定为止。
稳定标准为0.01mm/h 。
6 拆卸仪器及试样应符合本规程第15.2.2条第11款的
规定。
22.2.3 试验结果应按下式计算:
0h h h p p '-=s δ (22.2.3)
式中 δs ——湿陷系数;计算至0.001;
h p ——试样在加至最后一级压力时,下沉稳定后的
高度(mm);
p h '——试样在加至最后一级压力稳定后,经浸水下
沉稳定的高度(mm);
h 0——试样的原始高度(mm)。
22.2.4 记录格式应符合表22.2.4的要求。
表22.2.4 黄土湿陷性试验记录
试样编号 仪器号 试验方法 试样初始高度 mm
试样含水率 试样密度 颗粒密度
复核 年 月 日 试验
年 月 日
22.3 自重湿陷系数的测定
22.3.1 本试验采用的仪器设备应符合本规程第22.2.1条规定。
22.3.2 试验操作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试样制备及安装应按本规程第22.2.2条第1~2款步骤进行。
2土的饱和自重压力按下式计算确定。
i n
sri H P ⨯=∑=1i g ρn z (22.3.2-1) 4485.085.01(01.01w w si i i
i w ρρρρρ+-+=)o o sr (22.3.
2-2)
式中 P z ——该土样深度处上覆土的饱和(Sr 为85%)自重压力(kPa),计算至1kPa ;
g n ——重力加速度(=9.81 m/s 2);
n ——该深度范围内土的分层数;
H i ——第i 层土的厚度(m);
i
s r ρ——第i 层土的饱和密度(g/cm 3);
i o
ρ——第i层土的密度(g/cm3);
w oi——第i层土的含水率(%);
i s
ρ——第i层土的颗粒密度(g/cm3);
4
w
ρ——4 ℃时水的密度(g/cm3)。
3 将试样保持在天然湿度下,施加土的饱和自重压力。
当饱和自重压力小于50 kPa时,可一次施加;当大于50 kPa 时,应分次施加。
每次加压不应大于50 kPa,每次加压的时间间隔不应少于15 min。
如此连续加压直至饱和自重压力P z为止。
加最后一次压力后,每隔1h测记百分表读数一次,直至试样变形稳定为止。
4浸水后湿陷变形应按本规程第22.2.1条第5款步骤测定。
5 拆卸仪器及试样应符合本规程第15.2.2条第11款的规定。
22.3.3试验结果应按下式计算:
0z '
h h
h-
=z
zs
δ(22.3.3)式中δzs——自重湿陷系数,计算至0.001;
h z ——保持天然的湿度和结构的试样,加压至土的饱
和自重压力时,下沉稳定后的高度(mm);
z
h'——上述加压稳定后的试样,在浸水作用下,下沉稳定后的高度(mm);
22.3.4 记录格式应符合本规程表22.2.4的要求。
22.4 湿陷起始压力的测定
22.4.1 本试验应采用的仪器设备应符合本规程第22.2.1
条规定。
22.4.2 本试验可采用单线法或双线法。
22.4.3 试验操作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试样制备应按本规程第3.3.2条和第22.2.2条第1款步骤进行。
单线法切取5个环刀试样;双线法切取2个环刀试样。
试样安装应按本规程第15.2.2条第2~3款的步骤进行。
2 采用单线法试验时, 5个试样都在天然湿度下加压,分别加至不同的规定压力时,再按本规程22.2.2条第3~5款的步骤进行试验,直至试样湿陷变形稳定为止。
3 采用双线法试验时,一个试样在天然湿度下分级加压,按本规程第22.2.1条第3~5款的步骤进行试验,直至最后一级压力下浸水湿陷变形稳定为止;另一个试样在天然湿度下施加第一级压力,变形稳定后浸水,至湿陷稳定,再继续分级加压,直至试样在各级压力下浸水变形稳定为止。
压力等级在150 kPa 以内,每级增量为25~50 kPa ;150 kPa 以上,每级增量为50~100 kPa 。
最后一级压力的大小,应符合本规程第22.2.1条第4款的规定。
4 试验结束后,按本规程第15.2.2条第11款的规定拆卸仪器及试样。
22.4.3 试验结果应按下式计算及制图:
1 各级压力下的湿陷系数
0h h h p p p w -=n s δ (22.4.3)
式中 p s δ——各级压力下的湿陷系数;计算至0.001;
复核年月日试验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