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深度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新模式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教深度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新模式探究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高职院校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平台,但只有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才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本文从产教深度融合视域下,探究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一、现状分析
1.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关系初步建立,但存在制约。
当前,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初步模式已经形成,但是和谐互动和深度融合未能得到很好的实现。
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往往局限于双方合作签署协议、学校实习基地提供,企业安排实习环节等单纯形式,并没有真正达到校企深度融合的状态。
高校掌握知识、技能等教育资源,企业拥有经验、行业资源等,如果双方能够打造一个良好的合作平台,将会发挥各自的优势,促进资源共享和互惠共赢。
2.校企合作的盲目性较高,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现在,部分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内容、范围、方式还比较有限和简单,无法充分利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势。
目前,高校在人才培养上还未形成针对具体产业、企业定制的体系,导致学生在毕业后缺乏符合企业需求的实践经验和专业化素养,企业对校园招聘执行的状况也不理想。
二、新模式探究
1.校企合作要深度融合,形成双向互动的合作机制。
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本质是一种资源共享、互补的关系,因此应推行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
通过充分地利用企业优势资源,让企业与学校的教育资源产生有机联系,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充分接触实践,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获得更加综合和专业化的培养。
2 .校企合作应有计划性,定向合作,为产业发展服务。
校企合作应以产业发展、企业需求为导向,实现有计划性的合作。
学校应充分了解企业的特点、需求,制定培养方案,培养具备企业所需技能和素质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企业应参与学校教育,分享公司实践经验,提供实践场所和实际生产环境,与学校一起推进本科人才培养。
3 .校企合作应加强品牌思维,推出共同的品牌项目。
为了向社会展示合作内容和效果,建议双方将校企合作成果发布为共同品牌,开创校企合作新模式。
建议在品牌宣传、教育机制、资源整合和优质服务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打造品牌教育项目,推出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具有高水平、特色的人才培养项目,让毕业生为企业所用。
三、总结
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依托良好的校企合作平台,积极与企业合作,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建立覆盖全产业链的专业教育生态圈,培养面向市场和企业发展的本科人才。
同时也希望政府能加强对高职院校和企业的支持和引导,推动校企合作进程快速发展,为高校人才培养和企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