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历史北师大版必修1课时检测:第2课秦朝的“大一统”政体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议用时: 30 分钟 )
一、选择题
1.史册记录公元前 3 世纪一事:“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

”将所得韩地建
立颍川郡。

此事最有可能发生于()
A .公元前221 年B.公元前231 年
C.公元前315 年D.公元前214 年
分析:选 B。

公元前 221 年秦国一致六国,韩国是秦国灭掉的战国七雄中最早的一个,故
A 项错误;秦灭韩国的时间是公元前230 年,故
B 项正确;公元前315 年是公元前 4 世纪,与“史册记录公元前 3 世纪一事”不符,故
C 项错误;公元前 221年秦国一致了六国,故
D 项错误。

2.从“礼乐讨伐自诸侯出”到“履至尊而制六合”,此期间中国历史的变化是()
A .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
B.从诸侯争霸到中央集权
C.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D.从封邦建国到设置郡县
分析:选 B。

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代替,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家天下”的场面渐渐形成,资料没有波及禅让制,故 A 项错误;资猜中“礼乐讨伐自诸侯出”表示是诸侯争霸,“履至尊而制六合”表示是中央集权制,故 B 项正确;从“礼乐讨伐自诸侯出” 到“ 履至尊而制六合” 表现的是政治关系的变化,而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表现的是经
济方面的改革,故 C 项错误;封邦建国是分封制,“礼乐讨伐自诸侯出”表示分封制走向崩溃,故 D 项错误。

3.传说古代先王在农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因此农历一月叫政月。

到了秦朝,因为嬴
政出生于一月,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又因“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同音,就命令把“正月”
读作“征月”。

从中表现了()
A.西周礼乐制度受到损坏
B.历法是为封建政府服务
C.向社会宣扬君权神授观
D.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独尊
分析:选 D 。

资料粗心为“正月”的更名,与西周礼乐制度没关,故 A 项错误;资猜中
不波及历法,故 B 项错误;资猜中未表现君权的根源,故 C 项错误;资猜中因秦始皇出生年
月将“政月改为正月” ,后又因避忌将“ 正月” 读作“ 征月” 可知皇帝独尊的特色,故D 项正确。

4.秦汉期间建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常常“下其议”于群臣。

其作用是()
A .大幅提升了行政效率
分析:选 D 。

依据题意,秦汉期间,皇帝“‘ 下其议’于群臣”,并未提到行政效率的问
题,故 A 项错误;秦汉期间,“‘下其议’于群臣”,并未说是丞相,故 B 项错误;依据前方剖析,故 C 项错误;皇帝“‘下其议’于群臣”可使得皇帝决议的集思广益,故 D 项正确。

5.“直到
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一致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也已经不
是封建性的诸侯列国并存。

”这主要归因于以下哪一制度的推行()
A .嫡长子继承制B.郡县制
C.分封制D.王位世袭制
分析:选 B。

题干预及的是中央与地方关系,与继承制度没关,故 A 、D 两项错误;郡县
制实行有益于增强中央集权,代替了分封制,与题干中“ 更像样的一致政府”“ 不是封建性
的诸侯列国并存” 信息一致,故 B 项正确;分封制流行于西周,与资料“ 秦汉”“ 不是封建
性的诸侯列国并存” 的信息不符合,故 C 项错误。

6.秦一致后,“将广阔的领土区分为若干地区,每一地区都装备一批由中央政府委任,
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这些官员()
A .按期朝觐皇帝B.督查督查百官
C.负责地方行政D.拥有世袭权
分析:选 C。

资料描绘的是郡县制,在这类制度下,地方官员主假如负责地方行政事务,
不需要按期朝觐皇帝,无权督查百官,也没有世袭权,故 C 项正确。

7.据《秦律·置吏律》记录,秦朝时国家任免官吏虽有一致的固准时间,但也可随时调动
或补缺。

这反应了()
A.官僚政治拥有必定灵巧性
B.当时政治体系还不够完美
C.皇权专制统治拥有任意性
D.国家官吏的腐败现象严重
分析:选 A 。

据资料“虽有一致的固准时间,但也可随时调动或补缺” 可知秦朝官僚政治拥有必定灵巧性,故 A 项正确;资料反应秦朝官僚任免制度的灵巧性与政治体系完美与否无
关,故 B 项错误;“皇权专制统治拥有任意性” 与资料“ 有一致的固准时间” 不符,故 C 项错误;资料反应秦朝官僚任免制度,而 D 项“ 国家官吏的腐败现象严重” 属于官僚政治的消极影响及表现,与资料没关,故 D 项错误。

8.《秦律》规定,有事一定以公函的形式书面请示,不得口头请示或托人代达。

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国家一致的行政手段
B.保证行政信息的真切性
C.建立君主专制的纠错体制
D.保障皇帝政令通畅无阻
分析:选 D。

资料内容不可以直接起到保护一致的作用,故其根本目的不是保护国家一致,故 A 项错误;资猜中仅重申公函一定以书面形式上呈,保证了信息的真切性,但不是其根本
目的,故 B 项错误;资猜中没有表现成立君主专制的纠错体制,故 C 项错误;资料内容表示对官员请示方式做了要乞降规范,其根本目的是保障皇帝政令通畅,故 D 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资料一肇端于春秋战国期间的郡县制度,秦朝趋于成熟,两汉则日臻齐备,成为汉帝国地方政治活动的中心与基干,也建立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框架。

——摘自周长山《汉代地方政治史论:
对郡县制度若干问题的观察》资料二郡县制打破了传统率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成立创建了条件,而传统农民在挣脱旧领主的人身控制以后,也发挥出巨大的生产踊跃性,他们第一次从基层产生了生产革
新的激动他们已经破天荒地成为独立的生产机构,而不再是拥有人身依赖的农奴。

郡县
制革命切合全部历史进步性因素,事实上也成为全部现代国家的模范。

欧洲从黑暗时代,过
渡到现代民族国家,也是在内部实现郡县制革命的过程,现代国家的实质就在于郡县制。

——摘编自《郡县制度与秦汉期间的霸业》
(1)依据资料一并联合所学知识,归纳春秋战国期间开始推行的郡县制度所产生的主要影
响。

(2)依据资料二,归纳郡县制度的主要历史作用。

(不得照抄原文)
分析(1)资料一表示郡县制成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构成部分,被后代所沿用。

(2)注意联合资料多角度剖析其作用,一个制度的作用应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角度分析归纳。

答案(1)主要影响:中央对地方推行垂直管理,稳固了秦汉对地方的统治;确立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基础(框架 )。

(2)主要历史作用:打破贵族领主世袭特权,为国家统治和经济发展确立了基础;提升了农民生产踊跃性,推进了自然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外封建“现代”国家的模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