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聚落 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学习目标】
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条件,归纳其主要影响要素。
3.运用图文资料,说出聚落的分布形态、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4.通过案例学习,初步形成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条件,归纳其主要影响要素。
【教学方法】
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谈论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有这样一个地方:它北枕黄河,南依嵩岳,被称为中原之州;它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华夏文明万古流;它地处交通咽喉,四通八达,陆上丝路通全球。
这是哪里呢?我们的家乡—郑州。
今天,我们就以郑州为例来学习聚落。
新课讲授:
环节一:火眼金睛
活动:欣赏微电影——郑州的“前世今生”,思考下列问题。
1.聚落可以分为哪两类?
2.城市和乡村哪个出现较早?
3.乡村和城市景观有哪些差别?
师生总结: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一般来说,乡村聚落出现较早。
乡村和城市景观差异较大,造成这些景观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生产活动的差别,居住在乡村里的人们一般从事耕作、放牧、捕鱼等生产活动。
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活动。
不同的生产方式产生了不同的聚落景观,展现了不同的聚落之美。
过渡: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轩辕黄帝为什么建都在新郑呢?它又是如何能发展成为一
个现代化城市的呢?
环节二:头脑风暴
活动:1.阅读图文材料,说出远古时期,轩辕黄帝建都在新郑的有利自然条件。
材料一:五千年前,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出生并建都在有熊国(今河南新郑),其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根基。
材料二:图1为河南省地形图,图2为郑州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图1 图2 学生展示:
地形平坦:新郑位于平原,地形平坦,便于各种人类活动的开展。
气候优越:新郑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有利于农业发展和人类生活。
水源充足:新郑位于黄河下游沿岸,水源充足,满足人类生活、生产的需要。
土壤肥沃:新郑位于黄河冲积平原上,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
师生总结:影响一个聚落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可以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阐述,这些条件在聚落形成的早期阶段有较为重要的影响。
2.阅读地图,说出四大文明古国分布的共同自然特征。
图3
师生总结:四大文明古国实际上对应着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即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他们既是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又是世界上古老聚落的代表,其共同分布在气候温暖、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的中低纬度、河流沿岸地区。
由此得出影响一个聚落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有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
过渡:除了自然条件以外,还有一些社会经济条件也会影响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拓展:影响郑州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
郑州位于陇海线和京广线的交汇处,促进了郑州的发展——交通便利。
省会城市的建立大大促进了郑州的发展——政治因素。
过渡:自然因素不仅影响聚落的形成,还会影响聚落的分布形态及民居特点。
环节三:七嘴八舌
活动:读中国居民点密度图总结聚落分布规律。
师生总结:河流中下游平原或沿海地区聚落密集,而高山荒漠地区聚落稀疏。
山麓地带聚落受地形或水源的影响成条带状,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大,一般成团块状。
过渡:我们注意观察的话,,会发现郑州的民居和我们在其它地方见到的民居特点有区别。
郑州的民居屋顶坡度小,有的是平顶,墙壁厚一些,乌镇的民居斜顶坡度较大,墙体高而薄,延安的窑洞,在山坡上挖一竖截面,然后纵深挖掘。
民居特点的差异与什么有关呢?与各地的自然环境有关。
活动:小组合作,阅读图文材料,分析郑州、杭州、延安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并以导游的身份讲解展示。
学生展示:
郑州导游:我们郑州是温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约600mm,降水不多,对房子的排水功能要求不高,所以房屋是平顶或坡度较小的斜顶。
冬季寒冷,一般墙体较厚。
杭州导游:我们杭州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年降水量800mm以上,斜顶房有利于排水,墙体高而薄,便于通风散热。
延安导游:我们沿岸位于黄土高原,气候冬冷夏热,较为干燥,黄土直立性强,挖窑洞居住冬暖夏凉,节省建筑材料。
师生总结:一般来说,民居屋顶坡度大小与降水量有关,降水越多坡度越大;墙壁厚薄与气温有关,气温越低,墙壁越厚;建筑材料与当地资源有关,一般遵循就地取材的原则,比如,黄土高原的窑洞,傣族的竹楼,北极的冰屋等。
过渡:我们郑州有一处传统聚落因极具历史学、美学、考古学、人类学价值,已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你知道是哪一处吗?它就是登封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出示资料:这是2019年1月9日申遗成功的新闻报道。
那为什么要把它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呢?看完视频就知道了。
(播放视频)
师生总结:可见,“天地之中”作为中国时间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就建筑群之一,记录了汉魏唐宋元明清2000多年的历史、政治、文民俗信息,是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生活情况的“百科全书”。
因此,保护这些聚落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重要的历史记忆,也是保护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物质和文化基础。
过渡:那么该怎么保护呢?登封市政府公布了四条措施来征求大家意见,下面邀请你来参政议政。
环节四:参政议政
老师逐条出示“天地之中“的保护措施,如果你认为合理,请高举右拳喊”支持!”,如果你认为不合理,请双手交叉喊“反对!”。
NO1.积极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和管理、保护法规。
(支持)
NO2.该历史建筑群内有些建筑已经非常破旧,应予以拆除,按照原样重建。
(反对)NO3.要大力开发该文化遗产的旅游功能,如提高门票价格,增加游客人数等,以此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反对)
NO4.加强保护遗产的宣传教育工作,防止出现游客乱刻乱画现象。
(支持)
结束语:郑州既要保护优秀的传统聚落,又要向现代化的大都市迈进,只有处理好聚落的保护和发展问题,我们的家园才能更加美好!
课堂小结:
本节课以郑州为例,学习了聚落的分类、影响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的因素,聚落的分布形态、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本节课以郑州为例来学习聚落,充分挖掘乡土地理资源,运用学生身边的案例进行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总结和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