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莫地平与血栓心脉宁联用治疗缺血性眩晕90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尼莫地平与血栓心脉宁联用治疗缺血性眩晕90例
摘要】目的观察尼莫地平与血栓心脉宁胶囊联用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
疗效。

方法将90例经病史、CT、颅多普勒超声(TCD)等检查确诊的缺血性眩
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尼莫地平片加
血栓心脉宁胶囊治疗,疗程21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通过颅多普勒超声(TCD)提供客观依据。

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全
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等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变
化的幅度更为显著。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56%,治疗组为91.11%,两组比较具
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尼莫地平联合血栓心脉宁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
晕比单用尼莫地平有明显的优势,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应用。

【关键词】血栓心脉宁尼莫地平后循环缺血眩晕
眩晕症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据权威统计65岁以上老人眩晕发病率女性占57%,男性占39%[1],临床上无特效治疗方法。

我中心自2009年3月至2011
年3月用尼莫地平联合血栓心脉宁治疗后循环性眩晕,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90例均为门诊病人,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45例,男19例,女26例;年龄(59.7±9.8)岁。

对照组45例,男22例,女23例;年龄
(58.6±7.9)岁。

两组年龄、性别、症状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0.05),有可比性。

1.2病例特点:①90例病人均以眩晕为主诉;②年龄>40岁,多数有颈椎病、动脉硬化或高血压病;③所以病例均经过颅彩色多普勒检查确诊椎-基底动
脉缺血;④全身情况良好,无心、肝、肺、肾等脏器严重功能障碍及出、凝血功能异常;⑤排除脑出血、癫痫、脑梗死等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

1.3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尼莫地平片每次100㎎,每日3次,血栓心脉宁胶
囊每次2g,每日3次。

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每次100㎎,每日3次。

两组均3
周为一疗程,一疗程后进行统计疗效,观察病人治疗前后的眩晕症状改善情况、
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变化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1.4疗效标准:治愈:症状消失,TCD复查恢复正常;显效:症状明显减轻,TCD复查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有效:症状减轻,TCD复查椎-基底动脉供血稍改善;无效:症状无明显减轻或加重,TCD复查椎-基底动脉供血无改善[2]。

1.5统计学处理:所以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0.0软
件包进行分析,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均数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14例、显效16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4.44%;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7例、有效11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57.78%;
2.2不良反应:两组除个别病人胃肠道反应外无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为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且反复发作。

最常见的原因
就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动脉硬化和颈椎病是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两大
病理基础。

椎动脉受压牵拉致椎-基底动脉血流灌注不足,循环障碍引起眩晕发作。

可采用扩张脑血管、改善脑血供、抗凝血、降低血液黏稠度等综合措施,以提高
脑组织的耐缺氧能力,改善脑细胞代谢,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

血栓心脉宁的主
要成分是麝香、川芎、水蛭、丹参等,能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可以起到活
血祛瘀、散结止痛之功效。

尼莫地平是Ga2+通道阻滞剂,可选择性地作用于脑血管平滑肌,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显著减少血管痉挛引起的缺血性脑损伤。

由此可见尼莫地平和血栓心脉宁联用起到协同作用,显著提高了缺血性眩晕的临
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素珍,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M].人民军医出版社.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诊疗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1994.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