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教案4湘教版必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区位的含义,理解影响各种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及其发展变化。

2、通过阅读图文资料,学会提取、分析、加工、整理地理信息,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实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探
究问题的能力。

2、能够分析某一地区工业、农业等的区位条件,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能够用全面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与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分析。

难点:影响各种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学法指导】启发式、图片展示、案例引导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大家能说出一些形容我们中华民族的词吗?(勤劳、勇敢、善良、热爱和平……)我认为还应该加上“智慧”。

我们中华民族是智慧的民族,不说僧一行测量经线长度,也不说古代的天文观测,四大发明证明了中华民族是智慧的民族。

我们的祖先总结了许多智慧型的谚语,农谚就是其中的代表。

我们长治地区有这样的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这句话说明农业生产与气候的关系密切,农业生产必须做到不误农时。

当然不仅农业,人类的各种产业活动都会受到多种区位因素的影响。

那么什么是区位呢?
正文:
阅读P50材料,思考:什么是区位?(在城市与环境一章中有所涉及)
区位包含两层含义:1地理位置(位于哪里)2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与哪些因素或条件有关)
举例讨论
你购买日常生活用品,一般会选择哪里?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就近选择合适
的地点,以节省时间和金钱。

探究:材料明前龙井茶
我国的“明前龙井”茶,是浙江杭州龙井村用每年清明前采摘的新茶精制而成的,它
以色香味俱佳而驰名世界。

日本茶道研究者曾将此茶种带回日本精心栽培,但始终没有种好。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农业生的区位与自然条件联系最为密切。

举例判断:新疆的绿洲农业——水源
新疆的葡萄生产——光照
西南地区的立体农业——地形
黑龙江的大豆生产——土壤
海南的橡胶生产——气候
随着社会的进步,影响农业的区位条件也在变化,除受自然因素外,还受其他因素
的影响。

3、举例判断:荷兰的鲜花点缀世界许多城市——交通
阿根廷的牛肉出现在欧洲人的餐桌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这说明社会经济、技术因素也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

承转:
4、据《澎湃新闻网》报到:在全国GDP排名中,2014年,山西省排名倒数第一;2015 年上半年,山西省列倒数第二。

两个尴尬的数字,足以说明山西省当前处于经济发展的困难时期。

为什么在全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日,山西经济反而出现“断崖式”下滑呢?(因煤而兴,又因煤而困)
为什么不采石油卖石油呢?(矿产资源的形成受特定的成矿条件的影响)
结论:
采矿业的生产区位与自然环境联系密切,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影响产业活动的区位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如交通方便的地方先开发)
举例讨论
假如你准备建设一座钢铁厂,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地方?为什么?——充足的原料、动力、质高价廉的劳动力、前景广阔的市场,为了获取最大利润。

小结:企业生产活动的区位选择:决策者选择区位目的——经济效益——低成本高利润
——理想区位条件:充足的原料、动力、质高价廉的劳动力、前景广阔的市场但是现实世界中理想区位是不存在的。

我们只能从影响企业的主要区位中去分析,找到影响工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寻求现实区位优势——原料地、燃料地、消费市场、廉价劳动力、技术等
小结:无论是商场、工厂、公司,为了降低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在区位条件分析的过程中,往往会对几个可能的区位进行比较,然后确定一个最为理想的区位。

相对来说,工业生产区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较少(土地、矿藏、水源),那么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哪些呢?
1、出示图片鞍钢、宝钢的区位
鞍钢:既接近原料、燃料产地,也接近消费市场
宝钢:接近消费市场,且有便利的交通条件。

——同一工业部门随着交通、技术
等的发展其主要区位条件会变化。

2、影响工业的因素有哪些?——土地、原料、动力、水源、市场、劳动力、交通、政
策等
拓展:全球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方向?为什么会产生上述转移方向?——发达国家出现劳动力成本提高、劳动力短缺,发展中国家有优势。

3、发展中国家为抓住产业转移的机遇,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建立了多种形式的经济开发区,改善投资环境以承接制造业的转移。

20世纪80年代以来,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渐转移到了我国,为了抓住机遇,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国在80年代初提出了改革开放政策,建立了一系列的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

我国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是哪个?——深圳
阅读P51材料回答:
1、深圳迅猛崛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改革开放政策以及优越的经济地理位置)
2、80年代初,北方许多沿海城市如烟台、大连等城市的基础条件比当时的深圳好得多,为什么特区不选择北方沿海城市?(南方沿海地区是著名的侨乡,建立特区,有利于吸引外资与技术。


拓展:
1、富士康科技集团是台湾鸿海精密集团在大陆投资兴办的高新科技企业。

1988年在深圳地区投资建厂,总裁郭台铭。

在中国大陆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到环渤海、从西南到中南到东
北建立了郑州、深圳、成都、烟台等30余个科技工业园区、在亚洲、美洲、欧洲等地拥有200余家子公司和派驻机构、现拥有120余万员工及全球顶尖客户群。

由资料可以看出,富士康科技集团在中国大陆的科技工业园区主要选择在航空或者海运发达的城市。

但是在我们山西晋城这样一个交通极不发达的城市郭台铭也建立了富士康科技工业园。

为什么呢?(乡情或者叫个人偏好)
2、、某制药厂原来位于城市边缘,近些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工厂已经被包围在城市中心了,其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利润逐渐下降。

企业多次考虑外迁,但最终还是无奈放弃了外迁选择。

这“无奈”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呢?(工业惯性)
3、、温州的制鞋业闻名全球,但其皮鞋很难卖到印度。

你能为温州皮鞋生产商提供一个打开印度市场的高招吗?(在印度本土生产。

因为有文化差异)
举例讨论
假如你准备经营一家日常用品商店,你会把商店选择在哪里?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经过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商业和服务业与地理环境条件有一定的影响,主要指向消费人群。

小结:不同的产业活动,由于部门特点不同,所具有的区位特征不同,同时科技的进
步也会使企业的区位选择发生变化。

影响产业活动的区位因素很多(地形、气候、土壤、原料、资金、技术、交通运输、国家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文化差异……),除此之外,还有军事、宗教、集聚效应、生产协作关系等。

面对这么多因素,怎么记住呢?
农人水交地工政腹信气资城商土惯科市环旅偏军宗史原燃文位聚协现
板书
一、区位
1、概念
2、区位选择的重要性
二、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1、现代产业活动类型
2、产业活动的区位选择
A、农业、矿业也自然条件联系最密切
B、工业受自然条件影响小
C、商业、服务业接近消费人群
练习:
1、世界上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最终目的是( D )
A、获得丰富资源
B、接近市场
C、雇佣廉价劳动力
D、降低生产成本
葡萄酒用新鲜葡萄或葡萄汁酿造而成。

近年来,我国葡萄酒产量及消费量快速增长。

读“葡萄酒产业链结构图”,回答(2)~(3)题。

2、据图文材料分析,影响葡萄酒产业布局最主要的一组区位因素是( B )
A.原料、劳动力B.原料、市场 C.技术、市场 D.交通、能源
3、葡萄酒的生产中,吐鲁番的许多利用新疆新鲜葡萄做原料的葡萄酒厂家向青岛转移的条件
是( A )
A.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B.葡萄酒文化活动
某跨国集团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建成了林、浆、纸一体化生产基地。

读图回答4~5题。

4.该集团进行生产基地选址时,主要考虑的
因素是( A )
①有大量热带原始森林②低廉劳动力成本
③交通发达④当地市场需求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
5.造纸工业使用的原料品种丰富,下列能够
体现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C )
A.北京——木材、废纸、废布、废棉
B.黑龙江——木材、竹林、亚麻
C.广东——蔗渣、竹林
D.江苏——农作物秸秆、木材、黄麻C.水源条件 D.地形因素
读“我国西部部分地区综合产业带的空间分布图”。

回答6~7题。

6、A地区的重点产业最可能是( D ) A.以钢铁工业为龙头的冶金业
B.以蔬菜、水果为中心的新型农业
C.以旅游业为导向的第三产业
D.以能源开发为主导的工业
7、图示地区产业带呈长条状分布,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B )
A.人口分布状况
B.主要交通线走向
C.水源条件 D.地形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