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中常见现象与处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沉默的类型
3. 情绪型 求助者可能是由于谈到某些事情时特别容
易激起不快的、难以控制的情绪 有时用沉默表达对咨询师的愤怒 回避咨询师的眼光接触,低着头,有时手
脚不停地乱动
(一)沉默的类型
4. 思考型 反省性沉默 反复体会咨询师的话;回忆某件对咨询有重要意义
的事;体验某种情绪、情感 处于一种积极的自我探索中 睁大眼睛、使劲地想,眯起眼睛、自言自语似的 凝视空间的某一点,往往被认为是这种沉默的标志
顺从具有隐蔽特点,常使人不易发觉对方 潜在的阻抗作用
4. 控制话题
指求助者在会谈中,一味要求咨询师讲自 己感兴趣的话题,而回避自己不愿意谈论 的话题
减轻焦虑;强化求助者在心理咨询与治疗 过程中的自尊和地位
5. 最终暴露
指求助者故意在咨询会谈的最后时刻才讲 出某些重要事情,以使咨询师感到措手不 及,借以表达他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某种 抵抗或击败咨询师的企图
常见形式:理论性交谈、情绪发泄、谈论 小事情、假提问题
1. 理论性交谈(theoretical talking)
求助者总是用心理学或医学术语与咨询师 交谈
理论性交谈是求助者将所谈事件与痛苦感 受相隔离的手段
2. 情绪发泄
求助者在谈到某些话题时不是以语言和思 想交流为主的方式,而是采用过度情绪化 的、见诸于行动的方式进行表达
大哭大闹、于重新体验痛苦经
历的焦虑和抵触情绪
3. 谈论小事情
求助者对会谈中无关紧要的小事谈论不止, 目的在于回避谈论核心问题,并转移咨询 师的注意力
往往是心理咨询与治疗中较轻微的、不易 发现的阻抗表现
4. 假提问题
求助者通过向咨询师提出表面上适宜但实 际上无意义的问题来回避谈论某一议题或 加深某种印象
关键是调动对方的积极性,使之能与咨询 师一道寻找阻抗的来源,认清阻抗产生的 根源
第二节 沉默
一、沉默的表现 二、沉默的类型及处理
一、沉默的表现
求助者拒绝回答咨询师提出的问题,或长 时间的停顿
反省性的沉默 阻抗性的沉默
二、沉默的类型及其处理
(一)沉默的类型 (二)沉默的处理
功能性的行为失调最初是偶然发生的,后 因其满足了来访者的某方面需要而保留并 固定下来
求助者一方面为失调的行为感到焦虑,另 一方面求助的积极性却不高
(二)阻抗来自功能性的行为失调
阻抗的产生源于失调的行为填补了某些心 理空虚的空白,即求助者从中有获益
如:患神经症的大学生
(二)阻抗来自功能性的行为失调
保持镇静 反省性的沉默:需要耐心等待,若沉默时
间过长,可关切地询问,协助其思考 求助者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犹豫不决时,
应给予鼓励和必要的保证 以沉默表示气愤、对抗时,及时发现,寻
找原因,采取主动和好、鼓励宣泄的原则
(二)沉默的处理
人格因素导致的沉默:以极大的热情和耐 心加以引导,多用倾听技术,多做鼓励性 反应,善于领会他已说的和想说的
转移了会谈的方向,是来访者某种自我保 护的需要
(三)言语交流方式上的阻抗
通过求助者言语交流中不同心理活动加以 体现
心理外归因、健忘、顺从、控制话题、最 终暴露
1. 心理外归因
求助者将其某种心理冲突与矛盾的原因完 全归结于外界作用的结果,而回避从其自 身的角度加以认识
严重阻碍了个体的自我反省,使人将一切 错误客观化,并将所有的责任推到别人身 上,而不愿意识到可能自己也有问题或错 误
所有理论均表明,阻抗对于心理咨询与治疗 过程具有深刻影响,只有积极地加以认识和 控制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阻抗的表现形式和种类
二、阻抗的表现形式和种类
(一)言语程度上的阻抗 (二)言语内容上的阻抗 (三)言语交流方式上的阻抗 (四)咨询关系上的阻抗
(一)言语程度上的阻抗
从言语程度上看,阻抗主要表现为三种:
(一)沉默的类型
1. 怀疑型 求助者还不完全信任咨询师,而不把某些
信息说出来或尚在犹豫中
不安的神情,用疑虑、探索的眼光打量咨 询师
(一)沉默的类型
2. 茫然型 求助者不知道说什么好 求助者搞不清自己到底是什么问题 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不知从何说起
求助者的目光常是游移不定的,含有询问 的色彩
卡瓦纳 1. 创造性沉默 2. 自发性沉默 3. 冲突性沉默
(一)沉默的类型
沉默与求助者的年龄有关,年龄越小,似 乎越容易出现沉默
处于哀伤和抑郁状态的人容易出现沉默 个性违拗、偏执或者意识恍惚,有精神病
症状的人容易出现长时间沉默
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提高会谈技巧
(二)沉默的处理
(一)咨询师对阻抗要有正确的态度 (二)正确辨别和分析阻抗的类型与产生
阻抗的原因 (三)以诚恳帮助对方的态度对待阻抗
(一)咨询师对阻抗要有正确的态度
咨询师应意识到阻抗往往伴随心理咨询与 治疗的全过程
发现有阻抗存在,不要认为求助者是有意 识地给咨询设置障碍
当求助者表示不愿接受某些建议或方法时, 不能都看作是阻抗
1. 开始新的行为的问题 2. 结束或者消除旧有行为的问题
1. 开始新的行为的问题
需要建立新的信念与价值观 需要变成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需要承认自己在欺骗自己
2. 结束或者消除旧有行为的问题
必须停止自己很喜欢的一些行为 需要不再装假 需要面对一种痛苦的抉择
(二)阻抗来自功能性的行为失调
如在咨询中期求助者减少来访次数,往往 表明求助者此时已处于困境,或由于咨询 师的期望过高所致
2. 诱惑咨询师、请客送礼
求助者通过引起咨询师注意其言行、装扮 来影响咨询的进程,并加强自己在心理咨 询与治疗中的地位
请客送礼可表示求助者的某种自我防御需 要和控制心理咨询与治疗关系的欲望
三、阻抗产生的原因
第二步是阐释与修通(working through )。
二、如何处理移情
总之,求助者对咨询师产生移情是心理咨 询与治疗中的正常甚至必要的现象。透过 移情,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其深层的心理 问题,并运用移情来宣泄对方的情绪,引 导对方领悟。
阻抗的产生源于求助者企图以失调的行为 来掩盖更深一层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如:酗酒行为
(三)阻抗来自对抗咨询或咨询师的心 理动机
1. 阻抗来自求助者只是想得到咨询师某种 赞同意见的动机
2. 求助者想证实自己问题的特殊性,连咨 询师也无能为力
3. 求助者并无发自内心的求助动机
四、处理阻抗的原则和要点
思考:阻抗的出现有什么意义?
一、阻抗的概念
2. 阻抗的产生及原因 来访者的阻抗及原因:
来访者的被动与咨询师要求其主动之间的 矛盾 来访者的心理防御机制——希望改变却又 害怕改变
一、阻抗的概念
咨询师的阻抗及原因: 咨询师难以接受求助者的人格特点; 求助者的问题过于复杂使咨询师无力应付; 咨询师本身的心理冲突和痛苦被诱发; 咨询师有意无意地回避某些问题; 咨询师不适当的反移情没有得到有效的认识 和处理。
要注意将阻抗性的最终暴露与犹豫性的最 终暴露相区别
(四)咨询关系上的阻抗
指求助者通过故意破坏心理咨询与治疗的 一般安排与设置来实现其自我防御的目的
不认真履行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安排、诱惑 咨询师、请客送礼
1. 不认真履行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安排
包括不按时赴约,借故迟到、早退,不认 真完成咨询师安排的作业,不付和延付咨 询费等
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中常见现象及 其处理
第一节 阻抗
一、阻抗的概念 二、阻抗的表现形式和种类 三、阻抗产生的原因 四、处理阻抗的原则和要点
一、阻抗的概念
1. 概念 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出现的阻抗
(resistance)包括来访者意识层面和潜 意识层面上的所有抗拒咨询的情形和因素, 其本质是求助者对自我暴露和自我变化的 抵抗。
(二)正确辨别和分析阻抗的类型与产 生阻抗的原因
首先明确认识 其次用可靠真诚的态度及高超的专业知识
与技能取得对方的信任,排除会谈的阻力 阻抗还可能与咨询师个人有关
(三)以诚恳帮助对方的态度对待阻抗
咨询师一旦确认存在阻抗,可以把这种信 息反馈给求助者,让其认识和面对自己的 阻抗
一定要从帮助对方的角度出发,并以诚恳 的、与对方共同探讨的态度向对方指出
(三)以诚恳帮助对方的态度对待阻抗
(三)以诚恳帮助对方的态度对待阻抗
首先向对方指出某些地方可能存在着问题 其次是争取得到对方对此一致的看法,确
认阻抗的存在 了解阻抗产生的原因,以解释阻抗
(三)以诚恳帮助对方的态度对待阻抗
应对阻抗的主要方法是解释阻抗,了解阻 抗产生的原因,以便最终超越阻抗,使咨 询取得进展
不愿咨询引起的沉默:要有足够的耐心去 等待,不可强求,让求助者按自己的意愿、 方向交谈
第三节 移情
一、移情的概念与类型 二、如何处理移情
一、移情的概念与类型
在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共 情、反应、对质以及对各种阻抗的处理, 求助者的防御越来越少,求助者对咨询师 的态度和情绪发生着变化,他逐渐回忆起 过去的生活经历,同时将过去的冲动、幻 想激活,并将过去对其有过重要影响的人 的情绪以咨询师为替代对象加以有意识的 呈现。这就是移情(transference)。
心 被迫来做咨询 咨访双方有太大的语言和文化差异
2. 多话
往往是无意识的 回避不愿意接触的现实问题,以免除由此
产生的焦虑和其他痛苦体验 求助者按自己的方式急切地表达和急于解
决问题的表现
(二)言语内容上的阻抗
内容上的阻抗是指求助者有意无意的不愿 接触或者拒绝谈论某些方面的话题,有的 甚至想方设法把会谈主题控制在自己希望 的内容上,因为求助者感到谈论某些内容 是危险的,会引起焦虑不安、害羞或痛苦。
2. 健忘
求助者在谈论感到焦虑和心理痛苦的议题 时所表现出的健忘现象
它是个体对于某种痛苦经历长期压抑的结 果;特别是当咨询师竭力启发求助者的某 种痛苦记忆时;往往是无意识地启动压抑 机制的结果
有童年虐待史的人常表现健忘
3. 顺从
指求助者对咨询师讲的每一句话都表示绝 对赞同和服从,使得后者无法深入了解其 内心世界
精神分析理论:最直接的原因是为了避免 焦虑、内疚和羞愧
(一)阻抗来自成长中的痛苦 (二)阻抗来自功能性的行为失调 (三)阻抗来自对抗咨询或咨询师的心理
动机
(一)阻抗来自成长中的痛苦
求助者在咨询中会产生变化,成长中的变 化需要付出代价,会伴随着消除旧有行为 习惯,建立新行为习惯的不适,会给求助 者带来痛苦的体验
一、阻抗的概念
3. 关于阻抗的研究 精神分析: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阻抗无处
不在,处理阻抗是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中 的中心问题。 人本主义:阻抗是个体对于自我暴露和情 绪体验的抵抗,其目的是在于不使个体的 自我认识与自尊受到威胁。
一、阻抗的概念
行为主义:个体对于其行为矫正的不服从。 原因可能是来访者对心理咨询与治疗心存疑 虑,或是来访者缺少帮助其行为变化的环境 条件。
一、移情的概念与类型
1. 正移情(positive transference) 2. 负移情(negative transference)
二、如何处理移情
二、如何处理移情
第一步是证明和澄清移情以便为解释作准 备。
1.捕捉求助者的情感和附带着的冲动 2.追溯移情人物的往事、细节 3.探究移情幻想
沉默 少言寡语 多话
1. 少言寡语
常见情形: 问多答少,言语简短,以重复性或习惯性
的话语应答,似乎在有意无意地与咨询师 周旋、应付 言语迟滞,语调低沉,气氛沉重,缺乏交 谈的情绪和内容 语带保留,欲言又止,含糊其辞,不知所 云
1. 少言寡语
原因: 求助者缺乏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了解和信
性行为
(一)沉默的类型
5. 内向型 性格内向的求助者不习惯于在人前流露内
心活动
咨询师急切地引导和催促,会使求助者无 所适从
(一)沉默的类型
6. 反抗型 求助者不想交谈,不愿意接受咨询,故用
沉默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与沉默伴随的往往还有怀疑、无所谓、不 耐烦甚至充满敌意
(一)沉默的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