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2020-2021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中单元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中单元测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友情提示:请把所有答案填写(涂)到答题纸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一.积累与运用。

(20分)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0分)
(1)江山如此多娇,。

(毛泽东《沁园春•雪》)
(2),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
(3),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衔远山,吞长江,,横无际涯。

(范仲淹《岳阳楼记》)
(5)雾凇沆砀,,。

(张岱《湖心亭看雪》)
(6)《岳阳楼记》中抒写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7)《行路难》诗中以”,。

”两句诗正面写“行路难”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失意与无奈。

2.下列句子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原创节目能否获得市场成功,关键是能从观众观看愿望中寻找契合点。

B.前不久“中国品牌日”活动在上海举行,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产品的魅力。

C.面对停车难的问题,多管齐下的治理方式,让青岛的停车现状大为提升。

D.在大数据、智能技术等技术实现后,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7 分)
有一种符号,万千个方块,数千年发展,传承着中华文化,傲视着世界文明——这就是汉字。

,,,。

数千年来,它为国人提供精神支撑.,丰盈着我们的灵魂,① dǐ(A.砥 B.坻)砺着我们的情操,甲 (A.丰满 B.强壮)着我们的筋骨。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②(A.zǎi B.zài)体。

珍爱汉字,写好汉字,传承文化是我们乙(A.义不容辞 B.嫉恶如仇)的责任。

(1)为①处拼音选择正确汉字,根据文中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只填序号(2 分)①②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最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2 分)
甲乙
(3)填入横线的语句,下列排序正确
..的是()(3 分)
①作为记录中华文化的载体,汉字是我们更好地了解祖先的有力媒介
②即便到了计算机时代,依然是中华文化勇于变革、积极进取精神的缩影
③汉字是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精巧符号,创生至今,不管语音如何变化,结构都基本稳定
④不仅如此,汉字还是充满活力的文字系统,它经历了各种字体的发展演变
A.③④①②B.②③①④C.④②①③D.③①④②
二、阅读。

(70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4-5题。

(6分)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下列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全词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写出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高度概括自然和社会,富有哲理。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诗为什么历来为人们所称道?(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6-9题。

(16分)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十笏①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其地无多,其费亦无多也。

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

彼千金万金造园亭或游宦②四方终其身不能归享。

而吾辈欲游名山大川,又一时不得即往。

何如一室小景,有情有味,历久益新乎?对此画,构此境,何难敛之则退藏于密③,亦复放之可弥六合④也。

(题画《十笏茅斋竹石图》郑燮)【注释】①笏(hù:)古时计量单位。

②游宦:离开家乡去做官③退藏于密:收藏在隐密的方寸之间。

④六合:天地东西南北,称“六合”。

6.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1)游人去.而禽鸟乐也()(2)太守谓.谁()
(3)修.竹数竿()(4)历久益.新乎()
7. 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彼千金万金/造园亭或游宦四方/终其身不能归享
B.彼千金万金/造园亭或游宦四方终其身/不能归享
C.彼千金万金造园亭/或游宦四方终其身/不能归享
D.彼千金万金造园亭/或游宦四方/终其身不能归享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而吾辈欲游名山大川,又一时不得即往。

9. 欧阳修和郑燮(郑板桥)在文中各自表达了什么理想?请分别概括。

(5分)
清清的豆腐花
梁路峰
①20世纪70年代,农村人家年节之外能吃上新鲜的豆腐,算是稀罕的美食了。

②磨豆腐是很累人的活儿。

一大早,母亲将昨晚浸泡在水桶里的黄豆捞起来,左手一勺一勺舀起豆子往石磨的口子里塞,右手握着石磨摇柄使劲地循环往复推磨。

慢慢地,七八斤黄豆变成白花花的豆浆。

③母亲将磨好的豆浆盛入铁锅中煮沸,然后舀起豆浆倒进过滤豆浆的布袋中,反复挤压布袋,直到滤尽豆浆,豆腐渣与豆浆汁分离。

母亲将豆浆倒进木桶,用石膏水调和均匀,直至豆浆凝固。

④每当此刻,母亲会叫喊着,小的们,快点拿碗来,给你们舀一碗豆腐花吃。

听见母亲的叫喊,我和弟弟各拿着一只碗,抢着上前要母亲舀一碗豆腐花。

姐姐没有要豆腐花,而是去厨房拿一包白糖,一个一勺分到我和弟弟的碗里,吩咐趁热喝了。

⑤我品尝着美味清香的豆腐花,三下五除二吃个碗底朝天。

姐姐看见我贪婪的样子,掉头走进厨房。

就在她转身的刹那,我感觉到了她的不快,我就跑去追问姐姐,你为什么不要豆腐花。

姐姐笑笑说,我不喜欢吃。

姐姐分明有委屈,我带着疑惑去追问母亲,为什么不给姐姐豆腐花吃,母亲苦笑着说,都给你们吃了,还做不做豆腐了!从此,我只要有一碗豆腐花,就会给姐姐喝上几口。

⑥豆腐的做法千变万化,或煎炒、或煮汤、或素炒、或干食、或凉拌,各有风味。

我最爱吃的是母亲做的韭菜拌豆腐,母亲将嫩香的韭菜洗干净,切碎后与豆腐一拌,撒上几滴盐,放几粒葱花,再滴上几滴麻油,吃得我口齿生香,回味无穷。

⑦姐姐心灵手巧,长大后也会做豆腐了。

逢年过节,她会早早起床做豆腐。

记得姐姐第一次做豆腐,由我帮忙往石磨里放豆子,她推石磨,约莫半个钟头,三斤豆子就磨完了。

这时,母亲煮好了饭菜,我吃过早饭,去上学了。

中午放学回来,我意外发现厨房里放着一碗满满的豆腐花。

我不舍得吃,姐姐去生产队劳动了,还没吃午饭,留给姐姐吃吧。

可我晚上回来,那碗豆腐花原封未动。

姐姐就说,你怎么不吃,还留着干吗?我说是留着给你吃的。

姐姐就抱着我说,老弟好好念书,念书辛苦,你正是需要长身体的时候,姐姐不需要。

看见姐姐眼里闪着泪花,我心里一直想着,我要给姐姐豆腐花吃。

⑧姐姐20岁出嫁了。

出嫁那天,她哭着不舍得我们,我也舍不得姐姐出嫁,哭着送她到马路上……
⑨姐姐回娘家的第一天,我特地到村口买了碗豆腐花端给姐姐喝,姐姐接过我手里的豆腐花,眼泪夺眶而出。

⑩此后,每当吃起这道菜,我就会想起姐姐的好。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背景,暗含了对那段辛酸艰苦岁月的痛恨。

B.第⑤段中母亲“苦笑”的原因是因为迫于生计,不得不省下姐姐的豆腐花。

C.文中姐姐关爱弟弟,体贴父母,勤劳朴实,心灵手巧,令“我”念念不忘。

D.本文通过有关于豆腐花的回忆,表现了一家人在艰苦时期相濡以沫的亲情。

11. 阅读②③段,概括出做豆腐的五道工序。

(5分)
12.文中三处写到姐姐流泪,原因是什么。

请分别分析其原因。

(3分)
13.文中的“我”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3分)
14.本文以“清清的豆腐花”为题有何作用?(6分)
试试放下手机,拥抱真实生活
王兴超
①移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智能手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机不离手,“人机一体”,随时随地检查手机,已成为青年人的生活习惯。

手机为人们提供了与家人、朋友进行远程联系的机会,为人们的娱乐、网络购物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但是让人快乐的东西,也可能会让人痛苦。

②青年人为何沉迷于手机屏幕社交?一方面,人是群居的社会性动物,有社交需求。

手机上的各种社交软件完美地迎合了青年人的社交需求。

另一方面,心理学的强化理论显示,反馈越及时,快感越明显。

一个搞笑的视频,瞬间就能让我们获得快乐;一个最新的“八卦”消息,立即会使我们产生“长见识”的兴奋;刚发的朋友圈就被众人点赞,马上会有一种“朋友遍天下”的成就感。

这些令人愉悦的短视频、社交信息,会源源不断地呈现出你所喜欢的内容。

为了眼前的快乐,我们会一直无休止地刷下去,直到精疲力竭,感到无尽的空虚。

③事实上,不是你在玩手机,而是手机在压榨你。

在这个碎片化信息过剩的时代,青年人如何避免沉迷手机,多与身边的人沟通,扩大自己真实的朋友圈?
④首先,青年人在认知上要清醒地认识到,各种社交软件设计出来,就是为了黏住用户,让用户上瘾。

每个火爆的社交软件,都是无数网络专家和团队精心设计的诱惑。

正如一部纪录片《智能手机:阴暗面》所揭示的,技术公司为了让用户上瘾,会采取各种手段:利用人类的沟通认同需求,利用注意捕获现象,利用视觉线索误导,利用大数据为用户量身定制,利用不可预期的奖励,利用多重感官刺激等。

在这些诱惑面前,人们很容易沉迷于手机屏幕社交。

当你沉迷各种网络社交不能自拔时,请大声告诉自己:这些诱惑都是让你上瘾的“圈套”。

⑤其次,沉迷手机的青年人需要在行为上做出积极的改变。

可以试试关掉一些无关紧要的手机软件的推送消息,因为它精准的推送机制会瞬间抓住你的注意力。

试试手机不上餐桌。

餐桌上的手机,会使你忘记饭菜的美味,更会让你忽视对面坐的那个人。

试试手机不上床。

手机已成为青年人失眠的罪魁祸首。

总是抱着手机上床,等于告诉大脑“床不是睡觉的地方”,失眠自然难以避免。

在注意力需要专注时,启动手机免打扰功能,全心全意地完成当前任务。

⑥无论虚拟世界的生活多么丰富多彩,我们最终都要回到现实的线下生活。

我希望青年人建立更有意义的社会连接;放下手机,走出虚拟网络,拥抱真实的生活;倾听亲人的话语,感受自然的美丽,与身边的人建立亲密的关系,把时间交给自己。

(《光明日报》有删改)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第④段引用《智能手机:阴暗面》,强调各种社交软件都是对社会有益的。

B.本文呼吁青年人应放下手机,多与身边的人沟通,扩大自己真实的朋友圈。

C.第②段从社交需求和心理学的理论两个方面分析了青年人沉迷手机的原因。

D.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论证内容纲目清晰,层次井然,逻辑严密。

16.文章从哪些方面论述“青年人如何避免沉迷手机”?请简要概括。

(4分)
17.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5分)
(五)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20题。

(10分)
【材料一】[材料一]本报北京8月31日电日前,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联合对外发布《2018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公报》显示,2018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简称研发经费)投入总量過近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8%,连续3年保持了两位数增速。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经费与GDP的比值)为2.19%,比上年提高0.04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

自2013年以来,我国的研发经费投入一直稳居世界第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科技实力伴随着经济发展同步壮大,目前已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国,正向着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9月1日)
[材料二]
(来源:《2018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材料三]
科技创新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

近年来,我国科技快速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国。

在一系列强有力科技政策及措施保障下,经过多年的深耕厚植与艰苦拼搏,我国科技产出的量、质齐升,科研论文数量居世界前列,论文质量和专利产出效益明显提高。

科技领城重大成果举世瞩目,量子科学、铁基超导等基础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神舟”飞天、“蛟龙”潜海、“天眼”探测等高技术领城捷报频传。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类市场主体的创业创断活力竞相迸发。

18.下列表述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3分)
A.我国研发经费投人总量连续3年超2万亿元。

B.我国的研发经费投人强度一直稳居世界第二。

C.我国已经发展成为有影响力的世界科技强国。

D.科技创新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

19.阅读材料二,简要分析2018年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的投入情况。

(4分)
20.阅读材料三,请简要说说我国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国的体现。

(3分)
(六)名著阅读。

(6分)
21.填空题(3分)
(1)艾青生于一个地主家庭,从小就托付给乳母——_________ 收养,然而这个妇女却十分疼爱他。

(2)埃德加.斯诺搜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描述了
(填事件)的经过,向全世界全面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3) 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选自《朝花夕拾》)一文中对封建孝道持态度。

22.根据下面的情节片断,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

(3分)
在山神庙里刚坐下,没喝上几口酒,便听见草料场那边必必剥剥地爆响。

他从门逢中朝外一看,只见火焰冲天,草料场燃起了大火。

他提了花枪,正待开门去救火,却听得有人说话:“……便逃得了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

”又一个道:“我们回城去罢。

”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会干事。


这段出自哪个故事情节?涉及到哪几个主要人物?
三、写作。

(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吹拂着庄稼的夜风,狂野繁密的露珠和满天的星星,都见证了燕子清贫的生活、高贵的美德和坚贞的爱情。

2019年02月20日,由福建省牵头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评价》国家标准发布。

更好地引导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还老百姓绿水青山。

……美好生活需要创造者,也需要见证者。

见证美好,有感动,有成长,也有幸福。

请以“见证美好”为题,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不得抄袭,不得套作;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2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0分)
(1)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2)野芳发而幽香
(3)沉舟侧畔千帆过
(4)浩浩汤汤
(5)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2.B【解析】A项,“能否”与“能”两面对一面,“能否”去掉“否”或“能”改为“能否”;C项,“提升”改为“改观”,“现状”前面加上“难”;D项,“实现”后面加上“大规模应用”。

3.(1)① A② B(2)B A(3)D
二、阅读
(一)4.A5.示例:表达了对天下离人的良好祝愿,表现出词人乐观旷达的胸襟。

(二)6.(1)离开(2)为,是(3)长,细长(4)更加
7.D
8.(1)醉了能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用文章记录这乐事的人,就是太守啊。

(2)并且我们想要游览名山大川,又一时间不能够立刻前往。

9.欧阳修抒发与民同乐的思想。

而郑板桥则表达对清幽宁静,安闲舒适,安贫乐道的理想生活的追求。

【乙】译文:十笏茅草盖的书斋,一口天井,几竿细长的竹子,几尺石笋,它的地方不大,耗费也不多.但是风中雨中有悦耳的声音,日中月中能映出竹子的影子,诗中酒中有闲情逸致,闲中闷中有美景相伴,不是只有我爱竹石,就是竹石也爱我啊.那些用千万金建造园亭的人,有的离开家乡到各处去做官,一生都不能归来享受.并且我们想要游览名山大川,又一时间不能够立刻前往。

哪里比得上这一室小景,有情致有韵味,(即使)经历长久的时间(也能)更加鲜活?对着这幅画,构思这样的情境,聚集的时候可以收藏在隐密的方寸之间,放开来可以遍满天地有什么困难.(意思是空间随着心中意境可敛可放,是流动变化的,是虚灵的)。

10.A
11.浸泡黄豆;磨豆腐;煮豆浆;滤尽豆腐渣;调和石膏水至豆浆凝固
12.第一次“眼里闪着泪花”是因为生活贫苦的辛酸和感动于“我”对她的关爱;第二次流泪是因为出嫁舍不得“我们”;第三次流泪是出嫁离家不舍之泪,更是被弟弟贴心情意感动之泪,也是浓浓亲情的幸福之泪。

13.关爱姐姐;善解人意;懂得分享;知恩图报。

(写出三点即可)
14.①“清清的豆腐花”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

②“豆腐花”充满了童年美好的回忆,是小时候喝豆腐花的幸福感觉。

③“豆腐花”寄托了姐弟情深,一家人相濡以沫的情感。

④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15.A
16.首先,青年人要清醒地认识到,各种社交软件设计出来,就是为了让用户上瘾。

其次,沉迷手机的青年人需要在行为上做出积极的改变。

17.本文先提出问题:机不离手已成为青年人的生活习惯,青年人沉迷手机,现实生活却不善社交现象;接着从社交需求和心理学强化理论两方面分析其原因;然后从克服软件设计的诱惑和在行为上做出积极改变两方面指出青年人避免沉迷手机的方法;最后得出结论号召青年人放下手机,拥抱真实的生活。

(答出三点即可)
18.(3分)D
19.(4分)答出①②两点3分,答出完整的三点4分。

要点∶①2018年我国东部地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的投入远高于中西部地区;②2018 年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总量较2017年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或者2018年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总量较2017年增幅都在10%以上);
③2018年我国中西部地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增幅高于东部地区。

20.(3分)每点1分,共3分。

重复阐述的不给分。

要点:①科技产出的量和质齐升;②科技领域重大成果举世瞩目;③创业、创新活力竞相进发。

21.(1)大堰河
(2)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能写到红军长征也可得分)
(3)批判(否定、反对等皆可)
22.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陆谦
三、写作
23.参考中考评卷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