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基础知识过关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临汾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基础知识过关卷
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总分栏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唐代诗人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诗中描述: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四月的洛阳花开满城,洛河里野鸭戏水,绿柳斜映水中,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整个洛河可以看做是一个生态系统
B.洛河里的水草、鱼和野鸭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
C.如果遭遇水质污染,野鸭体内的有害物质浓度最高
D.洛河上的野鸭和绿柳都是由细胞构成,并且细胞质中都含有线粒体和液泡
2.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每年春季主要栖息在辽中大连的繁殖地,冬季南迁至福建、广东、海南等地越冬,影响这一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阳光B.温度C.空气D.水
3.
假定在一个由草、兔和狐组成的相对封闭的草原生态系统中,如果把狐消灭了,则表示兔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图是( )
A.B.C.D.
4.
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四种生物中,丁是生产者
B.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可表示为:丁→乙→甲→丙
C.若乙的数量增加,短期内,甲、丁的数量会增加,丙的数量会下降
D.若乙的数量增加,短期内,丙、丁的数量会增加,甲的数量会下降
5.
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由于人口过于集中和长期掠夺式的开发等原因,变成了荒山秃岭,这个现象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环境条件决定生物的形态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环境条件决定人口的数量
6.
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中,所用的鼠妇应该是()
A.采自同一环境,个体大小差不多
B.采自同一环境,个体大小随机
C.采自多个环境,个体大小差不多
D.采自多个环境,个体大小随机
7.
某同学制作了生态瓶,瓶内放置的材料如下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生态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瓶中的食物链为:阳光→水草→鱼B.水草为生产者,鱼为消费者
C.水中的细菌可以分解鱼的粪便D.水是影响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
8.
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B.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上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表面
C.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D.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
9.
关于生态平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平衡是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平衡
B.生态环境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C.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绝对稳定不变
D.生产者大量死亡会破坏生态平衡
10.
下列生物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A.向日葵B.鼠妇C.艾滋病病毒D.草履虫
11.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豆田里杂草丛生,影响了豆的产量,草与豆苗之间的关系属于()
A.捕食B.合作C.寄生D.竞争
12.
某地引入一种新作物,经过一段时间的栽培,新作物在这个地区生长良好,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
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生物改变环境D.生物依赖环境
13.
生物能够表现出非生物所不具有的生命现象。

请仔细观察下列各图,属于生物的是( )
A.向日葵B.珊瑚礁C.机器人D.钟乳石
14.
下列哪一项不具有生命现象( )
A.春风吹又生B.潮起潮落C.金鸡报晓D.花开花落
15.
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分类,他们将鲫鱼、金鱼、水草、荷花、水鸭、蟹等归为一类,将松、柏、蝇、玫瑰等生物归为一类( )
A.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B.按照这些生物的用途
C.按照生物的数量
D.按照这些生物的生活环境
16.
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机器人B.电脑木马病毒
C.肺炎支原体D.恐龙化石
17.
野生“羊肚菌”是一一种真菌,生长在腐殖质的土壤中,能将土壤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看,野生“羊肚菌”属于()
A.生产者B.分解者C.消费者D.非生物成分
18.
下列有关自然现象的叙述中,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①柳树枝条随风起舞②树苗由小长大③鸟类产卵繁殖下一代④猎豹捕食羚羊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努力创建文明典范城市,绿化面积变得更大,空气更清新,景色更美。

下列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与此相同的是( )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冬种小麦夏种玉米D.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0.
下列属于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云龙湖中所有的鱼
B.天空中飞行的鸟
C.滨湖公园
D.金龙湖所有的植物
21.
如图所示,植物弯向光源生长。

这说明植物体
A.能进行呼吸作用B.能够繁殖后代
C.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22.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依次是()
①实验②作出假设③提出问题④得出结论⑤表达、交流
A.③①④②⑤B.④②③①⑤C.③④②①⑤D.③②①④⑤
23.
“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A.应激性B.遗传C.新陈代谢D.变异
24.
根据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生物学观点。

以下能体现环境影响生物的是()
A.绿树成荫,大树底下好乘凉B.蚯蚓疏松、肥沃土壤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25.
下列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的是( )
A.工蜂与蜂王B.水稻与稗草C.跳蚤与狗D.狐狸与野兔
26.
下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 )
A.甲→乙→丙→丁B.丙→丁→甲→乙
C.丙→丁→乙→甲D.丁→丙→乙→甲
27.
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不易被天敌捕食。

这种现象属于()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D.环境制约生物
28.
含羞草的叶片在受到触动时会自然下垂,说明它()
A.害羞B.具有应激性
C.怕碰撞D.在进行呼吸
29.
当某种有毒物质进入食物链:草一蝗虫→青蛙→蛇,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
A.草B.蝗虫C.青蛙D.蛇
30.
下列哪一种曲线图表示捕食关系?()
A.B.
C.D.
评卷人得分
二、非选择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40分)
1.
下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

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共有___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的一条:___。

(2)若图一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___等生物和非生物部分。

(3)生态系统中的___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4)图二中甲所对应的生物是图一中的___,如果把鼠灭光,该生态系统中受影响最大的生物是___。

2.
冬天青蛙钻进泥土里冬眠是生物对环境的_______。

3.
生殖和发育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生物产生后代和繁衍种族的过程叫________;生物体的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活动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变化叫________。

4.
如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简图,请回答:
(1)光、二氧化碳、水等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部分,图中生产者是______。

(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表达了食物链中部分生物吃与被吃的关系,请写出图示中的食物链:______。

(3)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______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

(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______和食物网流动的。

5.
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请帮助他们完成下面的探究报告。

鼠妇常生活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下,那里的土壤是潮湿的,因此我们可以完成下面的探究报告:
(1)____:土壤的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定计划:
材料用具:每个小组十只鼠妇,干土,湿土,铁盒,纸板。

实验设计:在铁盒内一边放上干土,以横轴中线为界,另一侧放上_____。

这样在铁盒就形成了______和______两种环境。

像这样,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_____实验。

(4)实施计划:全班分为8个组进行实验,实验完成后要计算全班的_____。

(5)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做完后,对鼠妇的处理方式是 ________。

6.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能影响生物;生物能够_____一定的环境,也能_____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7.
科学探究是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过程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乐趣,还是领悟科学研究方法、提升科学思维的基础。

毅豪兴趣小组发现当人们移开花盆时,鼠妇(又称湖虫)会很快爬到其他隐蔽的地方,这是为什么呢?为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兴趣小组开展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步骤1:实验装置的中央放入10只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鼠妇,在温度适宜且明亮的环境中静置5分钟,分别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量,并记录。

步骤2:再按步骤1的方法重复操作4次。

步骤3:处理数据。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该实验设计体现了单一变量原则。

(2)实验步骤中重复操作4次,并求平均值,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图示数据统计,可以看出阴暗环境中的鼠妇数量明显多于明亮环境中的鼠妇数量,从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

8.
在一定条件下,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能力。

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越____________,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9.
生物与环境之所以能形成统一的整体,是因为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请以秦岭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与依存。

夏天,秦岭自然保护区内的植物郁郁葱葱,使得空气清新湿润,这体现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

(2)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与依存。

秦岭自然保护区内动植物种类丰富,形成了复杂的食物关系下图为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中生物是通过______的关系形成食物链的。

若松毛虫泛滥,会危害到松林,但______的数量会随之增加,从而控制松毛虫的数量,降低其对松林的危害。

(3)在上图食物网中,能利用非生物环境中的简单物质制造有机物并储存能量的生物有______。

生物制造或获得的有机物最终都要被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环境中,其途径之一是通过自身呼吸作用分解体内的有机物;二是通过生态系统中的______分解生物的遗体和排泄物。

10.
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生态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着生物群落在地球表面分布的总格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