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闽西客家“祖训”的特征和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闽西客家“祖训”的特征和效益
作者:张庆明
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3年第21期
【摘要】闽西客家族谱,制定有务必要族人世代遵循并传承的“祖训”。
她既保留着古代“家训”的精髓,又有与时俱进的发展新规。
其内容既丰富又有教育意义,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而,我们应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充分发挥闽西客家“祖训”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闽西;客家“祖训”;特征;效益
【中图分类号】B8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1—057—03
“人有家,家有谱,谱有训”的俗语广泛地流传在闽西客家民间。
在闽西的客家族谱中,皆有“祖训”(或称“族规”“族约”“家规”)的内容而留传后世并要求后代子孙恪守并践行的习俗。
据悉,上杭县客家族谱馆收藏了闽、粤,赣客家地区160个姓氏3000多部、2万余册族谱。
作为宗族的“祖训”,大多是刻印在各姓氏的族谱上。
例如,在《上杭太湖郭氏族谱》中就有《大宗四训》《家训》《家训十二条》;又如在《张氏联谱》里,有《张化孙家规》《家训》《家规》;再如,在《廖氏宗谱》里,也有《祖训八则》;《济阳郡三坪江氏宗谱》里,也有《家训》《家教十则》等。
一、闽西客家“祖训”的内涵与特征
既保留着古代“家训”文化的精髓,又有所发展的闽西客家“祖训”,其内容丰富而有教育意义:
(1)爱国爱乡,天下为公。
皆因天灾与人祸(内乱,异族入侵而导致国破家亡)等原因而颠沛流离的闽西客家人的祖先,由于他们身处时时与处处皆为客的困境中,因而就深切地体会到故乡家园的可爱与安全生活的可贵,所以异常强烈地期盼着国泰民安。
于是,他们就怀有强烈的爱国情怀。
例如,在上杭的《张氏家训》中,就把“忠孝国家”放在首位:“国家与民,关系互相;民忠国盛,国强民康。
国泽黎民,民增国光;天经地义,效国理当。
劝我族人,以此为尚;奉事国家,赴汤蹈火。
为国稳定,戎马扛枪;为国振兴,农工学商。
清政廉洁,不图恩偿;和衷共济,不怨不上。
执行政令,遵纪守纲,踊跃赴公,早完税粮。
”
(2)和睦宗亲,团结乡邻。
在生产与生活中,闽西客家人深切地体会到,只有依靠家族的力量与相邻的帮助,才能有效地抵御野兽的侵袭与盗匪的抢掠;只有依靠家族的力量与相邻的帮助才能有幸地获取生产和生活资料而争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因而,《上杭唐氏族谱·家训十二则》中明确规定“睦宗族”:“宗族吾身之亲,千支同本,万脉同源,始出一主。
不睦宗
亲是不敬祖宗,不敬祖宗则不如禽兽。
凡我族人切不可相残相欺,以伤元气。
”而《上杭林氏族谱·传世家训》则对“睦宗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睦宗之要有三,一曰尊尊,对尊辈则恭顺有礼;二曰老老,虽属平凡而年纪已高应须加保护之礼;三曰贤贤,凡德行学识可为族人模范者,虽年辈较低,亦须待以敬贤之礼。
”“凡族中鳏寡孤独无依者,果能安分守己,当念同族一本之义,联族人力量,情以周济之,不可漠然视如路人。
有婚嫁丧葬不能举者,或品学兼优而无力上进者,联族人量力而助,义不容辞。
”
(3)耕读传家,尊师重教。
身处山多田少人口增多的闽西客家人,要改变自身的命运,只有“学而优则仕”才能一举跳出山门。
正是由于闽西客家人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因此才会举全家、全族、全村之力来支持教育事业,才会出现学校多、学生多、人才多的崇文重教的社会氛围。
这正如《上杭林氏族谱·传世家训》中所指出的那样:“人生在世,非教育不能成器,非读书明理不能成就大业。
教育以培养其立身致用之本;读书以达其为人处世之用,二者缺一不可。
”“家不论贫富,子女不论智愚,第一要读书。
读书则能明事理,古人所谓致和、格物、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者。
使人知为人之理,立业之方,有益于民,有功于国,而不至为非作歹,为世人所不容。
”
(4)勤俭节约,艰苦创业。
早已成为闽西客家人的优良品德的勤俭创业,就成为闽西客家祖训的重要内容。
因而就在《上杭林氏族谱·传世家训》中深刻阐述了关于治家的重要性和“体面”二字的危害性:“勤俭为立身之本。
人不但贵于有一长、有一业、具贵乎能勤其业,发挥其专长。
不论士农工商,凡勤且俭者,家必日进,否则莫不致败。
”“‘体面’二字,误尽古今天下人,若丧葬婚嫁、交际之类,不自量力而行,只贪图体面,至负债积穷,后悔莫及。
一家之中生财有数,苛取之尽锱铢而用之如泥沙,不及数年而家产荡然无存。
盖败家之由,不知节用为其端。
俗语曰,‘常当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
”
(5)律已言行,修为道德。
闽西客家的“祖训”,极其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
在《上杭林氏族谱·传世家训》中,就有《明德性》的条目:“大丈夫须有顶天立地之志,处世存心,要有容人度量,而勿求容于人。
”“人必善忍,其业乃有成;必有容,其得乃得大。
君子立身,惟能忍,方能合众志以成大事业;不忽视小事,方能谨慎处世而致成功。
”“做人做事要堂堂正正,切戒言行不一。
须知惟有人间耳目最难掩盖,切勿以为世间只有我最聪明,一旦阴事揭开,将何以立足于人前?则后悔已晚!””人世间交际之诀,律已以谦,待人以恕,接物以信,临事以义。
可以受用终身。
”而上杭《张氏家训》的“禁戒非为”条目则是:“为人处世需救名芳;忌人说短,怕指脊梁。
口端行正,受人敬仰;胡作非为,定遭祸殃。
劝我族人,正大光明;非理之事,不为不想。
不义之财,莫贪莫枉;酗酒吸烟,宜戒不倡。
偷抢讹骗,聚众殴斗、诬告诽谤,此类作为触犯律章,禁之止之,免讼公堂。
”而张氏入闽始祖张化孙还立下了四言体的家规:
笃忠敬言:急公守法,完粮息讼。
营生业言:士农工商,各执其业。
慎丧祭言:慎终追远,宜尽诚敬。
慎婚姻言:娶媳嫁女,咸宜配擇。
严内外言:治内之外,不可易位。
敦孝悌言:事事亲敬,敦亲睦族。
厚风俗言:吉凶庆恤,孤寡有体。
敦和睦言:奸盗赌博,占欺谋吞。
严杂禁言:捍忠御灾,协力同心。
(6)言传身教,防微杜渐。
闽西客家人注重从幼就开始对子弟进行教育。
为了防微杜渐,他们就言传身教地去引导子弟在青少年时期就发展良好的道德品性。
在《闽游二之郎系大族谱·游民家训》中,其“训导子弟”条目就规定:“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
血气未定,知识暂开,训导惩戒之方莫切于此。
大凡子弟之率不谨,皆为父兄之教不先。
为父兄者,应后其德性,遏其邪心嗜好。
语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可模可范以身教之,耳提面命以言教之,使子弟见闻日熟。
循循于规矩之中,义方之教,切磋之功,可不预严于童稚之年乎?”
二、闽西客家“祖训”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内容丰富且富有教育意义的闽西客家“祖训”,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旨归为治国平天下,乃以正心诚意、修身养家为基础,并把远大理想、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无论古今皆是陶冶道德情操、规范行为举止、涵育优良家风、培养爱国精神的有效载体。
三、充分发挥闽西客家“祖训”的社会效益
(一)闽西客家“祖训”的历史效益
闽西客家“祖训”既是寄托传统、盛放亲情的陈年家酿,更是道德品质的世代累积与嘉言懿行的代际沉淀。
就在闽西客家人的精神谱系里,素有重家教、守家训、正家风的文化传统,希望子孙后辈“行求无愧于圣贤,学求有济于天下”。
闽西客家人历史上十分重视“祖训”文化的滋养,自古以来训治家,以训育人,用“祖训”启迪人生;平时,父母就重视“祖训”,对儿女言传身教,循循善诱,甚至有的家中长辈在临终之际还会千叮万嘱,交代后辈要守“祖训”重家教,正家风。
历代闽西客家名人志士、社会贤达、名门望族多以“祖训”的形式来训诫子弟,从而垂饬后代。
古往今来,闽西客家“祖训”对于优良家风、家教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闽西客家“祖训”在引导族人培养个人价值准则方面,极
为重视个人修养,去引导一代族人真诚地服务社会,报效国家——这就是闽西客家“祖训”极其重要的历史社会意义。
例如,为了激励人们为大国目标而努力奋斗,去追求美好的社会和幸福的生活,闽西江氏客家“祖训”就强调要“讲信修睦,大同之甚”。
而近代以来,闽西客家人总是走在时代前列,究其原因,也就在此。
他们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将“小家”同“大国”同气相求,将家庭情感与爱国精神融为一体的家教、家训、家风在传播和弘扬过程中逐渐超出家庭范畴,从而融入民族的血脉,以此来激励一代又一代的闽西客家儿女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而走向济世救民。
匡扶天下的担当。
(二)闽西客家“祖训”的现实效益
如今,我们要让古老的“祖训”与现代社会理念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吐故纳新,守正出新,与时偕行来激发其焕发出夺目的智慧光芒,从而使其兼具时代性、思想性、实用性与学术性,从而成为警世良言、育后箴言,以便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1.为社会平安而尽力
近年来,龙岩市永定区司法局针对闽西客家“祖训”具有独特的教化功能而含有公民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社会诚信、和贵礼让等诸多元素的特点,印发宣传普及平安文化读物《客家家训》。
灵活运用客家“祖训”“和贵、规矩、向善、崇法”等平安和谐元素,将其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以好家风好作风来引领全区形成良好的崇德尚氛围。
因而,全区巧用客家“祖训”化解3521起矛盾纠纷而占全区调处纠纷总数的41%,其调处成功率高达100%。
由于永定区的客家“祖训”秉承着儒家思想,教诲子孙后代团结族人,和睦乡里,诚信守法,戒斗息讼,增强村民自我道德约束能力,与法治的功能不谋而合,寻找优秀传统文化与法治文化、平安文化的结合点,为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龙岩而尽力。
做到将客家“祖训”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从而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新突破。
2.为生态乐土而担当
上杭县中都镇兴坊村古井旁有一块严禁乱砍滥伐的古石碑。
这块由当地郑、黄两姓于清代乾隆四十七年(1783)所共同立下,它告诫人们:“禁止盗伐山木苗竹、盗割龙山箕草,爬油坑里左右不许挖石。
”实际的社会生活中早已扩展为严禁乱砍滥伐古树的社会习俗了。
在上杭县的《南阳邓氏宗谱》里有明文规定:“后龙乃系一村之保障。
所有松杉竹林务须共相栽培,如有盗砍柴木、盗锄竹笋者,拿获即重责罚。
若强悍执拗不尊公议,该族房带至祠中,斥责不贷。
”又如,在《五云赵氏祖德芬芳录》里世有所制定的“家规”云:“十二,公管常山,无论有坟无坟,只许公同蓄禁修培,毋得恃强砍伐树木,开掘栽种。
尤毋许侵占盗卖,及擅行构造,致起争端。
若强砍丘木,计株问罪;侵盗祖山,罪犯军流。
族人各宜谨遵,慎毋自罹法网。
”正因如此,才有当今在上杭稔田镇出现了一位76岁古稀老翁李春成自2008年退休回家后,便自觉地为慎防村口古榕而以一贯之地守护千年古榕:浇水、施肥,除虫……还打扫周边环境。
3.为扶困救弱而贡献
平时,常把《张氏联谱》里所制定的“祖训”:“恤无靠:鳏寡孤独,最足矜怜,命生不
辰,气数攸偏,穷民无靠,仁政是先,触目惊心,保护宜全。
”牢记在心的上杭县蛟洋镇坪埔村的坤板海鲜私房菜馆张坤华老板关了自家店、赴榕救病童于2022年7月5日上午在福建医
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干细胞采集室的病房里顺利完成了捐献而成为福建省第349例,龙岩市第2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總之,我们要以古人之规矩来开自己之生面。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赓续传承中发扬光大,使之成为我们文化自信的深厚底蕴。
参考文献:
[1]邱甫田,温云远,主编.祖宗的叮咛:客家族规家训选[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
社,2019.
[2]何志溪,肖干南,编著.闽西民风概览[M].厦门:鹭江出版社,2012.
[3]赖容,吴旭红,廖晓华.永定:巧用客家家训化解矛盾纠纷[N].闽西日报,2022—06—22.
[4]曾俊钦,罗智玲,陈建英.稔田古稀老翁守护千年榕树[N].闽西日报,2022—03—31.
[5]刘玉荣,陈勇根.关了自家店赴榕救病童上杭蛟洋张坤华昨日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N].闽西日报,2022—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