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城乡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考试模拟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坪城乡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考试模拟试卷含解析班级__________ 座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分)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考点】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析】【解答】解:由得:1+2x≥5
x≥2,
因此在数轴上可表示为:
故答案为:C.
【分析】首先根据解不等式的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系数化为1得出不等式的解,然后将解集在数轴上表示,表示的时候根据界点是实心还是空心,解集线的方向等即可得出答案。
2、(2分)如图,直线相交于点于点,则的度数是()
A. B. C. D.
【答案】B
【考点】余角、补角及其性质,对顶角、邻补角
【解析】【解答】解:,,
,
对顶角相等 ,
故答案为:B .
【分析】 因为 OE ⊥ AB ,所以根据余角的意义可得∠ A O C = 90 ∘ − ∠
C O E = 90 ∘ − 61 ∘ = 29 ∘ ,再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BOD=∠AOC=29。
3、 ( 2分 ) 若方程mx +ny =6有两个解 ,则m ,n 的值为( )
A. 4,2
B. 2,4
C. -4,-2
D. -2,-4
【答案】C
【考点】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析】【解答】解:把,代入mx+ny=6中,
得:,
解得:.
故答案为:C.
【分析】将x、y的两组值分别代入方程,建立关于m、n的方程组,再利用加减消元法求出m、n的值。
4、(2分)在实数范围内定义新运算:,则不等式的非负整数解为()
A.
B.1
C.0
D.
【答案】D
【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特殊解
【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得3x-x+1≤3,解得,x≤1,所以原不等式的的非负整数解为0,1,故答案为:D.
【分析】先根据定义新运算求出3△x=3x-x+1,然后把不等式不等式转化为3x-x+1≤3,解不等式求
出x的取值范围。
再从中找出非负整数即可(正整数和0).
5、(2分)下列不等式中,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是()
A. 2x-1>0
B. -1<2
C. 3x-2y≤-1
D. y2+3>5
【答案】A
【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
【解析】【解答】解:A、是一元一次不等式;
B、不含未知数,不符合定义;
C、含有两个未知数,不符合定义;
D、未知数的次数是2,不符合定义;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一次,这样的不等式就是一元一次不等式,即可作出判断。
6、(2分)如图,直线a∥b,直线l分别与a、b相交于A、B两点,AC⊥a于点A,交直线b于点C.已知∠1=42°,则∠2的度数是()
A. 38°
B. 42°
C. 48°
D. 58°
【答案】C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直线a∥b,
∴∠1=∠BCA,
∵∠1=42°,
∴∠BCA=42°,
∵AC⊥AB,
∴∠2+∠BCA=90°,
∴∠2=48°,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平角的特征即可求出∠2的值.
7、(2分)关于下列问题的解答,错误的是()
A.x的3倍不小于y的,可表示为3x>y
B.m的与n的和是非负数,可表示为+n≥0
C.a是非负数,可表示为a≥0
D.是负数,可表示为<0
【答案】A
【考点】不等式及其性质
【解析】【解答】解:A、根据列不等式的意义,可知x的3倍不小于y的,可表示为3x≥y,故符合题意;
B、由“m的与n的和是非负数”,表示为+n≥0,故不符合题意;
C、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可知a≥0,故不符合题意;
D、根据是负数,表示为<0,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 先表示x的3倍与y的,再根据“不小于”即“大于或等于” 列出不等式即可,再作出判断即可。
B 先表示m的与n的和(最后求的是和)是“是非负数”即正数和0,列出不等式,再注册判断。
C “ 非负数”即正数和0,D
8、(2分)下列说法:①;②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成一一对应关系;③-2是的平方根;④任何实数不是有理数就是无理数;⑤两个无理数的和还是无理数;⑥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正确的个数有()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答案】C
【考点】实数及其分类,实数在数轴上的表示,实数的运算,无理数的认识
【解析】【解答】解:①=10,故说法错误;
②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成一一对应关系,故说法正确;
③-2是的平方根,故说法正确;
④任何实数不是有理数就是无理数,故说法正确;
⑤两个无理数的和还是无理数,如与- 的和是0,是有理数,故说法错误;
⑥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故说法正确.
故正确的是②③④⑥共4个.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一个数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等于它的绝对值;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成一一对应关系;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这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4,-2是4的一个平方根;实数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故任何实数不是有理数就是无理数;两个无理数的和不一定是无理数;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的小数,故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根据这些结论即可一一判断。
9、(2分)小明、小敏、小新商量要在毕业前夕给老师办公室的4道窗户剪贴窗花表达大伙的尊师之情,今年是农历鸡年,他们设计了金鸡报晓的剪纸图案.小明说:“我来出一道数学题:把剪4只金鸡的任务分配给3个人,每人至少1只,有多少种分配方法”小敏想了想说:“设各人的任务为x、y、z,可以列出方程x+y+z=4.”小新接着说:“那么问题就成了问这个方程有几个正整数解.”现在请你说说看:这个方程正整数解的个数是()
A. 6个
B. 5个
C. 4个
D. 3个
【答案】D
【考点】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及应用
【解析】【解答】解:①当x=1时,y=1,z=2或y=2,z=1;
②当y=1时,x=1,z=2或x=2,z=1;
③当z=1时,x=1,y=2或y=1,x=2.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题意列出三元一次方程,根据每人至少1只,分三种情况:当x=1;当y=1;当z=1,求出其整数解即可。
10、(2分)在实数0、π、、、中,无理数的个数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B
【考点】无理数的认识
【解析】【解答】0是一个整数,所以不是无理数,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所以是无理数,是一个开方开不尽的数,所以是无理数,,所以不是无理数。
故答案为:B
【分析】无限不循环小数包括开方开不尽的数,看似有规律实则没有规律的数及含有π的数,所以题目中π与都是无理数。
11、(2分)若a>-b>0,则关于x的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A. <x<
B. 无解
C. x>
D. x>
【答案】B
【考点】不等式的解及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解析】【解答】解:原不等式组可化为
因为a>-b>0,所以<0, <0.
而= <1, = >1,
所以< ,所以> ,
所以原不等式组无解,
故答案为:B.
【分析】先求出不等式组中的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再根据a>-b>0,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即可。
12、(2分)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为()
A. B. C. D.
【答案】C
【考点】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及应用
【解析】【解答】解:
②×4−①得2x−y=5④
②×3+③得5x−2y=11⑤
④⑤组成二元一次方程组得,
解得,
代入②得z=−2.
故原方程组的解为.
故答案为:C.
【分析】观察方程组中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特点:z的系数分别为:4,1、-3,存在倍数关系,因此由②×4−①;②×3+③分别消去z,就可得到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利用加减消元法求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然后将x、y的值代入方程②求出z的值,就可得出方程组的解。
二、填空题
13、(2分)如表是某校八年级(8)班共50位同学身高情况的频数分布表,则表中的组距是________,身高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至多是________cm.
组别(cm)145.5~152..5152.5~159.5159.5~166.5166.5~173.5
频数(人)919148
【答案】7;28
【考点】统计表
【解析】【解答】152.5-145.5=7,则组距为7,173.5cm-145.5cm=28cm,则身高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至多是28cm
【分析】考查频数分布表的基本知识 ,组距是每组内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而身高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50个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14、(1分)如图是某医院1~12月份的新生儿出生人数的统计图,记月份为n,用n的代数式表示:1至5月份每月新生儿出生数m=________.
【答案】20﹣2n
【考点】条形统计图
【解析】【解答】解:设新生儿出生数为m,1至5月份每月新生儿出生数目,月份增加1,则新生儿数目减少2将图中数据代入关系式中可以算出:m=20﹣2n;
所以1至5月份每月新生儿出生数为20﹣2n.
【分析】本题若再问6至12月份每月新生儿出生数m=2n - 2
15、(1分)把5的平方根和立方根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________.
【答案】
【考点】平方根,立方根,估算无理数的大小
【解析】【解答】5的平方根为- ,;5的立方根为,
所以5的平方根和立方根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 <<.
故答案为:
【分析】5的平方根有两个,立方根有一个,所以将这三个无理数排列大小即可.
16、(1分)如图所示,已知AB、CD相交与O,OE平分∠AOD,OF⊥CD于O,∠1=40°,则∠2= ;∠3=________
【答案】,65°
【考点】对顶角、邻补角
【解析】【解答】解:∵OF⊥CD,∴∠FOD=90°,
∵∠1=40°,∴∠2=90°-∠1=50°,
∴∠AOD=180°-∠2=130°,
∵OE平分∠AOD,
∴∠3= ∠AOD=65°
故答案为:,
【分析】由已知可知∠2的度数,因为∠2和∠1互余,再利用对顶角可知∠AOC的度数,即可知∠AOD的度数,由于EO是∠AOD的平分线,所以可知∠3的值.
17、(1分)已知数a、b的对应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a﹣3________b﹣3.
【答案】<
【考点】不等式及其性质
【解析】【解答】解:a、b的对应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得
a<b,
不等式的两边都减3,得
a﹣3<b﹣3,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都总比左边的数大,可知a<b,然后根据不等式的性质①即可作出判断。
18、(1分)若5x3m-2-2>7是一元一次不等式,则m=________
【答案】1
【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
【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得:3m-2=1,
解得:m=1.
故答案是:1
【分析】根据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所含未知数的指数只能为1,列出方程,求解得出m的值。
三、解答题
19、(5分)如图所示是小明自制对顶角的“小仪器”示意图:
(1 )将直角三角板ABC的AC边延长且使AC固定;
(2 )另一个三角板CDE的直角顶点与前一个三角板直角顶点重合;
(3 )延长DC,∠PCD与∠ACF就是一组对顶角,已知∠1=30°,∠ACF为多少?
【答案】解:∵∠PCD=90°-∠1,又∵∠1=30°,∴∠PCD=90°-30°=60°,而∠PCD=∠ACF,∴∠ACF=60°.
【考点】角的运算,对顶角、邻补角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根据三角板各个角的度数和∠1的度数以及对顶角相等,求出∠ACF的度数.
20、(5分)如果把棱长分别为3.14cm,5.24cm的两个正方体铁块熔化,制成一个大的正方形铁块,那
么这个大正方体的棱长有多大?(用一个式子表示,并用计算器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解:根据题意得:≈5.6(cm),
则这个大正方体的棱长为cm
【考点】立方根及开立方
【解析】【分析】首先算出棱长分别为3.14cm,5.24cm的两个正方体铁块熔化的体积,再根据正方体的体积=棱长的立方,反之棱长就是体积的立方根根,即可得出答案。
21、(5分)如图,某村庄计划把河中的水引到水池M中,怎样开的渠最短,为什么?(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和证明)
理由是:▲ .
【答案】解:垂线段最短。
【考点】垂线段最短
【解析】【分析】直线外一点到直线上所有点的连线中,垂线段最短。
所以要求水池M和河流之间的渠道最短,过点M作河流所在直线的垂线即可。
22、(5分)如图,AB∥CD,AE平分∠BAD,CD与AE相交于F,∠CFE=∠E.试说明:AD∥BC.
【答案】解:∵AE平分∠BAD,
∴∠1=∠2.
∵AB∥CD,∠CFE=∠E,
∴∠1=∠CFE=∠E.
∴∠2=∠E.
∴AD∥BC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1=∠2,由平行线的性质和等量代换可得∠2=∠E,根据平行线
的判定即可得证.
23、(5分)如图:已知:直线a、b被直线c、d所截,图中∠1=82°,∠2=98°,∠3=110°,求∠4的度数。
【答案】解:∵∠5=∠2=98°,
∴∠1+∠5=180°,
又∵∠1与∠5是关于直线c的同旁内角,
∴a∥b,
∴∠3=∠4=110°
【考点】对顶角、邻补角,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对顶角相等,得出∠5=∠2,可得出∠1+∠5=180°,再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可得出a∥b,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求出结果。
24、(5分)如果A= 为a+3b的算术平方根,B= 为1-a2的立方根,求A+B的立方根.
【答案】解:由题意得解得
所以A= = =3,
B= = =-2.
所以A+B=3-2=1,所以A+B的立方根是1.
【考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及开立方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建立关于a、b的方程组,求出a、b的值,再分别求出A、B的值,然后求出A+B 的立方根即可。
25、(5分)随着神舟计划的进行,中国人对宇宙的探索更进一步,但是你知道吗,要想围绕地球旋转,飞船的
速度必须要达到一定的值才行,我们把这个速度称为第一宇宙速度,其计算公式为v= (其中g≈0.009 8 km/s2,是重力加速度;R≈6 370 km,是地球的半径).请你求出第一宇宙速度的值.(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解:v= ≈≈7.90(km/s).
答:第一宇宙速度的值约为7.90 km/s
【考点】算术平方根,实数的运算
【解析】【分析】将g、R代入计算,再求出gR的算术平方根即可。
26、(5分)如图,AB∥CD.证明:∠B+∠F+∠D=∠E+∠G.
【答案】证明:作EM∥AB,FN∥AB,GK∥AB,
∵AB∥CD,
∴AB∥ME∥FN∥GK∥CD,
∴∠B=∠1,∠2=∠3,∠4=∠5,∠6=∠D,
∴∠B+∠3+∠4+∠D=∠1+∠2+∠5+∠6,
又∵∠E+ ∠G=∠1+∠2+∠5+∠6,
∠B+ ∠F+ ∠D=∠B+ ∠3+∠4+ ∠D,
∴∠B+ ∠F+ ∠D=∠E+ ∠G.
【考点】平行公理及推论,平行线的性质
【解析】【分析】作EM∥AB,FN∥AB,GK∥AB,根据平行公理及推论可得AB∥ME∥FN∥GK∥CD,再由平行线性质得∠B=∠1,∠2=∠3,∠4=∠5,∠6=∠D,相加即可得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