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形形色色的人》评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形形色色的人》评课稿
总体来说老师在教材把握、课程建设、知识关联、方法引领、语言学习等方面做足了功课,是落实课程标准,创新教学方式的有效探索。
现在,我从这几个方面具体谈谈观课后的感受:
一、用心研读教材,精准确定目标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写人习作单元这是统编教材第
六次写人的习作,在前面教学的基础上,本单元设置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细节描写: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语文要求是:选取典型事例,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老师用心研读教材,精准确定目标,注重内容的前后勾连,构建了严密的知识体系。
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只有两个: 1、选择突出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运用所学描写人物的方法,具体地表现人物的特点: 2、结合评价标准、例文及批注进行互评并自主修改习作。
本堂课的教学活动都是为达成教学目标而为之。
如依托文本,总结提炼写人方法:梳理习作提示中的习作要求:根据图示和泡泡的内容,帮助学生弄清什么是典型事例并归纳习作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初试身手”的内容确定写作对象,选取典型事例:师生点评,生生互评是在帮助和引导学生活用写作方法。
目标明确,指导有效,层次分明,前后衔接,这堂课的导向性、梯度性、整体性都很强。
二、灵活运用教材,创新使用课程
这是作文专项训练课,也是作文课程建设的创新课,这堂课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李老师先根据精读课文及以前掌握的写作知识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的写人方法,体现教的导向性;然后审题,弄清习作
要求,明确要求后学生习作才有章可循:之后帮助学生正确选择典型
事例,此处体现了教有所引的理念:再后限时让学生自主习作,此处
根据学情分层设计习作要求,学生可以完普初试身手的片段,也可重新选材进行习作,这样灵活处理,注重了学生的能力需求,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最后评改,习作评改环节打破传统作文教学的思维,属创造性使用教材,以往,我们是先学习作例文,再写作,今天,李老师是先写作文,后依托例文进行自评自改。
这堂课的容量很大,一要复习旧知:二要审题、学会选典型事例:三要学完两篇习作例文:
四要写一篇完整的作文:五要针对作文进行评改。
要在50分钟完成这些任务,有效教学,必须创造性使用教材,所以,李老师根据教学环节设计了指导性强、针对性强的学习卡,让学生在课前做足功课,课堂其实就是课前学习情况的反馈,在他们自学的基础上,老师帮助他们查漏补缺,课前自主学习、课中释疑解惑、课后巩固提升,这种前瞻性学习、实操性学习和延续性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三、关注知识勾连,突破教学难点
为真正达到引领和示范的目的,我们这次活动安排了习作策略单元教学所有的课程,前三节课,传授学生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第四
节课是前三节课学习成果的体现一运用方法写出人物特点。
四节课的目标性和指向性都很明确且都一样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当然,每种
课型承载的任务不一样:精读课文传授方法,交流平台梳理方法,初
试身手尝试运用方法,习作例文巩固习作方法,习作则是灵活运用方法,最终就是让学生能运用所学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表现人物特点。
要让这堂课有意义,就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提升能力。
李老师遵循了习作策略单元教学内容编排的规律,重点有凸显,难点有突破。
这堂把习作指导课和习作讲评课合二为一,两节课只用了50分钟,
所以,需瞻前顾后,构建单元特色习作课,在内容的处理上,还是很科学,如回顾方法、明确要求、归纳方法这三个环节教紧凑,因前面三节课都是在教方法,故无需多讲。
习作评改是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老师能采用师生共评的模式引导学生修改习作,帮助学生走出修改的盲区和误区,明确修改方法,让学生进一步明确选择典型事例的方法及细节描写,扎实有效地进行指导。
四、注重方法引领,力求学以致用
一听到作文专项训练这个词,可能很多人脑中涌现的是枯燥乏味,是机械灌输,实事并不是这样,因为作文专项训练课目标集中、切入点小而精、关注实践等多种特点,所以我个人认为它是相对来说语言学习最为充分的作文课程,李老师的课就是-个最好的证明。
课前,
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过程,李老师发放了学习卡给学生,学习卡的每道题都有针对性,都有方法的指导和学习力的辐射。
课堂教学的前部分,李老师借助文本设计了三个环节:回顾方法、明晰要求、突破难点,
向学生传授方法,方法学习的主线非常明晰,运用方法的阶段设计了
动笔成文、评改提升两个环节,李老师倾向于学生的自由表达,如自主习作、自主评改、互评互改,真正做到让方法内化于心,表达外化于行!
五、着力语言表达,凸显教学实效
习作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书面表达,要实现这个目标,既要整合训练,又要分散训练。
李老师这堂课中的每个环节都在关注语言表达,如让学生归纳方法,引导他们用凝练的语言进行概括,这是口头表达的训练:再如让学生限时完成一篇作文,这是书面表达的训练:又如学生自评自改是语言思维表达的训练:学生互评互改环节,有书面表达训练,又有口头表达的训练。
在多次训练和多种方法训练中,学生的表达能力自然得到提升。
整堂课,李老师做到了以教材解读为蓝本,创编课程:以方法学习为主线,训练有度:以语言学习为核心,关注表达。
既注重方法又淡化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写作,习作兴趣浓厚,习作能力自然得到提升。
当学生有成就感时便乐于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日常写作中去,写作教学的终极目的便达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