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春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作者:黄浩清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第15期
摘要从播前准备、适时早播与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方面介绍了早春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早春;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0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5-0091-01
鲜玉米营养丰富,易消化,适口性好,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1-2]。

现将春植玉米高产优质栽培介绍如下。

1播前准备
选用抗病性强、市场行情看好、香味纯正、口感性强、皮嫩薄、果穗不露尖、结实饱满、籽粒排列整齐、果穗着粒深、易受消费者欢迎的高产、优质品种。

糯玉米如闽玉糯1号、闽紫糯1号、苏玉糯1号、香糯2号等;甜玉米如超甜28、闽甜107、超甜2号等。

玉米是喜肥水、好温热、需氧多,但怕涝渍的C4高光效作物。

过酸、过黏和瘠薄的土壤都会使玉米生长不良。

玉米根系发达、生长量大、产量高,对肥水要求较多。

因此,要选择耕层深厚、排灌方便、有机质含量较高的疏松壤土和砂壤土,前茬最好是晚稻或其他蔬菜作物。

同时,要与其他普通玉米种植隔离400 m以上,或与其他普通玉米错开播种期1个月以上[3]。

以达到隔离串粉的目的,保证优质玉米品质的纯正性。

育苗地应选在移栽大田附近,采用直径4.2 cm塑料盘育苗,每盘100孔,备600张/hm2。

苗床宽1.2 m,放2排,育苗床长99 m/hm2。

按65%碎泥土+25%腐熟有机肥+8%复合肥+2%过磷酸钙配制营养土,然后用80%敌敌畏乳油加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在配制的营养土中,用薄膜覆盖,闷24 h后装在塑料营养盘中,杀灭泥土中的虫卵和病菌。

2适时早播,合理密植
为了争取时间,早春玉米必须采用育苗移栽。

要获取优质玉米较高的经济效益,必须适当提早播种。

上杭南部地区播种期安排在2月下旬(薄膜覆盖育苗),最迟不能超过3月下旬。

播种越迟,采收也迟,销售的玉米果穗在市场上的价格越低,直接影响经济效益。

为了争取时间,早春玉米必须采用育苗移栽。

玉米催芽后选晴天播种,每孔播1~2粒,浇水后及时覆盖薄膜保温育苗。

育苗期间保持营养土湿润,出苗后每孔留1株,培育壮苗。

玉米具有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地上部节多、叶多叶大等特点。

因此,精细整地、深翻做高畦是保证玉米高产的基础。

生产上要求进行深耕、深翻,特别是前作晚稻田,要先深犁后,再旋耕耙平做高畦,以利玉米深扎,防止倒伏。

采用深沟高畦双行垄植,畦宽90 cm,株距25 cm,植6万株/hm2。

玉米移栽苗龄以2叶1心或3叶1心为最佳,春玉米种植土温低,应选晴天移栽,并浇透定根水。

3田间管理
玉米靠单株大穗夺取高产,所以要及时查苗补苗,每穴保留1株壮苗。

优质玉米前期长势较弱,加强苗期管理十分重要。

移栽后保持土壤湿润,遇涝害要及时排水,遇干旱要及时浇水。

结合施肥及时浅中耕除草;在拔节至小喇叭口期,结合施壮秆肥,进行1次浅中耕;在大喇叭口期结合施穗肥[4],进行高培土,以利根系深扎,增强抗病能力。

保证扎根、壮秆、防倒伏。

玉米生长期短,
籽粒和茎叶产量都较高,相应的需肥量也多。

充足的肥料可促进玉米壮苗早发,建立高光效的群体,增加产量和商品率。

在施肥技术上掌握“施足基肥、早施提苗肥,适施壮秆肥和重施穗肥”的原则。

施肥上一般把磷钾肥和有机肥一次施足作基肥,氮肥70%作追肥。

基肥施过磷酸钙
450~600 kg/hm2、氯化钾225~300 kg/hm2、尿素150 kg/hm2,在行距间开1条浅沟施入,然后覆土成小畦种植。

提苗肥在种植成活后,用尿素75 kg/hm2冲水浇施。

壮秆肥(8~9片全展叶)一般在拔节初期,追施尿素150 kg/hm2。

穗肥(11~12片全展叶)掌握在大喇叭口期,施尿素150
kg/hm2、复合肥150 kg/hm2,开穴深施,提高肥效。

4病虫害防治
苗期虫害主要有地老鼠、蝼蛄、粘虫等,用90%晶体敌百虫1 0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 000倍液于傍晚喷施1次。

后期主要病害有纹枯病、大斑病、小斑病、锈病等,主要虫害有玉米螟、蚜虫等。

防治纹枯病用30%爱苗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5%井冈霉素水溶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喷雾。

防治大斑病、小斑病用10%世高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

防治锈病用20%三唑酮乳油喷雾。

防治玉米螟掌握在大喇叭口的心叶末期,用8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或5%锐劲特乳油1 500~2 000倍液喷雾,连喷2次。

防治蚜虫主要
在抽雄期前后,用2.5%扑虱蚜1 000倍液,或10%吡虫啉2 000倍液喷雾。

对鲜食栽培的优质玉米,要注意用量和施药时期,尽量早施,一般上市前15 d不再施化学农药。

5适时采收
确保鲜食优质玉米品质的关键是适期采收,籽粒太嫩,水分多;过迟采收,籽粒变老偏硬,风味差。

当花丝顶端转黑褐色变干、外层苞叶即将变黄、穗顶籽粒压软而不破,即可采收。

一般在授粉后20~25 d采收最为适宜。

要成熟一批采收一批,避免过早或过迟收获,以保证果穗的品质。

6参考文献
[1] 段云辉.联合3号玉米丰产栽培技术[J].种子科技,2008(5):65.
[2] 牛凤仙,郑希明,吴健,等玉米新品种五岳21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种业,2009(8):61-62.
[3] 张万久,邱姝媛.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种业,2008(S1):117-118.
[4] 石权.南涧县山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云南农业科技,2008(S3):63-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