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蛾人工饲养方法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菜蛾人工饲养方法比较
董世峰;牛柱峰;肖鹏;刘卫华;曹长代
【摘要】比较了离体菜叶法(养虫缸法)、蛭石萝卜苗法、甘蓝苗活株法(养虫笼法)3种饲养小菜蛾的方法.结果表明:离体菜叶法(养虫缸法)的幼虫死亡率高;蛭石萝卜苗法,萝卜苗不耐吃,更换频率高,湿度不易控制,幼虫化蛹位置不固定,不便收集;甘蓝苗活株法(养虫笼法),成活率高,长势均一,且能缩短生育历期1~3d,是较为适宜的方法.
【期刊名称】《山东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0(000)012
【总页数】3页(P50-52)
【关键词】小菜蛾;人工饲养方法;比较
【作者】董世峰;牛柱峰;肖鹏;刘卫华;曹长代
【作者单位】山东日照烟草有限公司莒县分公司,山东,莒县,276500;山东日照烟草有限公司莒县分公司,山东,莒县,276500;山东日照烟草有限公司莒县分公司,山东,莒县,276500;山东日照烟草有限公司莒县分公司,山东,莒县,276500;山东日照烟草有限公司莒县分公司,山东,莒县,276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6.341.2+4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是世界性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也是对农药产生抗
性最严重的害虫之一。

我国 20世纪 70年代以来,从饲料类别到饲养方法及饲养数量都有不同的改变与提高。

早期饲养小菜蛾主要用离体的菜叶,如柯礼道(1979)[1]
的饲养方法。

在腰原达雄(Koshihara,1976)使用发芽油菜籽取得了连续饲养 8代
小菜蛾成功而创造了简易实用的饲养方法之后,柯礼道等(1981)[2]用发芽萝卜籽为
饲料,周年连续饲养 25代获得成功,提供了一种简便、经济、大规模饲养小菜蛾的
方法,可在短期内获得生长较为一致的大批小菜蛾,可供 666.7m2保护地辐射育种
试验之用。

对于萝卜籽发芽的载体物质,刘传秀等(1993)[3]和陈宗麒(2001)[4]发现,除了湿吸水纸外,蛭石和浸水的珍珠岩都可以更好地给小菜蛾提供活体食物;笔者试
验还发现,一次性使用单层消毒棉纱布也是经济方便的种子发芽载体物质。

关于人工饲料饲养,Biever(1971)和安居院宣昭(Agui,1975)都进行过报道。

陈宗麒等(2001)[4]对人工饲料与两种半合成人工饲料进行比较后的结果表明,人工饲料比
半合成人工饲料经济,成分相对简单,用人工饲料进行群体繁殖的技术是一种很有前
景的方法。

方菊莲等(1988)[5]用半合成人工饲料饲养获得了成功。

莫美华等(1999)[6]利用半合成人工饲料饲养小菜蛾筛选出 M 22号优化配方。

鉴于小菜蛾的饲养是农药界人士较为棘手的问题,给科研和新型农药的及时推广带
来了很大不便,于 2010年在山东日照烟草试验站,根据长期饲养实践,将几种饲养方法作了比较,以期找出能够在短期内快速繁殖大量小菜蛾幼虫的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饲养用具
GXZ型智能光照培养箱(宁波江南仪器制造厂生产)、电子天平(METTLER AE200)、方形养虫笼(350 mm×350mm×450mm)、镊子、毛笔、敞口锥形瓶(250 ml)、
纱布、吹塑纸长条(100mm×35 mm)、蛭石、养虫架、塑料育苗盘
(500mm×300mm×50 mm)、尿素溶液(3 g/L)等。

1.2 室内饲养和测定条件
温度:(25±1)℃;相对湿度:75% ~85%;光周期:光照(L)/黑暗(D)=14 h/10 h。

1.3 供试虫源
从田间采回幼虫并在室内用甘蓝苗饲养 2代。

1.4 寄主植物的种植
1.4.1 甘蓝苗种植从菜市场买回具有 3~4片叶的甘蓝幼苗,在菜地进行高密度假植(注意田间管理),待甘蓝苗长至 7~10片叶时,即可移栽到小型花盆,挑选成活菜苗用于小菜蛾幼虫的饲喂。

1.4.2 萝卜苗的种植将萝卜种子漂洗干净,在自来水中浸泡 5~6 h,用 75%百菌清500倍稀释液浸泡 0.5 h,作种子表面消毒处理,然后用清水冲洗 3次,滤干,置于培养箱中进行种子催芽。

蛭石用120℃高温消毒 8 h以上。

塑料育苗盘内面用 75%的
酒精消毒。

在育苗盘内装入 2.5~3.5 cm厚的蛭石,用尿素溶液(3 g/L)淋蛭石至全
部湿透,将催好芽的萝卜种子均匀铺在蛭石上,每盘约 500粒。

置于养虫架培育,待
苗长至 3~5 cm时用于小菜蛾幼虫的饲喂[7]。

1.5 饲养方法
1.5.1 离体菜叶法(养虫缸法) 将养虫缸内面用 75%酒精擦洗消毒,晾干待用。

从温
室菜地采回新鲜甘蓝菜叶,清洗后晾去表面水珠或直接用吸水纸吸干,放入养虫缸。

将刚孵化的小菜蛾幼虫转入养虫缸中饲喂。

在饲养过程中,根据幼虫取食情况换新
鲜甘蓝叶,直至化蛹,然后将蛹集中收集到敞口锥形瓶,待羽化后插入涂有甘蓝汁液的自制吹塑纸产卵板,并用 10%的蜂蜜水饲喂。

每天更换产卵板及蜂蜜水,并将产卵板放入(25±1)℃的温箱内保湿孵化。

1.5.2 蛭石萝卜苗法将在产卵板孵化的小菜蛾幼虫直接转接在已培育好的萝卜苗上,然后放在养虫架上进行饲养,根据幼虫取食情况继续转接,直至化蛹。

最后将蛹集中
收集到敞口锥形瓶,待羽化后插入涂有甘蓝汁液的自制吹塑纸产卵板,并用 10%的蜂蜜水饲喂。

每天更换产卵板及蜂蜜水,并将产卵板放入25±1℃的温箱内保湿孵化。

1.5.3 甘蓝苗活株法(养虫笼法) 将 7~10叶龄甘蓝苗移栽到小型塑料花盆(直径 10 cm)中,去除菜叶中夹带的其它昆虫(如菜青虫),放入养虫笼待用(每笼放 4~5盆菜苗)。

将卵已经孵化的产卵板直接放到菜苗上,几小时后,小虫就会布满整株菜苗。

在饲养过程中,根据取食情况更换甘蓝苗。

换苗时将带虫的苗用剪刀在近根处剪下,整株放在新的菜苗植株上,虫会自主取食新鲜菜叶,直至化蛹。

每次换苗时都要检查笼内及菜叶上幼虫的化蛹情况,有蛹则立即收集。

待羽化后插入涂有甘蓝汁液的自制吹塑纸产卵板,并用10%的蜂蜜水饲喂。

每天更换产卵板及蜂蜜水,并将产卵板放入(25±1)℃的温箱内保湿孵化。

2 结果与分析
2.1 离体菜叶法
由表 1知,该方法幼虫成活率低,仅为36.9%;化蛹率低,为 35.0%;生育历期长,最短23天。

当虫养至第 2代时,缸内幼虫就有死亡。

待虫养到第 3代时,缸内有 70%~90%幼虫死亡。

可能幼虫取食菜叶后,叶面有液珠渗出,加之缸内空气不流通,湿度大,虫口密度大(与田间相比),造成幼虫易感病死亡。

此方法要求严格,在试验条件不太好的情况下,建议不宜采用此方法。

2.2 蛭石萝卜苗法
该方法能够大大提高幼虫成活率和化蛹率(表 1),但湿度不好控制,萝卜苗极易腐烂变质、发霉,小菜蛾幼虫易受病菌罹病而大量死亡,且更换萝卜苗频率高、工作量大,更主要的是幼虫化蛹位置不固定,不便收集虫蛹。

此方法要求不太严格,一般条件下可采用此方法。

2.3 甘蓝苗活体法
由表 1可见,养殖成活率极高,达 94.3%,长势均一,并能缩短幼虫生育历期 1~3 d。

由于幼虫活株取食,生境近似田间,幼虫取食到营养成分充足的菜叶,体格健壮,抗病力增强,且免去了养虫缸法人工转移幼虫时受外伤的可能,通风效果、虫口密度的立体
分布均达到了最佳。

但羽化率偏低,仅为 78.8%,可能在搜集蛹的过程中人为造成蛹的死亡而引起的。

此方法要求粗放,试验条件容易控制,建议采用此方法。

表 1 3种饲养小菜蛾的效果注:供试幼虫为长势均一的 3龄幼虫。

饲养方法存活率(%)最短历期(d)幼虫蛹成虫卵蛹率(%)蛹重(mg/头)羽化率(%)产卵量(粒/头)孵化率(%)离体菜叶法 36.9 13 4.0 3.0 3.0 35.0 4.317 86.0 141 83.2蛭石萝卜苗法 81.9 11 3.5 2.5 2.5 72.9 4.673 89.0 156 87.3甘蓝苗活体法 94.3
10 3.5 2.5 2.5 94.3 4.758 78.8 163 88.4
3 小结与讨论
比较 3种饲养小菜蛾的方法,建议使用甘蓝苗活体法,笔者在半年的时间(2~9月)内已将虫养至 11代,可满足短时间内大量提供试验所需。

但为了幼虫有充足的食源,
应分期分批次繁育甘蓝苗,以确保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不断提供长势均一的甘蓝苗。

参考文献:
[1]柯礼道,方菊莲 .小菜蛾生物学的研究:生活史、世代数及温度关系[J].昆虫学报,1979,22(3):310-319.
[2]柯礼道,方菊莲 .应用发芽菜籽大量饲养小菜蛾[J].昆虫知识,1981,18(5):233-235.
[3]刘传秀,韩招久,李凤良,等 .应用蛭石萝卜法室内继代大量繁殖小菜蛾的研究[J].昆虫知识,1993,30(6):341-344.
[4]陈宗麒,缪森,罗开君 .小菜蛾群体繁殖技术[J].昆虫知识,2001,38(1):68-70.
[5]方菊莲,夏大荣,杨荣新 .小菜蛾半合成人工饲料研究[J].植物保护学报,1988,15(3):167-171.
[6]莫美华,庞雄飞 .利用半合成人工饲料饲养小菜蛾的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
报,1999,20(2):13-17.
[7]陈之浩,刘传秀,李凤良,等 .小菜蛾继代繁殖大量饲养方法研究初报[J].贵州农业科
学,1990,4:52-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