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文言文ppt 粤教版3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写作导学案
16
刘禅要吸取两汉的成败的教训,他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 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他嘱咐 后主刘禅要察纳雅言,广开言路,遗憾的是,后主刘禅只顾享乐, 听信谗言,最终亡国,被天下人耻笑。
因此,今天的我们要谨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要在实 际生活中虚心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力求作出客观公正的判断。
第四单元——
单元写作导学案
➢ 一、单元文本素材运用 ➢ 二、单元写作训练定向
一、单元文本素材运用
1.点击素材——《孔孟两章》 孔子和孟子的仁爱思想博大精深,虽穿越千年的时空,但仍
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彪炳史册,影响后世。他们的那一句句至理 名言,振聋发聩,催人警醒。 【运用方向】 传承 仁政爱民 儒家思想 传统文化走近文化 名人
单元写作导学案
11
韩愈一直关注时政,痛恨时弊。《师说》作为一篇第一次明 确阐释教师职责、呼吁关注教育、注重从师学习的文章,无论是 在唐代还是在今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韩愈作为“不顾流 俗”、“抗颜为师”的先驱,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无疑也有示 范作用。
单元写作导学案
12
【运用方向】 从师学习 教育事业 发展大计 直言上谏 【运用示例】
自古以来,多少仁人志士挺起正直的脊梁,撑起了华夏一片 明净的蓝天。
屈原正道直行,自沉汨罗,一篇《离骚》震撼天地,万古流 芳;司马迁刚正不阿,秉笔直书,一部《史记》彪炳史册,成为 绝唱;林则徐宁折不辱,虎门销烟,一炬烈焰照耀神州,惊破敌 胆;张志新甘为玉碎,反抗强权,一腔热血倾洒刑场,染红真理。
单元写作导学案
佳作赏读
说“安”
提起“安”字,你多半会看到国人微笑的脸,是啊,有谁不
喜欢“安”呢,“安”就代表了稳定,代表了幸福,①至少,国
人多是如此看的。
⇨①亮出本文论Leabharlann :“安代表了稳定,代表了幸福。”显示出作 者的真知灼见。
单元写作导学案
21
这时想起了一个王朝的都城——长安。这座都城,古老却蓬 勃,清淡而辉煌,它是大唐历史的见证,它有着动听的寓意—— “长治久安”。②在我看来历史不外乎乱世及治世,因此以治而 安,安而成功。在这个“长治久安”的都城中,唐王朝的统治者 实现了一统天下的大业,成就了大唐在历史中的盛世,缔造了中 国在世界上的辉煌。而长安,仍然是静静地矗立,即使它有当时 的繁华,纵然在百年的历史中也有过动荡,它仍矗立着,宠辱不
单元写作导学案
28
技法提要
南宋词人陆游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写一篇优秀的 议论文,必须做到以下五点: 【技巧点拨】 1.拟好题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标题是“文眼”,是“窗口”。议论文 拟题的基本要求是:①观点鲜明、准确;②语言简洁、形象,富 有文采。
单元写作导学案
3
【运用示例】 孔子历经沧桑,饱尝忧患,却始终坚持对清平政治的追求,
对苛政暴君的批判,对传统美德的固守。他弘毅坚韧的品格, “仁者爱人”的胸怀,好学不倦的品质,见贤思齐的襟怀,乐 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言必信、行必果的处事原则,堪称我们学 习的典范。
孔子生活的时代,战争频仍,社会矛盾尖锐,诚信受到挑 战。在那个世事变幻莫测的时代,有的人随波逐流,甚至同流
单元写作导学案
5
2.点击素材——《劝学(节选)》
荀子认为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入,学思精通则知明;
“知明而行无过矣”,认为思是学与行之间的关键,学不思者则不
明。所以我们在学习的同时,还要用行动来检验我们的所学,也就
是要达到“学”与“行”的统一。“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
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的过
13
媚俗的笔墨写不出传世的文章,伪饰的包装掩不住猥琐的心 灵。秦桧夫妇长跪于岳飞墓前,洪承畴遗臭青史,汪精卫断魂东 洋,——不守正直,欺世盗名,变节失贞,为虎作伥,必然遭到 历史的唾弃!
坚守一方心灵的净土,便生如夏花之绚烂。坚守正直吧,朋 友!说什么红尘滚滚,悲什么物欲横流,叹什么世事沧桑,怨什 么人情冷暖,无论月黑风高,浪急滩险,树正危樯,扬起云帆, 在生活的大海上勇敢地出发,你的前面将是掌声与鲜花!
举起反秦大旗的陈涉,是一个被判苦役的人。他出身低微,缺乏
名望,也没有雄厚的财力。他的士兵,都是“疲弊之卒”,他的武器,
也不过是些截断的木棒。但当他“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时,却应者
云集,广大人民“赢粮而景从”,轻而易举地击破强于“九国之师”
的秦国军队。强大的秦国却败给这些因有罪而被征发的“谪戍之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求什么呢?求君主的圣明,
求百姓的福祉,求国家之“安”。为何我脑海中总是浮现出一位僵
卧孤村的老者,那是陆游在吟诗吧,虽然“镜中衰鬓已先斑”,却
仍挣扎着,“尚思为国戍轮台”,这位忧国忧民的诗人,至死仍盼
望着“王师北定中原日”,④而他不知道,宋王朝的统治者只求一
隅之“安”,在那风景如画的临安,哈,恰又是一个“安”字,只
单元写作导学案
26
不要因为“安”而丧失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气节,我们喜爱 “安”,然而我们也要提防“安”,不要因一晌贪“安”而蒙蔽 了双眼。想吾泱泱大国,几千年基业,定要将“安”字慎选。⑦ ⇨⑦文末提出“定要将‘安’字慎选”的辩证观点,将中心深化, 写出了作者对国家民族的爱恋。
单元写作导学案
27
这篇文章的高明之处表现在旋律高昂、境界广阔。作者不仅围绕 “安”字,撷取了汉、唐、宋、清史的相关材料,而且写出了现 代人对“安”字的理性思考;不仅剖析了旧中国国民甘当奴隶、 随遇而安的民族心理,而且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民族的深深爱恋。 作者的这种对“安”字的真知灼见与对国家民族的眷眷情怀,谱 写成这首旋律高昂的“安”字赞歌,融合成这幅境界广阔的“安” 字画卷。
单元写作导学案
4
合污;有的人佯狂避世,明哲保身;孔子却以罕见的担当精神, 周游列国,广收门徒,大力宣扬“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施政原则、“四海之内皆兄弟”的 仁爱思想。尽管他的思想中有理想的成分,但他不懈追求大同 世界的一生,正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渴望正义与公平、向往和 谐社会的体现。
单元写作导学案
22
惊,因为它的名字中充满了人们的希冀——“长治久安”,因而 我们说,“安”字绝妙。
人们希望获得“安”,历代的统治者也在努力制造一个“安” 的局面。③ ⇨②从大唐古都长安写起,正面写出了“安”字之绝妙。 ⇨③一语中的。
单元写作导学案
23
然而,真是“安”吗?为何我耳边总在回响着屈原哀怨的绝唱,
单元写作导学案
14
5.点击素材——《晏子治东阿》
晏子先前治理东阿,三年恪尽职守,廉洁自律,一心为民,虽然
把东阿治理得很好,景公却偏听偏信责备晏子,而且还要大大地责罚
他。晏子第二次治理东阿,他“改道易行”,采取广征多敛、少向国
家交纳赋税的策略,结果尽管没有治理好东阿,百姓饥者过半,但景
公却迎接他,祝贺他,并且赞扬他有成绩。晏子治理好东阿时遭责罚,
可惜是“临时安定”。
⇨④从反面联想到宋王朝只求一隅之“安”的临安。
单元写作导学案
24
那个在不安中求安的宋朝啊,悲凄的宋朝有易安居士携所 有家当追随朝廷,而最后也只得叹一句,“至今思项羽,不肯 过江东”,只是那执政者不是“人杰”,更不会,也不愿做 “鬼雄”,她只愿在风雨飘摇中“一晌贪欢”,莫“辜负了窗 前月明”就好。⑤ ⇨⑤又自然联想到易安居士——李清照。
诗人歌德耗费了60年的心血,才完成了《浮士德》;明代李时珍花了
整整27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药学上的不朽之作——《本草纲目》。每个
人都拥有决心,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坚持恒心。“不积跬步,无以
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坚持不懈才会最终拥有一片
广阔的天地。
单元写作导学案
7
3.点击素材——《过秦论》
单元写作导学案
18
【运用方向】 敢于直谏 宽容大度 从善如流 【运用示例】
针,它锐利至极,轻轻一扎就能入肉三分。在实际生活中, 人们几乎离不开它:衣服破了,它可以为我们缝补;生病了,它 能把治病的药输入体内;手上扎了刺,它能把嵌在肉中的刺剔出。 社会中也有一些治病救人的“针”,那就是他人正确的批评和建 议。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些批评 和建议往往不中听,常常使人不快,但正确的意见却能够帮助人
单元写作导学案
10
4.点击素材——《师说》 元和十四年(819),唐宪宗将“佛骨”迎入大内,供奉了3天。
在皇帝愚昧嗜佛、百姓盲目拜佛的佛教思想泛滥下,社会上掀起 了一股佞佛热潮。韩愈敏锐地意识到了这种弊端必将更大地加剧 社会矛盾,于是给唐宪宗上了一篇《论佛骨表》,文中大谈佛骨 乃“朽秽之物”,视皇帝带头、全国信佛为“伤风败俗”之举。 这使唐宪宗龙颜大怒地斥骂韩愈,要立斩韩愈,在宰相和众大臣 的竭力营救下,韩愈才免得一死,被贬为潮州刺史。
单元写作导学案
19
改正错误,避免走弯路,所以不要听到批评就动怒,看见意见就 皱眉。唐太宗是个善于纳谏的帝王,魏征屡次“犯龙颜”进谏, 这对唐太宗来说无疑是非常“扎手”的,可是他思之良久,终于 明白谏言的可贵、魏征的忠心,进而“从谏如流”,成为中国历 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
单元写作导学案
20
二、单元写作训练定向
程是渐进的过程,因为学习知识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人的道德
情操也需要不断培养与提高。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用心、
专一,有恒心。
单元写作导学案
6
【运用方向】 恒心 积累 专一 学与思 求学上进学习方法
【运用示例】
任何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必须具备持之以恒的品质。正如
荀子所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德国大
治理不好时却反而受到赞赏,这告诉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忠诚、贤
能,不能凭道听途说,而应全面了解,这样才能做出客观、公正、准
确的评价。
单元写作导学案
15
【运用方向】 兼听 偏信 廉洁 客观公正 【运用示例】
还记得“纸上谈兵”的赵括、“痛失街亭”的马谡和让“晏 子治东阿”的齐景公吗?他们像一面面警世钟,时刻在警醒世人: 需要听取别人意见的时候,一定要虚心请教,千万不要自以为是! 波兰有句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世界著名画家 达·芬奇也曾说过:“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 责你的人是否有理。”诸葛亮在他的《出师表》中诚恳地劝后主
单元写作导学案
25
于是我感叹,从古到今,国人一直在追求“安”,可能真 如鲁迅先生所述,即使只是做奴隶吧,只要有安定的环境,那 也是万幸了,⑥所以我们一直坚信“跟着安定走,幸福向你招 手”吗?所以我们可以抛弃土地,抛弃尊严吗?所以在动荡的 晚清,我们签下了那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吗? ⇨⑥由古转今,联想到鲁迅《灯下漫笔》中关于“安”的阐述, 非常贴切。
单元写作导学案
17
6.点击素材——《谏太宗十思疏》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大舞台上,敢于向上级提出建议的忠贤之
臣比比皆是,而像魏征这样敢于直谏君王的臣子却不多见,所以唐太 宗把其称为自己的一面镜子。魏征的直言敢谏不仅照出了太宗的宽容 与大度,也照出了太宗的骄奢之气与蜕变之态。也正因为魏征这面镜 子的存在,唐太宗才能够悬崖勒马,保住“从谏如流”的晚节,在俗 世喧嚣中保持一颗澄明、灵动的心,使“贞观之治”得以善始善终。 这是魏征的幸事,也是太宗的幸事,更是天下百姓的幸事。
令人深思。“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强大统一的秦国对人民施
行的暴虐统治使它从强盛的峰巅,瞬间跌入灭亡的谷底,强大之势与
败亡之速形成强烈的对比。
单元写作导学案
8
【运用方向】 仁义 治国 民心向背 前车之鉴 【运用示例】
大秦帝国二世而亡,数风流人物的秦始皇是万万没有预料到 的,他的千秋万代的帝王梦轰然倒地。贾谊在《过秦论》中把这 归纳为“不施仁义”的结果。秦的灭亡在于用取天下的办法来守 天下。在愚民政策下实行严厉的法制,引起了下层百姓的反对, 也引起了东方诸国贵族的强烈不满。人们压抑已久的情绪在大泽 乡如火山一样喷发出来,秦帝国如大厦在瞬间倾倒。 “仁爱”对
单元写作导学案
9
于一个国度而言,是国家政权稳固的镇塔,是国家兴旺发达的重 要条件。没有仁爱,国家就会四分五裂;没有仁爱,国家就难以 发展,人民的生活需要就得不到满足;没有仁爱,国家将不是国 家。“仁爱”,不仅是一个国家本身应该奉行的准则,更是国与 国之间交流的基石。国家之间没有仁爱便会硝烟四起、战事连连, 人们难以安定地生活。因此为了世界和平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我们要学会仁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