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孔融让梨》读后感(精选4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事《孔融让梨》读后感
故事《孔融让梨》读后感(精选43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故事《孔融让梨》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故事《孔融让梨》读后感篇1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是我在很久很久以前听的,可是它却让我难以忘记。
尊老爱幼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的,可是又有几个人可以做到呢?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在很久以前,有个小孩叫孔融。
每个人都夸他很聪明。
有一天,孔融的母亲买了几个梨回家,当梨端上桌子时,妈妈把最大的梨给了最小的孔融,可是孔融却不要,将这个最大的梨让给了哥哥。
这个故事使我受益匪浅,也让我不禁想起了我在生活中的种种。
孔融他愿意也毫不犹豫地将最大的梨让给了哥哥,而我呢?我不仅没有这样做,还总是与弟弟抢东西。
我身为姐姐,却比当弟弟的孔融还要差得多。
每次吃水果,我总是第一个冲上去挑,东挑西挑,必须要把最大,看起来最美味的拿来吃,坚决不留给父母或弟弟。
我不禁感到一丝丝的内疚与后悔,而且,不仅如此,吃饭时,总会有一些很美味的东西吃,只要饭菜一端上来,我就会毫不犹豫、急匆匆地去把好吃的东西全部夹在碗里。
妈妈每次都教育我要学习“孔融让梨”的精神,可是我总将她说的当耳边风。
有时候在坐车时,有些比我小的小朋友和老奶奶站在我旁边,可是我却看了她们一眼,就坐在那里了。
有时,这些小朋友会用可怜巴巴的眼神望着我,就算我的心再怎么虚,为了我个人的利益,我的心还是控制住了双脚。
现在想起,不禁后悔莫及及自责。
我以前太自私了,只为自己着想,从来没想过别人。
我连那么小的孔融都不如。
尊老爱幼应该是每个人都要做的事,做什么事都要为别人着想,不要满脑子都是自己的
利益。
孔融,是我们每个人的榜样,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让位置给老少;将好吃的留给别人等等。
让我们发扬孔融的精神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吧!
故事《孔融让梨》读后感篇2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千古流传。
今天,我翻开《神童点子故事》,看到了小孔融拿着梨送给爸爸的图片,我迫不及待地读起了《孔融让梨》故事。
呵,孔融是一个非常有孝心的孩子!四岁的一天,爸爸从集市上买来了一些金黄的鸭梨,他让孔融先吃一个,可是孔融在篮子里挑了许久,却捡了一个最小的留给自己。
原因是自己年纪小,应该吃小的。
读到这里,我才知道,“年纪小,应该吃小的”,说得太好了。
以前,我总觉得,我是小孩子,应该多吃点。
每次妈妈让我选吃的,我总会比了又比,选了又选,哪怕只大一点点,也是好的啊!上学期,我被评为“有孝心的好少年”单项奖,我逐步改正了自己的缺点。
每一次餐桌上有什么好菜,我就先夹给妈妈,对她说:“妈妈,请吃!”每次中午学校发餐点时,我总是迫不及待地递给妈妈,对她说:“妈妈,你吃吧。
”直到看着妈妈吃下,我才放心地离开。
每天晚上,我总是把热水袋冲足电,交给妈妈,对妈妈说:“妈妈,请你捂脚。
”
在姐姐十岁生日的宴会上,服务员端上了一大盘烤鸭。
我拿起一块面,夹了一些鸭肉和葱,蘸了酱,把两头裹起,卷好。
大家都眼巴巴地看着我。
我想:你们可别以为我是个“馋嘴猫”,我可不是做给自己吃的!我放下筷子,用双手将烤鸭递给妈妈,大声地说:“妈妈,您吃!”在众目睽睽之下,妈妈接过网我递给她的烤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一桌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都赞不绝口,说:“高梵晟真孝顺啊!”“我也要让我的孩子向高梵晟学习。
”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看来,我都成为大家学习的“有孝心的好少年”的榜样了,我一定要做得更好!
现在,我才知道,孔融四岁时就懂得谦让,而我新年都九岁了,这么做也是完全应该的。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
人之幼。
”今后,我要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关心、爱护身边的每一个人,要做一个当代的小孔融。
故事《孔融让梨》读后感篇3
大家一定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吧:有一个名叫孔融的孩子,他有四个哥哥,一个弟弟,在分梨时,孔融拿了最小的那个,把大的留给了哥哥弟弟们。
我读完了这个故事,不禁想起了发生在我身上的事。
记得有一次,外面下着瓢泼大雨,就在雷声轰鸣,雨下的最猛烈的时候,放学的铃声敲响了,同学们走出教室排好路队,不一会儿,整个校园里便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伞花。
我班的几个同学没带雨伞,他们有的在走廊里焦急的来回踱步,有的已冲出走廊,雨水打在脸上顺着脸颊向下流…… 尤其是我的同桌王贝贝,书包都淋湿了,我见了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今天我向她借小尺她都不借给我,我要不要和她共伞呢?又转念一想,毕竟是同学嘛,应该互帮互助。
我不加思索,连忙冲过去,将伞举过他的头顶,他转头一看,十分惊讶,刷的一下脸红了,对我说:“谢谢你!”我什么话也没说,和他手拉着手,穿过倾盆大雨,将她送到公交车站,直到她乘上了回家的汽车,我这才走向我要回家的车站。
这时候,雨渐渐地停了,太阳公公微微的露出了笑脸,我收起手中的雨伞,抖了抖上面的水珠,坐上了回家的班车。
坐在车上,我想了许多,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应该互相帮助,懂得谦让,这样我们才能生活在和睦的大家庭中,愉快的度过每一天!
故事《孔融让梨》读后感篇4
今天,我读完了《中华美德故事》这本书,觉得其中《孔融让梨》的故事,对我启发教育特别深。
这篇故事主要讲的是在春秋鲁国,一名叫孔融的小孩既聪明又懂事。
有一天,母亲端上一盘梨子,母亲叫孔融及七个兄弟挑梨,弟弟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梨,但是孔融却拿了一个最小的梨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给哥哥们好、吃吧。
”父亲又
问:“那弟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我是他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应该给他大的。
”读到这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故事中,孔融的一举一动,再加上那惊人巧妙的回答深深的吸引了我,从这可以看出他格外的懂事,礼貌,实在令人印象深刻语句中,洋溢这可贵的最老爱幼的高尚品质,蕴藏着一种谦让的美德。
孔融很小就有这种谦让的精神,这种传统美德已经在世界上流传了千百年,孔融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
想想自己,我感到十分惭愧。
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放生过这样一件事,在我七岁的时候,有一天,妹妹正津津有味在吃着鲜美的桃子,我看了看盘子里的桃子又看了看她。
天哪!只剩最后一只桃子了呀!我立即从她手中抢了过来。
妹妹突然用眼角瞪了我一眼,然后急忙跑够来跟我抢。
这是惊动了妈妈,她来到我的面前,狠狠的骂了我一句,说:“媛媛,每桃子了,我可以帮你买呀”我骄傲的说:“就不。
”妈妈立刻拿出了家法‘鸡毛掸子’打了我一顿。
现在想起这件事,我后悔莫及,我真对不起妈妈,自己没有做到先人后己尊老爱有的责任,心里还埋怨妈妈。
我终于明白:我们首先要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我们还要尊敬师长,以礼貌待人。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事情值得我们去做。
比如:在公交车上,给老奶奶让座;在吃东西是,我们可以先让晚辈……还有玉树地震中,有很多人失去父母,有很多人受伤……我们都可以伸出温暖的手,安慰他们,帮助他们,是他们都感受到温暖……
我决定做个小孔融,让大家看看我的本领!
故事《孔融让梨》读后感篇5
孔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
”意思就是说:不学会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
你看礼貌是那么的重要。
今天,我就读了一个关于礼仪的小故事,它叫《孔融让梨》,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孔融小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
每次,他总是拿最小的梨。
有一次,爸爸看见了,就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答道:“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最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
哥吃吧。
”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每次都让哥哥哥哥先拿,最后他才拿,而且每次都拿最小的梨,把大的让给哥哥。
我们生活中有好多小孩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他们的家长对他们更是宠爱有加,什么事情都让着。
这些“小皇帝”“小公主”要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自己,当然不会像孔融一样把最好的东西让给别人。
就拿吃个苹果来说好了,我们一般都会把最好的留给别人,可这些“小皇帝”“小公主”都会第一个去拿,要把最好的苹果给自己,一点也不知道要礼让。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之所以流传千载,是希望会有更多的人,像孔融一样,学会礼让。
所以,我们每时每刻都要把礼让记在心哦!
故事《孔融让梨》读后感篇6
中华自古以来都传承着礼让兄弟姐妹的传统美德,读了《孔融让梨》这个故事。
我感受到古代的小孩子都这么懂得礼让,何况我们现代人呢?
孔融让梨的故事主要讲了在孔融四岁那年,有一天,爸爸的一个学生来看老师和师母,并带来了一大堆梨。
客人让孔融把梨分给大家吃。
在爸爸点头同意后,小孔融站起来给大家分梨。
他先拿个最大的梨给客人;然后挑两个大的给爸爸、妈妈;再把大的一个一个分给了哥哥们;最后,他才在一大堆梨中,拿了一个最小的给自己。
客人问小孔融为什么捡一个最小的给自己呢?孔融回答,我年纪最小,当然应该吃最小的。
客人听了孔融的回答直夸奖他。
爸爸也满意地点了点头。
孔融是最小的一个,在现代社会中,长辈有好的,有大的东西都会毫不犹豫的给最小的小孩子,无比溺爱他,呵护她。
这也成为了现代常见堪称几乎的现象。
尤其是独生子,家长团团围着一个小孩,就像一群龙守护一颗明珠一样。
“孩子,巧克力吃不吃呀?”“喝水吗,换饮料吧?”“冷了吗?”让人不禁感叹道,这比慈禧还享福啊!这就导致了孩子不懂礼让。
我就是个“嫡系皇子”。
因为哥哥住在姑姑家,逢年过节也很难来一趟。
家里虽说这有三口人,但那两个大人无非不围这我团团转?我也要学习礼让,可去哪学呢?家里只有我一个“嫡子”啊!谦让是人和人相处必不可少的一种美德,懂得谦让的人能和同伴和睦相处,能深受同伴欢迎。
但是,在生活中,不少家长不懂得谦让的内在含义,喜欢无原则地要自家孩子谦让。
记得有一次,我才那么小,和邻居家的小孩玩,爷爷端过来两只苹果,说给我们吃,而那两个苹果一大一小,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挑了一个又大又饱满的,而那个小孩更是被宠爱得不得了,就嚷嚷着要拿大的,我们就因为一个苹果闹得不可开交,你争我抢,后来爷爷把那个小苹果换了个大的才平息了这场无理取闹的戏码。
长大后回想此事,真是有感而发!唉,现在每家每户都有一个蜜罐,每个独生子都在蜜罐里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玩最好的。
当我问爷爷为什么不锻炼我礼让的时候,爷爷满不在乎,只是抛了一句“礼让了就是懦弱的人啦,你要去争去抢啊”。
可我认为,不学会礼让,而去争抢,就像后宫里的你争我斗一样,这才是懦弱的表现,这才是不懂事不听话。
现在的我们该怎么做呢?在朋友之间要互相礼让,互相谦让,不要你争我抢,闹得一团糟。
人与人之间不要咄咄逼人,要你让我我让你,才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尽管自己是个“嫡系皇子”,也要像古人学会怎样礼让。
故事《孔融让梨》读后感篇7
谦让是我国传统的礼仪。
前不久,我看了一篇〈孔融让梨〉的故事,主要讲:孔融,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语。
孔融4岁时,一日,父亲给他和他的哥哥买了一些香梨,父亲给他了一个最大的香梨,可是,他却拿了一。
最小的香梨,父亲看了非常惊喜、高兴。
记得有一次,我和姐姐上街去玩,我们乘上了车,坐到了位子上,第2站,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上车了,老奶奶没有位子,只能站着,第3站,一些人下车了,老奶奶刚要坐下,一群年轻人跑过来,把老奶奶推开,自己坐下,老奶奶差点儿摔倒,看到着一幕,我心里真不
是滋味,拉了拉姐姐的衣角,轻轻地说道:“姐姐把我们的位子,让给那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你看她没有位子坐,多可怜呀!”“妹妹难道你想站着,不想坐着吗?”姐姐疑惑的问道“不是的,姐姐你想呀!孔融4岁能让梨,我现在是10岁,你现在16岁,难道我们这些都不懂吗?我们把座位让给老奶奶!这样也算助人为乐呀!”我认真地说道。
“妹妹,妹妹你说的太有理了,让我实在太佩服了,那我们现在就开始让座吧!”“OK。
”我回答到,说着我把老奶奶搀扶了过来,又让老奶奶坐下,老奶奶笑眯眯地连声说:“谢谢,谢谢呀!”。
“没什么这是我应该做的。
”我站着,偷偷的看着老奶奶,老奶奶舒服的做在凳子上,我偷偷地笑了。
孔融4岁都会让梨了,作为我们一定要向孔融学习,做一个学会谦让的小学生!
故事《孔融让梨》读后感篇8
今天,我读了《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我深受启发。
东汉时,有个小孩叫孔融,他四岁那年父亲的朋友送来一筐梨。
父亲要孔融先拿个吃,孔融挑了一个最小的梨。
父亲见后奇怪地问:“你怎么不挑一个大点的哪?”孔融摇摇头说:“爹,我年纪最小,应该吃最小的。
大的应该留给长辈和哥哥们吃。
”大人们听到这席话,都感到惊奇,纷纷称赞他,说他是个懂事的孩子。
做人应该友爱谦让,不能太自私。
故事《孔融让梨》读后感篇9
一天,我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尊老爱幼孔融让梨的故事,读完之后一种佩服之情油然而升,仅有四岁的小孩竟这么懂事,他的高尚举动和优秀品德深深教育了我,实在令人印象深刻。
简朴的语句中,洋溢着可贵的尊老爱幼的品质,蕴藏着其中的美德。
现实的我与孔融比起来真是有点羞愧,一件惭愧的事又在脑海中飘荡着,那事发生在我五岁的时候,一天弟弟正在津津有味地看动画片,我看看动画片又看看钟表说:“糟糕”电视剧大结局忘看了,我立即拿起遥控器换了台,弟弟一下子变了脸色,跑来给我争吵。
吵闹声惊动了妈妈,妈妈了解情况后,就说:麟麟,做哥哥的让着点弟弟,
而且弟弟是先看的,你不能换个房间看吗?我说:“就不!”听话妈妈叫!我瞪了妈妈一眼就气冲冲地回了房间。
到了晚上妈妈看电视,我刻意在电视机前左右摆动,妈妈叫我别挡着,我假装没听见,最后妈妈什么也没说出去了。
看了孔融让梨的故事让我又想起了这件令人后悔的事,我恨透了自己真对不起妈妈又没让着弟弟,现在我明白了,不管做什么事要先人后己,尊老爱幼。
读完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首先我们做什么要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同时也要谦让别人,做到先人后己,自己的收获才会更多更丰富。
谦让,是一种美德,有时尊重,是一种宽容,是一种贡献,是一种能化解人与人之间矛盾的救济药。
学会谦让,做到谦让,那么,你就会享受到人际关系和谐的快乐。
故事《孔融让梨》读后感篇10
今天,我读了一本《懂礼貌的故事》书,其中有一篇叫《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是:在东汉鲁国时期,有一个四岁的孩子叫孔融,有一天,叔叔送来一筐梨,爸爸让孔融给大家分梨吃,他把大的让给了爸爸、妈妈、哥哥们,自己留了一个最小的。
大家都夸他有礼貌。
我读到这里被孔融的行为感动了,四岁的孔融都知道要做一个懂事又有礼貌的好孩子,可是我以前很自私,吃东西都是我先吃,玩也是先自己玩,从来都没有想别人。
我读了这个故事觉得很羞愧,从今以后我要做一个懂礼貌又懂事的好孩子,吃东西一定先让长辈们吃,玩玩具也一定要懂得谦让他人,只要有人需要帮助,一定伸出援助之手,做一个心中永远装有他人的好孩子,不再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孩子。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只要你尊重他人,他人也一定会尊重你。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学会这种美德吧!这样你的生活会变得丰富多彩,生命也会更加绚丽多姿。
同时让我想起了一首歌《爱的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故事《孔融让梨》读后感篇11
今天,我读了一篇故事,名叫《孔融让梨》,我读后很有感触。
这个故事说的是:东汉鲁国,有个叫孔融的小男孩。
他非常聪明,也很懂事。
在他四岁时,有一次,爸爸拿回来一袋梨,给孩子们吃。
爸
爸让孔融来分梨,孔融把最大的给了爷爷奶奶,把比较大的给爸爸妈妈,把其他的给了哥哥弟弟,而把最小的给了自己。
大家都夸他懂事。
看到这里,我的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一个仅有四岁的小孩竟那么懂事!想到这儿,我的脸上一阵发烧,不禁惭愧不已:我和他竟形成天壤之别!怎么回事?听我慢慢道来。
我天生喜欢读书,我家也正好在少儿图书馆附近,我便有事没事就到图书馆借书,但我一般喜欢有人和我一起去。
去年有一次,我急着要去借书,便缠着爷爷跟我去,但爷爷因为在烧开水,而且弟弟一人在家,需要有人照顾,所以爷爷烧完开水就要去照顾弟弟。
但我却不懂事,一个劲地缠着爷爷。
爷爷非常生气,批评了我,我还不服气,也小声嘀咕了几句。
唉,现在想起来多后悔啊!爷爷是多么疼爱我啊,我却那么不尊重他老人家。
再看看人家孔融,人家四岁就懂得尊老爱幼,我十岁了还那么不懂事,惭愧啊惭愧。
尊老爱幼,是多么伟大的美德啊!它能让每个人都对你刮目相看,快学会这一种美德吧!这样才会让你的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让你的生命更加有滋有味。
故事《孔融让梨》读后感篇12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是我在很久很久以前读的,可是它却让我难以忘记。
尊老爱幼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的,可是又有几个人可以做到呢?
孔融先把最大的梨给了父亲的朋友,把第二大的梨给了父亲,把第三大的梨给了母亲,把第四大的梨给了哥哥,把最小的留给了自己。
读完故事,我触动极大。
孔融他愿意也毫不犹豫地将最大的梨给父亲的朋友,自己吃最小的。
而我呢?我不仅仅没有这样做,还总是与弟弟抢东西。
我身为姐姐太不懂事了,每次吃水果,我总是第一个冲上去挑,东挑西挑,必须把最大、看起来最美味的拿来吃,坚决不留给弟弟。
吃饭时,美味的东西全部夹在碗里端上来。
自从孔融住进我心里,妈妈夸我懂事多了,弟弟也总是乐呵呵的。
有几次坐车时,有些年幼的小朋友、年迈的老爷爷或老奶奶站在我旁边,我看见了却仍就坐在那里。
这时,他们会用可怜巴巴的眼神
望着我,就算我的心再怎么虚,也不想把舒服的座位让给他们。
现在想起来真是内疚极了。
我以前太自私,总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着想,从来没有想过别人。
我连那么小的孔融都不如。
孔融是我的榜样,是他教会了我让梨,是他教会了我要怎样做人,我要继续把孔融的精神传给更多的人。
故事《孔融让梨》读后感篇13
说到读书感想,让我想起了以前读过的的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是说:东汉时代有个聪明的孩子叫孔融,他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
有一天,家里吃梨。
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爸爸让孔融先拿。
孔融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
爸爸看见了,就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父亲又问孔融:“你还有个弟弟呢,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让给弟弟吃。
”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起来:“好孩子,你真是一个好孩子。
”
读完这个故事,我想起有一回:爸爸正在看新闻联播,我爱看的《机甲兽神》动画片开始了,我就和爸爸争了起来。
当然是爸爸就到了其他房间去看,我现在想起来,我觉得自己和孔融相比,太自私了。
以后,要像孔融那样,知道尊敬长辈。
还有一次,吃饭的时候我的大娘做了一盘香喷喷的红烧肉,我和哥哥都想第一个先尝,结果他压着我的筷子,我压着他的筷子,都不肯相让。
现在想起,我应该学孔融那样让哥哥先尝。
我们应该象孔融一样,做一个懂得谦让的好孩子。
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和谐,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美德,我们做什么要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生活才可以更加美好。
故事《孔融让梨》读后感篇14
小孩世界的成人化,失去了本有的天真烂漫。
稚嫩的心灵过早接受世俗而变得成熟,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孔融把大梨让给哥哥,做法得到了父亲的肯定;把大梨也让给了弟弟,这种做法也得到了父亲的肯定,总之自己吃最小的才是正确的。
这种教育方法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小孩子受到了世俗的感染。
为了受到表扬说出一些虚伪的客套话。
心灵的土壤逐渐有了成人的足迹,天真没有立足之地。
对比一下西方的儿童受教育的方式确实和中国有很大差别,他们通过竞争,谁赢了就可以吃到大梨,家长们从小就给孩子树立竞争意识。
可是,细想一下,本质是一样的,还是过早的把孩子带入成人世界,过早社会化。
这是可悲的,把天真还给孩子,家长们何必一定要让小孩子计较梨的大小呢?就让他们随意的去吃吧,只要他们开心就好。
家长们要把天真还给孩子,敢于对传统作出批判、质疑!
故事《孔融让梨》读后感篇15
三字经内有一小段话:“兄则友,弟则恭。
”有的意思是有爱,恭的意思则是恭敬。
整句话的意思为:做哥哥、姐姐的爱护弟弟、妹妹;弟弟、妹妹也要尊敬哥哥、姐姐,听从哥哥、姐姐的话,兄弟姐妹之间要亲相爱、和平相处。
现在我要来讲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名叫孔融的小孩。
有一天,再他四岁时,客人送了一篮令人垂延三尺的梨子,孔融的父亲便把孔融叫来跟,向他说:“融儿,你挑一个梨子去吃吧!”孔融便挑了其中最小的梨子。
父亲见了绝得十分奇怪,便询问孔融原因,孔融答到:“因为我是老幺,所以要选小的,大的给父母及哥哥、姐姐们吃的。
”大家听了都称赞了孔融一番。
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四岁的小孩都懂得尊重哥哥姐姐了,更何况是已十几岁的我们呢?我们要以孔融为榜样,向他学习!
故事《孔融让梨》读后感篇16
今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中华上下五千年》,我兴致勃勃地看了起来,从中知道了我们中国许多具有优秀美德的故事。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孔融让梨》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孔融在六岁那年,他妈妈买回来一些大大的甜滋滋、水灵灵的梨,洗的干干净净后让孔融分给他的哥哥和姐妹们,而孔融却留下一个最小的梨给自己,妈妈十分不明,“孔融,你为什么留下一个最小的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