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患者的预见性观察与护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性脑病患者的预见性观察与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的早期症状,便于观察了预防。

方法结合实际病例,分析肝硬化患者在失代偿期的特点及诱发肝性脑病的因素,对70例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并进行综合评估。

结果预见性护理有利于消除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避免潜在的危险,降低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和肝硬化患者的病死率。

关键词:肝性脑病,预见性观察,护理肝性脑病(HE)是失代偿期肝硬化和重型肝炎引起的严重并发症,非常容易引起这类患者的死亡,又称肝昏迷。

其机理是由代谢紊乱为基础,引发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失调,主要症状表现为行为失常、意识障碍和昏迷。

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假性神经递质的增加、血氨升高、电解质紊乱等[1]。

患者在昏迷前常有一些先兆症状,如果及时发现,进行诊断和处理,会有较好的预后效果,甚至可以完全恢复[2]。

而且,肝性脑病还具易复发的特点,给患者和家属带来的心理压力很大。

我科自2010.8—2011.12对110例严重肝病的患者进行了预见性护理,效果良好。

对于探讨预见性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病例选择
选择自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共有110例严重肝病的患者,其中男76例,女34例,病程为2~21年,平均为9年,实验组:55例,男性38例,女性17例,年龄34~62岁,中位年龄50岁,对照组:55例,男37例,女18例,年龄33~60岁,中位年龄49岁。

病例选择标准:确诊为肝功能严重受损;患者无肝性脑病病史;入院时无肝性脑病的临床症状;入院检查时血氨正常。

对于以上病例进行随机分组,如下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别均无显著意义(P>0.05)。

1.2预见性观察和监测指标和方法
为对照组进行正常的治疗和护理,为实验组进行在正常治疗、护理的同时,实施预见性护理,并根据观察、治疗的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优化治疗、护
理措施。

其中,在预见性观察和护理过程中,首先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风险性预测。

主要包括对患者密切监测诱发肝性脑病的因素,如消化道出血,感染,高蛋白饮食,大量放腹水,排钾利尿剂的使用等。

同时,还要及时监测患者的心理、智力有无异常,比如性格行为方面的突然改变,计算能力的减退及数字连接试验不成功等等。

2.预见性护理的内容
根据患者的监测和病情,需要对患者实施预见性观察和护理的主要内容有:
2.1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争取尽早发现病症的诱因和前兆
一般来说,肝性脑病的诱因有大量放腹水、上消化道出血、高蛋白饮食、感染、快速排钾利尿、外科手术、便秘、麻醉药物、镇静催眠类药以及尿毒症等等,对于高危患者,更要注意密切观察,定期或者不定期实施心理、智力测试,便于及时发现肝性脑病的存在。

一旦患者发现异常,就
应该按照肝性脑病高危患者的处理办法,随时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腹水、黄疸、大便性状、尿量等,同时要及时进行肝功能、电解质等方面的生化检验,并将结果报告给医生,确定并严格执行相应的治疗方案,然后再观察治疗效果。

2.2对于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对于肝硬化伴随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一方面要积极实施止血治疗,同时,应考虑预防肝性脑病的症状出现。

具体护理方法是:在进行输血行扩容治疗时,要尽量避免使用库存血。

因为库存血中的含氮量较高,很容易诱发肝性脑病,所以应该尽量采用新鲜血为宜;当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时,应尽量要求患者将血呕出,尽量避免下咽,从而减少血液在消化道内的积存;在消化道出血停止后的24~48小时内,对于非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可以实施少量的不保留灌肠,来加速肠道内积血的排出,从而减少生成肠道含氮物质,减少毒性代谢产物的吸收,灌肠时应该禁用肥皂水或其他碱性溶液灌肠,而是要选择乳果糖作为首选溶液,不但可以改变或优化肠道内的PH值,而且还有弱的导泻作用。

消化道出血后,应该适当禁食,在禁食期间,要注意给患者补充能量,减少其体内蛋白质的分解,从而减少氮质等代谢产物的生成[3]。

2.3饮食护理
在饮食护理方面,除了要保证患者热量的供给,用于维持正氮平衡状态,避免患者体内蛋白质的分解,同时,对于一些胃肠道营养难以正常供给的患者,还需要注意实施静脉营养的补充。

比如,输入适量的支链氨基酸对患者的正氮平衡,既安全又有效。

另外,还要减少患者的蛋白质摄入
量,优化蛋白质结构。

应该对肝性脑病高危病人禁食蛋白质类食品,等症状缓解后再考虑逐渐增加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每日的摄入量不宜超过40克。

但是,同进还要防止低蛋白血症的产生,所以,患者不宜长期进行低蛋白饮食,为此,可以适当改变食物中的蛋白质结构,改以豆制品等植物蛋白为主,这是因为植物蛋白质中含芳香族氨基酸、甲硫氨酸少,而支链氮基酸的含量却较多,同时还含有非吸收性纤维,有助于体内氨的排出,起到通便的作用[4]。

2.4减少体内有毒物质的生成和吸收
为了减少患者肠道内生成有毒物质或被吸收,除了可以考虑对实施导泻或灌肠操作外,还要注意抑制肠道内细菌的生长,因为减少或抑制细菌的生长,可以有效避免或减少体内氨的生成量。

为此,可以采用口服新霉素等肠道不吸收的抗菌素,从而减少体内毒性代谢产物的生成和吸收[5]。

2.5 注意环境和心理的变化
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限制探视,督促患者多休息,减少运动量,能使病人得到充分的休息,减少体内蛋白质分解活动。

为了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还要注意多与病人进行愉快的沟通,即使患者出现反常的行为,也要尽量给以充分的理解,并尽量与家属加强沟通,争取家属密切配合,才有可能使病人在稳定、平和的心态下,配合积极的治疗,这不但有助于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还可以减少患者能量的消耗,从而减少体内氨的产生和吸收。

在这一方面,还要注意避免患者进入另外一个误区。

就是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滥用安眠药。

因为疾病的困扰、躯体上的不适、心理上的烦恼
等原因,往往会影响患者的睡眠,所以,一般会想到借助于安眠药来眨眼。

可是,应用安眠药很容易诱发肝性脑病,使病情加重。

因此,在这方面,要尽量对患者和家属做耐心的解释,来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

2.6准确了解、记录患者的尿量
对于使用利尿剂的患者,应准确记录其尿量,监测体内电解质的变化,可以帮助发现体液和电解质是否失调,便于及时给以纠正,可以有效避免或减少肝性脑病的发生。

2.7 安全排放腹水
如果短时间内大量排放腹水,会使腹腔压力骤然降低,致使门静脉淤血,进入肝的血流减少,肝细胞可能因为缺氧而坏死,会使病情诱发或加重,所以,要尽量掌握排放腹水的速度,并补充失去的蛋白。

排放腹水时还应该注意随时束紧腰带[3]。

3. 结果
两组病人住院日为31—83天,平均52.5天.结果如下:
x=9.5 p<0.05 通过两组的比较,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4讨论
实验组的患者中,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以说明,在经过预见性护理后,可以起到清除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及时发现先兆,为实施正确的治疗提供依据,特别是能通过有效的护理方案和措施,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干预,来促进病情的好转,是切实可行的。

另外,对于这类护理方法的探索,也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和教育,对提高患者的寿命和生活质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于宝霞,于献荣,孙艳萍. 护理肝性脑病患者突发事件及防范[J].中
国医学创新.2010.7(11):136-137
[2] 邱玉琴.预见性护理在肝病治疗中的作用[J].医学理论与实
践,2009,22(11):1368-1369
[3] 李健芹.肝性脑病的预防及护理对策[J].医学综述,2005,11(7):642—643.
[4] 李秀华. 肝性脑病的预见性护理[J]. 医药世界,2009,11(3),88-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