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象外——陈海宁的水彩画艺术语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媒介和综合材料的运用,使得当代中国水彩画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和多元化。

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艺术家们敢于挑战和实验的精神,越来越多的水彩画家开始尝试在传统水彩画的框架之外,运用不同的媒介和材料,拓宽水彩画的创作领域。

尽管水彩画在媒介、材料和绘画风格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陈海宁始终坚守“以水为媒”的传统水彩技法,并在传承传统水彩画技法的基础上不断开拓与探求,创作出具有自己独特绘画风格和艺术语言的作品。

这种坚守与创新的精神,正是中国水彩画日益繁荣的原动力。

水彩画创作最基础的绘画方法,是通过驱动水调和水彩颜料在水彩纸上进行绘画,水是水彩画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媒介。

通过控制画笔水分的多少和水彩画纸张的干湿程度,水彩画创作者能够绘制出各种既定或是未定的画面效果。

陈海宁一直以来坚持这种纯粹以水为媒介,不以任何综合媒介为辅的绘画方法。

在他的水彩静物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水彩画的细腻柔和与油画作品中的粗犷厚重的统一。

许多水彩画创作者普遍认为陈
海宁的作品运用了一些综合材料或是在绘制之初做了底子,然而,这些肌理丰富和厚重有力的作品,只是充分利用纸张和笔的特性,通过笔法、喷洒弹水完成。

陈海宁习惯使用国产的保定水彩纸的背面作画,保定水彩纸正面带有明显的纹理,反面则为平滑细腻的质感,与水彩纸的细纹纸纹理质感类似。

在细纹纸上绘画更容易驱动水流使颜料产生各种未定的痕迹,并且更容易形成因水彩颜料沉淀而得到的独特颗粒。

加上使用羊毛板刷、坚硬的大小棕毛刷、平头水彩笔的特性,利用不同的笔法刻画静物的块面,以及衔接和混合色块间的颜色。

此外,使用喷水壶或用手指、笔刷蘸水对画面中需要喷洒的地方采用不同距离、不同力度的弹、洒、喷、甩等方法,以此表现画面丰富的肌理和色层。

同时还在深入刻画静物细节和块面之余使用棕毛笔将静物的边缘揉开,以达到兼顾画面的虚实效果。

正如海因里希·沃尔夫林在《美术史的基本概念》中对涂绘风格的表述:“一旦打破了形体边缘的均匀感和清晰感,画中不是线条的东西也随之获得了更大的意义。

可以说,形体变得更加宽泛了,块面变得更自由了。

此时,仿佛光线和阴影的相互接触更加活
立意象外
文/赵浩辛

—陈海宁的水彩画艺术语言
陈海宁/浓郁水彩画39cm×108cm 2002年
↑陈海宁/尘封的和谐
水彩画79cm×108cm 2003年
↓陈海宁/和谐的记忆
水彩画79cm×108cm 1999年
跃,由于这些效果,眼睛开始学会欣赏形体的外观,最后把完全脱离形体的描绘看做形体。


陈海宁的创作多为写生创作的作品,他的创作视角别具一格。

在创作中首要依赖于观察生活的细微之处,引用其主要赖以生存并表达其艺术观赏的手段,并据此建立自己特有的审美趣味,将自身的品位和静物的格调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传递给观者。

他的作品常见到一种
深度的个人内省和情感,表达了他对物象及生活的深刻感悟,这是他艺术作品品格的体现。

在物体的形体塑造上,陈海宁运用概括和略带变形的形式来表现形态,让物体既生动而又具有个人符号。

这种同时兼顾形式和内容的创作方法,既富有趣味性又富有深度。

他以独特的视角来观察并表现出物体的形态、结构和质感,以对结构和质感的极致追求,
来阐释其内
陈海宁/三个石榴水彩画39cm×39cm 陈海宁/西窗小记之一纸本水彩52cm×52cm 2009年
陈海宁/小品系列之一38cm×38cm 2015年陈海宁/物态系列38cm×38cm 2016年
在的充沛生命力和优雅品格,表达了岁月静好、宁静致远的心境。

因此,陈海宁的水彩作品呈现出来的是质朴而又坚实有力的画面效果,松动的笔触和含蓄的色块,画笔看似不经意间在纸上书写留下的痕迹,它们互相交织,构成了一个充满韵味和节奏感的画面。

这种看似偶然之间得到的效果却是作者悉心布局和经营的结果。

陈海宁的艺术风格以粗犷的笔触和古朴的色彩为主要特点。

他在创作中大胆地运用浓重的色彩和丰富的笔触,让画面充满了生命力和张力。

这种率真质朴的表现手法既能够创造出具有强烈视觉冲击的效果,又能够让观众在想象的同时,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在整个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陈海宁力图通过对水和颜料的独特调配和大胆运用,展现出一种富有生机的艺术气息。

这不仅使画面具备了更有深度的表现空间,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

未溶解的颗粒和杂质,似乎是陈海宁有意为之,表现出生活的真实与纯粹,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眷恋之情。

这些色彩的碰撞和笔触的交织,以及色彩之间的
变幻和相互作用,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动态的、变化无常的状态。

如同生活中充满冲突和矛盾,但似乎又有着难以言说的和谐在其中。

在多年的创作中,陈海宁始终秉承王肇民提出的“形是一切,一切是形”。

同时奉行王肇民强调作画以格调为主的绘画理论:“以浊见清,以清为主;以轻见重,以重为主;以巧见拙,以拙为主;以华见朴,以朴为主;以矛盾的统一为依归。

”并在王肇民的理论和技法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探究,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绘画语言,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独特的内在韵味和审美价值。

陈海宁曾谈道:“‘寓意之象’与‘立象尽意’是水彩静物画创作中的两个维度,涉及‘画什么’和‘怎么画’的创作意识。

在水彩静物画创作中,通过在平面上规划整体的构成形式,糅进各种个性化的物象形态,并赋予这些形象具有传统意象与唯美主义相结合的绘画语境,从而体现画家如何从个人的图像经验介入绘画创作的方式,由里及外地诠释‘心象’的迹化。


这一观点正是对他作品的最好诠释。

陈海宁/味象中国水彩画108cm×158cm 2004年
↑陈海宁/浮尘
水彩画54cm×79cm 2005年
↓陈海宁/石膏果与黑油壶
水彩画79cm×82cm 1997年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绘画艺术学院水彩画系第一工作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曾获广东省“新世纪之星”称号,获广东省美术家协会50年50经典作品奖、广东省第七届鲁迅文艺奖。

作品获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金奖、第五届全国水彩画·粉画展金奖、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银奖、中国青年水彩画大展学术奖等多项国家级奖项。




陈海宁/曛之沐水彩画39cm×108cm 2002年
通过陈海宁的作品,我们看到的是他对物体的描绘,或是他对生活哲理的表达和真实的认知与理解,其作品充分体现了他的艺术才情和深刻的人生感悟,同时也突显了他独特的个人风格和丰富的情感内涵、他对艺术的高度追求和真挚热爱,以及他极力展现物质与精神两大元素的和谐。

在他的作品中,静物颜色质朴典雅,仿佛消融在光与影之中,与其说这是对物质世界的再现,不如说这是对他内心精神世界的表述。

和谐的构图,彰显出空间与物的和谐,以及他倾尽全力在纸面上描
绘出的和谐生活记忆。

作为一名优秀的水彩艺术家,陈海宁展现出的是一种深深的人文精神及其对生活敏锐而深刻的洞悉力。

注释: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0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水彩画创作中艺术语言的符号性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KY110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