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硬化(AS)的相关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硬化
(AS)的相关性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2020年3月到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颈动脉硬化患者共76例,根据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分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每升15微摩尔者(46例)为甲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每升15微摩尔者(30例)乙组,对两组进行检查后,确定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

结果比较两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甲组均高于乙组(P<0.05);比较两组的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检出率,甲组高于乙组(P<0.05)。

结论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越高,出现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概率也就越大,其颈动脉狭窄问题也更为严重。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硬化;相关性;颈动脉不稳定斑块;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omocysteine and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Methods a total of 76 patients with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20 to March 2022 were selected for this study. They were grouped according to their homocysteine level. Those with homocysteine level higher than 15 micromol per liter (46 cases) were group A and those with homocysteine level lower than 15 micromol per liter (30 cases) were group B. after examinati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omocysteine and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was determined. Results the level of homocysteine and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in group A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group B (P < 0.05); The detection rate of carotid unstable plaque in group A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B (P
< 0.05).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t can be confirmed that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homocysteine, the greater the probability of carotid unstable plaque and the more serious the
problem of carotid stenosis.
[Key words] homocysteine; Carotid arteriosclerosis; relevance; Unstable plaque of carotid artery;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颈动脉硬化指的是患者的颈动脉出现闭塞以及狭窄等问题,导致患者发病的
原因较多,主要包括高血压、高血糖以及高脂血症等【1】。

这种情况还会造成
其出现不稳定斑块破裂的概率提高,极易引发其出现脑卒中的严重后果,这就需
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从而控制其病情进展。

有研
究资料显示【2】,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硬化的进展与发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通过检查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将可以准确判断其病情严重程度。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分析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2020年3月到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颈动脉硬化
患者共76例,根据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分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每升
15微摩尔者(46例)为甲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每升15微摩尔者(30例)
乙组。

甲组的男女比例为31:15,年龄为53到81岁,均龄为69.4(s=11.2)岁;乙组的男女比例为19:11,年龄为55到79岁,均龄为68.7(s=11.6)岁。

两组的基础资料对比不存在差异(P>0.05)。

1.2方法
对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检测方法,检测流程为:在清晨采集患者2毫升空腹静
脉血,进行离心处理后,去上清液通过电化学发光仪检测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1.3观察指标
通过颈动脉超声,对两组的颈动脉粥样斑块以及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进行检查。

同时,对比两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对计
量资料行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P<0.05表明对比存在差异。

2 结果
2.1比较两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比较两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甲组均高于乙组
(P<0.05)。

详情如表1所示。

表 1 比较两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s)
组别n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微摩尔/升)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甲组4618.5±1.4 1.2±0.1
乙组3010.5±2.7 1.0±0.1
t/16.9428.522
P/0.0000.000
2.2 比较两组的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检出率
比较两组的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检出率,甲组高于乙组(P<0.05)。

详情如表2所示。

表 2比较两组的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检出率[n/(%)]
组别n检出未检出
甲组
4
6
28(60.87)18(39.13)
乙组
3
11(36.67)19(63.33)
/ 4.256
P/0.039
3 讨论
现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的在我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也随之提高。

而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则会随之显著下降,极易出现多种疾病,这将会其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其中,最为危险的则是脑卒中。

有研究资料显示【3】,目前我国患有脑卒中的患者高达1167万,其中130万人因该病而死亡。

造成脑卒中发病的主要运用为脑血管破裂,这种情况的出现与颈动脉硬化有着直接的联系。

而颈动脉硬化的进展与发生,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也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同型半胱氨酸属于氨基酸的一种,其作为蛋氨酸与胱氨酸的代谢产物,存在一定的细胞毒性,人体在正常的状态下,能够被自然代谢分解,并处于较低的水平。

然而,多种因素都会其造成影响,致使其水平产生异常。

随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提高,不仅会引发颈动脉硬化,还会诱发人体出现心脑血管疾病【4】。

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与该物质具有易氧化有关,在其出现氧化后,将会产生过氧化氢以及超氧化物,这就会导致低密度脂质蛋白也随之出现氧化的现象,致使高密度脂质蛋白对人体的保护作用受到影响。

同时,还能够对动脉平滑肌细胞增
生起到促进作用,这将会导致人体的血管内皮功能受到影响,甚至会引发功能障
碍的问题。

并且,同型半胱氨酸对人体的有益因子还会产生抑制作用,加剧人体
的血管壁损伤,这不仅会造成动脉粥样硬化,还会使氧自由基的大量释放,促进
人体的炎性反应,导致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大量形成【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比较两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甲组均高于乙组(P<
0.05);比较两组的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检出率,甲组高于乙组(P<0.05)。

综上所述,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越高,出现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概率也就越大,其颈动脉狭窄问题也更为严重。

参考文献
[1]李美佳,刘云娥,彭芳,等.脑卒中患者康复信心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30).3882-3887.
[2]杨海蕾,陈晨,屈秋民.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
中的关系[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6).916-921.
[3]姜岩,逄冬.脑卒中病人发生残疾的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
究.2019,(12).2130-2133.
[4]李自超,王欣,马冬梅,等.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的影响因
素[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2).292-295.
[5]潘少梅,陈巧平,王文兰,等.脑卒中患者健康信念与家庭环境的相关性研
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6).2801-28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