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髂关节紊乱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性别:女性由于月经周期、妊娠及分娩,受女 性激素的影响,整个骨盆环韧带松弛。加之女性骶髂 关节耳状面凹凸较少而浅。故女性发病明显高于男性 。
(4)不良工作姿势:长期处于不良工作姿势,肌肉易疲劳,逐 渐丧失对韧带的保持作用,韧带长期承受持续或反复的拉张 ,出现微损伤,如得不到很好的及时的修复,终致韧带劳损 ,机械性能降低。
1)骶髂关节 骶骨耳状面
2)韧带:主要有: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 (与髋骨间围成坐骨大孔、坐骨小孔)
髋骨、骶骨、尾骨借关节、韧带、软骨连成骨盆
骶髂关节由上三节骶椎构成的骶骨耳状关节面、髂骨耳状关节面 、滑膜及关节囊组成。两侧耳状关节面有许多细小凸起和凹陷, 相互适应,紧密嵌合,男性凹凸较多且深,女性则较少而浅。关 节囊薄弱,内衬滑膜。关节周围的韧带是维护关节稳定的重要因 素,共有六组:①骶髂骨间韧带;②骶髂后韧带;③骶髂前韧带 ;④骶结节韧带;⑤骶棘韧带;⑥髂腰韧带。
急性损伤:长期弯腰工作或搬重物,致使关节退 变,韧带劳损。
关节半脱位:分向前、向后半脱位,后者多见。 向后半脱位:常于膝伸展,髋屈曲,股后肌紧张,致
使髂骨后旋; 向前半脱位:常于膝屈曲,髋伸展,股四头肌紧张,
致使髂骨前旋。
四、症状和体征
1、患侧腰骶部疼痛,并牵涉臀腿部,跛行, 行走时、弯腰时、下蹲、起立、座姿等均疼 痛或牵涉痛。
俯卧位
髂嵴连线偏向右上。用双手 拇指按压髂嵴,就能感到右 侧偏高,按压时形成的皮肤 皱纹亦偏向右上。
俯卧位 2
因为右侧骨盆偏向上,右腿 也随着向上,所以,当左右 脚跟并拢时,就可看出右腿 比左腿短。
俯卧位 3
右侧骨盆移位时,右侧骨盆 周围发生慢性血液循环不良, 周围的肌肉出现紧张和僵硬, 因此右髋关节难以张开。俯 卧时,右臀部明显偏上。
五、诊断
诊断依据: 1、有急性腰骶部扭伤史或慢性劳损史,多见于从事体力劳
动的青壮年。 2、一侧或双侧腰骶部疼痛,不能弯腰,患侧下肢站立负重
、行走抬腿困难,严重者疼痛向臀部和腹股沟放射。
3、骶髂部有明显压痛,两侧髂后上棘不等高,“4”字试验阳性, 床边试验阳性,唧筒柄试验阳性,髋膝屈曲试验及下肢后伸试验 阳性,严重者可见腰骶部脊柱侧弯。
影响韧带机械强度的因素
(1)年龄:人在30岁以后,韧带胶原含量开始减少 ,韧带的刚度、强度和承受能力随之降低。50岁以后 由于骶髂关节退变增生、关节活动减少甚至消失。故 骶髂关节半脱位好发于30~50岁。
(2)锻炼与制动:体格训练可以增强韧带的抗张强 度,而制动后导致韧带的胶原分子间交联的质和量 减少,韧带机械性能降低。
仰卧位
仰卧位时,右侧骨盆移位的患者习惯采取以下三种姿势; 两脚交叠时,左腿在右腿上(如图A);右腿伸直,左腿 弯曲(如图B);左脚外展,脚尖接近于床板,而右脚尖 与床板尚有一段距离(如图C)。
坐姿
A
B
C
坐椅子时,因为右腿不够长,所以上半身向右歪。为了维持上半身 的平衡,头就会自然向左歪斜(如图A
由于右髋关节难以张开,双腿交叉时,右腿总是在后(如图B)。如 有意识地把右腿放在左腿前,就有不自然的感觉;如把左腿放在右
腿上,就有困难的感觉,而且易疲劳(如图C)。
站姿
因为右腿变短,双脚站立 时,则左侧骨盆变高,髂 嵴连线左高右低。请注 意,这与俯卧位时有所不 同(如图A)。 稍息时总是先以右脚为 轴,左脚向外伸出,等疲 劳后双脚才互相交换。这 是因为左髋关节容易张开 的缘故(如图B)。
2、活动受限,腰后伸,健侧侧屈受限,患侧 髋关节外展、外旋受限
3、患侧压痛,脊椎侧弯(弯向健侧),盖斯兰氏征(+),菲巴 氏征(+),华氏征(+),直腿抬高试验(+),拉氏征(—), 骨盆挤压、分离试验(+)。
4、半脱位者: 向后半脱位:患侧髂后上嵴低于健侧 向前半脱位:患侧髂后上嵴高于健侧。
骶髂关节紊乱症 (损伤与错位)
福建中医药大学推拿临床教研室
骨盆是健康之源 骨盆是多病之源
一、概论
骶髂关节为少动关节,由骶、骶管的耳状关 节组成,关节腔小,有紧张的关节囊及周围韧 带的保护(前后侧)
骶髂关节紊乱症是指骶髂关节损伤与错位(或 半脱位),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损伤。
多发于青壮年妇女。
4、骶髂关节双斜位X线片:患侧骶髂关节间隙增宽,或无异常。
六、治疗
目的:以手法整复错动关节,符合解剖生理及力学承受要求。 治则:理筋、整复、疗伤。 治法:单纯劳损者:用滚、揉、弹拨、擦、热敷等法;急性损
伤者:用前法+整复,并卧床休息2周。 手法:扳法、牵拉法、抖法。 部位:骶髂关节、臀部及下肢
骶髂关节错位发生机理
正常骶髂关节十分稳定,但其稳定性依赖于使骶髂关节保持紧密 嵌合的韧带群。韧带允许骶髂关节在正常范围内运动。韧带的这 种作用在竖脊肌疲劳和收缩运动不协调时显得更重要。韧带是由 少量纤维母细胞和大量近似平行排列的胶原纤维构成的特殊结缔 组织,具有易变性和能屈性,也有一定的强度和不可伸展性。因 此可以认为韧带的机械强度降低、松弛是骶髂关节半脱位的病理 基础。
(5)外伤:强大的暴力可造成韧带撕裂,而修复不良将致机械 性能下降,关节失稳。
小结
(1)骶髂关节骨性结构缺乏稳定性,也不利于力的传递。骶髂关 节周围的韧带才是保证关节稳定和重力传递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2)骶髂关节是人体力的汇集点,易发生关节韧带劳损和松弛, 关节退行性改变发生较早,女性由于解剖、生理等特殊因素,易 患骶髂关节半脱位。
二、临床解剖
1、关节面呈耳状,且参差不齐而相 互交错,是个稳定的关节。
2、关节的前后侧有韧带的保护,骶 骨粗隆于髂骨粗隆间有骨间韧带加强 。
3、关节生理活动:髂骨沿骶骨方向 做向前向后的旋转且协调的运动(图
见下页)
二、
1. 髋骨的连结 前方:借耻骨间盘左右相连形成耻骨联合. 后方:髋骨与骶、尾骨之间接结.
整复向后半脱位的方法: ①患者健侧卧位,健侧下肢伸直,患肢膝关节屈曲90度
,医者站身后,一手向前抵住患侧骶髂关节,一手握住患 肢踝上部,向后扳至最大限度的同时,两手作相反方向的 推拉。
②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站于患侧,一手向下压住患侧骶髂部,一 手托住膝前部,两手对称用力,使患下肢后伸至最大限度,然后 两手同时作相反方向的骤然扳动。
操作: 骶髂关节扭伤:患者俯卧位,医者先施擦法于
骶髂关节、臀部,待肌肉略放松后,配合髋后 伸和外展的被动运动,下肢疼痛者可滚下肢; 按骶髂部以酸胀为度;擦热患部;热敷患部。
骶髂关节半脱位: 整复向前扭转错位的方法: ①患者健侧卧位,身体靠近床边,健侧下肢伸直,患肢屈髋屈膝
,医者面对面站立,一手按住患者肩部向后固定其躯体,另一手 按住患侧膝部向下作最大限度的下压。 ②患者仰卧位,医者站于患侧,在作髋关节屈曲至最大限度的同 时,于屈髋位作快速伸膝和下肢拔伸动作。
பைடு நூலகம்
骶髂关节是一个真性微动关节。骶骨呈倒三角形,前 宽后窄,关节面走向呈向外、向下和向后,基本上是 一个斜矢状面关节。受关节走向限制,一般认为骶髂 关节可沿斜矢状面发生上下滑动和旋前旋后运动。另 外还有关节间隙的开合运动。
骶髂关节生物力学分析
脊柱由颈、胸、腰椎和骶尾骨通过关节盘及若 干韧带连接而成。从力学角度可将其视为一根 改良的弹性杆,是人体运动的中心轴。骶髂关 节是脊柱的下极关节,除平卧位外,任何体位 骶髂关节均要承受躯干的重力和脊柱运动的强 大杠杆应力。
重力传递
躯干及上肢重量占体重60%,重力通过骶髂关节向下肢传递,由 于骶髂关节是一个斜矢状面的平面关节,通过骶骨下传的重力和 由髂骨上传的支撑力在关节间形成很大的剪切应力,不利于重力 传递。骶髂关节面的紧密嵌合的凹凸结构,不仅增加了关节接触 面积,还改变了重力传递的方向,克服了剪切应力,并将其转换 为压应力,既有利于重力传递,又增加了关节的稳定性。
骶髂关节的杠杆应力
人体直立时重力线处于脊柱横向运动轴的腹侧,所以脊柱承受着 恒定的前屈力矩。骶骨是脊柱下极,必然要承受此前屈力矩。直 坐时腰椎变直,骨盆后旋,重力线通过坐骨结节,仍然存在前屈 力矩。脊柱前屈时,重力线前移,前屈力矩增大。前屈力矩有使 脊柱前屈、骶骨前旋的倾向,人体通过竖脊肌群和韧带结构对抗 前屈力矩,保持平衡。髋后肌群通过固定骨盆,间接地参予保持 脊柱的平衡。
在整复时,常可听到复位关节的响声。
思考题
试述推拿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的机理及手法操 作。
试述骶髂关节紊乱的临床表现? 如何鉴别骶髂关节紊乱和腰椎间盘突出症?
1、基础临床按摩疗法—解剖学与治疗学的结 合
2、触诊解剖学图谱
(3)骶髂关节半脱位是中青年下腰痛的常见病因,也是造成骶髂关 节较早发生退变的原因,骶髂关节退变,不可避免地使脊柱杠杆 应力集中于腰骶关节和下腰段而加速下腰椎退行性改变。因此重 视骶髂关节半脱位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可能有助于延缓腰骶椎 退行性改变。
三、病因病理
急性损伤:弯腰、负重时腰骶部突然闪挫,造成 韧带损伤,甚则半脱位;或妊娠期、哺乳期损伤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