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病理学《炎症》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医学专业病理学《炎症》的教学设计
王凌霄亢春彦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病理学教研室河南郑州451191)
摘要:《炎症》是病理学总论的第三章,是病理学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章。

该文基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情分析,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及教学反思等方面对病理学《炎症》进行教学设计,帮助了学生理解并应用,提高了授课质量。

关键词:炎症;临床医学;教学设计
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机制的学科,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1],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重要的必修基础课。

《炎症》本章内容繁杂,知识点众多,学生不容易理解。

本文针对《炎症》这章内容优化了教学设计,旨在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授课质量。

一、《炎症》教学设计的目的
病理学分成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

总论主要研究和阐述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规律,强调的是“共性”,各论则主要研究和阐述各系统中不同疾病各自的规律,强调的是“个性”,总论是各论的基础。

《炎症》的核心内容在病理学的总论,但各论中要讲述每个系统或是器官的炎症,因此总论中《炎症》的内容是基础,起到重要的传送带作用,只有掌握好总论中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才能更好的学习及掌握各个系统或器官炎症的病变,所以说《炎症》这一章节十分关键,因此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从而突破重点和难点,提高授课质量。

二、《炎症》教学设计的过程
所用教材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陈命家、易慧智主编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教学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及教学反思五个方面。

(一)学情分析
病理学开设于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一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理生化、人体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等相关学科的医学基础,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进入了医学生的角色。

《炎症》一章,内容繁杂,知识点分散,与临床专业知识联系紧密,但学生临床专业学科尚未涉及,不能很好的结合临床,且学习方法比较单一,不能将知识点融会贯通,逻辑思维能力欠佳,因此学习效果比较差。

(二)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掌握炎症的概念、原因和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尤为渗出)、炎症的临床表现和类型、炎症的结局;熟悉肉芽肿性炎、炎性息肉、炎性假瘤的概念及病变特点;了解炎症介质的类型、作用。

②能力目标:学生能识别炎症的不同类型,能简单分析出临床一些常见部位炎症的临床表现,全身症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分析该部位可能的病理变化以及提出有用的进一步检查的方法及治疗原则,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炎症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病理变化,通过对其发生、发展过程的了解,激发起学生对病理学的热爱,并能运用病理知识解释临床所出现的症状,让同学们认识到病理学对以后临床学习的重要性,并能简单解决一些生活中所遇见的相关医疗事件,培养学生认真、科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

(三)教学过程
课前:采用学习通软件提前公布预习任务,给学生一个临床病例“患者,男,38岁,颈部患‘疖’,红、肿、热、痛,10天后局部红肿发展至手掌大,体温38℃,局部手术切开引流。

当晚恶寒、高热、头痛,次日体检发现病人轻度黄疸,肝脾肿大,体温39℃,WBC计数21.0g/L”,让学生通过使用爱课程、慕课等相关资源,提前预习,以及自行查阅资料,并进行讨论,作出病理诊断并解释上述临床表现,以及让学生使用MindMaster软件绘制思维导图[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课堂效果,提高授课质量。

课中:将预习任务中的临床病例放置PPT中,导入新课,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回答。

采用启发式教学及案例式教学法进行讲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将枯燥的内容形象生动化。

虽然学生对炎症这一章节不算陌生,但并做不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因此首先设定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明确重点和难点。

然后从课前布置的临床病例及生活常例入手,采用多媒体演示法,PPT中插入漫画“感冒流鼻涕”、“嗓子冒烟”、“扁桃体化脓发炎”,边问学生,边让其思考,这是生活中经历比较多的,也是比较轻的一类炎症;接着插入另一组漫画“疖子”、“水疱”、“阑尾炎”、“肝炎”,引导学生思考,这是比较严重的一类的炎症;然后提示学生“SARS风暴”、“禽流感”这类传染病相当严重,同样也是炎症。

由这三组图片入手,清晰又直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揭示本章节要学习并掌握的几个部分,让学生心中有数。

炎症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采用比喻法,形象的将炎症比作一场“自卫反击战”,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炎症是以防御为主的反应,也为下一个内容“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做铺垫。

炎症的原因比较简单,采用多媒体演示法讲解,采用色彩鲜明的漫画便于学生的理解。

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是本章中的重难点,首先再次回顾炎症的概念,引导学生来深层解析炎症这场“自卫反击战”,通过边问、边讲、边演示课件的形式,将战争的三个过程“敌人入侵、我方应战、修复战场”形象的带入到炎症的病理变化中,由此让学生自我总结,归纳“变质、渗出、增生”这一病理变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过程轻松愉悦,达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效果。

循序渐进,依次学习炎症的这三个病理变化,重点是渗出,其中渗出过程是教学中的难点,采用多媒体动画,展示炎症时的血流变缓,白细胞靠边、附壁、游出、趋化作用及白细胞的吞噬过程,将这一渗出过程形象生动、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理解。

趁热打铁,根据炎症的病理变化,继续讲述下一个重点,炎症的病理类型。

这一部分知识点众多,采用列表法及多媒体演示法,详细讲解,让学生明确重难点。

然后采用举例法,通过生活中简单易懂的病例,学生很容易归纳出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中高职课堂异质化教学体系的构建(项目编号2019-JKGHYB-0403)
(下转第194页)
炎症的局部表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以及发热、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等全身反应,既轻松掌握了学习内容,又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启发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最后,再次从炎症这场“自卫保卫战”着手,鼓励学生归纳总结炎症的结局。

新知讲述之后,再次回到课前布置的临床病例,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讨论之后进行完善总结。

采用小组讨论法,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的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

课后:通过学习通APP,让学生完成在线测试,强化记忆,根据成绩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价
通过班级微信群以及调查问卷的方式,搜集整理学生意见,及时完善,下次课前通过采用抽查提问的方式进行考核。

(五)教学反思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高,通过课堂小结以及反馈练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炎症的概念、炎症的病理变化,病理类型及临床表现,教学效果不错。

不足的是,由于教学时间有限,设计的教学内容比较多,以至于每个环节稍显匆忙,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充分的思考反思时间,另外,因为学生临床学科知识匮乏,应更加多的引入临床问题、病例分析等,帮助学生早联系临床,这才能够帮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

三、结束语
《炎症》教学是病理学教学中的重点部分,通过上述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炎症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果。

通过加强病理学与其他临床学科的联系,有效的将病理学知识与其他相关的临床学科结合起来,能够很好的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有助于他们走向未来的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万君.护理专业病理学中炎症教学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3):3675.
[2]陈俊芳,许三林,何伟.思维导图在高职临床专业病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重庆医学,2017,46(27):3882-3885.
[3]廖雯婷,邓丹玲,丁彦青.病理学启发式案例教学模式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7):578-580.
办法总比困难多
陈高峰
(北京市密云区南菜园小学北京101500)摘要:“办法总比困难多”这句话谁都会说,因为它非常好理解,但做到的人并不多。

关键词:办法;困难
我在山区上班那会,赶上“每天一斤奶,健康中国人”活动,学生可以早晚各喝一袋250克的牛奶,口味很多,有巧克力的、红枣的、椰奶的……很香甜。

但学生的爱好不一样,大部分不习惯睡觉前喝奶,于是出了问题:每天晚自习后学生喝完奶,收拾垃圾的大盆里会留下多半盆废奶,得有二三十斤,只能白白倒掉,十分可惜。

“看着点不就完了?”我对负责的大师傅说。

他很委屈:“怎么不看着,可学生在奶袋的犄角上咬一个口儿,然后用嘴一嘬、拿手一攥,喝没喝也看不出来。

接着好多孩子一块往大盆里一扔,看不住。

”我能想象当时情景:一帮精灵古怪的孩子叼着奶袋盯着老师,趁他不注意随手一扔,肯定防不胜防。

“有办法吗?浪费了太可惜!”国家花巨资组织这项利国利民的活动,孩子们免费喝奶却不珍惜,多让人心疼呀!
“没有!从开始到现在一直这样。

也教育了,不管事。

”大师傅是老师转职的,对我这个副校长肯定是“言必尽”,但为自己免了多少责不好说。

我当然可以“打官腔”,但可以想象于事无补。

第二天我召开了“喝奶”专项会,专题研究解决浪费的问题。

人多力量大,办法想出来了:学生扔喝完的奶袋时排成队,没喝完的重喝——
—老师在旁边盯着,你总不敢浪费了吧!
效果还不错,果然浪费现象减少不少。

但太费时间了,最后一个学生要耽误半个小时,怨声载道:他们要洗漱、刷牙、洗脚、洗袜子,才能去睡觉,时间很紧——
—这么做的操作性太差!
“不行改成晚饭时喝,由随班老师盯着。


这也是个办法,一个随班老师管三十几个孩子,总比一人看三百多学生要有效果。

可随班老师不干了:晚自习前喝奶,然后坐着学习,不是让学生“蹲膘”呢嘛!再说洒在班里招蚂蚁不
更麻烦吗!
操作性依然有问题,换!
安排20个学生小队长负责盯着,不就又快又省事了吗?结果小队长监守自盗或故意放水的很多,不但没解决浪费问题,还引发了更多的冲突。

学生有办法吗?没人理。

谁也不会出招限制自己人,那得多招恨呀!总之,学期过半了,问题依然没解决。

“我就不信没办法!”钻了牛角尖的我看什么都在想浪费奶的问题。

你别说,还真让我撞着办法了。

我家的小熊(狗名)也爱喝奶,爱人每次喝完酸奶都会把奶盒(纸质的)拉平,把里边的余奶挤出来给狗喝。

看着平坦的奶袋我突然想到:学生喝的是塑料袋装奶,如果把奶袋里边的奶嘬出来,再拽平,不就一目了然了嘛!
“喝奶新政策”出台了,我找了十个学生到各班去,帮我演示喝奶的动作、程序,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做到。

晚上,我亲自盯着,果然大家一边喝奶一边把奶袋的四角拽平,然后扔在大盆里——
—还有的袋儿飘飘悠悠飞到别处,没有剩奶了!
全丢完奶袋一算时间,没比平时多用几秒钟,而且盆的分量不足一斤了!(不算盆重)
“陈校长,”旁边的老师叹服了,啧啧称赞之余开起了玩笑,“每天奖您一箱奶!这下省邪乎了(俗语:多,大发)。


我又不是超级婴儿,当然不会喝那么多奶,但大家的意思我明白,谁看到那么大的浪费也心疼:“散了散了,办法总比困难多,以后遇事换个思路。


事儿真的很小,但把奶袋嘬净拉平成了这的传统,以至于我调走几年后,直到这项活动结束了也没丢弃。

办法真的比困难多,有时换个思路,可能就找到好办法。

(上接第148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