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化学】中考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解答题压轴题提高专题练习附详细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初中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
1.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详解】
A、除去KCl溶液中的K2CO3,加入适量的硝酸钙溶液,硝酸钙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硝酸钾和碳酸钙沉淀,过滤可除去碳酸钙,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钾,故A不正确;
B、除去BaCl2溶液中的HCl,加入过量Ba(OH)2溶液,除去了杂质但引入了新杂质Ba(OH)2(过量的),故B不正确;
C、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属于强酸,不能通过比较溶液的pH来区分,故C不正确;
D、氢氧化钠固体加水溶解会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固体加水溶解会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可鉴别二者,故D正确。

故选D。

2.除去下列各物质中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A错误;
B、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振荡、搅拌后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B错误;
C、铜粉在足量氧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选项C正确;
D、KClO3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D错误。

故选C。

【点睛】
除杂(或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
A、Zn和Fe均能与过量稀硫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氯化钠溶液中含有少量的硝酸钾,应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氯化钠,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
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氧气),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过量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点睛】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FeCl3溶液和CuCl2均能与铁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二氧化碳和HCl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碳酸钡难溶于水,K2SO4不能与BaCO3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H2SO4能与过量Fe2O3粉末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充分反应后,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点睛】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5.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氢氧化钠会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不能把杂质除去,反而把氯化铁除去了,故错误;
B、氯化氢会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但会引入新的杂质水蒸气,故错误;
C、加入饱和的氯化钠溶液,氯化钠不能溶解,而硝酸钾会溶解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过滤,洗涤干燥,可以得到氯化钠固体,故正确;
D、足量的铁粉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即可,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点睛】
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6.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详解】
A、碱石灰中的火碱是氢氧化钠,生石灰是氧化钙。

氢氧化钠易潮解,生石灰能和水反应。

可以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水蒸气。

A正确;
B、氢氧化钾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

该反应中会引入新的杂质硫酸钾,不符合除杂的要求。

B错误;
C、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

加水溶解后,过滤,烘干,即可得到二氧化锰。

蒸发结晶会得到溶于水的氯化钠,不符合除杂的要求。

C错误;
D、稀硫酸和铁、氧化铁均能发生化学反应。

对原物质造成影响,不符合除杂的要求。

D 错误。

故选A。

7.下列根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中,不正确的是
A.分离CO2和CO混合气体----先通入NaOH溶液再加稀硫酸
B.区分铁粉、碳粉、氧化铜粉末 ---- 加入稀盐酸
C.除去部分变质的NaOH中的杂质----加水溶解,滴加适量的CaCl2溶液
D.除去CuSO4溶液中少量的H2SO4----加过量的氧化铜,再过滤
【答案】C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一氧化碳不能,先通入NaOH溶液,能分离出一氧化碳;再加稀硫酸,碳酸钠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能分离出二氧化碳,故选项实验方案正确。

B、稀盐酸与铁粉反应生成氢气,与碳粉不反应,与氧化铜粉末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会观察到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蓝,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正确。

C、碳酸钠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错误。

D、H2SO4能与过量的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正确。

故选:C。

8.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方案或结论不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经过滤、洗涤、干燥可以得到纯净的铜,选项A 正确;
B、首先根据颜色来判断出硫酸铜,能与之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能使沉淀溶解的为稀硫酸,剩下的为氯化钠,故鉴别出来的顺序为①④②③或①④③②,选项B正确;
C、因为氢氧化钠不仅吸收氯化氢气体,也会将主要成分二氧化碳吸收,选项C不正确;
D、氢氧化钡与氯化钠不反应,无现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与硫酸铵反应生成气体,出现三种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选项D正确。

故选C。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9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氧化铜可以和稀盐酸反应,除去氧化铜,反应后生成了氯化铜,故过滤即可得到木炭,不需要蒸发结晶,故错误;
B、氢氧化钙可以和碳酸钠反应,过量的氢氧化钙会引入新的杂质,故错误;
C、碳酸氢钠可以和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过量的稀盐酸蒸发时完全挥发,故正确;
D、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故生成了新的杂质,故错误。

故选C。

【点睛】
除杂时,不能与主体物质反应,不能生成新杂质,不能引入新杂质。

10.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CO2气体(CO气体)——通入适量氧气,点燃
B.KCl固体(MnO2固体)——加适量水充分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CaO固体(CaCO3固体)——加适量水充分溶解,过滤
D.NaCl溶液(CaCl2溶液)——滴加碳酸钾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选项A错误;
B、KCl固体易溶于水,MnO2固体难溶于水,加适量水充分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可以除去KCl固体中混有的少量MnO2固体,选项B正确;
C、CaO固体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不溶于水,会把原物质CaO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C错误;
D、CaCl2溶液能与碳酸钾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D错误。

故选B。

1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除杂原则:所加的物质只与杂质反应,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操作简便。

【详解】
A 、除去NaCl 溶液中的Na 2CO 3,加入Ca(OH)2溶液,发生反应:
Ca(OH)2+Na 2CO 3=CaCO 3↓+2NaOH ,虽然能除去Na 2CO 3,但引入了新的杂质NaOH ,选项A 错误;
B 、除去KNO 3中的NaCl ,应根据它们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不同来加以分离,由于KNO 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较大,故应先加水溶解,配成热的饱和溶液,然后降温结晶,再过滤,选项B 错误;
C 、除去N 2中的O 2,将气体通过足量铜粉,加热,发生反应:22Δ
Cu+ O 2CuO ,得到纯
净的氮气,选项C 正确;
D 、除去稀硫酸中的稀盐酸,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发生反应:H 2SO 4+BaCl 2=BaSO 4↓+2HCl ,除去了稀硫酸,选项D 错误。

故选C 。

12.为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采用的相应除杂方案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铜粉中含有氧化铜杂质,在空气中充分灼烧,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不能除去杂质,反而将铜粉反应了。

故A不符合题意;
B、NaCl溶液中含有Na2CO3杂质,加入适量稀硫酸,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可以除去碳酸钠,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

故B不符合题意;
C、H2中含有CO2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除去了二氧化碳,再对出来的氢气进行干燥,可以除去从氢氧化钠溶液中带出的水蒸气,从而得到纯净的氢气。

故C符合题意;
D、CaCl2溶液中含有杂质HCl,加入过量铁粉,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生成的氯化亚铁会成为新的杂质混入氯化钙溶液中。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中考初中化学计算题
13.小新用20g含碳酸钠53%的天然碱制取氢氧化钠用于制作“叶脉书签”(杂质不参加反应)。

操作过程如下:请计算:
(1)20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__________g;
(2)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将200g滤液浓缩制成“叶脉书签”所需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蒸发水
__________g.
【答案】10.6 4% 120
【解析】
【分析】
【详解】
(1)20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20g×53%=10.6 g
(2)解:设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2323
Na CO+Ca(OH)=CaCO+2NaOH
10680
10.6g x
106/10.6g=80/x 解得x=8 g
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8g/200g×100%=4%
答: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 。

(3)将200g滤液浓缩制成“叶脉书签”所需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蒸发水的质量为X
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有:200g ×4%=(200g-X) ×10%
X=120g
14.向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15.6 g中加入100 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111.2 g溶液。

试计算:
(1)产生二氧化碳多少克?
(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解:(1)CO2的质量为:15.6g+100g-111.2g=4.4g (1分)
(2)设反应生成氯化钠质量为X,原混合物中有碳酸钠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分)
106 117 44
Y X 4.4g
X=11.7g Y=10.6g (各1分,共2分)
(15.6g-10.6g+11.7g)/111.2g×100%=15.0% (1分)
答:(1)产生二氧化碳4.4克
(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5.0%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差可以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计算碳酸钠、生成氯化钠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15.某同学为了测定一瓶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该溶液20g,加入二氧化锰0.5g,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9.7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利用上述溶液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消毒液,需该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g(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催化作用(2)8.5% (3)35.3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求出生成氧气的质量,再根据氧气与过氧化氢的质量比,求出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进而求出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

(2)解:生成O2的质量是20g+0.5g-19.7g=0.8g;
设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2H2O22H2O+O2↑
68 32
X 0.8g
68:32=x:0.8g
解得x=1.7g
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7g/20g×100%=8.5%
答: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8.5%。

16.为测定某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取10g此样品,分五次向其中加入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假设锌的样品中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且不溶于水),每次加入的稀硫酸质量及测定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请认真分析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样品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的是上表中第________次操作;
(2)计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____
(3)计算实验中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______
【答案】4 64% 24%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金属活动性,锌在活动性顺序中处于H之前,能与稀硫酸反应,而锌的样品中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且不溶于水。

由记录数据表可知:第五次加入10g稀硫酸时,剩余固体质量不变仍为3.6g,说明混合物中的锌在第四次加酸后就已完全反应,剩余固体为不与硫酸反应的杂质。

另据上表可见,前三次中每加入10g的稀硫酸,都消耗1.6g的锌,故知第四次恰好完全反应。

(2)则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10g-3.6g
100%=64% 10g

(3)样品中锌的质量为10g-3.6g=6.4g 设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硫酸的质量为x
2442
Zn+H SO=ZnSO+H
6598
6.4g x

6598
=
6.4g x
x=9.6g
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9.6g
100%=24%
40g

17.向盛有100g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固体完全溶解后,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所得沉淀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计算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消耗硫酸溶质的质量为克。

【答案】(1)30%(2)29.4g
【解析】
【分析】
【详解】
(1)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生成的沉淀氢氧化镁的质量即可计算出氢氧化钠的质量。

由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先与未反应完的稀硫酸反应,再与硫酸镁反应,通过图像可知与硫酸镁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120g-80g=40g;
解:设与硫酸镁反应消耗NaOH的质量为x
4224
2NaOH+MgSO=Mg(OH)+Na SO
8058
8.7g
x

80
588.7g
x
=
x=12g
NaOH%=12g/40g ×100% = 30%
(2)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氢氧化钠的质量即可计算出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与硫酸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80g×30%=24g
设硫酸的质量为y,
24242
H SO+2NaOH=Na SO+2H O
9880
24g
y
98/80 =y/24g
y=29.4g
18.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小明把学到的化学知识用于生活中,进行下列探究.
(1)如图所示,小明把一只新鲜鸡蛋放入盛水的玻璃杯中,鸡蛋沉入水底(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若向玻璃杯中逐渐滴加浓盐酸,鸡蛋壳表面将出现的现象是_____,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2)小明同学在家里做了如右图所示的小实验.
①图Ⅰ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鸡蛋壳表面有气泡产生,蜡烛火焰熄灭.由此得出有关CO2性质的结论是_____.并依此性质确定CO2的一个主要用途是_____.
②当蜡烛熄灭后,在玻璃杯口迅速盖﹣块蘸有石灰水的玻璃片(见图Ⅱ).观察到的现象是玻璃片上的石灰水_____,此现象说明在杯中有_____气体产生,写出气体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小明把含碳酸钙85%的鸡蛋壳20g和足量的稀盐酸反应,计算产生的气体是多少克?_____.
【答案】(1) 鸡蛋壳表面出现无色气泡; CaCO3+2HCl=CaCl2+CO2↑+H2O。

(2) ①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且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化碳气体能灭火。

②变浑浊、二氧化碳、CO2+Ca(OH)2=CaCO3↓+H2O。

(3) 7.48g
【解析】
(1)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蛋壳表面会出现气泡,故填:鸡蛋壳表面出现无色气泡; CaCO3+2HCl=CaCl2+CO2↑+H2O.
(2)①蜡烛火焰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能用于灭火,故填: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且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化碳气体能灭火.
②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使石灰水变浑浊,故填:变浑浊、二氧化碳、CO2+Ca(OH)2=CaCO3↓+H2O.
(3)解:设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为x
碳酸钙的质量=20g×85%=17g (1分)
CaCO3 + 2HCl = CaCl2 + CO2↑+ H2O
100 44
17g x ……… …(1分)
100/44 =17g/x ………………… (1分)
X=7.48g ………………… (1分)
答:产生的CO2气体的质量为7.48g
19.将硫酸钠和硫酸铜的混合固体溶于
199.2克水中配成溶液,,完全溶解后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9.6克沉淀,过滤后将滤液蒸干后所得固体质量为56.8克,试计算: ①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②原混合固体的质量;
③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①160g ;② 60.4g ;③ 14.2% 【解析】 【分析】 【详解】
(1)设参加反应的硫酸铜的质量为x ,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生成的硫酸钠的质量为z
()4242CuSO 2NaOH Na SO Cu O 1608014298
x
y
z
1H 9.6g
+=+↓
1608014298
19.6g
x y z === x =32g ,y =16g ,z =28.4g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6g 10%=160g ÷; (2)原混合固体的质量为56.8g−28.4g+32g=60.4g ; (3)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56.8g
×100%=14.2%60.4g+199.2g+160g-19.6g

答:(1)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60g ;(2)原混合固体的质量为60.4g ;(3)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4.2%。

20.某校化学实验室要测定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设计实验如下图所示。

请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

(2)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 0.8g (2)3.4%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那么减少的质量为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再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氧气的质量可求出过氧化氢中溶质的质量;
解:⑴氧气的质量为:3g+50g-52.2g=0.8g
⑵设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质量为x。

2H2O2 2H2O + O2↑
68 32
x 0.8g
x=1.7g
则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略。

考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